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且制造量最大的一种现役驱逐舰,其作为美国海军的主力战舰,担负着舰队核心防空,对地攻击,兼顾反潜的任务。
当我国的第二代导弹驱逐舰052型舷号112的哈尔滨舰还在为动力系统发愁时,世界上第一艘下一代驱逐舰伯克级首舰已经下水服役。
伯克级在设计方面与其他美军舰艇不同的一点是不仅仅靠装甲和武器来提供防护,而是设计了完善的损管和三防系统,而且其舰岛和舰体均用钢材制造,开创了二战后美军再次用钢造船的先例,并且在关键部位采用树脂增强凯夫拉纤维复合材料加强。
在船体内大量使用阻燃材料,玻璃纤维包覆电缆来降低火灾隐患。而且还考虑到了三防情况,将战情室等重要区域划分为四个独立的防护区,增强了舰船在核生化区域的生产能力。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美国海军从冷战以来第一种认真考虑舰体被动防护的水面舰艇。当时,因为核战争的威胁与制导武器发展迅速,所以世界各国逐渐放弃了笨重的舰体被动防护措施,认为利用防空系统与电子战装置拦截或干扰来袭武器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再次将舰艇被动防护措施当成一个重点来设计。
阿利·伯克级首舰阿利·伯克号(DDG-51)
被动防护是指避免被击中,和被击中后尽量避免丧失战斗力。前者包括降低舰艇本身信号(例如降低雷达截面积、红外线信号、噪音等)、强化电子反制措施等。后者则是在舰体重要舱室,安装破片防护装甲(伯克级安装了近130吨的凯夫拉装甲)、改良材料的耐火与抗冲击能力、强化消防损管设施、将重要系统分散(例如战斗信息中心)等等。
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设计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正当进行设计时,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了。这次战争,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海军高度重视。在这场战争中,英国皇家海军有四艘水面作战舰艇艇被阿根廷击沉,并有多艘舰艇受创。在这几艘被击沉和受创舰艇上,暴露出许多舰艇防护设计与损管方面的问题,更是震撼了各国海军。
马岛战争中中弹起火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例如,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一枚飞鱼反舰导弹击中,虽然这枚导弹的弹头没有爆炸,但是其发动机残余的燃料却引发大火。谢菲尔德号由于命中部位的关系,立即丧失了电力与消防损管能力,加上舰内装潢等方面在设计时并未考虑防火性,导致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不得不放弃该舰。而英国海军21型护卫舰羚羊号与热情号在中弹后,大火烧到铝合金制造的上层结构,随后火势完全失控,一直烧到直到整个上层建筑完全坍塌、舰体折断沉没为止。
正在下沉的羚羊号护卫舰
这次战争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让许多当时正在设计的舰艇纷纷重新进行防护方面的设计,阿利·伯克级也不例外。美国海军部长立刻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专门研究马岛战争对舰艇设计方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修改了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设计,提高了被动防护能力。例如抗震、抗爆、抗破片、抵抗电磁脉冲、耐热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的要求。
经过研究之后,美国海军认为,当时造舰界流行以轻质铝合金作为上层结构主要材料,以降低舰体重心的做法已经过时。在马岛战争中,几艘英国舰艇沉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使用了燃点熔点都低铝合金材料,导致起火后火势迅速扩大到难以控制的范围。
阿利·伯克级巴尔克利号(DDG-84)
阿利·伯克级在材料的选择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舰体大部分采用钢材制造。其次
,没有使用木材、易燃窗帘和橡皮地毯等易燃的装潢设施,而是采用各种用阻燃剂处理过的材料进行装潢。舰内电缆绝缘层,采用天然和硅树脂橡胶并加上玻璃纤维编织的保护层,以提高防火能力。另外,舰内舱室设有完善的消防设备。战斗信息中心则布置在舰体中央,而且周围被许多通道环绕。和过去美国海军的习惯有所不同,伯克级将信息资料分至各舱室处理(例如声纳室即位于战情中心前方)。这些设计都是为了提高被动防护能力。
除了被动防护能力提升以外,阿利·伯克级在设计阶段,也考虑到降低舰艇雷达信号。该级驱逐舰的上层结构,完全采用平面并呈倾斜角度,放弃了容易造成扩大反射信号的弧型边缘或全反射的垂直角。另外甲板上的各种装备,也尽量集中或者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