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二战的日本航母本来技术就不算高,最大的航母“信浓”也才7.29万吨排水量,现代中国的大型民营船厂制造这些东西并不算难。
航母是在二战前才逐渐发展成型的装备,在当时有各种各样的呈现,使用运煤船、战列舰、战巡、油轮、货轮船体的比比皆是,日本海军的航母尤其如此。
日本航母许多都是为了应对一战以后《华盛顿海军条约》,不得不“转职”的军舰。
比如“加贺”,它前身是长门级战列舰改进型,后被改为航母,服役时被称为“日本容积最大的航母”,排水量4.25万吨。
“天城”、“赤城”这些更小,只有3.65万吨,它们原本是战巡,建成后被该被拆毁,但日本海军舍不得,先将天城改成了航母(地震震垮了),后又将“赤城”改成了航母。
“赤城”当年是南云忠一的旗舰,参与过多珍珠港、中途岛等多个大海战,相当有名。
3.65万吨的航母当“旗舰”,可想而知其它的航母都是什么样子。实际上,当时日本的航母不少都是1-2万多吨级的排水量。
从重巡洋舰“青叶级”上改造的“龙骧”号航母,排水量1.2万吨,比如今我军的055驱逐舰还少(1.4万吨)。
大部分的改造航母吨位都很小。
“翔凤”号,潜艇母舰所改,1.2万吨。
“龙凤”,潜艇母舰“大鲸”所改,1.33万吨。
“瑞凤”,油轮“高崎”所改,1.4万吨。
“飞鹰”,客轮“出云丸”所改,2.7万吨。
“隼鹰”,客轮“橿原丸”所改,2.94万吨。
“大鹰”,客轮“春日丸”所改,1.78万吨。
“云鹰”,客轮“八幡丸”所改,1.78万吨。
“冲鹰”,客轮“新田丸”所改,1.78万吨。
“神鹰”,进口德国客轮“シャルンホルスト”所改,2万吨。
“海鹰”,日军征用三井公司客轮“あるぜんちな丸”所改,1.75万吨。
如“葛城”、“云龙”这些标准航母也不大,云龙2.2万吨,葛城2.02万吨。
除了吨位普遍不大,二战日本航母的技术也不怎么高级,无论是飞行甲板还是内外设计,都与现代航母天差地别,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简易。
就连日本陆军当年都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硬上马建造了“神州丸”、“秋津丸”等航母。
毕竟二战的航母与今天不一样,今天的航母需要为起飞重量达20-30吨的战机提供起降,仅这甲板和阻拦索就比过去高级了不知多少。
二战的舰载机也存在优势,这些螺旋桨战机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性与稳定性都很好,相比现代的喷气式战机,起降风险低太多。
如零战21型仅168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也不过2674公斤,逆风17节时仅需70米即可起飞,“赤城”的飞行甲板长249.17米,轻易就能让零战起飞。
现代美军的F\A-18“大黄蜂”战机,起飞重量达到15740公斤,攻击挂载起飞重量为22328公斤,滑跑起飞距离为427米。然而一艘“尼米兹”核动力航母的甲板长度仅为332.8米,它必须依靠长为91.4米的蒸汽弹射器滑道起飞。
现代战机大大制约了现代航母的建造标准,如果按照二战那种战机标准建造航母,毫无疑问难度将大大下降。
中国的民营船厂造不造的了呢?中小船厂造那些1.2万吨的应该不存在太大问题,至不济也能学当年日本进行甲板改造。
国内比较大的民营造船企业完全不存在问题,如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拥有自己的巨型干船坞一座,能建造100000DWT级的干散货船,6000TEU以下的集装箱船,规模上早已远远超过了二战日本航母的水平。
(注:DWT=载重吨 船舶满载排水量减船舶自重=载重吨位;TEU=国际标准集装箱单位,1TEU=1个20英尺集装箱干柜,容积为5.69m×2.13m×2.18m,约25立方,容货毛重约17.5吨)
如“信浓”这个7.29万吨已经算是当时全世界海军航母的天花板了,毕竟它是“大和级”战列舰船体改造而来。但放在今天,也不过是大型民营船厂们上百万综合吨的一点毛毛雨。
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