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四大名镇?

198 2024-03-03 19:38

分别是:扬州、镇江、夏镇、南阳。

扬州:苏中门户,园林城市。 历史上“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市交界,东北与盐城市交界,西南与南京市、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扬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

扬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屡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西汉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盛唐时期的扬州雄富冠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

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成为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多年的历史积淀,使扬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成为目前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迹、遗址、文物众多,仅市区就有各类文保单位148个,其中国家级4个(个园、何园、普哈丁墓园、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省级16个。市区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称。 

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市。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高僧鉴真大师六次东渡到达日本。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留下足迹。            1988年,扬州被批准对外开放,现已与10个国家的1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扬州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包括德国奔驰、美国高露洁、意大利比瑞利、美国德州仪器、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合资合作,已形成了汽车、船舶、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镇江:镇江市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处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和中国最长人工运河——大运河的交汇处,为江苏省地级市。镇江扼南北要冲,得山水之胜,钟灵毓秀,代不乏才。

历代文人墨客纷来寻幽探胜,寄情抒怀,耕耘风雅,播种斯文。其中有李白、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等才士名贤。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等成为千古绝唱,流风遗韵,至今袅袅不绝。李白的“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杜牧的“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范仲淹的“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沈括的“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萨都剌的“野人一过竹林寺,无数竹林生白烟”,冷士嵋的“槛外晴川甘露寺,窗前秋水玉圌峰”,是一幅幅活色生香的有声画、无声诗。

市内历史遗存丰富,建寺1500多年的金山寺、建寺1400多年的焦山定慧寺、建寺1500多年的宝华山隆昌寺、建院近2000年的茅山道院都是重要的佛教、道教寺庙。位于焦山的碑林博物馆保存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家和文化名人的书法精品,对海内外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南朝陵墓石刻距今已1700多年,数量之多、行制之大、雕刻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罕见。

镇江博物馆为1890年建造的一组五幢英式建筑,原为英国总领事馆馆址,现收藏有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三万余件文物精品。南朝宋、齐、梁三代皇帝,唐名相李德裕、宋名士苏轼、米芾、辛弃疾等,都和镇江有很深的渊源。三国孙刘联姻抗曹,《白蛇传》《水漫金山》,岳飞、韩世忠抗金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都展开于镇江。

夏镇:夏镇,镇名,为微山县政府所在地。居县境中部偏南,津浦铁路以西,昭阳湖东岸。镇内,老运河自西向东南蜿蜒穿过,运河桥、东风桥、和平桥横架河上,东西沟通。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滨湖镇。

夏镇原为古城,由广戚、部城(西城)和夏镇寨(东城)三部分组成。夏镇一度曾是沛县治所所在地。后因捻军攻陷才迁走。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黄河在蟠龙集决口,沛县、栖山一带被黄水淤没,沛县治所自栖山继迁于此,因此,夏镇曾一度又是沛县的县城,历时11年。镇内又庙宇众多,故素有“一步两省三座庙,一条大街两县分”的说法。清代宋思仁《过夏镇》的诗,曾这样写道:“片帆风利挂残阳,一镇区分南北疆。花色暗思滕县白,钟声遥送沛城凉。”

夏镇,是微山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953年,在夏镇建县以来,结束了妨碍经济发展的湖区疆域分裂的历史,为微山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夏镇经济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现有机械、建材、造船、酿酒、面粉、化工、湖产加工等多种门类,数十家企业。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商业服务网点2000余家,宾馆、招待所100余处,工商业经济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夏镇又为交通要道,东去13公里的京沪线薛城车站,镇内有长途汽车站、货运码头.

南阳:南阳镇,位于微山湖北端的南阳湖中,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北依济宁城区,南靠江苏丰沛,东邻孔孟圣地曲阜、邹城、西通牡丹之乡菏泽,旧属鱼台,今属微山县。除南阳岛外,在空旷辽阔的南阳湖里,零星散落着80多个小岛屿,构成隔水相望的奇特北方水乡景观。这里拥有浩渺的南阳湖、清澈的运河,古朴的民风,沿运河而错落有致的民居,以船代步的叶叶小舟,千顷荷花与蓝天、碧水、野鸭、苇草,形成天然的水上游乐园,成为度假休闲的绝妙去处。

南阳古镇,战国时期齐国地图标绘;兖州至湖陵沛北之泗水流域有南阳。正是今之南阳镇所处位置。   在《史记》中,几处提及“齐之南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王曰“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史记.鲁仲连列传》载: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以为亡南阳之害小。在《孟子.告子下》载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虽有南阳,然且不可。”可见在战国时期,今之南阳就已存在,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楚、鲁两国均想争之,据此推算,南阳的历史至少有2200多年。

从秦汉两晋,迄于隋唐由于北起南阳,南至沛留,地势较为低洼,自古有沛泽之称,泗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南阳常有水患,加之战乱,一度造成南阳人烟荒芜,这一历史阶段的南阳没有史料记载。直至唐武德七年(624)年,山东境内的运河由西而东迁,引汶泗二水至济宁,再南北分流,南下顺天然的泗水下流,过南阳,经徐州南达江淮,到了宋代南阳已成为泗水岸边的较大村镇。

公元1278年,文天祥经南阳镇作《发鱼台》,称南阳镇周围为泗郊镇甸,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济州河时,建南阳闸。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南北大运河通航后,南阳成为运河岸边的重要商埠,元至顺二年(1331年)在与古老的泗水重合的京杭大运河上重建南阳闸。从此,南阳便有了名气。到了明代中期,南阳已成为古运河畔四名镇(另有夏镇、镇江、扬州)之一,镇名可见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重修正觉寺碑文》。        南阳镇由陆地变成湖中之岛是在清初。数十年间,南阳这座兴旺的运河码头和集镇,经常处于南北逆流的不断侵袭和威胁之中,时而被围困,时而被水淹,迫使当地地势不断提高,以免遭沉没。南阳镇终于在昭阳湖、独山湖与南阳湖的衔接处,四面环水地存留在运河两堤上,以宽阔的运河河面为“街面”,显现出她独特的自然景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和平精英码头视频怎么拍?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