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母给人们的通常印象,是有很好的抗沉性能,即使被导弹打的千疮百孔,也不会沉没。造成这种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美国航母确实很结实,抗沉性能极好。大型航空母舰都拥有一场坚固的舰体,加强的内部结构,抗沉性能非常优异。以尼米兹级核航母为例,其船体是整体的水密结构,由内外两层壳体组成。内壳体由防护装甲板组成,保护动力舱、油舱、弹药舱等重要部位。
尼米兹航母的飞行甲板和机库都有50毫米厚的凯芙拉装甲防护,水线以下两舷设有4道纵隔壁的防鱼雷结构,沿舰长设有23道水密横隔壁,另设10道防火隔壁。舰体分成2000多个水密隔舱,保证了全舰的抗沉性。美国海军曾做过实验,尼米兹级核航母的舰体可承受5枚以上的重型鱼雷或15枚以上的反舰战斧导弹的饱和打击而不沉没。
二是被导弹打的千疮百孔也不会沉没,多数是在和平时期的实验。例如2005年美国进行了击沉退役航母“美国”号的实验。“美国”号属于小鹰级航母,排水量8.4万吨,1965年加入海军,1996年退役。十年后美军决定不拆解这艘航母,而是用来进行实弹射击的击沉实验。美军动用各种先进武器,对航母实施了一系列空中、水面及水下的实弹攻击试验。
美国海军武器系统司令部组织了一系列菜单式的打击试验。在饱经25天的狂轰滥炸之后,美国号才缓缓沉入大西洋。不过,美国号抵挡了25天的轰炸才沉没其实不具备参考意义。因为爆炸试验是一项接一项安排的,需要对每个轰炸项目进行评估,攻击不是持续不断的,航母本身也在多处被安装了高爆炸药。
三是被攻击航母是空船状态。美军用来击沉实验的航母,内部已被清空,没有平时装载的燃油和弹药。所以非常抗打击。不仅仅是航母,在以往历次的退役军舰击沉实验中,被打击的军舰的抗沉性能都超出预期,这主要是军舰上没有燃油弹药的缘故。
而在实战中,航母被击中以后,很可能引发燃油的混合气体爆炸,或者弹药的殉爆,这才是航母被击沉的主要原因。在实战中航母如果面对全方位持续性的饱攻击,肯定会很快下沉。不过,现代军舰已经发展出一整套损害管制措施,例如尼米兹级航母上设有30个损管队,设有泡沫消防装置,水泵设备能在20分钟内调整舰体15度横倾。经过培训的船员如果应对得当,受损军舰控制伤情甚至重新恢复战斗力的情况并非罕见。
尽管要彻底击沉超级航母并不容易,但要让它失去战斗力倒没那么难。如果因火灾或飞行甲板受损令舰载机无法起降,航母也就失去了作战能力。1967年,美国“福莱斯特”号航母因战机误发火箭弹引发全舰火灾,造成134人死亡,维修了整整7个月。所以,在战时,并不一定要击沉美国航母,只需要破坏其飞行甲板,就能让航母失去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