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商船队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拥有和控制商船近800艘,56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2. 中国最大商船
依据货船运载量的大小加油多少而不同。大型远洋船舶因为运载量大,主机功率大,航程远一次能加注上千吨,甚至几千吨燃油。我国上海中船燃石油有限公司曾经为载重10万吨的“XIN LOS ANGELES”轮一次性加注过7500吨燃料油。
3. 中国第一支商船队
招商局集团不是私营企业,而是国企,而且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央企”,著名的四大驻港中资企业之一,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最新版《央企名录》排第48位。
招商局集团(简称“招商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位于香港,是在香港成立运营最早的中资企业之一。整体特点可以概括为:百年央企、综合央企、驻港央企。
招商局集团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创立于1872年洋务运动时期。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曾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等,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带动了其他许多近代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招商局1978年即投身改革开放,并于1979年开始独资开发了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保险等,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4. 我国商船队总体情况
虽然英国赢得了战争,并从战争中获得了新的殖民地,战争的巨大开销使得英国无法继续承担维系一个帝国所需要的庞大财政支出。英国有数百万人死亡,无数资产被毁,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资本市场的混乱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国籍官员人数的缺乏。与此同时,民族主义情绪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涨,而帝国的参战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战争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种族歧视都更加助长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具体来说,影响主要有:
经济上,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战后经济长期低靡、不景气,国际金融中心也由英国伦敦转移到了美国纽约。一战中,英国的商船队遭到巨大损失,使其航运业遭遇重创,也导致英国贸易量的下降。
政治上,主要体现在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在一战爆发前,英国自由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立法,开创复兴的局面。历史证明,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用下,才进一步激化了英国的国内矛盾,加剧了政坛的冲突,从而导致了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在此过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出了强烈的催化作用。1918年,自由党尚可与其他政治力量联合而维持劳合·乔治的首相地位,但以后自由党在大选中的得票率持续下降,1923年的大选中,工党得票率首次超过了自由党,成为英国的第二大政党,而自由党从此以后再也未能成为第二大党。
国际影响力方面,虽然英国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保持了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地位,但是由于其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倒退,事实上使得英国不可能再像一战前那样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国”世界政治、军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实亡。华盛顿海军会议上规定英美海军实力保持一致,这说明英国无奈的承认了一战后不再是全球霸主的事实。
社会方面,一战使大量英国男子离开原先的工作岗位而参战,一贯被视为弱者的妇女接替男子,参与大量战时工作。一方面妇女作为家庭支柱,承担稳定社会的重任;另一方面妇女广泛就业,直接参加战时经济和社会事务,为英国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妇女社会经济地位,加速了女权运动的发展,而且使英国社会对妇女的传统偏见有所削弱。经过一战的冲击、影响,英国妇女终于获得了选举权。所以说,一战推动了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殖民地方面,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此后英国的殖民地有很多开始独立,对英国社会各方面都带来很大影响。
5. 中国商船队和世界商船队
我国目前一共有128家央企,128家央企当中有49家属于副部级单位。央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例是实体类企业,由国资委出资履行职责,代表企业有中海油、中石化与国家电网、中石油等企业;第二类企业是金融类央企,由财政部进行管理,如四大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各大国有保险公司等等;第三类是其他部门管理的央企,如中国铁路公司、中国烟草公司、中国出版集团等等。
央企排名(我国央企10强名单)一直以来,央企是毕业生热门选择,薪酬高,待遇好,工作稳定。了解一下这些实力强劲的央企吧。
1.国家电网,成立于2002年,属于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
2.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中央企业,直属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
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成立于1998年,属于国有独资企业、国家控股公司。
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我国,成立于1999年,是国家控股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
5.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6.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中国铁路)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负责国家铁路客货运输经营管理。
7.中国移动,成立于2000年,属于中央企业。2017年,中国进行公司制改制,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8.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建于2002年,是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各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是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之一。
9.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99年,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
1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1999,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6. 中国商船队数据
《国际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于2004年7月1日开始生效,涉及签署《国际海上人命保安公约》的所有148个船旗国,适用于98%以上的世界商船。
世界海运范围内实施ISPS工作艰巨
《国际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于2004年7月1日开始生效,涉及签署《国际海上人命保安公约》的所有148个船旗国,适用于98%以上的世界商船。
数据调查显示 合格水平很低
数据调查显示,国际航运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BIMCO)的2622艘船舶到目前为止表现最差,只有18.6%的船只获得了证书——尽管大多数都已递交了船舶保安计划;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报告说获证率达56%;国际船级社联会(IACS)宣称达69.3%;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报告达71%;国际多隔舱零担油轮协会(IPTA)高达99%;国际游轮协会实现100%。
ISPS保护下的7974个港口,其境遇相比之下有点糟糕:到7月1日截止期限之前,只有4688个港口提交了港口设施保安计划(PFSP),其中4260个获得证书——获证率只占53.4%。
正如《简氏国际海军》公开报道的那样,ISPS生效刚一个多月时,遵守和合格的可靠数据微乎其微,因为不明确该由谁来汇集这些数据。例如,国际海事组织无权指示强制执行ISPS,而地区性港口国监控(PSC)机构又要服从本国机构的管理。
现在还不确知,到底有多少港口和船只该遵循ISPS,国际海事组织宣称数目各不相同:中东和地中海地区为61.5%,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为82.3%,独联体和东欧地区为87.3%,亚太地区为90.8%,西北欧地区为91.8%,非洲地区为92.9%,北美洲地区为100%。国际海事组织正在建立守法港口和船只数据库,它将降低合格调查的难度。
尽管某些地区的合格水平还很低,但至今为止的守法数量随着lSPS的生效实施已大为改观,总体上增加了约1/3。这似乎很不平常,但实际上表明,有大量的经营者都是到了最后时刻才启动这项工作。这突出了ISPS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守法过程不应随提交保安反应计划和认证申请而结束。
安全难以保障 ISPS要完善
ISPS显然疏漏了集装箱保安这一主要问题。现在有许多倡议,以既能承受又安全的方式对集装箱所装物品进行检查和全程跟踪。然而,要使这些倡议在短期内被接纳,成为行业标准,似乎还是一项难于完成的艰巨工作。也就是说,虽然世界海关组织目前正在考虑,但国际海事组织也鞭长莫及。
这样看来,ISPS还不足以成为综合保安网,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使全球保安标准系统化和安全威胁合理化,提供通用方法的既定目标。
ISPS能否防止油轮被劫持和燃烧、液化天然气船被变成漂浮炸弹的恶剧,只能由时间来检验。显然,它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国际海事组织也承认该法还有不足之处,说;“最好是有什么方法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资料:中国港口集装箱网
7. 中国商船队规模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一、马士基航运
马士基集团成立于1904年,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在135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员工约89000人。在集装箱运输、物流,码头运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生产以及其他与航运和零售工业相关的活动中,我们为客户提供了一流的服务。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二、地中海航运
地中海航运公司成立于1970年,公司业务网络覆盖全球。开业之初,地中海航运只有几艘普通货船,现在有240艘集装箱船。事实上,就船只数量和运载能力而言,地中海航运位居世界第二。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三、达飞轮船
达飞船是一艘贸易轮船,它在英文的缩写是CMA-CGM,它的名字来自法文。在中国,达飞轮船只通常在上海,宁波,天津的港口停靠。作为中国主要的国际班轮运输运营商,服务网络覆盖了中国的沿海和内陆地区。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四、长荣海运
长荣船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9月1日。成立之初,只是以一艘20年船龄的普通货船刻苦经营。虽然困难重重,但长荣航运遵循“创造利润、关爱员工、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创造了历史上的诸多成就;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运营了大约150艘满载集装箱的船只,无论从船队规模还是集装箱运载能力来看,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五、赫伯罗特
赫伯罗特公司诞生于1970年9月1日,简称HPL。其前身是总部设在哈帕格, 汉堡和不来梅的北德意志商船(NDL)公司,在经济一体化的时候,这两家公司分别成立于1847年和1857年,活跃在海上运输领域达一个多世纪。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六、中海集运
2003年1月13日成立的股份公司,董事长为李绍德,总经理为黄小文。业务覆盖华东、长江三角洲等六省两直辖市,经营远洋集装箱运输和货运业务;国内沿海地区的国内集装箱运输代理业务。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七、中远集运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简称中远集装箱运输,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下属专门从事海运集装箱运输的核心企业。集装箱运输业务覆盖全球,截至2011年底,全球已有400多家代理商和分公司。中国有近300家货运代理机构。海外网点覆盖欧、美、亚、非、澳五大洲,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无障碍服务。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八、韩进/胜利
作为韩国最大的航运公司和世界十大航运公司之一,韩进航运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60多条定期和不定期航线,拥有200多艘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液化天然气船,每年向世界各地运输数亿吨货物。韩进海运与其子公司物流信息技术公司赛博科技、专业船舶管理公司HSM和船厂ZESCO保持着有机的合作关系,相辅相成。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九、日本邮船
日本邮船(中国)有限公司和日邮物流(中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企业之一,日本邮船股份有限公司(NYK),是中国日本邮船(中国)有限公司和日邮http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投资13家分公司和12个办事处,成为拥有近1000名优秀员工的大型物流公司。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十、东方海外
OOCL是OOCL的全资子公司,是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国际集装箱运输、物流和码头公司之一,也是香港最知名的全球商标之一,它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和运输服务。这条路线连接亚洲, 欧洲, 北美, 地中海, 印度次大陆中东和澳/新西兰。
8. 中国商船队总吨位
说到10万吨以上排水量的舰船,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航母。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母就是美国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0万吨。而且美国现在还在不断的建造这种吨位的航母,但是他们能够完成10万吨以上舰船建造的船厂只有一家,目前也在造航母。那么有小伙伴就好奇了,那么中国能造10万吨以上舰船的船厂有几家呢?
说到我们中国的造船厂,大家最熟悉的一定是大连造船厂了,这个造船厂的造船能力非常强,可以建造50万吨级别以上的船只,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就是在这里建造完成下水的,航母的吨位达到了6万吨。不过这对于大连造船厂来说根本不是一件难事。这个造船厂经常还会造一些民用的大型商船,其建造的吨位都在几十万吨,由此可见大连造船厂的造船能力。
但是中国能建造10万吨以上船只的造船厂可不止大连造船厂一家,到底有多少呢?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目前我们中国造船厂具备10万吨以上造船能力的船厂就达到了54家。抛开技术问题,理论上来说,我们具备同时建造54艘航母的能力。这是什么概念?假如现在是战争时期,国家急需大量的航母来作战,那么这54家造船厂就会同时开工,暂停手里一切其它订单,同时开始生产航母。不出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建造完成下水。在战争时期,时间就是生命,原本四年的建造周期可以直接缩短到两年。
54家造船厂同时造航母这个场面相当的壮观,也非常不可思议,就连美国也无法做到。但是我们中国却具备了这种能力,但是我们中国肯定不会这么做,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战略需求,我们中国也不会像美国那样想要称霸世界,我们讲究的是和平相处,和平发展。但是我们中国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能够随时亮剑!
除了这54家具备10万吨以上舰船建造能力的船厂外,还有30家能够建造30万吨级别的造船厂,这些造船厂都有着丰富的造船经验,一艘排水量30万级别的货船,中国只要一年就可以完成建造下水,这个速度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的,连美国也无法做到。很多西方国家还以为中国是个落后的国家,根本想不到中国有这么厉害的造船能力,所以不论是在商船还是在军舰方面,我们都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的西方国家。校长就拿中国海军来举例,不论是船厂的造船能力还是战舰的数量,中国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并且现在中国还在以“下饺子”般的速度不断地扩大海军的规模。
校长总结一下,中国能造10万吨以上舰船的造船厂就有54家之多,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同时开工造航母,我们就能看到54艘航母同时建造的壮观场面。现在的中国已经在慢慢强大,我们牢记历史耻辱,势必要振兴中华,相信未来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
9. 世界商船队
英德战争
19世纪末,德国在崛起,而英国在没落。
作为全球主导力量的英国并没有将新兴的德国成功纳入国际体系,最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优势的逐步丧失,其对外政策也发生了改变,逐渐调整了原有的“光辉孤立”和不结盟政策,以寻求新的平衡。同时,由于1901年英德结盟之议破裂,双方的敌对情绪又爆发出来,两国早先由于海外贸易、殖民地和海军的激烈竞争所形成的种种矛盾至此更为发展。英国开始把德国作为最危险的对手,逐渐调整了战略部署:一方面在远东与日本结成同盟,以阻止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另一方面在欧洲开始与法国接近,以期共同对付德国咄咄逼人之势。
《英俄协定》的签订,标志着19世纪末以来欧洲国家重新组合的过程告一段落。由于英德矛盾远较英法矛盾尖锐,德国操纵三国同盟称霸欧陆的态势即使法国寝食难安又使俄国感到岌岌可危,而英俄矛盾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有所缓和,加之英德联合不成,德俄结盟不得,大陆同盟更是无从谈起。历史演变的结果是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欧洲形成了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14年剑拔弩张的世界形势,在相当程度上是德国推行世界政策的结果;德国的世界政策曾引起过三次严重的危机。在这种形势下,任何一场有大国直接参加的欧洲的局部战争都必然会导致一场全面战争的危险。
德国想要让奥塞两国发生战争,希望有这场战争,并在战争中掩护奥方。德国信任自己的军事优势,因而有意挑起对俄国和法国的冲突,所以德国当局对于爆发全面战争负有重大部分的历史责任。也不能因为德国在最后一刻曾试图阻止这场浩劫而减轻其责任。因为,完全由于迫在眉睫的英国干预德国才对维也纳施加了影响,而且仅仅采取了一些姗姗来迟的、随即撤销的措施。
在大战期间,贝特曼·霍尔维格自己也常常隐晦其辞地流露,德国与这场战争的爆发何等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与其说他“挑起”这场战争,不如说他是想炫耀德国当局的欲望,一种可以不顾完全变化了的前提条件而发致力战争的欲望。“自战争开始以来,我们没有避免这种错误:过低估计我们敌人的力量。我们从和平时期沿袭了这种错误。在过去二十年里我国人民获得惊人的发展时,广大阶层滋长了这种倾向:试图在对比别国力量时过高地估计我们确实强大的力量。(我们)在对于自己的崛起沾沾自喜时,对别国情况就估计不足了”
德国的战争目标是吞并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经济上掠夺那里的铁矿,战略上获得进入大西洋大通道,钳住英国的咽喉;占领波兰、波罗地海沿岸和乌克兰;通过巴格达铁路,在中欧和近东建立殖民帝国;把南美洲变成德国的势力范围;要英国让出全部舰队,要协约国缴付巨额赔款等。德国认为自己对战争最有准备:德国的军队动员只需两个星期的时间;通行边境的战略铁路已经完成;基尔运河已于1914年竣工,“无畏舰”可以通行无阻;德国在英布战争和日俄战争中考察了英俄军事力量和作战能力后,自认为德军的装备和训练是举世无双的。而俄国的扩军计划到年才能完成;俄军的动员需要六星期的时间;法国的军事力量不是德国的对手。此外,意大利越来越脱离三国同盟,而奥匈帝国正在瓦解,迁延下去,德国将没有盟国。德国甚至认为由于爱尔兰内战迫于眉睫,英国可能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
英国力图通过战争把它的竞争者德国击败,粉碎德国建立海上霸权的企图: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分割土耳其;铲除德国在中近东的影响,从而巩固英国在埃及的地位;英国还试图使俄国和法国在战争中削弱。英国对自己的战争准备十分满意,并且认为再拖延下去,将对自己不利。因为德国的生产能力已比英国强大,海军力量对比将越来越不利于英国。于是英国政府假仁假义地伪装出一副在这次战争中将保持中立的姿态,借以怂恿德国发动战争,然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外交大臣格雷告知德国驻伦敦大使,说英国对大陆事务未承担任何条件义务,享有“自由行动”之权。他甚至表示反对使用“三国协约”一词。格雷的言辞在柏林造成一种印象,好像英国将不参与德奥和法俄之间的战争。格雷对斐迪南之死唁电吊慰,以示同情。直到英国参战前三天,格雷仍然拒绝宣布英国在法国遭到进攻时将进入战争。英国的目的是要一方面削弱法俄两国,另一方面又削弱英国的死敌——德国。总之,不管英国的动机如何,它所选择的行动对于维护和平绝没有帮助,反而鼓励了德国的侵略。
斐迪南大公的遇刺同其他刺杀事件并没有多大不同,但它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为急欲发动战争的国家提供了借口。如果英国能在事件发生后,采取积极和明确的行动,或许可以改变事件的发展。但事物的发展是由其内因和外因决定的,列强之间的矛盾(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斐迪南大公的遇刺和英国对德国所发出的“错误”信号,只是这次大战爆发的催化剂(外因),它只能对事件的发生起到延缓和加速的作用,而不能改变事件发展的趋势。正如法国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所说“我能预感到我们在走向战争。我虽不能观测战争将在何时发生,但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了。
英德矛盾
经济竞争
19世纪70年代以前, 英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号称“世界工厂”。187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占世界工业出口值的五分之 二。可是到20世纪初, 在工业产品生产方面,英国已落在美、德之后。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占
16%,跃居第2位,英国则居第3位,为12%。英国原先在世界市场上占第一把交椅和独霸一切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是英国在向其为数众多的殖民地输出资本方面,
仍居首位。资本的输出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巨额利润,但却将资金从工业中抽走,致使工业的技术装备逐渐削弱,并且越来越陈旧了。资本的加紧输出,是英国走向工业衰落的原因之一。
推动德国帝国主义迅速发展的是普鲁士在1870至1871年战争中战胜法国, 统一了德国。按照双方签订的和约,法国被迫将重要的工业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以及付给德国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促进经济顺利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德国统一后,形成了广大的国内市场,并广泛利用鲁尔地区和洛林的资源,这为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殖民地争夺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德国在统一之后参与了对殖民地的争夺,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认为德国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
海军军备竞赛
英德战争前期,英德在增强海军实力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英国在各大洲拥有辽阔的殖民地,其海军力量和商船队占世界第一位,德国海军远不如英国。虽然英国在海军方面已占优势,但它继续在增强海军力量。1889年议院通过法令为海军建设增加拨款,这一法令所依据的原则是:英国的海军必须超过其他两个最强国家的海军。
自19世纪末走上殖民掠夺道路的德国帝国主义者, 决心加紧发展自己的海军。当时德国海军次于意大利,在世界排名第6位。国会于1898年通过的专门“海军法”规定
决要急速扩大海军。计划在6年内建造11艘舰队装甲舰、5艘大型装甲巡洋舰、!17艘有装甲甲板的巡洋舰和63艘驱逐舰。1900年的海军法案则把1898年的计划扩充一倍。
随着国际风云日紧,两国海军竞赛愈演愈烈。1905年,英国开始建造“无畏舰”级的新式装甲舰,其体积、装备和航速均超过了旧式军舰。英国打算通过建造无畏舰使其海实力的发展有一个飞跃,并迫使德国承认,它无法动摇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但事与愿违,当英国的第一艘无畏舰刚一建成,德国也着手建造同类战舰。同时还规定,自此以后,一切新式战舰都必须是无畏舰。英国的海上优势越来越受到德国的威胁。因此,英国做出决定,德国每建造一艘军舰,英国就建造两艘。同时,英国还力求通过外交途径保持其海军威力。英国外交代表在!1907年海牙和会上提出了限制海军军备的建议,但是英国这一外交步骤遭到德国的拒绝。英国和德国在海军建设方面的竞争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德对抗把人类拖入了巨大灾难之中。
10. 中国商船队结构
第96集: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四月七日星期二,英国伦敦春天里普通的一天,在英国下议院,一场异常激烈的辩论刚刚拉开序幕。
在场的四百多位下议院议员都加入了论战之中,这样的辩论足足进行了三天,但是让他们激烈争论的不是英国的法案和政令,而是攸关万里之外另一个国家国运的决策。
辩论焦点只有一个,英国政府到底该不该籍鸦片之名,对遥远的中国发动一场战争,议员当中,被后世誉为英国汉学之父的托马斯斯当东备受瞩目,他极力鼓动用战争取代对中国的外交谈判,这一主张来自其几十年来怼中国情况的广泛了解和切身体验。
十二岁时,斯当东曾跟随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出使中国,作为使团中年龄最小和唯一会讲中文的成员,受到乾隆的青睐,得到一个皇帝亲手赠送的荷包。
随马嘎尔尼出使是斯当东对中国产生兴趣的开始,对中英两国来说,这更是一次影响极为深远的重要事件,它是东方的首席代表中国和西方的新锐代表英国,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具分量的大国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也是令无数曾对中国魂牵梦绕的欧洲人改变他们对这个东方古国的印象的转折点。
这里曾是避暑山庄的詹泊敬诚殿,公元1793年9月24日,乾隆皇帝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八十三岁生日,并在此接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一行,马嘎尔尼访华的名头是庆祝乾隆皇帝大寿,但根据国务大臣邓达斯的训令,他此行的真正使命是增进与中国的来往,以便在中国销售及其印度领地的产品。
为此,英国人做足了准备,光礼物就带了六百多箱,包括全欧洲最精美的天体运行仪,标有各国国土、首都和航海线路的地球仪,备有一百一十门火炮的英国最大战舰-君主号模型,以及榴弹炮等武器。
他们确信这些代表欧洲先进科技的礼物,一定能使中国人印象深刻,让皇帝眼花缭乱。
使团上下对完成使命信心十足,尤其是马嘎尔尼,这位颇有名望的贵族,曾出任驻俄公使,外交经验丰富。
当船队经过一年的艰苦旅程,临近目的地,他注视着阳光下的海岸感叹-我感到了希望。可是在前方,等待这些满怀希望的来客的究竟是什么呢。
鱼宏亮:让马嘎尔尼不能接受的是他必须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君臣之礼,而他只肯单膝跪地或者行吻手之礼,中英双方官员为这个问题僵持不下,在这个礼仪的背后,隐藏着中英双方难以逾越的认识上的鸿沟,英国试图通过贸易手段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则把使节来访当作纳贡称臣。
当马嘎尔尼终于获准觐见乾隆皇帝,他失望的发现,他们精心挑选的礼物,在大清皇帝眼里都不过是奇技淫巧,他们提出的增设贸易口岸,固定关税等贸易请求,遭到断然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上,豪迈的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沮丧之余,马嘎尔尼仍想方设法做了各种努力,例如请大臣福康安,观赏英国卫队演练欧洲新式火器,他以为这位备受乾隆喜爱的将军,会对此大感兴趣,或许能帮忙美言几句。
结果福康安冷淡的回答,看也行,不看也行,想来没有什么稀罕。此次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的尝试最终以彻底失败告终,精疲力尽的马嘎尔尼在清廷的反复催促下坐船返航,但他没有空手而归,离华前,使团用了三个多月由北京南下,沿途观测中国内地形势,跟各地的军事设施、水陆交通,重新审视这个貌似强大的古老帝国。
眼光敏锐的马嘎尔尼在日记本中写下了他的判断,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到在地。
他不发自豪的写道,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他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嘎尔尼相对客观地说明了当时清政府的国际观,以及他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抱持的心态。鱼宏亮:清朝以一个游牧民族为主要特色的政治体制,入主中原,取代明朝,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他在塑造自己的政治文化过程当中,主要是学习明朝,学习儒家文化的国家治理思想,这也使得它同时接受了传统中国王朝,认为中国就是世界中心的观念,这种文化优越感,使得清朝在早期与西方列强的交往过程中,并不能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从而在双方的地位、关系的认知方面产生巨大差异。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清王朝开始奉行彻底地闭关锁国政策,除广州一地外,其它港口停止对外贸易,这道圣旨后来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祸根,颁布闭关措施的直接原因,是怕西方商船北上,洋人深入内地,会支持沿海地区已经存在的反清情绪,内外勾结,威胁清政府的统治,而闭关锁国的直接后果是中国与世隔绝。清廷和士大夫们自满于帝国的强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局势变化一无所知。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下令撰修的清朝第二部《大清一统志》完成,其中,关于欧洲的记述基本沿用了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的说法,认为欧洲大国是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提都没提英国的名字。就在这一年,英国发明家瓦特已经取得他在改进蒸汽机过程中的第四项专利,亚当斯密赞颂自由贸易的杰作—《国富论》已经在英国出版了十八年,并被无数次销售一空。英国的上空响彻着机器的轰鸣声,与弥漫着新时代降临伴有的新鲜气味。公元1764年,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一次将棉花纺成多跟棉线的珍妮纺纱机。公元1774年,经瓦特大力改良后的蒸汽机投入生产,公元1819年,史蒂芬森发明了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因为前进时烟囱不断冒火,它被称为火车。各种新发明层出不穷,英国领先世界各国进入工业革命,并在这场革命的滚滚浪潮中,从一个农业岛国崛起为工业强国。到182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马勇:从全球史的视角来看,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世界的主导是西班牙和荷兰,但是英国崛起的原因是工业革命,新的产能蒸汽机这种技术的发现,那么发现之后国内的产能迅速饱和,欧洲市场也饱和,因此他面临产能输出的过程,我们要注意到就在16世纪,人类又面临一个大转折,航海的发现,指南针的应用,这一系列发现使东方和西方的距离拉近了,而中国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西方眼里面很早就知道中国,那么这样的话,中国就成为一个没有被工业化开发的地区,当然成为英国资本家的首选。如果四亿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都加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能忙上几十年,只要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曼彻斯特的工厂主们一厢情愿的畅想。拥有辽阔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和数之不尽的人口,在英国商人眼中,再没有比中国更加人兴奋的国家了,而且这里还出产迷人的茶叶。茶叶最早由荷兰人从中国运到欧洲,当这种散发芳香的绿色叶片来到英国,他很快就迷住了英国人,甚至改变了他们对酒精的依赖和日常生活习惯。17世纪早期,一份英国人的早餐主要由冷肉、鱼和啤酒组成,茶叶普及后,面包、土司和一杯茶成为最常见组合,英国政府对茶叶进口收取高达百分之一百的关税,使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拿英国机器产品换取中国的茶叶,英国人是这么盘算的,令他们头疼的是,中国人什么都不想要。马勇:因为在西方来之前,中国古典社会结构就是士农工商,这四个阶级使这个社会很稳定,但是这个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是工人、农民很稳定,他稳定就是没有更多的消费能力,那么这样在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当中,中国是初级农产品出去,英国是他的工业品进来,那么在这种状态,中国就没有办法接纳西方的工业品,因此当时中国面对解决贸易顺差的关键,只在于能不能提升中国士农这两个阶级的消费能力,能不能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更重要的能不能刺激他的消费的冲动,没有能力,没有习惯,没有冲动,那当然社会就不可能接纳更多的工业品了。中国就像一个吸收白银的黑洞,从公元1701年到1759年,英国从中国的进口额高达两千六百万英镑,而向中国的出口仅有九百万英镑,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商船,时常载着极少的货物,和90%甚至高达98%的金银,到18世纪末,他们已经越来越难以凑到足够的钱运往广州换取茶叶,中英贸易里,中国占有严重的顺差。令英国人愤怒的是中国人不仅不打算回报他们对茶叶的热爱,甚至根本不欢迎他们的到来。这里是广州十三行路,今天十三行已经是全国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据说中国五分之一的服装都是从这里被批发出去的,早上五点钟,街头的人流已经摩肩接踵,小贩的叫卖声此起披伏,这种繁忙景象,丝毫不逊于两百多年以前。闭关锁国时期,清政府在唯一对外开放的口岸广州,授权了一批商行,负责与洋人的所有买卖,这就是十三行,清代一段竹枝词描述了十三行当时的辉煌,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洋商并不能自由地与中国商人接触,只能把货物卖给十三行的行商,也只能通过行商来采办自己所需要的货物。鱼宏亮:除了经商,行商们有时还要兼任非正式的、外交官的职能,负责把天朝的规矩告知洋人,因为根据规定,洋商不能直接接触中国官员,表面上看是因为这些官员不屑与蛮夷往来,但实际上他们通过各级代理人牢牢地把持着中外贸易中最丰厚的礼金和回扣。十三行画卷上的这座临江建筑,是粤海关盘查衙门,旗杆上高悬着写有钦命粤海关盘查的旗子,衙门口的门柱上分别挂着禁止走私和盘查字样的牌子。公元1689年,第一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抵达广州,被要求缴纳近两千五百两的管理费,经过讨价还价,这笔费用打了五折,降到一千二百两,条件是付给粤海关监督三百两的感谢费。鱼宏亮:无论是英国政府、东印度公司,还是从事对话贸易的商人,都难以容忍这种局面,他们决定采取一切手段,在官方谈判暂时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利用清政府的管理漏洞来打破这种僵局。如果中国人没有需求,那就为他们创造一个,罂粟是一种美丽的草本植物,最早产于希腊,公元7世纪经由阿拉伯人之手传入中国,明代以前仅被作为药物使用,罂粟花结果后的汁液经过熬制,可以制成一种毒品-鸦片。明代后期,熬制鸦片作为烟来吸食的方法从外洋传入中国,大清皇帝们对这种外来玩意的警惕由来已久。公元1729年,雍正皇帝就颁布了清朝第一道禁止贩运和吸食鸦片的诏令,公元1796年,他的孙子嘉庆皇帝在即位当年,又下令禁止进口鸦片,这些禁令是否起到了作用呢。作为应对,垄断印度鸦片种植和出口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决定不再直接出面向中国出售这种商品,它的做法是强迫印度农民种植罂粟,提高产量,设立加工厂,用心研究怎样让出产的鸦片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然后向一定数量的英国散商颁发特许执照,把鸦片批发给他们,再由他们走私到广州去。马勇: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英国的内部它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权力,所有的英国商人都能做了,大家都是围着利润去奔跑的,这也是在后来短短的时间里面,使鸦片泛滥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每年东南季风即将结束的十月,到次年西北季风即将开始的一月,无数装满鸦片的商船如过江之鲫,云集在广州附近的洋面,这是鸦片商人们的盛大交易会。以广州为中心,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一箱箱鸦片被搬进船舱,长驱直入整个中国,就像无数英国人爱上喝中国出产的茶,上百万中国人染上吸英国制造的鸦片的习惯。地主、商人、士兵、官宦,甚至和尚道士、妓女乞丐都拿起了细长的烟枪,广东和福建的烟馆多得像英国的酒馆,英国人再也不愁没钱买茶叶了,贸易平衡向不利于中国的一端不断地倾斜。公元1800年到1839年四十年间,由于鸦片走私外流的白银高达六亿两,平均每年流失白银一千五百万两。而在公元1821年,道光皇帝即位之初,大清国库里的白银统共也不过有二千万两,白银大量外流的结果是银价的高涨和国内经济的动荡。除了影响社会经济因素,鸦片也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十二年,即公元1832年,广东连州的瑶民发动起义,两广总督李鸿宾带兵镇压,结果伤亡惨重,户部尚书禧恩奉命赶来协助,回来上奏朝廷,李鸿宾剿匪不力,是因为广东士兵多食鸦片,不耐山险。道光皇帝闻之震怒,围绕日益泛滥的鸦片,大清官员们展开了一场持久论战。公元1836年5月,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上奏,称禁烟法令毫无效果,不过沦为官吏受贿的借口,而吸烟者虽多,却多是无足轻重的平民百姓。他提出弛禁鸦片的主张,建议将鸦片贸易合法化,政府对其征税,以货易禁,禁止使用白银交易,允许内地种植罂粟,抵消进口数量。弛禁的观点无视鸦片贸易对国家体制和百姓的危害,实质上是为了逃避禁烟责任,维护长期从中获取货贿的部分广东官员和商人集团的利益。公元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了请严塞漏危以培国本折,提出以重刑严惩吸食鸦片的人,一年内无法戒绝吸食就定为死罪,朝廷上下为之震动,支持严禁的奏折大量出现,其中有一个人的奏章深深触动了道光皇帝,那就是湖广总督林则徐。在奏折中,林则徐厉声警告,如果不禁绝鸦片,数十年后,中国将没有能抵御敌人的士兵,国库也没有能充当军饷的银两,最终令道光皇帝下定决心,实施禁烟的还有另外一件事。公元1838年10月,东直门外的灵官庙,正在为主持广真尼姑做寿,有御史举报,广真多年来时常招揽妓女,来庙里唱曲赌博,引诱官员寻欢作乐,官兵赶来查抄,竟然抓到庄亲王跟辅国公在此吸食鸦片,这件事被当时的好事者编成名为灵官庙的曲子四处传唱。鸦片的危害已蔓延到皇室,道光皇帝盛怒之下迅速将庄亲王和辅国公革职,对提出弛禁的许乃济降职,让支持严禁的林则徐进京,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就此开始。公元1839年1月8日中午,钦差大臣林则徐焚香九拜,从正阳门出彰仪门,由北京启程南下,于三月十日抵达广州,入住越华书院,三月十八日,他在书院召集十三行行商,命令他们说服外国商贩,三天内上缴所有鸦片,出具永不携带的保证书,并对持观望态度的鸦片商人宣称,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拒不合作的外国商人被林则徐软禁在广州商馆中,针对林则徐的举措,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做出了一系列回应。这个一直反对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海军上将,在未来那场以鸦片为名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马勇:义律是英国政府任命的大中华区的商务代表,对华贸易代表,因此英国商人必须接受他的管辖,但是英国商人又面对的是,就是中国现在,林则徐要求商人都要交鸦片,那么商人如果交给中国,那当然是纯粹的一个商业贸易事件,不构成一个国家关系。鸦片战争这件事情上,义律确实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在中国成为了英国的唯一代表,因此他的判断决定了英国政府的立场,因此这时候讲谴责义律,谴责英国的侵略者,那当然百分之百是正当的。公元1839年5月,林则徐已经收缴烟枪四万多杆,鸦片两万多箱,道光皇帝下令将鸦片就地销毁。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鸦片走私,但是无论林则徐还是道光皇帝,都没有预见英国政府的反应,也没有做好足够的应对准备。有外国人这样评价,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当英国政府得知广州禁烟的情况,外相巴麦尊勃然大怒,狂妄的放言,对付中国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走他一顿,然后再做解释。公元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在巴麦尊主导下,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前往中国,反对党托利党就这一决议向议会提交了弹劾议案,在三天的辩论之后,投票开始,二百七十一票对二百六十二票,最终,英国下院以九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对华战争决议。英国战舰排除了他们在国内遇到的异议,来势汹汹地集结于广东海面,一场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战争迫在眉睫。在广州预想到英国不会善罢甘休的林则徐,已调集清朝水师,雇佣民船,以洋炮巩固了虎门炮台,做了各种迎战准备,可是出乎林则徐意料的是,英国舰队只是封锁了珠江口,并没有进攻,而是转而北上了。林则徐并不知道封锁珠江口,只是英军整个军事战略的第一步。公元1840年7月2日,一支英军舰队幽灵般地出现在浙江舟山群岛间的海面上,舟山群岛位于中国长江入海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因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深水港的自然条件,在贸易和军事上都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看到突然出现在眼前的英国舰队,定海县令姚怀祥感到无比得惊异,这么多的如此巨大的战舰,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他内心已经感到了势态的严重。公元1840年7月5日,对于道光皇帝而言是十分平常的一天,在向太后请安后,他处理了几道日常奏折。正是这一天下午两点三十分,英国舰队打响了进攻定海的第一炮,驻守定海的清朝官兵,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猛烈的炮火,九分钟,只用了九分钟,英军就摧毁了清军所有的战船和岸炮,当晚,英军攻入了定海县城。一面是毫无还手之力的败局,一面是作为定海父母官的守土之责,县令姚怀祥最后选择了投水自尽。徐平:定海失守,当时英国舰炮仅用了九分钟,就全部摧毁清军所有的海防设施,这里就体现出了当时中英两军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当时清朝的大炮,炮管由于是铸造的比较粗糙,而英军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它利用先进的技术,这个生产出来的炮管,明显比铸造的炮管更加均匀,对称和光洁,这些特点就提高了火炮的精确度,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技术上的差距,才使得英国战舰在清军岸炮的射程之外,就可以猛烈准确地摧毁了清军所有的防御设施。占领定海后,英军继续北上,八月十一日,抵达天津附近的白河口,直逼京师,英军的第三个战略目标就是北上抵达北京,用武力震慑清政府。这次他们又如愿了,英国兵舰陈兵天津白河口,震动了北京皇城的太和殿,朝廷的意愿是将中外的冲突解决在遥远的广州,绝不允许他们威胁到北京。其结果直接导致了林则徐被撤职查办,接替他走到历史前台的是时任直隶总督琦善,他代表政府接下了巴麦尊写来的信函。在白河口亲眼见识到英国的炮舰后,琦善深受震撼,向皇帝汇报英国的汽船,顺水逆水,皆能飞渡,中国用的炮,却还是前名留下来的东西,无力对抗并非良策,他力劝英军只要南下广州,问题就能得到解决。9月15日,英军南下,琦善以一张空头支票化解了一场近在天子脚下的危机。鱼宏亮:在广州,琦善更加坚定了清军不敌英军的判断,他跟义律就停战条件讨价还价了一个多月,直到公元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占虎门口的沙角和大角炮台,他才被迫拟定了一份穿鼻草约,包括割让香港岛,赔偿洋银六百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内容。这份几经周折才得以拟定的草约,没有结束战争,它所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令琦善跟义律双双丢了官职,道光皇帝怒斥琦善擅自割让领土,认为他所汇报的清军军械不利,兵力不固,民情不坚都是怯懦之辞,将琦善革职抄家。远在伦敦的巴麦尊同样暴跳如雷,认为义律的要价极其不够,谈判根本没有必要,对中国只需要用大炮说话。英国政府以藐视训令撤掉了义律的职务,新的驻华全权代表璞鼎查派遣来华,道光皇帝则派出侄子奕山为靖逆大将军和钦差大臣,统帅大军清剿英军。奕山到达广州之后,对战局日益失去耐心的道光皇帝不断下旨,催他进剿。公元1841年5月21日,清军对英国船舰发动了攻击,此战以奕山向英军求和,最终付给义律六百万元的赎城费而告终。公元1841年8月,璞鼎查抵达澳门,按照巴麦尊命令,英军主力绕开广州一路北上,十月一日定海失守,十月十日,镇海失守,十月十三日宁波失守,东南沿海,连连告急,英军一路势如破竹。是因为清军将士胆小怯战吗,公元1841年10月1日的第二次定海战役中,定海总兵葛云飞与调来支援的安徽寿春总兵王锡鹏,浙江处州总兵郑国鸿率兵五千余人血战,直打到枪管和炮管不能再发射,先后壮烈殉国。这样的故事在这场战争中并不少见。然而,不管这些清军官兵如何英勇抵抗,换来的却还是一次次的战败。徐平: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军事失败,充分体现了当时中英两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这个差距不单单体现在武器装备、军事技术上,也体现在军事理论与战略战术上,英国在与欧洲列强两三百年的海上争霸战和殖民地扩张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战、海岛争夺战,登陆战、要塞攻坚战等一系列近代战争经验,而这些经验对于闭关锁国、墨守成规的清王朝来说,是非常生疏的,例如,在这次战争中,英军在虎门、定海、镇海等多次登陆作战中,都采用正面用炮火狂轰,而在清军的视界之外,采取两翼包抄的战法,成功地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公元1842年8月29日,英国旗舰康华丽号抵达南京江面,钦差大臣耆英与璞鼎查在军舰上签订了《南京条约》,九月十五日,道光皇帝痛苦地批准了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十二月二十八日,维多利亚女王批准了条约,《南京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包括赔偿两千一百万洋银银元,废除广州的公行垄断制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割让香港岛,核定关税等内容,在随后签订的《中英虎门条约》中,又增加了英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人享有治外法权等一系列内容。公元1844年,美法两国利用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的困难局势和恐惧心理,迫使清廷先后签署《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这些条约在日后被不断修订和扩展,中国从此从天朝上国时代进入不平等条约时代,被亦步亦趋的拖入西方列强主宰的国际秩序中,陷入殖民主义的深渊。鱼宏亮:鸦片战争的发动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英国带来了超乎预料的巨大收益,这些利益主要体现在巨额赔款,优势贸易,占领土地,司法特权等方面,所以英国璞鼎查返回国后,兴奋地宣布,我为你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对于清政府来讲,更为严峻的是,通过战争和谈判,列强认清了清政府外强中干的本质,英美等国获得的巨大收益,刺激了西方列强蜂拥而至,此时的清政府面临着群狼环伺,危机四伏的局面。战败没有促使清政府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公元1845年,俄国因清政府赠送原文大藏经,回赠了各种天文、地理仪器和八百多册现代科技图书,理藩院收到这批图书后,仅翻译出书名,便束之高阁。十三年后,公元1858年,日后的中国首位驻外外交官郭嵩焘来到北京任职,看到这些书大为感慨,认为如果早点翻译出来,一定会在保卫海疆中起到作用。也是在这一年,远在德国的马克思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认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决斗中杯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