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船的发展史(中国近现代轮船发展史)

2022-12-09 10:27 点击:260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近现代轮船发展史

一、浮具是最早的船的雏形:浮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水上工具。浮具所使用的物料包括倒下的树干、脱落的树枝,以及随处可见的竹竿和芦苇。树干、竹竿、芦苇等本身浮力小,需要束捆起来使用;而葫芦则具有体轻、浮力大、防水性强的优点。古人一般将三、四个葫芦串接起来,缚在腰间,入水后人半沉半浮,利用手脚划水前进,古代称这种浮具为腰舟。

二、筏子:筏子的制作材料多为树干、竹竿、芦苇等长条形的物体,把它们横向排列,然后用野藤、草绳、皮条捆扎起来。后来,人们又将树干或竹竿扎成长方形框架,在框内缚上其他具有浮力的物体,如皮囊、葫芦、陶器等,以制成不同材料的浮筏。与单体浮具相比,筏子的浮力增强了,行驶时更平稳和安全;筏面面积扩大,可运载更多货物,人在筏面上可立可坐,无需使半身浸在水里。筏子确实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水上工具。

三、独木舟:独木舟最迟在大约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初时的独木舟结构极为简单,一般是捞取一段槽状朽木并将其内部稍加整理,或者将一段树干砍挖成槽,然后削去外面的旁枝和树杈。当时制造独木舟的主要工具是石刀、石斧等,以如此简陋的工具制造独木舟,特别是在整段树干上挖槽,当然是困难重重,所以制造独木舟时必须使用火。

2. 我国轮船发展史

海运发展简史

海运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最早的人类时代,人们想要探索海洋之外的事物。今天,尽管各个国家随着历史的进程已经产生了巨变,但海运还是与以往一样重要。

已经证实,在四万五千年前,居住在现代澳大利亚的人们会使用小船旅行和寻找食物资源。虽然我们对当时的航行方式知之甚少,但由此可知,在文明兴起之前,人们就能够使用船只了。

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建立早期贸易航线

阿拉伯海的西边是现代印度,北边是巴基斯坦,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几千年前的第一批早期沿海航行的主要海上贸易航线之一。在此期间航行的原始船舶不会偏离海岸太远。在沙漠国家运输这些货物的必要性以及土匪抢劫旅行大篷车的潜在风险意味着通过陆路运输可能与海运一样危险。

这个地区的环境非常有利于早期的海运——事实上,人们相信,航运科学是在巴基斯坦流域的梧桐河周围开始的。在早期的海上船舶上,他们能够用水手的星盘在海上找到自己的路。这种仪器可以预测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的位置——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十一世纪,中国发明指南针为止。

在同一时期,罗马人也抓住了航运的机会。罗马人拥有大型商业船队,最好的一艘一个月左右就可以通过地中海。事实上,海运粮食和建筑材料等低价值商品的价格可能是陆运价格的六十分之一。

罗马人在公元1世纪和2世纪扩展了他们的海运贸易航线,跨越印度洋运到了南亚,在这里他们可以和富饶的泰米尔王朝交易。这些商业船只的成功也吸引来了海盗,历史上保护商船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3. 轮船的发展历史

中国近代航运发轫于招商局轮船。时间大概是李鸿章奏请朝廷建立招商局轮船公司。招商局轮船是李鸿章发起建立的,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具体的资料你可以查一下招商局轮船的历史,他的发展变迁基本代表了近代中国航运业发展历程。

4. 轮船的发展历史简要说明

是桅杆

桅杆是为数不多的从船发明的早期一直用到现在都东西之一,比较人类早期航海都是靠风来作为航行的动力,为了挂巨大风帆自然需要巨大的桅杆。

在当时分辨一艘船的规格基本就靠看桅杆的数目,从单桅到双桅到多桅,越多的桅杆说明其船越为巨大。一般选择三桅因为三桅帆船可以较好的实现船只规模与所需人力的平衡。

时间来到19世纪,蒸汽机的出现为舰船动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49年,世界上第一艘搭载了蒸汽机的军舰拿破仑号下水。该舰不仅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军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螺旋桨作为推进装置的船。然而由于早期蒸汽机的出力过于丢人(拿破仑号的主机出力仅有960匹),所以这一时期的舰船多保留风帆,自然也保留了高耸的桅杆。

然而对于蒸汽船来说这种粗大的桅杆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以胜利号为例,她的主桅(指最高的那根桅杆)高达61.5米!这种几十米高快一米粗的大东西杵在甲板上可不是什么好事,别说是一起立三根了,这会提高舰艇的重心,对船只的复原性提出极大的考验;同时其巨大的重量也是对船只配重时必须要考虑的。是故各大海军都在思考完全使用蒸汽机取代风帆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设想成为可能。其直接产物就是世界上第一艘全蒸汽动力战列舰蹂躏号。

可以看到,蹂躏号上并没有之前粗大的多重桅杆,仅保留用以瞭望的桅杆。在由八台锅炉推动的两座蒸汽机的作用下这艘足有13000吨的巨舰能以此前难以想象的13.75节的高速进行航行。要知道虽然拿破仑号能达到13.85节的最高航速,但是拿破仑号仅有1970吨。从此桅杆布置风帆索具的历史使命结束了,桅杆开始进入下个世代的发展,这次不再是为了航行服务,而是为了观测服务。

5. 近代中国轮船的发展

一、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 发展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

2、突出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但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3、 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由于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 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受到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民主思潮的推动等。

4、具体表现: (变化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中国的农村传统风俗习惯变化不大。)

①鸦片战争后,西餐开始在中国出现,西装传入中国。中华民国成立后西装和中山装开始流行。

②出现西式建筑,宽阔的马路、自来水、电灯等;

③出现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如 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等;电报、电话等。

④人们可以阅读报纸、听广播、看电影等。

⑤社会习俗的变迁: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先生”、“同志”;辛亥革命后实行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清末民初,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出现西式婚礼和葬礼。

(揭开“剪辫易服”序幕的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学童;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近代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演变

1、 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2、1865年,中国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开始发展。(洋务运动时期)

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上海出现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人力车;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自行车仍是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

3、中国铁路的诞生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中国铁路的诞生。

1909年完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4、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始;

1882年,电话在中国出现。

5、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1、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及对近代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①1905年,中国人自拍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②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③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3、互联网: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网络媒介”被称为“第四媒介”,另外三大媒介分别是报纸、广播和电视。)

认识互联网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集另外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费用低廉。

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改变了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方式。

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等。

6. 近代船舶发展史

        港口航运需求是全球经济贸易的派生需求,航运市场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港口航运周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在全球航运发展史中,剔除一些不可预测的历史事件影响因素,航运周期实际是全球经济周期在航运市场上的反映。

       但是,航运市场的供给又具有自身的特征,比如,沉淀成本大、船舶建造周期长等,从而导致航运市场船舶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弱,根据经济学对经济周期阶段划分,航运周期可分为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个阶段。根据周期的长短分类,航运周期还可以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3个主要的类型。

7. 轮船的发展史简介

蒸汽轮船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机械推进船舶。蒸汽机的出现使船舶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完成了船舶动力的革命。船舶的推动力从人力、自然力转变为机械力,船舶用蒸汽机提供的巨大动力,使人类有可能建造越来越大的船,运载更多的货物。

真正解决船用蒸汽机的是詹姆斯·瓦特。他在1765年发明了双缸蒸汽机。1768年他与英国伯明翰轮机厂的老板马修·博尔顿合作,专门研制了一台用于船舶推进的特殊用途的蒸汽机,这就是世界上早期蒸汽机船上普遍使用的博尔顿--瓦特发动机,船舶用上了蒸汽机,出现了蒸汽机轮船,从而完成了船舶动力的第三次革命。

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轮船是由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制造的。"皮罗斯卡皮"号是第一艘完全使用蒸汽动力推进的轮船,它是法国人马奎斯建造的。“黄鹄”号是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它于1865年由徐寿设计、安庆制造局建造。

1938年4月4日,英国的“西留斯”号蒸汽船从英国的昆市镇出发,以每小时17千米 的速度,历时442个小时到达了美国新泽西州

的山迪岬,实现了以蒸汽机提供的不间断动 力横渡大西洋的航行。

8. 中国轮船发展史图片

蒸汽轮船

在探索船舶推进方法中,除了桨、橹、 帆这些工具外,在埃及、罗马和我国古代都曾发明过用明轮的方式推进船舶。罗马人还使用奴隶和畜力带动明轮。17世纪以前,船舶推进动力方式已到了需彻底变革的时期,当时世界各大洋上繁忙的贸易往来需要解决船舶动力问题。

真正解决船用蒸汽机的是詹姆斯·瓦特。他在1765年发明了双缸蒸汽机。1768年他与英国伯明翰轮机厂的老板马修·博尔顿合作,专门研制了一台用于船舶推进的特殊用途的蒸汽机,这就是世界上早期蒸汽机船上普遍使用的博尔顿--瓦特发动机,船舶用上了蒸汽机,出现了蒸汽机轮船,从而完成了船舶动力的第三次革命。船舶用蒸汽机作动力,使人类有可能建造越来越大的船,运载更多的货物。

由于蒸汽机体积大、功率小、效率低,所以,蒸汽机轮船也逐步被淘汰。现代舰船的常用的动力装置是内燃机和汽轮机

9. 中国近代船舶发展史

1、舟筏时代

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中国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桨,据鉴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说明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2、帆船时代

据记载,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国使用帆船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15世纪末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的船队都是由帆船组成的。

在帆船发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区、北欧西欧地区和中国都曾作出重大贡献。19世纪中叶美国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则是帆船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不同地区的帆船,在结构、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3、蒸汽机船时代

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许多人都试图将蒸汽机用于船上。1807年,美国人R.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两舷的明轮,在哈德逊河上航行成功。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4、柴油机船时代

柴油机船问世后,发展很快,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空前兴旺,中东等地石油的大量开发,促使运输船舶迅速发展。

10.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

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11. 19世纪中国轮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

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唐代,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18世纪,欧洲出现了蒸汽船。19世纪初,欧洲又出现了铁船。19世纪中叶,船开始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去中国的小船(去中国的小船读后感)
上一篇:中国船公司排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