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用马达做船的有哪些?
遥控器你可以选用 2通道的 FM 遥控器 或者是2.4G这两种 遥控距离比较远 信号比较稳定可以用车用遥控器~不建议使用AM遥控器(不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遥控几百米不是问题)可以用京商的 或者是 FUTABA JR都行 国产的也不贵 BBS 5IMX COM的二手区很多卖的 FM或者AM的价格100多到几百 2.4G就贵点要是做船看你是做什么船了 你要做很简单的那种 木质结构的 不用太复杂 做龙骨 然后铺船体 最后做防水 喷漆就OK 要是做玻璃钢的就麻烦点 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 而且要求 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熟练操作 新手不推荐 可以用有刷马达 也可以用无刷马达 传动轴注意做好防水 以免船体进水 还有船上的电子设备也要分别做防水~
2. 只用马达做船的有哪些品牌
可以的!这种船和现在船不一样!它采用的是船电推动器
船电推进器工作原理是螺旋桨由推进电动机带动,是常用的电力推进方式。主要发电机除供电动机外,有时能供给船舶电网使用。
联合电力推进装置
螺旋桨由电动机和柴油机联合推进,它有四种工况:
①螺旋桨由推进电动机带动(主机螺旋桨脱开),作低速运行。
②螺旋桨由主机带动(电机脱开)。
③螺旋桨由主机与推进电动机共同带动,作高速运行。
④在航行时推进电动机由主轴带动,作发电机运行,发电给电网。
辅助电力推进装置
主发电机用来供电给主要工作机械,而在航行时,主要工作机械不工作,主发电机供电给推进发动机,推进船舶。这种装置用在自航式起重船、挖泥船、水上各种工程船等。
特殊电力推进装置
主机工作时,除带动螺旋桨外,还带动推进电动机,推进电动机实际上用作轴带发电机,供电给蓄电池充电;主机不工作时由蓄电池供电给推进电动机。
主动舵电力推进装置
为了获得良好的船舶低速回转性能,可在舵版内装设潜水电动机,由电网供电后带动一小螺旋桨,即成主动舵
3. 电动船用马达
①在电机的尾部有一个电磁抱刹,电机通电时它也通电吸合,这时它对电机不制动,当电机断电时它也断电,抱刹在弹簧的作用下刹住电机。
②两根线是将一个整流全桥的两交流输入端并接在电动机的任意两进线端上与电机同步输入380伏的交流,两直流输出端接到刹车励磁线圈。工作原理就是电机通电时线圈得直流电产生吸力将尾部两摩擦面分开,电机自由旋转,反之通过弹簧回复力让电机制动。根据电机功率不同,线圈电阻在几十至几百欧之间。
4. 怎么做不用马达的船
把泡沫弄成船的形状,然后把宽两端放两个玩具赛车上的马达,两马达转速一样最好,最后用牌叶子做成汞里转盘差不多,后用胶水粘成这样子,然后用赛车遥控板接起来,装好,最好把接收板密封,以免进水,进了水就很麻烦的,就行了,这是我自己想的,祝你成功。
5. 带马达的船是什么船
空气启动!海船主机太大,电机根本带不动!启动时先打压缩空气进去,当达到发火转速时喷油!
6. 用一个马达做船
遥控玩具船上马达防水一般使用用船轴套(一般用空心铜管制作)套船轴,中间空隙再加点黄油,转向则一般通过舵机实现。 遥控玩具船是通过无线电等媒介,远程控制船进行前后左右远动。目前的遥控船主要是由工程塑料作为外壳,内部为集成电路及电子元件组成。双电机设计,动力强、速度快玩得更刺激。双螺旋浆驱动,由铜心连接电机,由特殊材料防进水。 “马达”:为英语motor的音译,即为电动机、发动机。工作原理为通过电磁感应带动起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
7. 用马达怎么做船
今天又是通过废弃物品利用制作科技作品的主题,通过一系列废品的利用和改造,我们要打造一台通过蜡烛就能驱动它在水上运行的DIY小船。即便是电池本身完全没电,也能用这种办法来让小船上面的马达转动起来。将它放在浴缸或者洗手盆上,超级有趣。
DIY过程当中我们会用到这些需要材料和工具:果汁盒、易拉罐、小功率马达、废电线、电池、剪刀、热熔胶枪、记号笔、电烙铁、蜡烛、打火机。玩转用废品进行发明和创作,一起来通过51费宝下面的办法来实现垃圾变宝吧。
1、将果汁盒剪开,按照我们小时候折纸船的方法,把果汁盒纸板折叠出你喜欢的任意造型的小纸船。
2、我们要用热熔胶将折好的纸船底部和露在外面的折边都封好,防止小船进水。热熔胶本身很轻,不会影响到小船的浮动。
3、去掉易拉罐的盖子或者底部任何一面,在易拉罐的侧面这样子开启一个带两扇门的小窗口,然后将废电池粘在这个地方。
4、用前面剪开的两扇“门”,夹紧电池。
5、用易拉罐铁皮做一个小小螺旋桨,安装在马达的转轴上,再将马达正负极焊接在电池电线上。
6、用打火机点着的蜡烛放入易拉罐里面,火焰隔着空气烘烤电池。由于化学反应导致电池内部重新产生电,因此小船会在马达转动下浮水前进。
注意,烧烤时间不能太久,以免引起电池过热发生爆炸!!!
8. 牛人如何用马达做船
自制电动小船 1、器材 玩具电动机、5号电池盒(装2节5号电池)、塑料螺旋桨、废圆珠笔芯、泡沫塑料块、螺钉螺母、废塑料瓶、多股导线。
2、制作 用塑料瓶的瓶底部分设计制作一个装电动机和电池盒的支架。将电动机的轴从瓶底小孔穿出,再用塑料片、螺钉固定。把一端有铜笔尖的圆珠笔芯插在电动机轴上。在支架内装电池盒用螺钉固定,用导线接上电动机,装上电池,电动机能转动。用泡沫塑料块设计制作一个船体,根据支架大小、安装位置,把船体挖空一部分。把支架装到船体挖去泡沫塑料的位置,让电动机轴上加装的圆珠笔芯从船体尾部孔中穿出,调整好轴的位置,使之能转动自如,将支架固定,再装上螺旋桨。对船体可做装饰。3、实验 把小船组装好,放到水里能平稳航行。如不能正常航行,需根据存在的问题调试(问题:1〉接通电源把船放入水中,船向后运动怎么办?将电池正负极接线对换一下位置,改变玩具电动机转动方向,船即向前运动。2〉怎样给小船加个舵,能控制航行方向。)9. 有马达的船怎么做
首先这个模型能浮在水面上
然后能在船上装上马达
安上电池
安上一个螺旋桨
10. 船上用的马达
单相异步电动机由于只需要单相交流电,故使用方便、应用广泛,并且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噪声小、对无线电系统干扰小等优点,在船上应用非常广,如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抽油烟机、电钻、医疗器械、小型风机及水泵等。
11. 现在的船是用什么做的
郑和宝船和宝船
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
郑和宝船是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座。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另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统称为郑和宝船。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郑和宝船是一种大型海船,尺度大。有关郑和宝船尺度,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三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编辑本段]郑和宝船的尺度和结构 郑和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
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二千料海船采用全木结构。明代船舶工艺发展到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复杂的木结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加固在一起,不至于“散架”。上二千料郑和宝船基本船型为福船,外形为小方首,宽平艉。建筑形式属于楼船,主甲板中部有一层甲板室形成舯(意:中)楼,设了舷墙,艉(意:尾,记者注)部有三层艉楼,艏(意:首)部有二层通透性的艏楼。自底舱到甲板上,共分为五层。
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头浮雕,两舷侧前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或彩绘,后部有凤凰彩绘,艉部板上方绘有展翅欲飞的大鹏鸟。 [编辑本段]那么大的船是用什么控制的? 郑和造那么大的船是用什么控制船的?
史书记载,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者六十二”。依据这一尺度,郑和宝船将长达135米,排水量近2万吨,甲板面积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当时海上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如此庞大的船队显示了明代中国惊世骇俗的造船水平。
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是中国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潜心研究郑和宝船多年。目前正积极准备郑和宝船的复制工作。他向竞报记者独家披露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郑和宝船的技术秘密。
郑少将表示,虽然史书记载的大号宝船据推算排水量近2万吨,但实际伴随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主要船型是“长61.2米,宽13.8米,排水量1000余吨”的“二千料宝船”。这种宝船拥有在当时极为先进的工艺水平。
动力推进系统:硬帆+旋转橹
木帆船在海上的行动主要依靠风帆借助风力以及水手划水。在动力推进系统的这两个重要的环节郑和宝船都采用了独特的设计。首先,与当时欧洲帆船采用的分段软帆不同,郑和宝船使用了硬帆结构,帆篷面带有撑条。这种帆虽然较重升起费力,但却拥有极高的受风效率,使船速提高。并且桅杆不设固定横桁,适应海上风云突变,调戗转脚灵活,能有效利用多面来风。 与船桨不同,郑和宝船在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这种长橹入水深,多人摇摆,橹在水下半旋转的动作类似今天的螺旋桨,推进效率较高。在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相当航速,而且橹在船外的涉水面积小,适应在狭窄港湾拥挤水域航行。
船形结构:底尖上阔、首昂艉高+横舱壁 船形影响船速和船体的平稳。郑和宝船采用的是底尖上阔,首昂艉高的船形。郑明说,这种船形在恶劣海面控制平稳的性能较高,而且当时在船的底舱压载了土石,稳定性可以说在当时首屈一指。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郑和宝船还使用了梗水木和两舷披水板。这种面向船舷方向的木板可以进一步减小船体向两侧晃动的幅度。郑明告诉记者,研究发现,郑和宝船还根据不同船型和航区在船的主尺度比例设计上也有所不同,以兼顾快速性和稳定性。大抵运输船更强调平稳,而兵船更强调速度。郑和宝船的船体结构还有一个当时独一无二的设计就是设有多道横舱壁。用木板将船内隔成不同船舱,并且彼此密封。这样不仅加强了船的结构,而且具有分舱水密抗沉作用。这种设计还有利于分类载货。例如茶叶、丝绸、各国进贡宝物都可以分开存放。
船用装置:开孔舵与巨锚
船在海面航行主要靠船舵控制方向。郑和宝船的船舵采用可以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船在深水区航行,遇到大风浪或者乱流的时候,将舵叶下缘降到船底以下,可以使舵不受影响;而在浅水区航行或者锚泊时候则可将舵提升到高位,不致搁浅损伤舵叶。而且郑和宝船的船舵是平衡舵。这是继承宋代的发明,操控比较轻便,而明代又进一步发明了开孔舵,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
在郑和宝船上,带爪木杆石锭(锚)与带横棒多爪铁锚等,普遍用在海船上,还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
郑明介绍说,早在汉代,中华木帆船建造工艺就使用榫接铁钉综合技术。明代船舶工艺发展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较复杂的木结构可以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上卡加固,从而使中华古木帆船的尺度、吨位、性能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编辑本段]郑和宝船的五大疑问 郑和下西洋的漫漫之旅给后辈们留下许多未解之谜。传说中的大号宝船究竟长得什么样?这样的 “海上巨无霸”(长138米,宽56米)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它又是如何航行的?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郑明为记者剖析了有关郑和宝船的五大疑问。
疑问一:大号宝船是否存在?
据史料记载,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宝船长44丈4 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它的铁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按照今天的测量方法来看,这艘宝船长将近138米,宽56米。一些学者认为如此巨型的木帆船在中国明代不可能出现。另外,有专家认为,明永乐年间,朱棣施政办公的大殿———奉天殿(太和殿),是当时最大的木结构实体。其大小也不过宽 63.96米,深37.20米,高35.05米。而大号宝船上仅船楼的面积就大大超过了它,从封建的宗法礼仪上讲,作为宦官的郑和乘坐似乎有僭越之嫌。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宫殿的营造法式是有严格的等级界限,而舰船则被视为海上的移动城池,属于军事设施的一种,两者并不具备可比性。
对此,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北京郑和下西洋学会副理事长郑明认为,大号宝船是存在的,但没有出海。郑明认为,大号宝船并不是一种实用的船只,它不应该是下西洋船队中的一员。那么大号宝船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他推测,大号宝船不被郑和使用,但作为皇帝御用的可能性很大。
疑问二:大号宝船有多大?
学术界对大号宝船“长44丈4尺,阔18丈”的尺度仍存质疑。有学者认为,郑和宝船的长宽比例不协调。“长44丈4尺,阔18丈”,长宽比大致为 2.4666∶1,比例之小使“宝船”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方盒子,现存的中外船舶绝没有腰身如此之“粗”的,这也使人对宝船的形状产生怀疑。
根据史料《南船纪》(明·南京工部营缮司主事沈棨著)、《三宝太监下西洋记》(明·罗懋登著)记载以及泉州等地出土的船体实物来看,中国古代海军舰船的长宽比在2.5~2.8之间,多属于宽短型。
宝船究竟有多大?这还有赖于实物考证。南京中保村明代宝船厂遗址是目前国内已知唯一的明代官办造船基地遗址。1957年,有村民曾在南京宝船厂遗址发掘出一根长11.07米的舵杆;1965年,又在遗址地捞出了一段长2.21米的绞关木,据专家考证,两米多长的绞关木,需要五六个人一起操作,能够绞起 500公斤左右重的铁锚。2003年到2004年间,物馆在对中保村明代宝船厂遗址第六作塘考古发掘时,又发现两根长度分别为10.1米和11米的木舵杆。但这些尚不足以精确推算出造船厂船只的准确规模,只能印证史料记载的明代海船的巨大规模。
具体尺寸按照英国学者米尔斯推算,宝船排水量3100吨,可载重2500吨。根据中国学者唐志拔计算(数据载于他的著作《中国舰船史》第七章),宝船排水量应该达到5000~10000吨,而根据1985年集美航专、大连海运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合作,按照造船原理和中国式木帆船营造法式将宝船复原后,核算最大好宝船满载排水量约22848吨,取之方型系数0.43,可载重9824吨(见彭德清等编著的《中国航海史》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