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极地运输船
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3月建造完工,并经上海沪东船厂1995年二次大规模改装。“雪龙”船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了先进的GMDSS通讯系统,完善的医疗设施和生活娱乐设施。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并配备了MK-3/WOCE-CTD及采水器、75KHZ 的ADCP和鱼探仪等海洋科学考察仪器,此外船上还装备了A型架、CTD绞车、 3000米水文绞车及两台6000米地质绞车,使之能承担多学科的海洋综合调查。
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具有较强的破冰能力。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用E级钢板制作的船体,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性。
船上设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气象和洁净实验室,面积有200平方米。还配有CTD自动采水系统(测量海水温度、深度、盐度)、ADCP(剖面海流计)、高分辨率卫星云图系统、EK5O0科学声纳系统等国际先进的大洋调查仪器设备,新建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走航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另外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
在驾驶室里安装了两套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自动避碰雷达,它可在对面来船或出现冰山时,及时测出对方的航向、速度等,并且提示如何正确回避。
船上设立的气象中心,可以及时接收极区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为本船在气候极其恶劣又变化无常的极地海区航行时提供了安全保障。
船用航空技术设备,可供两架KA-32型直升飞机停放,着陆平台布置在艉楼甲板的中心线位置上,直升飞机可日夜起飞、着陆、停放。船上配备的航行雷达站,能对起飞的飞机进行监控,确保飞行安全。
此外,游泳池、健身房、图书馆,卡拉OK厅、医疗室、手术室、化验室等文娱、体育、卫生设施一应俱全,为乘船人员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经过改装,全船可载人数由过去设计的55人增至78人,现又增至130人。
2. 极地探险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远望5号是中国第三代航天测量船。
雪龙号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中国于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后按照中国需求进行改造而成。“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
远望5号是中国第三代航天测量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航天远洋测量船,集船舶建设、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于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测控装备两大部分组成,分为船舶、测控、通信、气象4个系统。满载排水量2.5万吨,抗风能力可达12级以上,能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任何海域航行 。
3. 超级运输船
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船—“诺克·耐维斯”号(48万吨)是一艘新加坡籍、属于超大型原油运输船等级的超级油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船只、最长的人工制造水面漂浮物以及世界上最重的船,船长超过420米(一个足球场的长只有100左右),比横躺下来的艾菲尔铁塔还长。
4. 极地航行物料
2只白色北极熊是SOREL加拿大雪地靴知名品牌,创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隶属Columbia旗下。因logo是2只北极熊,所以在中国亦被称为北极熊或冰熊。SOREL雪地靴以优质物料制作,非常讲究鞋身结构,做工精细,保暖性好又防水,可以抵抗最低零下40度的寒冷,即使在严寒的极地天气下,SOREL雪地靴都能为您双脚提供时尚、温暖又舒适的保护,深受欧美明星以及时尚达人们的青睐。
5. 中国极地船
“雪龙”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极地科学考察船,也是一艘可以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自1994年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以来,“雪龙”号已多次赴南极和北极,“足迹”遍布五大洋。
“雪龙”号考察船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之后按照中国需求进行了改造,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现今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船总长167米,宽22.6米,满载排水量是21025多吨,吃水9米。因为我国南极科考开始得比较早,“雪龙”号第一次执行的极地考察任务是我国的第11次南极科考。
雪龙船核载船员为40名,科考队员80人,也就是说120人是标准载人数量。但是由于科考任务多且重,第九次北极科考上船的人员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6. 极地运输机
三飞机
“雪鹰601”是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原型机为美国巴斯勒BT-67运输机(Basler BT-67)为“雪龙”号配备了Ka-32重型直升机“雪鹰102”号、为“雪龙2”号配备AW169中型直升机“雪鹰301”号,
俄罗斯的卡-32
7. 极地甲板运输船
南极磷虾船在设计建造中有以下几个难点:
一是南极地区8级及以上风占全年的80%,磷虾船全年有8~10个月在目标海域进行作业,上层建筑复杂,受风面积大,渔捞设备、加工设备、转运吊机布置位置高,重心位置较高,加之较大的水上船体部分和众多机械设备在低温情况下结冰,对稳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磷虾船加工生产设备对运动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长时间海上作业,人员舒适程度需要保证,因此需要对磷虾船稳性和耐波性能重点研究。
二是磷虾捕捞收放网作业及海上转运工作是在露天甲板完成,渔捞设备、转运吊机完全暴露在目标海域恶劣环境中,特别是在收网作业时,网具、吸虾泵、卷网绞车、拖网绞车等渔捞设备都是湿性的,尾部作业甲板会有大量的海水,极地规则对设备和人员的低温防护和除冰也提出了与其他法规更高的要求。
三是由于南极海域生态环境脆弱,受国际防污染公约的约束以及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的监督,对其环保和排放措施都提出了有高于其他远洋渔船的要求。因此,南极磷虾船合理配员、平衡技术难点和经济收益等方面都是行业关注的技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