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吗

2022-09-17 13:38 点击:157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陆春龄什么时候去世的?

从上海音乐学院获悉,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今天(5月22日)上午8时30分在中山医院去世,享年97岁。

陆春龄,出生于1921年,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魔笛”,上海人,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

陆春龄去世

2017年10月31日,记者曾去位于吴兴路的陆春龄家采访,当时情景,历历在目。早上9点,照顾他的阿姨送来一大把药嘱他吃掉。他一粒一粒地吃,吃完了赶紧吃两颗葡萄,像个孩子一样。97岁高龄,虽然饮食起居都离不了人照顾,但只要一提起笛子,他就活力十足,从家中数十把笛子中挑出一支吹了起来。越聊越高兴,老爷子还唱起了他自己创作的一段上海说唱,神采飞扬,声如洪钟。

2017年7月4日,尽管在医院,97岁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陆春龄每天仍坚持吹奏,老人家说这是他生命的全部。

讲起自己的一生,陆春龄用了“吹笛人”三个字朴素的字眼概括。他出生在上海,7岁就开始跟随一位老皮匠学吹笛。年轻时的陆春龄曾在江南造船厂当过车工、在祥生出租汽车公司当过司机,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笛子的热爱。1934年,只有13岁的陆春龄获得到广播电台演奏的机会,他的笛声就此随着电波传遍上海。1937年,他参加了紫韵国乐社,1940年参与发起了中国国乐社,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筹建了上海民族乐团,1954年起在上海音乐学院兼职任教。

凭着一支竹笛,陆春龄曾去过70多个国家演出,笛音传遍世界,被誉为“中国笛王”。出访期间,他学习各国民族民间音乐,并将它们改编成笛曲,融汇出新的风格。1955年夏天,陆春龄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印度尼西亚,在雅加达广场,有十万观众前来观看演出。印尼人民为了亲睹艺术家的风采,争先恐后赶往广场,为维持秩序,警察不得不朝天鸣枪。那时候,他正吹起《小放牛》。广场人山人海涌动,他继续着,渐渐地,刚才还一片混乱的场面安静下来。第二天,当地报纸评论到:“枪声不能维持秩序,笛声征服了十万观众。”

陆春龄家的墙上,挂着一张他与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的合影,他曾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还从书柜里找出两本已经发黄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记着看,他说:“我的思想因为这本册子产生了转变。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我始终牢记在心。”墙上还有一张照片记录了他在矿场演奏的场景。陆春龄曾无数次到工厂、到农村、到部队演出,矿场去得尤其多。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江苏大屯煤矿、山东莱芜铁矿、南京九四二四铁矿、江西安源煤矿、海南石碌铁矿等,都曾有陆春龄的笛声绕梁。他甚至还深入到井下为矿工演奏,还曾拿起沉重的风镐,和矿工们一起掘煤。

演奏之余,陆春龄还是一位多产的创作者。《鹧鸪飞》《欢乐歌》《小放牛》《中花六板》,这些经他整理和改编的笛子曲,如今已成笛界的保留曲目。2017年5月29日,在“陆春龄笛艺90春音乐会”上,陆春龄的弟子们纷纷登台,演奏起他最富盛名的作品。他的弟子中,不少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笛子演奏家和教育家。而他自己,也穿上一件玫红色的长袍,吹起他最喜欢的《鹧鸪飞》。他的长袍上面绣着一只鹧鸪鸟,那是程十发画的,惟妙惟肖。舞台上,97岁的陆春龄依然音色通透甜亮,指法灵巧,留下“中国笛王”的不老风采。人们都说,你九十多岁了,不要吹了,休养休养。他却倔强地说:“有一分力气就要发一分光,吹不动了要讲,讲不动了要做,要为培养新生力量做榜样。”

一番话犹在耳边,一代笛王已驾鹤远行。斯人已逝,笛音长留!

【附】专访陆春龄:九十载玉笛飞声

讲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上观新闻:您7岁开始跟老皮匠孙根涛学吹笛,据说他琵琶、三弦、二胡等乐器也样样精通,您为什么偏偏选了笛子?

陆春龄:我伯父很喜欢民乐,休息的时候吹拉弹唱都有,我从小就很喜欢。至于为什么是笛子嘛,你看这笛子,不仅材料便宜、制作简单,而且携带方便,很适合穷苦百姓自娱自乐。我的师父孙根涛虽然是个生活在底层的皮匠,但他能用笛子吹奏出各种各样优美动听、情真意切的曲子,非常打动人。我就这样慢慢地爱上了笛子。

中国有许多民族乐器,笛子历史悠久,比较有大众基础。虽然这竹笛小小一根,表现力却非常强,它可以很高亢明亮,可以很抒情,也可以很粗犷。在北方、南方,在中国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笛子都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风格和技法,可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它能一直流传下来,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

陆春龄吹起自己作曲的巴乌《节日舞曲》

上观新闻:您改编过许多民间乐曲,自己也创作了不少,什么样的曲子最受老百姓的喜爱?

陆春龄:要让老百姓喜欢,就要让他们一听就懂。因此艺术家一方面要具备深厚的传统音乐功底,因为这种来自民间的,代代相传的基因是可以直接与老百姓相亲近的。其次,你要让曲子和老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这就需要用笛音去塑造老百姓熟悉的形象,去讲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刚刚说的是作品改编和创作的层面,从表演的层面上来说,演奏者不仅要学会演奏一首曲子,还要懂得曲子的内涵、意境。甚至,哪些前人吹过这首曲子,他们的口风、指法有什么不同,都需要搞清楚。你要在在勤学苦练中,慢慢找到打动人的声音。当你真正站到舞台上的时候,则要做到完完全全忘我。在台上,没有观众也没有自己,戒除一切杂念,才能把曲子吹到观众心里。

参加2009上海文艺创作和重大文化活动颁奖仪式,与秦怡(左)、黄准(右)合影。东方IC

生活是艺术最好的素材

上观新闻:《鹧鸪飞》可谓吹到了观众心里。因为提起您,许多人都会想起您吹奏的这首曲子。这么多年来您录过许多个版本的《鹧鸪飞》,为什么每次都不一样?

陆春龄:《鹧鸪飞》是来自湖南民间的曲子。讲的是鹧鸪鸟非常漂亮,但飞不高,可是它又非常向往飞翔。所以我将重点放在“飞”上,通过不同的技巧,去模拟鹧鸪鸟忽高忽低、忽近忽远的“飞”,塑造出鹧鸪渴望自由、渴望未来的形象。我录了很多个不同版本的《鹧鸪飞》,之所以每次都都不一样,是因为每次都会有新的想法。创作和表演都需要创新,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

就比如我上个世纪50年代创作的《今昔》,最开始是用一支笛子吹的,后来被我改成了用两支笛子吹,我拿一支高音笛和一支低音笛去表现今昔对比,曲子的情感表达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一部作品的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修改、精益求精,才能成为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上观新闻:您创作的《今昔》《喜报》《江南春》等一系列作品,好多都是深入生活所得。

陆春龄:对,这些都是有感而发。《今昔》是我的处女作,对比人民过去的苦难和今天的幸福。我曾到工厂、矿山、海岛、渔场体验生活,一个艺术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是写不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来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创作素材。艺术要从人民群众中间来,最终要回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我记得有一次在安源煤矿,矿长说慰问演出在剧场里就可以了。但我却决定到井下去给旷工表演。

2016年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上,95岁高龄的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携弟子一起演奏《我的祖国》。

上观新闻:为什么执意下井?

陆春龄:我觉得既然是来一线慰问,就不应该只是做做样子,我也特别想去看看旷工们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场景。我坐在一辆煤车下去了,不能站着,只能躺着。我看到井下的旷工,他们冒着风险开采出来的矿石,比金子更有价值。在矿下,我到不同的作业点给不同的矿工演奏。出来之后,听说有一位老矿工因为身体原因没下井,我就专门去找到他,为他演奏,他感动地握着我的手不放。我告诉自己,我要一辈子做人民的笛手。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能脱离人民,一切都要为了人民。

生命不息,笛音不止

上观新闻:这么多年来除了演奏和创作,您还花了很多功夫在教学和传承上,发掘了许多优秀的笛子演奏家,您教给他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陆春龄:说简单点就是一个字——“德”,“百行以德为首”,一个艺术家,品德一定要高尚,艺术才会持续放光彩。艺术不是为名为利,而要有更高的目标。当然了,技术一定要过硬,这是基础。

我其实1954年就到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书了,1976年算正式调到那里。我教学生其实不分场地、不分人群,在学校教,在生活中也教,在音乐会上也教。我教学生总是一对一、手把手地教,我对他们很严格,总希望我的学生快点超过我,这样才能让笛子艺术更好地发扬光大。

陆春龄:人的一生太短暂了。说实话我是老了,身体不如从前,但我喜欢热闹,在台上演奏仍然让我感到快乐,所以要趁我还能走动,多做一点推广民乐的工作。你看见墙上袁晓园为我写的那幅字了吗?“愿为人民吐尽丝”。生命不息,笛声不止,愿为人民吐尽丝,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

内容来自央广网

二战美国能建造航母的大型船坞有多少?

好像是6个

二战前期

CV-1 Langley 兰利号

由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兰利”号以纪念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代号为航空母舰 1 号,或CV-1。“兰利”号航空母舰(CV-1)是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在美海军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它的出现,对此后的美国海军有着巨大的影响,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时代的来临。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1937年4月改装完毕。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并重定级为AV-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美国本土到南太平洋美军战区的补给。1942年2月27曰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于爪洼海遭到曰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下载 (17.1 KB)

2009-2-4 10:48

开工日期:1911年10月18日 下水日期:1912年8月24日 服役日期:

性能数据:

舰长:158.5米

舰宽:19.9米

吃水:6.7米

飞行甲板:165.3x20米(长x宽)

排水量:标准13990吨 满载15150吨

动力装置:3台锅炉,2台电动机,双轴

航速:15.5节

武器装备:4门51倍口径127mm舰炮

舰载机:34架

电子设备:

舰员编制:468人(舰员+空勤人员)

收藏 分享 评分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aisn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aisn 当前离线

UID380 帖子20198 精华11 积分219 威望15 金钱381758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1712 小时 注册时间2007-6-19 最后登录2009-6-24

发烧友贵宾

2#船坞 发表于 2007-9-8 02:22 | 只看该作者 LEXINGTON CLASS 列克星敦级

列辛顿级航空母舰共有两艘同型舰,分别为列克星敦号(USS Lexington CV-2)与萨拉托加号(USS Saratoga CV-3)。原本是1920年陆续开工的战列巡洋舰。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世界各大海军强国都必须根据条约限制本国所拥有的战舰数量与火炮口径,条约准许美国利用规定必须废弃的军舰船体改装两艘3万3千吨级航空母舰。美国因此将停建的列辛顿级中进度最快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改建成航空母舰。两舰皆于1927年完工,采用封闭舰首,单层机库,全通式飞行甲板长271米,岛式舰桥与巨大而扁平的烟囱设在右舷。采用电气推进动力系统。4座双联装203毫米口径火炮分别装在上层建筑前后,用来打击水面目标,防护装甲与巡洋舰相当。在二次世界大战间的和平时期,本级舰在美国海军举行的舰队演习中,用来检验航空母舰的战术理论,提供了许多操作使用航空母舰的宝贵经验,尤其是1929年的第9次舰队演习,导致了美国海军以航空母舰为舰队核心的战术出现。

布什号航母海试图

洪兄是俺上小学时同年级的校友,也是俺们这个年级的少先队大队长,相当于现在的“总斑竹”,只是那时偶还不是少先队员,对于总斑斑这样的位子只能作出“仰望星空”状。节前,洪兄曾提到(浮)船坞在建造航空母舰中作用,使我心里热乎乎的。因为本人前些日子也操过同样的心思,查了相关资料。这也许是偶与洪兄有着共同的军旅情结,有着共同的遗传基因之故吧。

美国前不久投入现役的“布什号”航空母舰比本公司这座“江山”号浮动船坞短一点点(332·9米对333米),就长度来说,本船坞刚好可以容下这样的重型航母,但宽度就存在问题了。江山号内宽超过布什号航母(56米对40·8米),但布什号的飞行甲板却比江山号宽得多(76·8米对56米,比本船坞宽二十米之多),显然,这么宽的飞行甲板罩在浮船坞上面,可能会将江山号挤破的,至少也可能将两边坞墙上的可移动吊机挤扁或者挤到海里去。因此,不得不得出令人遗憾的结论:起码对于布什号这种尼米兹级的重型航母,江山号浮船坞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是小一点的舰母,比如,飞行甲板最宽处小于此船坞的内宽(56米),那么从理论上讲这座浮动船坞是有修建航母上的能力的。

也许诸君要问:为什么布什号航母既有舰宽40·8米,又有飞行甲板宽76·8米,一条船怎么会有两种不一样的宽度呢?

这是因为现代航母一般具有两个飞行甲板之故,一个为直角甲板(又名直通甲板),一个为斜角甲板,这就相当于航母上有两条飞机跑道。直角甲板供飞机起飞,斜角甲板一般只供飞机降落。一般只有斜角甲板上才设有供飞机降落用的阻栏索与拦阻网。

一艘航母肩上扛着两个飞行甲板,其宽度当然要大大超出舰身罗。

斜角甲板是二战后英国发明的,除此之外,英国人还发明了加速飞机起飞用的蒸汽弹射器,这些都是对航空母舰技术做出的重大贡献,显示了传统航海大国(当然,也是侵略大国)的技术底蕴。由于航母上增加了斜角飞行甲板,相当于增加了一条飞机跑道,舰载机可能做到同时起降,作战效率自然高很多。现在除了个别做样子的小航母之外,斜角甲板已是必不可少的标准设计了。(斜角甲板见下图)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黑色部分为斜角甲板

二战时可不一样,二战时的航母只有一个甲板,即现在所称做的直角甲板,相当于只有一条飞机跑道,航母当然要窄得多。飞机起飞降落都在同一个甲板上进行,要起飞就不能有飞机降落,要降落就不能有飞机起飞,相互间碍手碍脚。这当然是非常费神之事,而且很可能在关键时刻误事。

比如二战中的著名战役中途岛海战,是日本海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就此次战役来说,日本海军有诸多失败因素,如情报失准,关键时刻舰队上空无战斗机保护,甲板与机仓内堆满了炸弹鱼雷引起连锁爆炸,等等。但是可能还有一个因素被大家忽视了:由于那时航母不能同时起降飞机,当时原本准备起飞去攻击美军航母的日本飞机不得不让位于轰炸中途岛归来的飞机降落(飞机燃油即将耗尽,快要掉到大海里了),大大贻误了作战时机。而美军飞机恰恰在这个阶段飞过来朝它们头上扔下了炸弹。如果当时的航母也能做到舰载机同时起降,日本飞机提前升空作战,那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下图为二战时的日本航母瑞鹤号,只有一个甲板)

二战的航母都是这样只有一个甲板。日本航母瑞鹤号参加过偷袭珍珠港,1944年莱特湾海战中被击沉

瑞鹤号中弹起火,照片显示右边一台锅炉仍在工作

瑞鹤号下沉前日军往旁边的小船上转移重要物资

话题再回到浮船坞上吧。偶原来一直认为我国制造的30万吨浮船坞是世界上最大的了,但又查到最新的资料:08年11月份,中国制造的更大的40万吨浮动船坞交付韩国使用。看来偶前面将30万吨浮船坞称为“世界最大”是搞错了,真是形势比人强噢。

这座“更大的”浮船坞长430米,坞内宽度82米,完全可以将“布什号”装进去,托起来。

浮船坞能将航母“托起来”,从理论上讲是可以修造航母的,但在实际选择中则不然,实际中,修、造航空母舰是在“干船坞”而非在浮船坞中进行的。

一般来说,现代化造(修)船可在三种设施中进行:浮船坞,船台,干船坞。

浮船坞。浮船坞是一种可以移动并能浮沉的凹字形船舱,它可以向自身水箱内注水半潜于水中,将水箱内的水抽出即可浮出水面。它不仅可用于修船、造船,还可用于打捞沉船,运送深水船舶通过浅水的航道等。我国第一艘是1974年建造的25000吨的“黄山号”。(右上图为在浮船坞内准备下水的我国新型驱逐舰)

浮船坞通常停泊于深水区,通过趸船和栈桥与码头连接,修(造)船材料通过此通道输送或者直接用船只送到船坞旁。这显然比较费事,并且它自身的起重设备能力受条件限制,吊特大件需要大型浮吊辅佐,用作造船就不方便,也不上算。但它通常停泊在深水区,大型船舶可以容易地进出坞内,因此修船就是它的首选。

船台。过去常常在电影中看到大船下水的场面:一条大船在平地上突兀而立,某女王用香槟酒敲击一下某个机关,大船就在一片欢呼声中顺着滑道缓缓入水,电影《泰坦尼克号》也是那个样子。场面中那船就坐落在船台上,船就在船台上建造的。船台本身的建造比干船坞节省很多,占地也比较少,现在仍普遍使用。(右图为原上海江南造船厂的2号船台,早已拆除,在长兴岛重建新厂,全部改用干船坞造船)

干船坞。干船坞就是在地面向下建造封闭的船池,将水抽掉,里面对船只进行建造或修理。它一面临水,口部有可以开启的坞门与水道联结,可根据情况打开坞门将船只拖进或拖出。干船坞有自己的抽水设备,如在坞内作业时,可将坞门关闭,将坞内积水抽干。(如右下图)

干船坞中造船的条件比船台要好,比浮船坞更要好,不但人员作业更方便,而且可以配巨型龙门吊机(大连船厂的达900吨,偶们这也达到600吨),可非常方便地将坞边的造船材料直接吊运到坞内,甚至可以两台龙门吊同时作业,一次举起近千吨的造船钢结构至坞内船台,效率自然大大提高。有实力、有条件的造船厂当然首选干船坞。当然,它的占地与投资都是不菲的。

找了几张美国布什号航母建造过程的照片,是在干船坞中建造的。记得曾看见过美国航母进行修理的照片,也是在干船坞中进行的。可想而知,对于航空母舰这样的重要战略装备,在干船坞中进行作业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浮船坞,可能只有诸如底部刷漆除锈之类的小修理才进浮船坞吧。

布什号航母舰首底层部分与龙骨进行组合,当然是在干船坞中进行

龙门吊将舰首钢结构吊起

对准就位,就位后进行焊接安装

位于上海长兴岛的江南造船长兴基地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其中新建的3号干船坞,长580米、宽120米,英国杂志《今日中国防务》称那是给建造航母准备的。从逻辑上讲这是理所当然的。

下面还想补充说明一点:偶看见网上有这样的话“美国布什号航空母舰正式下水投入服役”云云,此话犯下了一个常识方面的小错误,这里的“下水”与“投入服役”是两回事。船舶下水并不等于投入使用,船舶下水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仅是意味着船壳子拼好了、外面涂上了油漆、发动机装进船肚子里。后面的事还多着呢。下水后进入船舶“舾装”阶段,然后是“试险”阶段,核心是“海试”,再然后是“交船”,交船完成后才称得上“投入服役”。

舾装,就是将下水后的船舶拖靠在舾装码头上进行内部的线路、管路及各种仪器的安装,以及内部装修等等一系列工作,工作量也相当大。试验,就是舾装结束后对各部份各功能进行测试,这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到大海中进行“海试”(试航),这就是动真格的啦,据说,一艘核潜艇的海试期能长达两年之久(要是战争时期该怎么办呢?一场战争说不定用不了两年就结束了)。试验结束后是“交船”,这才能说是“投入使用”了。下水、海试、交船,是船只建造周期中的三个最重要的部分。

船舶下水也有几种方式,下面照片中在船台上的郑州号轮正在下水的情景是偶们常在电影上看见的那种,称为“重力下水”,这是几种下水方式中场面最壮观最好看的。还有一种下水方式是将干船坞的坞门打开,水灌入坞内,坞内的船只浮起再由拖轮拖走(如是新船则拖至舾装码头,如是修理结束的船则拖至水道),此为“浮力下水”,如再下面的图所示。还有其它的方式如升降机下水等等,偶就没有见过啦。

文革中“郑州”号万吨轮下水,经典的重力下水模式,也可横着下水,中小型船的滑道可用起重气囊

国产液化气船在干船坞内浮力下水,由沪东造船厂建造。液化气船是高技术产品,皇冠上的宝石

在此文封笔之际,在“参考消息”报(2009年2月2日)上看见法国“克莱蒙梭”号航空母舰退役拉到英国进行拆解的消息。拆解是在英国哈特尔浦的一个拆解场进行,拆解场长355米,宽260米,如果是干船坞,那恐怕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了。一般来说,拆解船只是在凹式码头中进行,我们称此码头为“折船坞”,码头上装有“扒杆吊”,待折船只停靠在码头上。拆解时,先在船上将大结构件切割(叫做“大解”),用扒杆吊将大件吊到陆地上再切割成小件(叫做“小解”)。当然,作业是还要有一套消除油、气、石棉等危险污染物品的程序,偶就不一一介绍啦。

法国“克莱蒙梭”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服役

就罗嗦这么多了,向前总斑斑做个汇报噢。其实自己也没做过船舶方面的活儿,只是这个东东天天见,有事没事船上船下溜两圈,

我国航天测量船综合能力及级别

“远望号”是中国航天远洋测控船队的名称,中国目前拥有6艘远洋测控船,分别命名为远望一号至远望六号。 “远望”号测量船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一艘现代化测量船。“远望”一号建成于1977年8月,“远望”二号建成于1978年9月。该舰舰长190米,宽22.6米,高38.6米,排水量21000吨。 在“远望”号测量船上装备有完善的导航设备和精密的测量系统。 【远望1号】 远望一号船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船。主要担负卫星、飞船和火箭飞行器全程飞行试验测量和控制任务。远望一号船于1977年8月31日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船总长191米,船宽22.6米,船高38米,平均吃水7.5米,满载排水量21157吨。1978年部队正式组建,25年来,船先后30次远征大洋,总航程20.8万余海里,累计航时17376.1小时,出海总天数1166天. 【远望2号】 远望二号船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船,主要承担我国航天飞行器的海上测量、控制、通信和打捞回收任务,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船长192米,宽22.6米,高38.5米,满载排水量2.1万吨,最大行速20节,续航100天。远望二号船组建于1978年,20多年来,先后25次远征大洋,总航程30余万海里,累计海上作业时间1826天. 【远望3号】 远望三号船是我国第二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船,主要担负卫星、飞船和其他航天器全程飞行试验海上测量和控制任务。全船集中了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精华,汇集了我国当今船舶、机械、电子、气象、通信、计算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其硬件设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远望三号船长180米,宽22.2米,最大高度37.8米,满载排水量1.7万吨,吃水深度8米,巡航速度18节,最大航速20节,续航能力1.8万海里。 【远望4号】 远望四号船是1998年8月由原“向阳红10号”改建而成的航天远洋测控船。主要担负卫星和飞船海上跟踪、遥测、通信和控制任务。船长156.2米,船宽20.6米,最大高度39米,满载排水量12700吨,吃水7.5米。船舶巡航速度18节,最大航速20节,海上自持力100天,续航力18000海里。船体采用B级冰区加强,任意一舱破损而不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六下太平洋,四征印度洋,累计海上作业8723个小时. 【远望5号】 远望5号测量船于2007年9月29日在江南造船厂正式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使用。远望五号测量船集船舶建设、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于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测控装备两大部分组成,分为船舶、测控、通信、气象4个系统。满载排水量2.5万吨,抗风能力可达12级以上,能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任何海域航行。 【远望6号】 远望六号测量船集船舶建设、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于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测控装备两大部分组成,分为船舶、测控、通信、气象4个系统。满载排水量2.5万吨,抗风能力可达12级以上,能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任何海域航行。 船上安装了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C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和C波段脉冲雷达等大型测控设备

上海江南造船厂现有多少工人

800人左右。

上海江南造船厂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船舶修造企业,2008年独立建制,已取得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原址为上海市高雄路2号,现址位于上海吴淞口黄浦江西岸逸仙路3901号(原东海船厂地块)。附近有逸仙路高架道路、轨道交通三号线和外环线隧道。所处地理位置港口码头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扩展资料

产品中心

1、6600KW三用工作船

6600KW三用工作船,航行于无限航区,并配备相应装置和设备以完成平台起抛锚工作、长程/短程拖曳、运输甲板货物和人员、一级对外消防、平台守护、提油作业、紧急救援和消除海上浮油、饱和潜水作业等任务。

该船船型采用前倾式球鼻船艏,双机、双可调螺距螺旋浆、双固定导管、双支撑高升力式襟翼舵,主机为2台3285KW中速柴油机。

2、欢乐城市号电子广告船

2009年为上海分众德峰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改建的“欢乐城市”号点子广告船,是一艘专用于航道广告的专用船,其电子屏为目前最大的船上电子屏。

该船改建前是一艘2181吨的货船,原船长82米,两柱长77.63米,型宽13.6米,空船排水1007.5吨,空船吃水P0.5米、A2.0米 主要规格: 总长:68m nbs

3、长狮3号

2009年为湖北长江航道局宜昌长江航道工程改建的“长狮3号”,改建前是一艘工作多年、设备陈旧老化,工作效率只有每小时400立方的挖泥船,经改建后成为一艘最大挖深18米,最大排距为3500米,每小时可挖1250立方的沿海区作业挖泥船,改建的工作量相当于造一条新船。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江南造船厂-首页

053H型护卫舰的建造过程

1970年代初,中国海军因缺少护卫舰曾一再提出,希望能安排对十几艘老旧护卫舰轮番大修一遍。要落实这一任务相当困难,因为这些护卫舰船壳腐蚀严重,主机型号都是杂牌的,大修很难,修后航速也达不到原来指标,只能到12节左右。而且大修1艘周期约2年左右,至少要300万元,全部十几艘大修总费用估计要好几千万。另外,江南造船厂虽有几个修船坞可承担大修,但全部完成大修任务要5~6年的时间,这对江南厂的其他任务影响太大。当时海军装备部的老部长林真同志调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党的核心小组,分管部里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他首先提出“以造代修”的设想,以解决海军护卫舰的长远建设问题。中国已具有一定能力自行研制和建造各类中、小型舰艇,国产的钢材、器材、主机、武备及多种类型的配套设备已基本能立足于国内。在工程技术设计力量方面,除七院一些专业研究院、所之外,建造过01型护卫舰的沪东造船厂已形成了一支舰艇设计和生产的队伍,但关键是必须提出切合实际的战术技术要求。于是林部长亲自组织沪东厂及六机部有关局的同志,向海军提出如下方案建议:

船型:舰体主尺度和结构可大部分参考正在研制的“江东”级舰,其线型在702所已做过各项船模性能试验,证明是可取的;

动力:采用12E390V中速柴油机,沪东厂已研制多年,比较有把握过关,曲轴毛坯等也可在上海地区协作供应;主机功率有5880千瓦,可使该舰航速超过26节,接近了当时国际上多数护卫舰的水平(25节以上);

主炮:当时正研制的仿苏改进的双100炮尚没过关,单100炮国内没有仿制,只能先拆下老舰的苏联高、平两用单100或130炮代用,海军库存还有一些,共约30座,可装备整整一个支队;

导弹:当时有两个方案可选择,一是艇用固定导弹发射架,一是01护卫舰已改装成功的回转式发射架,都是配装“上游一号”导弹,林部长认为要下决心利用01改装的技术成果,还要加配雷达、指挥仪等;

副炮:采用国内已批量生产的双37炮。

1974年4月,林部长亲自正式写出了《关于建造一批对海导弹火炮护卫舰的建议》报六机部核心领导小组,并附上包括两个建造方案在内的一整套文件资料。这种“以造代修”的方针走的是一条研制——生产——改进——提高——再研制——再生产……一步一步提高发展的道路。如果单纯追求技术先进,国产第一代护卫舰就要搞个全新的舰型,这样,同时展开研制的项目必然很多,会陷入研制——攻关——研制——再攻关,周期拖长,研制出来的舰艇又落后的恶性循环。为此林部长又在六机部内上下做工作, 还同沪东厂的同志进行反复研究,准备设计方案要力求适当先进,攻关项目要有把握速成,并充分考虑到今后有可能继续进行改进的前提下,从一开始就投入批量生产的措施计划。1974年5月中旬,六机部领导同意以党组的名义向海军发文,并附上了以林真同志个人署名的建议和方案全文。同年9月,刘道生副司令代表海军正式表态同意了这一建议,中央军委给海军和六机部关于建造“江湖”级对海型护卫舰正式的批复件于1974年10月下旬下发,林部长马上通知沪东厂按预定措施计划抓紧工作。1975年1至5月进行施工设计,当年就实现了开工3艘、完工2艘的创纪录的高速度,交给海军“一对双胞胎”。从此自行研制批量生产的“江湖”级系列舰陆续装备海军,对海军护卫舰舰种的发展和海军护卫舰部队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江湖”级舰共建造10余艘,从1975年2月首舰开工到1980年12月最后1艘舰交船,历时6年。该舰实事求是的战术技术要求和预做安排落实的配套与设计,是保证短期内完成“江湖”级导弹护卫舰设计建造任务的可靠基础。“江湖”级首舰(516舰)于1975年12月上旬在海军试验基地成功地进行反舰导弹发射试验。第6号舰(512舰)于1979年2月和1980年1月先后进行了5级海情耐波性试验和4级海情导弹发射试验,从而完成了该舰研制和批量生产交叉进行的全过程 。

1975年2月053H型护卫舰首舰“九江”号(舷号516)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12月下旬进行试验鉴定,12月31日1号舰、2号舰交付服役。053H型护卫舰从1975年开建至1981年停产,同级舰共建造14艘,不包括出口型2艘。

在14艘053H型(江湖级H型)护卫舰中,由于建造时间的不同,各批次舰在舰体设计及武器配置上也略有不同,但总体性能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随着70年代开始研制的一系列新型武器系统陆续完成研制工作,于是该型舰在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改装,部分舰只用79式舰炮替换了老式的苏式舰炮,还配装了一部343型火控雷达,以提高舰炮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和攻击的准确度。舰尾后部平台上增加了一部517型对空警戒雷达,完善了对空探测能力,全舰整体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90年代后,为了适应中国海军新时期海上作战需求,江湖级H型护卫舰又对电子设备进行了改进,加装了卫星通信系统、电子战和数据链系统,提高了现代信息条件下的协同作战能力。在众多江湖级H型护卫舰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首制舰九江号(舷号516号)。该舰虽然已服役了近30年,但在后来却进行了最为彻底的改造,由原来的导弹护卫舰变成了具有强大火力的专用火力支援舰。516舰的改装虽然带有很强的试验色彩,是否还会有后续舰仍难以确定,但此举至少为江湖级H型护卫舰找到了一条延长其生命力的新途径,使得其在新世纪中仍能发挥一定作用 。

053H型护卫舰上的武器装备以舰对舰导弹为主,辅以中小口径火炮和短程反潜武器,舰尾还设有雷轨,可进行布雷作业。两座回旋式双联“上游-1”舰对舰导弹发射器分别设在烟囱前、后的上甲板中线处,是053H型舰的主要反舰武器。舰首和舰尾各设有一座100毫米主炮塔。由于新型双联100毫米自动炮的研制工作受阻,不得已继续使用了苏联设计的1947年式人工装填、操作的古董炮,直至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开始,新建的053H1型护卫舰才装备了新的79式双联100毫米口径自动舰炮。舰上的防空武器和反潜武器都较薄弱。4座人手操作的双联37毫米机关炮充当防空角色。反潜武器则包括装置在舰首的的五管反潜火箭发射器、装置在舰尾的4座深水炸弹膛式发射炮和2座大型深水炸弹投放架,并配合一部中频舰壳声纳,能进行近距离的自卫反潜作战。舰上所有武器都有独立的火控系统,但舰上无作战情报指挥中心。 尽管按西方的观点,江湖级是一种效能不高的一次性攻击平台,但对70~80年代以海岸防御为作战指导思想的中国海军来说,053H是一种造价低廉、水面战斗力较强的护卫舰,并投入了批量建造。然而,由于对空型导弹的研制进度的拖延使053K型对空导弹护卫舰的发展受阻,海军仍在面对护卫舰无对空导弹而缺乏必要防卫能力的局面。因此在时隔20年之后,研制对空导弹护卫舰的要求又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可是因种种原因,该型舰不久又中途下马,053H家族的改进势在必行。后来,正是这种改进使得053H系列护卫舰成为建造批量最多的对海导弹护卫舰,共发展出五种主要改型。

中国建造的053H型护卫舰,曾经出口国外。其中:

由沪东造船厂承建的舷号951和956两舰,分别于1984年10月27日和1985年4月15日,交付埃及海军服役 。

出口孟加拉国的053H型护卫舰,换装了鹰击-81型反舰导弹,并命名为奥斯曼(Osman)号护卫舰 。

远望一号船于哪一年建成下水?

远望一号船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担负卫星、飞船和火箭飞行器全程飞行试验测量和控制任务。远望一号船于1977年8月31日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船总长191米,船宽22.6米,船高38米,平均吃水7.5米,满载排水量21157吨。1978年正式组建,在27年的蹈海测天、追星揽箭的历程中,该船41次远涉重洋,海上作业近1500天,累计航程27万多海里,先后38次圆满地完成了卫星、飞船等国家级重大科研试验任务。

关于《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造船的人怎么称呼
上一篇:中国船舶船海经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