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造船厂厂长是谁

2022-09-13 15:38 点击:175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连造船厂厂长是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大连造船厂厂长是谁

在造船厂干了十来年出来回到社会竟然船厂的焊工证都不好用!只想说恶心啊恶心!船厂工资那么低为这么大的厂子服务了这么多年出来后竟然焊工证还不好用狗血洒一地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简介

李天宝,男,汉族,生于1961年1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双学士学位, 历任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科长,分厂副厂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现任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船舶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辽宁船舶行业协会副会长,辽宁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2.08—1987.09在渤海造船厂质管处 检查员;

1987.09—1989.06在镇江船院双学士班在职学生;

1989.06—1989.10任渤海造船厂质管处 质管员;

1989.10—1989.12任渤海造船厂技工学校 教务科科长;

1989.12—1994.01任渤海造船厂厂办 秘书;

1994.01—1995.1l任渤海造船厂结构件分厂 副厂长;

1995.11—1996.08任渤海造船厂钢料分厂 副厂长;

1996.08—1998.03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生产经营局企管处副处长;

1998.03—2000.07任渤海造船厂 厂长助理;

2000.07—2001.07任渤海造船厂 副厂长;

2001.07—2003.05任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2003.05—2007.05任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

2007.05—2010.04任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10.04—2011.02任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渤船重工董事长、总经理;

2011.02—至今任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天宝长期从事船舶建造和管理工作,是我国船舶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专家,为我国船舶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填补了我国重点产品的历史空白,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首长的高度评价。在企业管理上,他把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法宝,大胆管理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推行网络技术、价值工程技术等现代造船管理方法,使船舶建造进度、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我国船舶造船史上的多项记录,其规范的管理理念被誉为现代船舶管理的经典案例。作为企业管理者代表,直接组织领导推进企业安全、环保体系认证。在科研方面,完成了多项省部级、国家级科研成果,《网络计划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获辽宁省企业管理成果二等奖,2002年《现代化建造技术》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被国防科工委评为个人一等奖,2004年《现代化建造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荣获国防科技工业个人一等功。《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导向的团队学习与员工培训》荣获第十四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其他主要几十篇论文分获国家级、省部级奖。由于他的突出贡献和显著成绩,2002年获得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劳动模范,2003年被国防科工委授予个人一等功,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2006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

大连造船厂的发展历史

清政府耗用139.35万两白银,于1890年建成的旅顺船厂,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大军工厂,有大、小船坞各1座,另有石砌泊岸、厂内铁路支线、起重铁架、铁码头、仓库、水电设施等,设9个生产车间,全厂员工近1000人。其大船坞当时号称东亚第1大坞,自来水管道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设施。

1902年末,完成第1期建设工程投入生产的大连船厂,耗资198.7万卢布。工厂占地面积3.1万露坪,建有3000吨级船坞和栈桥码头各1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28栋,以及水电设施。4个生产车间,有长期员工495人。在修造船厂投入生产的同时,其配套工程中央发电所(现大连造船厂总变电站前身)也已投产。中央发电所是当时大连地区唯一的发电所,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750千瓦/时,除主要向船厂供电外,还向官厅、港区和街灯照明供电。

1908年,川崎造船所从“满铁”租借大连船厂后,立即着手对其进行扩建和改建。首先改建和新建了一部分水工设施,扩大了修船和造船能力。1913年3月,将3000吨级船坞扩建为5000吨级,新建小型系泊码头和“引扬船坞”(旱坞)各1座,生产车间增加到10个,并逐步配备了造船、造机、机关车和车辆制造所需要的设备。1922年,工厂占地面积3.06万坪,有电动设备500.35马力,汽动设备39马力,工作船4艘。修船能力主要是换装部分机械设备和零件,船体小修和船底涂换,以及制造修理小型陆用和船舶机械设备。在这期间,已能够运用铆接工艺建造小型钢质船。

1923年4月,“满铁”经营大连船厂和旅顺船厂后,旅顺船厂新建了1座3000吨级造船台。为适应扩建大连港的需要,“满铁”在大连船厂修建了1座“沉箱船坞”,1926年竣工,专门用于制作筑港的水泥沉箱。如将内部稍加整理,即可充作6000吨级修船坞使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制定了《战时造船计划方策案》,加快大连船舶工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曾对大连船厂进行3次扩建。第1次扩建于1938年4月开始,“满铁”将大连船厂的资本金由200万日元增加到450万日元,主要工程项目是将“沉转船坞”扩建为8000吨级修船坞,新建1座4000吨级造船台,将栈桥码头接长150米,使其总长达到326米,系泊能力达到8000排水吨。1939年末,8000吨级船坞和4000吨级船台竣工并投入使用。扩建工程于1941年完成。这次扩建使大连船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了70%。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政府给大连船厂下达了在1943年以前要建成2艘7500吨运输船的任务。此时大连船厂已签订建造6艘3000吨级货船合同,仅有1座造船台和相应的生产能力,根本无法完成新增加的任务。日本政府企划院决定将大连船厂原有4000吨级造船台充当7500吨(载重6000吨)船台使用,新建1座3000吨级造船台,同时增加所需要的各种机器设备。并将资本金增加到1360万日元(包括后来追加的830万元)。第2次扩建工程1942年4月开始,计划1943年末完工。

随着日军大量船舶被损,日本政府修改了《战时计划造船方策案》。“满铁”以年度建造9艘2D型战时标准船为纲领,于1943年8月提出对大连船厂进行第3次扩建方案,主要项目有:造船工场建立5条流水作业线;改建3000吨级船台;新建1座2000吨级船台;造机工场建成年产锅炉14台,主机12台的规模;电气工场和车辆制作所也进行相应的扩建。全部工程定于1945年9月完成。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已完成了计划的大部分。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大连船厂的规模是:占地4.43万坪,全厂设5个部,12个课,5个事务所,12个工场下设50多个职场或系,员工5000余人;有4000吨级以下造船台3座,5000和8000吨级船坞各1座,另有1座“引扬船坞”和栈桥码头;厂房和其它大小建筑物共142栋;机械起重、运输、锻冶等各种机电设备680余台。总资本金为4155万日元。年造船能力2万吨,修船10余万吨,制造车辆近1000辆。年生产总值约为2000万日元。

1945年8月,苏军接管了大连船厂和旅顺船厂。此时工厂已停产,工人流散。在同年10月大连船厂恢复生产时,只有2090余人回厂。厂房和设备破损严重,船坞积水,缺少燃料和工具,更困难的是缺少技术人才。在日本统治时期,工厂所有的技术、管理岗位基本由日本人占据,中国人职位最高的只有在解放前夕提升的几个职长和部分生产组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首先恢复了修船生产。1947年沿用日本时期采用的铆接工艺,开始建造100吨驳船。为了解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不足,船厂决定自力更生,于1948年4月创办大连船渠青年技术学校,共举办4期,培养数百名生产技术骨干;后来随着全国形势好转,又选派部分优秀工人和干部外出培训和到苏联学习;到南方招聘技术人员和接收大学毕业生。1952年初,大连造船厂建厂委员会并归大连船厂。建厂委员会的厂址、设备,特别是一大批技术人员的并入,加强了大连船厂的技术力量,为工厂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连船厂随着技术力量的加强(苏联专家逐渐增多,外聘和自己培养的人才增加)和生产发展的需要,1948年开始学习和运用苏联新的工艺技术,当年即采用“平行流水分段建造法”和电焊技术造船,以后又逐渐掌握了半自动和自动焊接技术。到50年代中期,已建造各种驳船、小型拖船和小型军用船舶。修船也很快超过了战前水平,承修的船舶吨位越来越大,等级和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能力已达到高于大修水平的恢复性修理,可以对接断为两截的万吨自由轮,对蒸汽主机和内燃主机可进行各种级别的修理。

党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十分关心和重视大连造船工业的发展,早在1950年2月由国家重工部审定的大连造船厂建厂委员会编制的建厂方案,即是一个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规划。中苏造船公司成立前夕,国家重工业部即拟定了中苏造船公司的5年发展规划,要求扩大厂区生产作业面积,逐渐发展成为造船为主,积极筹建船舶内燃主机的生产厂,并决心在苏方不同意时,我方将单独建设。其他工作也都作了详尽安排。这个发展规划方案于1951年11月经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同意并得到周恩来总理批准。根据这个规划,1954年中苏两国达成协议,并具体制定了中苏造船公司5年建设改造计划。

1955年1月,我国独立经营大连造船厂后,要求迅速改变以修船为主的局面,早日建成中国北方造船工业基地。当年12月,国务院以(55)国发亥字137号文批准将大连造船公司扩建为建造远洋船舶船厂的方案,并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了解决对船舶、船舶配套产品和非船舶产品的检测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经一机部船舶局批准,大连造船厂在列入重点项目之前,于1955年建立了中央试验室,满足工厂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零部件的质量理化检验,以及重点工程、非生产工艺、改进革新、大型精密设备、产品质量分析、测试鉴定、验收、考核工作。  1957年,国家建委以5708024号文件,最后确定了工厂1955—1960年扩建改造方案。这是我国独营大连造船厂后第1次技术改造方案。其设计纲领是:年造船能力5万吨,修船20万吨,生产铸钢锚链1500—2000吨,初步投资概算为7092万元。1960年末第1次技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经过填海造地扩大了厂区面积,主要建设项目有:255米×27米的万吨级船台2座,75吨高架吊车3台,662米舾装码头、船体联合厂房和机械、电工、轮机、工具等车间厂房,以及氧气站、乙炔站、66千伏变电站等15项重大工程,实际耗资4405万元。经过第1次技术改造大连船舶工业具备了建造万吨级船舶的能力,并开始批量建造中、大型船舶实现了以修船为主向以造船为主的转变,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造船工业基地。

1962年,建成交工由苏联转让制造的“567”型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标志着大连船舶工业工艺技术的实现重大突破。该船采用“三岛式”建造工艺,创造了58天船台周期的先进纪录。交工前经国家验收委员会检验证明:船体结构装配准确,外形光顺美观,焊接质量优良,主要尺度精确,主机、轴系安装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大连市王有为简历

王有为 :1944年6月12日出生 。1962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1968年分配到大连造船厂工作 。1980年德国汉堡大学学习 ,1985年任大连造船厂厂长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优秀归囯留学人员, 辽宁省优秀企业家 ,研究员级高工 。1990年任营口市政府市长 ,1992年任大连市常务副市长 ,1995年仼中共大连市委付书记 ,2004年退休。

请问大连造船厂都有那哪些下属单位??哪些比较好??好进吗??我是干数控的!谢谢!在线等

造船厂所谓的下属单位现在全都单干了。比如

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

,大连

船用阀门

厂,

大连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

。这些单位里属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效益是最好的,这个单位主要生产船用螺旋桨等船用推进设备。据说这个单位

奥运会

开幕的时候厂里每名职工还发了1000.当然了,这些国企一般都很不好进,没点儿门子没点儿关系基本进不去。除非干苦力的或者是多年的熟练工这几个厂子招。

大连造船厂董事长是什么级别

正厅级。北船总部是大连,下辖长兴岛造船厂和葫芦岛渤海造船厂,总厂为大连造船厂,按照级别来说得话,董事长是属于正厅级别的,是由国务院任命的高层领导,其主要的职责是管理和监督工作的认真程度。

关于《大连造船厂厂长是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造船厂精度测量招聘
上一篇:寻仙1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