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韩国造船业为什么发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世界十大造船厂排名
世界十大造船厂排名如下:
一、今治造船
在世界十大造船厂中今治造船位于日本,是当地专注于从事和船相关的维修、建造及相关工程的船厂,内部共设有三爷业务部门,每年能独立打造出木片运输船、特种货船等就九十艘船。
二、中船集团
中船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中央直属的国有企业,以军工业为核心,同时还涉及到了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动力装备等领域,而且在好几个方面的实力非常雄厚。
三、大宇造船
大宇造船在全球造船界的影响力非常深远,于朝鲜半岛的东南方向,占地面积约有430万平方米,主要建造得有客渡船、油船等等,还拥有着世界上产能最大的船坞。
四、现代重工
现代重工是一个实力非常强劲的造船厂,共设有近十个事业部,主要从事船舶、工业等领域的工程、制造及金融服务,尤其是在造船上拥有的好些技术都得到了世界级别的认可。
五、三星重工
三星重工是韩国的三大船厂,主要专注于钻探船、LNG运输船等领域,出售的市场也主要是面向高端一点的市场,目前大的市场业务设计到了造船与海工、电力与控制系统等方向。
六、胜科海事
在世界十大造船厂中新加坡的胜科海事是当地及全球很有影响力的船厂,内部共设有四个事业部,有很强的建造和改装FPSO、FSO、FLNG船的实力。
七、韩进重工
韩进重工主要从事造船和工程建造业务,造船总部在韩国的釜山,工程业务分布在韩国首尔,船厂的实力非常雄厚,目前已经在好多国家开设得有分厂。
八、Huntington Ingalls工业公司
Huntington Ingalls工业公司是美国一家军用造船厂,主要为当地的海军和海岸警卫设计、维修建造船舶,同时还在核能源、油气等市场上也有着很强的实力。
九、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总部在日本的东京,共设有五个事业部,能为航空、船舶、国防等领域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每年公司的收入都在稳步增长。
十、中船重工
在世界十大造船厂中中船重工是我国最大造船修船集团之一,主要从事的业务有海军装备、民用船舶等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这些年来自主创新了不少的技术。
韩国的造船业为什么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韩国主要是造民船,造民船属于表面看起来规模巨大,很光鲜,但是实际上属于人力密集产业,没啥技术含量,销售额和利润都不高。核心技术在日本人手里,韩国政府长年锐意扶植那几个大财阀,无论政策或资金都极力
配合。韩国要搞造船业时,政府推行补助政策,加上工资低廉,使得韩国
造船报价低得惊人;加上韩国船厂拼命三郎式的超时赶工
以及诸多出色的管理技术,大幅压缩交船时程。於是,报价
低、建造快的韩国造船业,逐渐将传统的欧洲造船强权一一
击退。虽然低价使得早年韩国造船业等於是卖一艘赔一艘,
都靠政府补助支撑,然而韩国造船业也因此抢下了市占率。随着棒子劳动力和原料成本越来越高,造船业已经逐步转移到中国。目前棒子面临很严重的问题,核心技术依赖日本,短期无法赶上,而成本高于中国,未来20年内,棒子的造船将会急剧萎缩。
时隔7年韩国支柱产业败给中国是真的吗?
时隔7年,这个支柱产业败给中国!韩国媒体哀叹:拱手让出冠军宝座
说到韩国的支柱产业,因为三星电子、现代汽车、起亚汽车等知名企业的存在,电子和汽车制造业是最为人熟知的。但是,大多数人日常接触不到的造船业,也是韩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在韩国,有三大造船企业:大宇造船、三星重工和现代重工。而且,这三家造船企业长期排在全球前三的位置。
可是,由于油价持续走低、新造船需求疲软,三大船企亏损不断增加,盈利能力也将继续恶化。而就在2017年即将结束之时,韩国媒体发出哀叹:
韩国将造船业冠军宝座拱手让与了中国。
时隔7年,中国造船业超越韩国
海外网12月8日援引韩媒报道,截至2017年11月,中国造船业全年新接订单量超越了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资料图
据韩国报道,英国造船海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森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造船新接订单量排名首位的是中国(713万修正总吨),韩国和日本分别以574万修正总吨和182万修正总吨的数据分列第2、3位。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36.3%,比韩国(29.4%)高出近7个百分点。
而单看11月,当月全球造船新接订单量为140万修正总吨,中国以91万修正总吨的新接订单量排名首位,意大利(31万)、韩国(8万)和日本排名其后。
面对这样的数据,韩媒感叹道,虽然距离年底还剩下一些时间,但从目前形势来看,今年韩国有可能自2011年后,时隔7年再次将全年造船订单量冠军宝座拱手让与中国。
超级大单败给中国
韩国造船业感切肤之痛
中国造船业的高歌猛进让韩国承受着切肤之痛。今年8月,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与中国两家造船公司签署了建造意向书,订单包括9艘2.2万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每艘造价最高可达1.6亿美元(人民币约10亿元),总订单额达到了约96亿元人民币。
本次的订单大战围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订单展开,因此备受关注。韩国造船业原本对拿下这份订单胜券在握,没想到订单被中国轻而易举地夺走。
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三星重工业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等韩国三大造船公司集体参与了这场订单竞争,韩国业界也曾一度预测现代重工业公司有望拿下订单。
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船舶营业本部的余容华常务甚至在8月1日举行的业绩介绍会上自信地表示,“公司以往(2015年)曾单独与法国海运公司谈判,拿下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双方之间保持着良好关系,相信这次一定可以拿到订单”。
但结果却打破了韩国公司的预期。
对此,韩国媒体称,称造船与海运行业的景气好不容易有所恢复,面对难得一见的超大型船只建造订单,却被中国抢走了生意,韩国造船行业普遍感到了“切肤之痛”。
中国已经成为海运大国
目前,中国的高铁、火箭、卫星逐渐替代袜子、玩具、代工手机等,成为中国制造的新标志。而中国也在悄悄地成为海上大国,这体现在中国的集装箱运输量、造船产能、港口数量及吞吐量等多个方面。
据英国今年1月报道,航运咨询公司德鲁里(Drewry)的数据显示,中国航运公司的集装箱运输量已经超过任何国家。2015年,中国前五大航运公司共计控制了全球前20大航运公司经手的集装箱运输的18%,第二名是丹麦,后者拥有世界最大集装箱航运集团马士基航运(Maersk Line)。
据今年3月报道,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总体保持世界领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6%、65.2%和43.9%,其中完工量居第二位,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均位居第一。
从集装箱港口的数量来看,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截至2015年,在全球前50大集装箱港口中,近三分之二都或多或少有中国的投资,而2010年时的比例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根据海事与贸易数据专门机构劳氏情报(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数据,这些港口经手的集装箱数量占全球的比例已从2010年的42%上升至67%。如果只计算由中国港口运营商直接经手的集装箱数量,中国的优势水平会有所降低,但仍很显著。
德鲁里的数据显示,在全球前十大港口运营商中,中国企业经手的集装箱数量占总量的39%,几乎是第二名国家港口运营商的两倍。
繁荣背后的烦恼
从港口、船坞到辽阔的大洋,中国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但在一片繁荣的背后,我们也有诸多的烦恼需要正视。
2016年以来,全球造船业冷酷异常。韩国造船业遭遇“断崖式下跌”,韩国最大航运企业韩进海运破产,日本造船业复兴之路也漫漫无期。大环境不佳,中国也必然受到影响。
去年全年,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无一独善其身,均出现大幅下滑。行业低迷,一些知名造船企业,如熔盛重工、明德重工的造船业务均深陷泥潭。
造船业本应是“去产能”的重要阵地,但如今“僵尸”船企“僵而不死”,与化解过剩产能的矛盾越发突出。我国此前通过淘汰、消化、整合、转移过剩产能,已将2012年的8000万载重吨的产能削减至2015年底的6500万载重吨,然而仍然存在无效产能。业内估计,我国至少还需要去除近2000万载重吨的造船产能。
航运企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根据兴业证券的统计,国内航运上市公司在2016年的整体净利润亏损54亿元,其中中远海控一家就亏损了99亿元。尽管这一状况在今年一季度得以好转(盈利16亿元),但相比规模庞大的营收,效率还远远不够,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仍未完全打破。
关于《韩国造船业为什么发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