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船厂

2022-09-11 21:32 点击:126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招商局船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三菱重工是搞什么的?

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军工生产企业。2003年自防卫厅接受的军工订货额为2800亿日元,居各家军工企业之首。三菱重工生产的装备,如F-2和F-15J型战斗机,以及90式坦克,在航空自卫队和陆上自卫队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在海上自卫队,三菱重工则建造了几乎一半的潜艇,和三分之一的驱逐舰。其在日本军工行业的地位可见一斑。 历史沿革及概要 三菱重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年间。1884年,三菱创始者岩崎弥太郎从政府租借了工部省长崎造船局,将其命名为长崎造船所,此后发展为三菱造船株式会社。至1934年,由于公司业务已拓展至重型机械、飞机、铁路车辆等领域,公司更名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美国占领当局解体财阀的政策,三菱重工于1950年被分割为西日本重工业株式会社、中日本重工业株式会社、东日本重工业株式会社等3家公司。但随着美国政策以及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化,1964年,三家公司合并,重建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至今。这期间,三菱重工的汽车部门于1970年独立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目前,三菱重工业务涵盖机械、船舶、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力、交通等领域,至2004年4月1日,注册资本金2656亿日元,员工人数34306人。拥有9家海外事务所或代表处,9家分公司,6个研究所,9个事业所。年订货额21592亿日元(2003年4月1日~2004年3月31日),年销售额19401亿日元(统计日期同前)。其中,以部门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计算,船舶�6�1海洋部门占8%,核能部门占23%,机械和钢结构部门占20%,航空�6�1宇宙部门占17%,车辆、机床等产业部门占29%,其它产业占3%。 三菱重工属于三菱财阀的成员。今天的日本财阀,是以所谓keiretsu(日文汉字“系列”的发音)的形式出现的。三菱系列公司均为三菱集团组织“金曜会”(意为星期五俱乐部)的成员,它们包括(为统一起见,本文使用的为其日文汉字名或英文原名): 旭硝子(玻璃、化工方面公司)、麒麟啤酒、新日本石油、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东京三菱银行、尼康相机、日本邮船、P.S三菱(从事建筑行业)、三菱铝业(Mitsubishi Aluminum)、三菱化学、三菱化工机、三菱气体化工、三菱地所(从事房地产业)、三菱自动车、三菱重工、三菱树脂、三菱商事、三菱信托银行、三菱伸铜、三菱制钢、三菱制纸、三菱仓库、三菱综合研究所(日文汉字为“三菱总合研究所”)、三菱电机、三菱电线工业、三菱扶桑卡客车、三菱材料(Mitsubishi Materials)、三菱人造纤维(“三菱Rayon”)、明治安田生命保险。 同一系列的公司之间,能够进行较为紧密的合作,各个公司在自己分工负责的领域内,可以为其它兄弟公司提供好的产品或较低的价格。例如由日本邮船就是三菱重工船舶部门的订货大户,三菱电机则为三菱重工提供机电产品,三菱制钢、三菱伸铜、三菱铝业和三菱材料等公司,则可为三菱的船舶和航空航天部门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三菱银行和东京海上等公司可以提供贷款和特殊保险服务(如航天发射保险)。尼康公司负责的光学产品、三菱树脂负责的新材料等,对高科技武器而言,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菱集团也有一些关联公司和社会团体作为外围,包括: “IP Talk”集团(从事电话卡业务)、热海阳和洞(岩崎小弥太纪念馆)、MT保险服务有限公司、关东阁(一家利用岩崎家族故居改造的酒店)、小岩井农牧、湘南郊区俱乐部、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综通集团(主要面向东京三菱银行的物业管理公司)、大日本涂料、Dia高龄社会研究财团、钻石家庭俱乐部(由金矅会29家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的婚介机构,主要面向集团内部服务)、千岁兴产、东洋文库、丸之内Yorozu(一家从事房地产中介和广告代理的公司)、三菱金矅会(三菱系29家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联谊机构)、三菱俱乐部、三菱经济研究所、三菱广报委员会、三菱财团、三菱CC研究会(IT业研究机构)、三菱社名商标委员会、三菱市场研究会、三菱养和会(一家以运动、健康为主旨的俱乐部)、LEOC日本(从事医疗和公司食堂管理的公司)。 可以看出,通过大集团的协作和分工,三菱重工能够从兄弟企业和团体,获得资金、技术、原材料、上游产品、金融服务、销售等多种支持。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以下为三菱重工军品相关部门的介绍: 船舶�6�1海洋事业本部 船舶工业是三菱重工最早起家的部门。目前,该事业部下属4家中,长崎、神户、下关等3家造船厂建造军品。 长崎造船厂:长崎造船厂二战时期曾经建造过“武藏”号战列舰,目前也是自卫队主要的驱逐舰生产厂家,先后建造过太刀风级、旗风级、榛名级、朝雾级、金刚级、高波级等多型舰艇。最新一艘高波级驱逐舰4号舰“涟”号(さざなみ,sazanami),便是于2005年2月在长崎造船厂服役的。 下辖本部、香烧工厂、幸町工厂和谏早工厂。总占地面积2420127平方米(以下均为2004年数据),建筑面积929976平方米,员工人数6299人。该工厂是海上自卫队主要的水面舰艇建造地,截至至2004年4月,已为海上自卫队建造舰艇105艘522000排水吨,修船266艘次858000排水吨。 本部目前拥有225000吨船坞一座,80000吨船台一座,300000吨和95000吨的修船坞各一座。并拥有岸壁5段1120米,水深6~10米。 香烧工厂是1972年完工的造船工厂,拥有1座长990米,宽100米,深9.55~14.5米的100万吨级船坞,以及一座500000万吨级的修船坞,并拥有岸壁3段1053米,水深9.5米。 幸町工厂是船用发动机、发电机、舵机、压缩机等设备的生产工厂。 谏早工厂是军用产品的总装工厂,也是火箭和人造卫星用的姿态、轨道控制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地。 根据三菱重工给出的数据,长崎造船厂的年生产能力为:新造船190万总吨,修船550万总吨。陆地�6�1船舶用蒸汽轮机400万千瓦,船用推进器100具。2004年,该工厂产品生产额3796亿日元,其中船舶�6�1钢结构产品占39%,船用设备占9%,陆用锅炉和汽轮机设备占42%,航天和其它产品占10%。 神户造船厂:神户造船厂二战前即生产过潜艇,战后成为自卫队的专业潜艇生产厂家,海上自卫队的潜艇均在该厂和川崎重工的神户造船厂建造。神户造船厂先后建造过春潮级、夕潮级、亲潮级潜艇,最新一艘亲潮级潜艇“高潮”号,也是于2005年3月在该造船厂服役的。 实际上,该厂的主要产品集中在核能和发电领域,产品包括压水型反应堆,核动力发电机组等,至今已经完成23台核电机组的建造,功率共计2000万千瓦,形成了完善的核电、核动力机组设计生产能力。2004年,在该造船厂2918亿日元的销售额中,53%来源于发电机及核动力领域,只有22%来源于船舶�6�1海洋领域。同时由一个工厂负责潜艇和反应堆的建造,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情况。 该造船厂的建造部门包括本部及二见工厂,本部负责修造船工作,二见工厂负责铸造、大型机械组装以及核动力相关产品的生产。两工厂目前共计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2300平方米,员工4607人。 下关造船厂:位于本州西端的下关,是自卫队小型舰艇的生产地之一,海上自卫队最新型导弹艇隼级的1、2号艇,就是在这里生产的。目前,该厂有33000吨船台一座,600吨轻质合金艇体专用船台一座。40000吨、17000吨、4000吨和1000吨船坞各一座。 横滨制作所:该工厂主要从事柴油机、汽轮机,以及船用辅机的生产,也承担修船业务,其本牧工厂有2个修船坞。

当年比日本三菱还强大的轮船招商局,为何会“倒闭”?

我是“非本色”,这个问题算是问对了。

轮船招商局是我国最早的轮船公司,亦我国最早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创办,翌年正式成立总局于上海,定为官督商办企业。李鸿章曾自诩:招商轮船,实为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但是,令李中堂最得意的这轮船招商局,尽管有着美好的开始,但是最终等待它的,还是是倒闭的命运。而大致与之同期的日本三菱公司,时至今日仍是世界机械制造业的巨头。

成立背景

晚清洋务派变法求强原起于“师夷长技”,目标在于“制夷”。这样一来,晚清军工与国防建设的变革与建设路径具有优先权。不过,洋务派很快发现,要使军工与国防建设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因为民富才能国强。很快,李鸿章等人不仅重视“军用洋务”项目,还大力发展“民用洋务”事业。

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攫得了在中国沿海、沿江通 商航行的特权。香港、上海等地的外国洋行利用这些特权,经营轮船运输业务--搭货载人。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美商旗昌轮船公司、英商怡和轮船公司和太古轮船公司。它们垄断了我国沿海、沿江的航运业,获利甚丰。如旗昌于1862年在上海成立,起步早、吨位多,仅1866年一年就获利22万多两,1871年猛增至95万多两。几年不到,总资本由最先的百万两增猛增至225万两。

与外国轮船公司“野蛮生长”相比,中国传统的帆船航运却遭到毁灭性打击。如1862年夏天,上海沙船业元老王永盛的一名船工服毒自杀。要知道,嘉庆道光年间,沙船运输业曾空前繁荣。从北向南运输大豆,自南往北运输漕粮,往返一趟大概一个月左右。这样算下来,一艘沙船一年可以往返七、八次,获利颇丰。据说,上海港最盛之时,有沙船5000艘,水手10万余人。

当然,这也为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的产生提供一些条件和机遇,只是中国务必抓住机遇:利用西方先进航运工具和经营管理方法抵制列强侵夺航运业。

实际上,为了解决“漕运危机”,早在1867年,容闳就曾建议曾国藩招商集股,购买西方先进轮船,组建中国轮船公司。只是曾国藩为了“维稳”,回复:“承运漕粮……在沙船为常业,非万不得已,亦未便遽作改图。”

1872年3月,总理衙门再度致函曾国藩、李鸿章,询问采用轮船承担漕运一事,希望他们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一个月后,曾国藩病逝,重担就落在李鸿章身上。结果得到三种建议:修复运河;修复废弃沙船,继续维持海运;朝廷增加沙船业漕运费用。不过,三种建议都被李鸿章否决,他认为: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的运河,即使物尽其用,运输能力不过每年十万石,对漕运大局也没什么影响;明明有便利的海运条件,非要耗费巨资去修运河,不是疯了;修复沙船,至少需要3000万两白银的开支,还需修建容量万石以上仓库400余座,朝廷哪里有这么多钱?增加沙船漕运费,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最终,于同年8月,李鸿章命浙江海运委员朱其昂和其幕僚盛宣怀为计划中的“中国轮船招商局”起草章程。朱其昂带着他弟弟朱其诏到上海组建了“轮船招商官局”。为了使公司能够运转,李鸿章拿出私人资金5万两,并以7%的利息将直隶练饷13.5万两借给公司,并于同年12月23日给总理衙门递交了一份关于建立中国轮船招商局报告。报告中,李鸿章提出“华商集资组建轮船公司,由一官派经理指导之,并授予漕运专利以保公司利润。”并明确指出官督商办的基本概念:“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1873年1月4日,轮船招商官局正式开始营业,其全部家当就是在上海和天津的三艘轮船、仓库和码头以及一项运输20万石漕粮的专利权。

朱其昂想让胡雪岩带头入股,但没得到响应。原来当时上海商人担心自己的商股权利会被“官督”“吃掉”。于是,直到4月份才筹集到1万两现款和10万两认购承诺。

“商办”管理

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借助其优势设施与技术,很快抢占了帆船生意,虽然也有洋轮公司的竞争,但是连年获得巨大利益,公司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其生意之兴隆几将与西船并驾齐驱”。这一切,除了李鸿章的积极支持,还因该局高管“善为经理”有关,名义上实行“官督商办”,但招商局的管理权却在商人唐廷枢、徐润的手中。为吸引巨商入股,唐廷枢领头投资白银8万两、徐润附股24万两银,并各自动员亲戚好友大量投资。很快,各地富商巨贾开始加盟,招商局100万两银的招股任务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改组后第二年,招商局净利润即高达8万两白银。紧接着,唐廷枢为扩大经营而加快购船,到至1876年,招商局已拥有11艘轮船,成为当时航运业的新势力。

随着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列强除了侵略我国边疆,还加快了对经济的侵略。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中的条款,在我国各通商口岸的外籍船只成倍增加,中国入超严重,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摆脱贸易与财政危机,清政府加快了控制民用企业的步伐。当时最大的民营轮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自然成为政府“关注”的对象。

当时上海爆发金融危机,此时轮船招商局负责人是徐润,原总办唐廷枢已离职,官方代表兼会办盛宣怀也因腐败被弹劾离职。

面对触不及防的金融危机,徐润措手不及,经营不善,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李鸿章趁机派已是天津海关道的盛宣怀“到局维持一切”。

最终,盛宣怀“利用”调查和重振招商局之机,“挤走”了徐润、唐廷枢。

“官办”时期

在中国近代史上,盛宣怀素有“商父”之称,即使后来的民国时期也对其倚重有加,但是勤勉且务实的盛宣怀在其任内却引进了更多的官僚主义风气。公司的财政、人事、业务等重大事务,均由盛宣怀督办总理,而非董事会决定。而督办的任免,又全归北洋大臣批准。如此,轮船招商公司就完全成了李鸿章手里的官企。

1884年后,有了危机感的民间商人,对轮船招商局的投资热情开始大衰退。自1888年起,轮船招商局由“官督商办”进入“官办”时期。1890年公司资本总额从高峰时的533.5万、暴跌至275.1万。盈利更是大幅下跌,到1920年,轮船招商局的亏损额已经高达2000万两。

唯一得到实惠的是清政府:据统计,从1884年至1911年的27年间,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这两个近代企业为政府报销白银共350万两,占两局股本总额的六成。难怪郑观应在《商务叹》中透露出无尽无奈与凄凉:“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而大概同一时期的日本明治政府,却将国内大的轮船企业长崎造船所,以惊人低价转给岩崎弥太郎,这就是后来的“三菱”,之后成为一个完全商办的企业。

1909年轮船招商局改归邮传部管辖。实际上,轮船招商局的命运非特例,几乎所有晚清有民营资本进入的洋务企业,如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津沪电报局……都有相似的命运。

尽管如此,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还是有其现实意义: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客观上瓦解中国的封建经济,剌激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写了这么多,飘过的也给个苦力赞呗。

日本的船舶制造中心在哪

因为造船业需要水深,出入便利的港湾,所以多集中在西日本和濑户内海的太平洋沿岸.

日本主要造船厂有:

◆三菱重工业(株)

◆Universal造船(株)

◆(株)IHI Marine United(IHIMU)

◆(株)川崎造船

◆三井造船(株)

◆住友重机械Marine Engineering(株)

日本主要造船厂的地点:

◆関东

Universal造船京浜事业所 (横浜市鹤见区)

IHI Marine United横浜工场 (横浜市矶子区)

住友重机械Marine Engineering横须贺制造所 (神奈川県横须贺市)

三井造船千叶事业所 (千叶県市原市)

◆近畿 东海

三菱重工业神戸造船所 (神戸市兵库区)

川崎造船神戸工场 (神戸市中央区)

Universal造船舞鹤事业所 (京都府舞鹤市)

Universal造船津事业所 (三重県津市)

◆中国 四国

三井造船:玉野事业所 (冈山県玉野市)

Universal造船:因岛事业所 (広岛県尾道市)

IHI Marine United:呉工场 (広岛県呉市)

幸阳船渠:本社工场 (広岛県三原市)

常石造船:常石工场 (広岛県福山市)

今治造船:本工场(爱媛県今治市)

三菱重工业:下関造船所 (山口県下関市)

川崎造船:坂出工场 (香川県坂出市)

常石造船:多度津工场 (香川県仲多度郡多度津町)

◆九州

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 (长崎県长崎市)

大岛造船:大岛造船所 (长崎県西海市大岛町)

Universal造船:有明事业所 (熊本県玉名郡长洲町)

介绍下日本几个大财团发展历程~ 以及当时日本的历史背景。

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富士四大财团是日本最早形成的垄断财团。如今,三菱、三井、住友、芙蓉、第一劝业银行、三和等六大垄断财团掌握着日本的经济命脉,控制着日本的大量公司。

编辑本段

三井财团 - 简介

三井财团(Mitsui Business Group),是日本四大财阀之一。资产总额为36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核心成员有24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1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1家和运输企业2家。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除了二木会成员企业外,还有未参加二木会而参加月曜会的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三井财团历史

三井财团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统治的三井财阀。创始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于1673年在江户(今东京)和京都开办绸缎庄,以后兼营钱庄,从18世纪20年代起开设了以经办银钱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成为商业资本加高利贷资本,并资助封建诸侯,替德川幕府包办汇兑,作为御用特权商人而成为富商巨贾。

明治维新时,三井家族转到朝廷方面,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调度兵粮军饷,发展成政商,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顾,把持了全国的金融业。在此基础上,1876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三井银行,创设了三井物产公司。1910年建立了总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财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井财阀成为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阀所属直系和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达273家。三井财阀在此之后曾一度被解散。50年代初,由三井银行发起成立了月曜会,接着以促进三井物产公司的合并为目的而成立了总经理一级的五日会,1960年改名为二木会,逐渐成为三井财团的统筹领导机构。50年代末,原三井财阀直系、旁系公司以企业集团的新形式集结而恢复成为大财团。

三井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子公司和联带公司共达150多家。 三井财阀与日本其他大财团一样,建立了庞大的产业集团。但是相对于三菱集团、住友集团,三井集团较为松散,也包含如丰田汽车、东芝电器等独立性较强的公司。2001年,三井集团的核心企业樱花银行与住友集团的核心银行住友银行合并,成立了三井住友银行。从此在金融行业诞生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其他一些领域,原三井财阀的公司也与住友财团的公司积极展开了合并或者合作的活动。如日本最大的海运公司商船三井就是由原住友集团的大阪商船与三井财阀的三井船舶于1964年合并而成。

编辑本段

三菱财团 -简介

三菱财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岩崎弥太郎在土佐藩经营的运输业务。岩崎弥太郎在1870年(明治3年)担任土佐藩在大阪。

三菱财团市西区堀江设立的土佐藩藏屋敷(负责储藏并贩卖来自各地方大名的货物的组织)中99家商会的领袖。次年,日本实行废藩置县,99家商会成为个人企业。于是岩崎弥太郎从土佐藩购买了三艘船只,在1873年设立三菱商会,开始经营海运(后发展为日本邮船)和商贸(后发展为三菱商事)等业务。

此后,三菱商会将总部迁至东京,改名为三菱汽船会社和邮便汽船三菱会社等。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海运业,当时将外国公司和中小型运输企业逐渐扫除,取得了日本海运业的垄断地位。然而,不满于三菱的垄断和专横的涉泽荣一和井上馨等人为了对抗三菱,从政府获得资金,与其他反三菱势力合作,在1882年7月成立了共同运输会社,从1883年开始经营海运业务。三菱希望通过降价来打败共同运输,但是由于后者获得了政府的支援,同样采取降价策略进行对抗。经过两年间惨烈的价格战,三菱公司的实力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当时的政府认识到这种不正当竞争的危害性,于是介入两者的竞争,通过斡旋,将三菱公司与共同运输进行平等合并,在1885年成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输企业“日本邮船会社。三菱财阀虽然失去了其核心产业海运业,但是依然通过人事掌握了日本邮船的经营实权。 1885年弥太郎去世后,其弟岩崎弥之助继承了财阀的经营大权。岩崎弥之助将公司改名为は三菱社,并将1881年收购的

三菱财团高岛煤炭和1884年租借的国营长崎造船所(后发展为三菱重工业)作为财阀的核心产业,试图东山再起。

此后,财阀不断扩大煤炭和采矿业的范围,并在1887年从政府收购了长崎造船所,不断扩展造船业。还在1885年收购了第一百十九国立银行,开始向金融业延伸。1887年设立了东京仓库。

根据1893年颁布施行的日本商法,三菱社改组为三菱合资会社。同时,弥太郎的长子岩崎久弥就任三菱合资的第三代总裁。当时公司设立了总务、银行、营业、煤炭、矿山、地所等各个部门,实行分权体制,另外也扩大了长崎造船所,还设立神户、下关造船所、麒麟啤酒等企业,进一步扩大了财团的经营规模。

1916年(大正5年),弥之助的长子岩崎小弥太担任第四任总裁。财团废除了部长制,根据行业设立了担当事务理事。

1917年,成立了三菱造船、三菱造纸,1918年成立了三菱商事、三菱矿业,1919年成立了三菱银行,1920年三菱造船分化为三菱内燃机制造和三菱电机等子公司。此后,随着日本不断发动战争,国内的军工产品需求激增,三菱的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根据联合国的方针,日本财阀全部被迫解散。三菱重工业、三菱化学等都被分割成三个公司。当时正病危的小弥太宣称“我们最大限度地尽了国民的义务,回顾过去,并没有什么惭愧的事情。”。然而,此后三菱财阀的各家公司依然藕断丝连,1954年(昭和29年),三菱财阀的主要企业的总裁和董事长等人为了互相交流信息和联络感情,开始成立三菱星期五会等非正式组织。

与战前以三菱总社为核心的三菱财阀不同,战后三菱系列的各家公司之间成立了平等的三菱集团。然而该集团的凝聚力比其他财团要更为紧密。尤其在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三菱集团内的核心企业为日本的重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编辑本段

住友财团 - 财团介绍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住友财团 - 财团历史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

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

编辑本段

富士财团 - 简介

富士财团正式成立于1966年,目前由30家左右的大企业组成。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财团又称芙蓉财团,该财团在日本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各重要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核心企业有富士银行、日产汽车、日本钢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红、佳能以及日本生产轴承最大企业日本精工及农业机械最大厂家久保田等。以纺织业起家的丸红商社是日本的大型综合商社,是世界最大的商贸企业之一。富士财团的经理会称“芙蓉会”。

富士财团 - 发展历史

安田家族原是明治维新时代的特权商人,以经营钱币兑换起家。1863年,安田善次郎以25万两黄金为资本,在东京开办“安田屋”钱庄,发展顺利。1879年,安田经政府批准后,以钱庄为基础创办私营安田银行,并逐步向纺织、建筑、铁路交通等领域扩展,形成了包括一批企业的经营集团。1912年,安田又组建起“安田保养公司”的持股公司,从而初步形成了在日本经济中有较大影响的安田财阀。

1923年,雄心勃勃的安田善次郎一次吞并了10家银行。至30年代初,安田财阀已拥有包括14家银行、12家工商企业以及6家保险公司的大型财团。1952年日美条约签订之后,三井、三菱等财团积极恢复,而安田集团则恢复较晚。一直到1960年底,才以富士银行(即安田银行)为首,开始集合“二战”前的安田集团所属企业,组建起“芙蓉开发”组织;1966年正式成立“芙蓉会”集团组织。芙蓉会以富士银行为核心,共同投资先后创办了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芙蓉航空服务、芙蓉综合租赁、芙蓉海洋开发、芙蓉情报中心、芙蓉石油开发等企业,增强内部联系,表现出强有力的集团行为。

富士集团的核心企业是安田善次郎创办的富士金融企业,包括富士银行、安田信托银行、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安田人寿保险。富士集团所属工商企业中有相当多的巨型企业,其支柱企业是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包括日产汽车公司、日立制作所、日本油脂等77家企业

关于《招商局船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扬子造船招聘信息最新
上一篇:江西省造船厂二oo年任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