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新联造船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老总是谁
我是新世纪的,董事长(老板)是袁凯飞,总经理是刘海金,党委书记是周灿荣。
现在公司全称:江苏新世纪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两家船厂: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年完工造船吨位超过400万载重吨。
中国最大的船厂是哪个?
现在最大的该是这个: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出资组建,是一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多元投资的现代化大型船舶总装厂。
公司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长江口南港河段南岸,现有面积146万平方米,岸线长1569米。一期工程总投资32.14亿人民币,于1999年10月开工建设,2001年11月投入使用,2003年10月竣工验收,年造船总量120万载重吨以上。二期工程总投资12亿人民币,于2005年3月开工,计划于2008年3月竣工,届时年造船总量将达到260万载重吨以上的规模。
2001年以来,公司先后与日本、比利时、美国、希腊、土耳其、意大利以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国内外著名航运公司签订了船舶建造合同。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绿色环保型17.5万吨、17.7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10.5万吨阿芙拉型原油轮、15万吨、17万吨和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正在研发的主要产品有,30万吨VLCC、钻井平台、大型集装箱船等。
公司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已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审核认证,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公司大力弘扬“学习、创新、团结、卓越”的企业精神,积极倡导“推行绿色造船,创立安全环境,建造优质产品”的管理理念和“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全力打造优良品牌,向着世界一流船舶总装厂的目标稳步迈进。
以后最大的就该是这个了:
2003年8月12日,中船集团公司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国内地及香港20余家主要媒体的记者出席
了会议。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小津通报了上海市在长兴岛安排8公里岸线,用于中船集团公司系统内船厂调整搬迁的情况,并介绍了“长兴工程”进展情况。
陈小津指出,长兴岛8公里岸线的规划建设是中船集团公司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重要依托。中国造船要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中船集团公司就必须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长兴岛基地的建设将用8-10年的时间,力争在2013年前完成。
“长兴工程”的启动意味着上海即将兴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造船基地。中船集团公司将把船厂搬迁重建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长兴工程”。随着上海船厂、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等各大船厂的陆续搬迁重建,中船集团公司上海造船基地将实现从黄浦江到长江的大腾挪、大变样。
中船集团公司将充分发挥上海市良好的地域优势以及科技、人才、配套、金融、航运等综合优势,抓住船厂搬迁重建的历史机遇,使上海造船能力到2015年时达到12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并继续保持我国最大的海军装备建设基地地位。
中船集团公司将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使用好8公里岸线。集团公司坚持搬迁重建与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新厂建设,在实现造船产量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为今后20年乃至50年船舶工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和完善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品预研开发和先进造船工艺技术研究,明确各大总装厂产品分工系列,引导各厂建立各自的品牌船型,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在“长兴工程”建设中将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组建专业化加工中心,优化造船供应链,探索建立大宗材料配送中心和专业化加工中心以及专业化服务公司,将骨干船厂向专业化总装厂方向调整。中船集团公司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集中发展一批有竞争力优势的重点配套产品,同时积极探索通过与国际著名厂商的合资合作,尽快提高关键配套产品国产化水平。
陈小津还透露,在长兴岛基地的规划中,也考虑了豪华游船的建造;一旦有需求,新船厂就习以攻克中国造船业在新船型建造中的又一个难题。
江南造船厂的历史
江南造船厂的历史:
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于1865年购买了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器。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至城南高昌庙现址,并建立了翻译馆。
翻译馆不仅造就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工程专家,而且成为全面介绍、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对中国早期工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时,江南造船厂进入了第一个兴旺发展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
到19世纪90年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机器工厂。
扩展资料:
“百年江南的荣誉簿上又添了个全国第一!”新年伊始,记者来到江南造船长兴基地,每个江南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之情。就在不久前,他们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正式签订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合同,我国新一代极地科考船即将开工。
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说起江南的荣耀历史,每个江南人都如数家珍,新中国成立后,江南人“自强不息,打造一流”,攻克了许许多多技术工艺难关,填补了我国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空白。
江南人不会忘记,建造我国首艘万吨远洋船“东风”号时,厂区内最大的起重设备是40吨高架吊车,连最起码的直流电焊机都没有,全厂成立了500多个科研小组,靠着技术革新和吃苦奉献圆了几代造船人的梦。
江南人不会忘记,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建成我国首个万吨水压机,迅速使新中国的工业水平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江南人更不会忘记,他们先后攻克耐压壳体、机电设备、通风排气等一个个难题,顺利完成11次出海试航,终于使新中国第一艘潜艇于1957年成功入列服役。
一个半世纪创造百余个全国第一,得益于“江南精神”的代代传承。在总装车间,记者见到了一位特殊的技师,正在带领工人攻关一个重要课题,他就是今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工匠”的总装部高级技师陈志农,江南造船第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陈志农从事船舶轮机的安装及设备、系统的调试维修工作长达38年,通过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先后获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正是众多像陈志农这样的江南人,传承弘扬“爱国奉献,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在世界造船和航运界里造就了一块金字招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江南造船厂:一部中国军舰的百年发展史
关于《新联造船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