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造船业三大指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改革开放后中国船舶工业是怎样一步步 走向世界的?
1978年至2000年,船舶工业在“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指引下,率先开放,开启了我国船舶工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实现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重大战略转型。1981年,我国第一艘出口远洋船“长城”号完工交付,2000年我国出口船舶占比超过60%。
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大连造船厂与香港联成轮船有限公司于1980年签订了2.7万吨“长城”号散货船建造合同,1982年1月“长城”号完工交付,这是中国造船厂按照国际规范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出口远洋船。
当时,为了成功打开国际市场,邓小平同志先后20多次接见当时的“世界船王”包玉刚,推动合作事宜,使我国船舶工业成为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此后,我国船舶工业大量承接国外订单,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
2000年至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世界造船大国和造船强国重要指示指引下,船舶工业抓住国际市场高度兴旺的有利机遇,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国际市场地位显著提升。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全面跃升至世界首位,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
什么是克拉克松造船指数
克拉克松造船指数是英国著名克拉克松统计公司对每年的世界造船业做出的统计资料,其统计的过程中既按照国家进行统计,也按照造船种类进行统计。对于按国家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三大重要指标是该国的造船完工量,心结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
如图是其对2010年1-6月的世界造船业统计的一部分:
历经一百三十多年,中国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背后动因是什么?
背后动因是船舶工业在“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指引下,率先开放。
1978年至2000年,船舶工业在“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指引下,率先开放,开启了我国船舶工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实现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重大战略转型。1981年,我国第一艘出口远洋船“长城”号完工交付,2000年我国出口船舶占比超过60%。
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世界造船大国和造船强国重要指示指引下,船舶工业抓住国际市场高度兴旺的有利机遇,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国际市场地位显著提升。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全面跃升至世界首位,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
扩展资料: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
1、70年来,我国船舶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造船基地初步形成,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强企业。新世纪以来,地方民营造船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力量,地方民营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40%。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2018年,前10家造船企业完工量占比从2011年的47%提高到69.8%。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前10家新接订单量占全国总量的76.8%,比2011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船行天下 扬帆奋进
如何看待有人称中国造船业正陷入“船壳工业”?
如何看待有人称中国造船业正陷入“船壳工业
`````````````````````````````````````````````````````````````````````````
很多事情不承认是不行的!这也是软肋!
我国有幸成为了造船大国,但是充其量只是“造壳”大国。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造船业正陷入“船壳工业”,大量核心配套部件不是靠进口,就是靠购买专利生产,造船业的平均利润已降至3-5%。
其实,造飞机、造汽车、造轮船都一样,科技含量最高的是发动机,价值最高的是发动机。
柴油主机是民用船舶中价值最高的配套设备,主机的价格一般占总船价的10%左右。
由于船用柴油机的核心技术由瓦锡兰和MAN这两大巨头掌握,MAN和瓦锡兰始终占据了船用主机市场的前两名。
据中国船舶(600150)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中国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装船率不到50%,其中还包括相当大一部分外商合资或独资企业产品。
相比之下,造船强国日本的船舶配套国产化率达95%以上,韩国的船舶配套国产化率也有85%以上。
关于《造船业三大指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