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造船新订单

2022-09-10 07:58 点击:138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1年中国造船新订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时隔7年韩国支柱产业败给中国是真的吗?

时隔7年,这个支柱产业败给中国!韩国媒体哀叹:拱手让出冠军宝座

说到韩国的支柱产业,因为三星电子、现代汽车、起亚汽车等知名企业的存在,电子和汽车制造业是最为人熟知的。但是,大多数人日常接触不到的造船业,也是韩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在韩国,有三大造船企业:大宇造船、三星重工和现代重工。而且,这三家造船企业长期排在全球前三的位置。

可是,由于油价持续走低、新造船需求疲软,三大船企亏损不断增加,盈利能力也将继续恶化。而就在2017年即将结束之时,韩国媒体发出哀叹:

韩国将造船业冠军宝座拱手让与了中国。

时隔7年,中国造船业超越韩国

海外网12月8日援引韩媒报道,截至2017年11月,中国造船业全年新接订单量超越了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资料图

据韩国报道,英国造船海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森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造船新接订单量排名首位的是中国(713万修正总吨),韩国和日本分别以574万修正总吨和182万修正总吨的数据分列第2、3位。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36.3%,比韩国(29.4%)高出近7个百分点。

而单看11月,当月全球造船新接订单量为140万修正总吨,中国以91万修正总吨的新接订单量排名首位,意大利(31万)、韩国(8万)和日本排名其后。

面对这样的数据,韩媒感叹道,虽然距离年底还剩下一些时间,但从目前形势来看,今年韩国有可能自2011年后,时隔7年再次将全年造船订单量冠军宝座拱手让与中国。

超级大单败给中国

韩国造船业感切肤之痛

中国造船业的高歌猛进让韩国承受着切肤之痛。今年8月,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与中国两家造船公司签署了建造意向书,订单包括9艘2.2万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每艘造价最高可达1.6亿美元(人民币约10亿元),总订单额达到了约96亿元人民币。

本次的订单大战围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订单展开,因此备受关注。韩国造船业原本对拿下这份订单胜券在握,没想到订单被中国轻而易举地夺走。

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三星重工业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等韩国三大造船公司集体参与了这场订单竞争,韩国业界也曾一度预测现代重工业公司有望拿下订单。

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船舶营业本部的余容华常务甚至在8月1日举行的业绩介绍会上自信地表示,“公司以往(2015年)曾单独与法国海运公司谈判,拿下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双方之间保持着良好关系,相信这次一定可以拿到订单”。

但结果却打破了韩国公司的预期。

对此,韩国媒体称,称造船与海运行业的景气好不容易有所恢复,面对难得一见的超大型船只建造订单,却被中国抢走了生意,韩国造船行业普遍感到了“切肤之痛”。

中国已经成为海运大国

目前,中国的高铁、火箭、卫星逐渐替代袜子、玩具、代工手机等,成为中国制造的新标志。而中国也在悄悄地成为海上大国,这体现在中国的集装箱运输量、造船产能、港口数量及吞吐量等多个方面。

据英国今年1月报道,航运咨询公司德鲁里(Drewry)的数据显示,中国航运公司的集装箱运输量已经超过任何国家。2015年,中国前五大航运公司共计控制了全球前20大航运公司经手的集装箱运输的18%,第二名是丹麦,后者拥有世界最大集装箱航运集团马士基航运(Maersk Line)。

据今年3月报道,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总体保持世界领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6%、65.2%和43.9%,其中完工量居第二位,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均位居第一。

从集装箱港口的数量来看,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截至2015年,在全球前50大集装箱港口中,近三分之二都或多或少有中国的投资,而2010年时的比例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根据海事与贸易数据专门机构劳氏情报(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数据,这些港口经手的集装箱数量占全球的比例已从2010年的42%上升至67%。如果只计算由中国港口运营商直接经手的集装箱数量,中国的优势水平会有所降低,但仍很显著。

德鲁里的数据显示,在全球前十大港口运营商中,中国企业经手的集装箱数量占总量的39%,几乎是第二名国家港口运营商的两倍。

繁荣背后的烦恼

从港口、船坞到辽阔的大洋,中国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但在一片繁荣的背后,我们也有诸多的烦恼需要正视。

2016年以来,全球造船业冷酷异常。韩国造船业遭遇“断崖式下跌”,韩国最大航运企业韩进海运破产,日本造船业复兴之路也漫漫无期。大环境不佳,中国也必然受到影响。

去年全年,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无一独善其身,均出现大幅下滑。行业低迷,一些知名造船企业,如熔盛重工、明德重工的造船业务均深陷泥潭。

造船业本应是“去产能”的重要阵地,但如今“僵尸”船企“僵而不死”,与化解过剩产能的矛盾越发突出。我国此前通过淘汰、消化、整合、转移过剩产能,已将2012年的8000万载重吨的产能削减至2015年底的6500万载重吨,然而仍然存在无效产能。业内估计,我国至少还需要去除近2000万载重吨的造船产能。

航运企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根据兴业证券的统计,国内航运上市公司在2016年的整体净利润亏损54亿元,其中中远海控一家就亏损了99亿元。尽管这一状况在今年一季度得以好转(盈利16亿元),但相比规模庞大的营收,效率还远远不够,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仍未完全打破。

中国造船业为什么会逆势反超韩国?

中国造船业逆势反超韩国原因是中国船厂的建造技术以及价格竞争已经赶上韩国,这已得到海外船东的认可,从全球订单前10位来看,以前韩国企业曾包揽前七位,但现在只剩韩国三大船企,中国和日本企业大举进入前列。

技术

无法否定的事实是,在技术水平方面,中国造船业正在迅速赶上韩国。韩国造船业期待已久的达飞轮船9艘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最终被中国船厂包揽,三大船企在高附加值船舶领域的失败让韩国造船业真正感到了“切肤之痛”,也给正在复苏的韩国造船业再次蒙上阴影。

造船与海运行业的景气好不容易有所恢复,面对难得一见的超大型船只建造订单,而且该订单属于高附加价值船舶而非廉价船舶,却被中国抢走了生意,韩国造船业普遍感到了“切肤之痛”。

价格

价格在订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难得一见的大规模订单被中国夺走,虽然令人遗憾,但再怎么需要订单,也不能将报价降到如此之低。

韩国造船企业遭受重挫,原因有世界能源价格崩盘、国际贸易低迷等。不过,最重要的是,中国的造船业正在不断成长,能够建造出物美价廉的船只与韩国匹敌。

总结

中国造船公司这次战胜韩国,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次战胜因素在于:当机会来临时,中国早已准备好。而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从低端向高端转变,由制造到创造,再到智造,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

中国拿下世界造船业半数订单,哪个公司拿下的,造船订单总量多少?

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在中国乃至世界造船业中引起巨大关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为此做了专题报道。报道引用相关数据说明,今年一到九月份,中国新接造船订单量占到了世界市场份额的58.3%,船厂手中的订单也占到了全球的48.3%——这么大量的订单不是任何一个厂家能单独吃下的,是国内多家造船厂的总和,尤其以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及中国船舶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为主,预计到年末持订单能达到8500万载重吨。

疫情期间的逆势上扬

世界范围内有句公认的话,就是造船业的兴衰可以视作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整体趋势的风向标,造船兴,经济兴。今年的疫情形势下,全球造船市场都很低迷,我国却是逆势而行,拿下了整个造船业半数订单,不仅再次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而且三大造船指标与鼎盛的2018年时期基本持平,这样的成绩不能不令人羡慕。

创新模式为发展保驾护航

不得不说,中国人抓机遇的观念是越来越强了,即便是蔓延全球的疫情也没有阻挡住中国的发展脚步。虽然疫情原因影响了很多业务的正常开展,但是云推广、云签约、云交付等崭新的模式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疫情的不利影响,早在今年3月份,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就拿下了疫情以来的首张大单子,客户涵盖了欧洲和日本。

通过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目前。中国造船业的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前不久大连中远交付的一艘载重 30.8 万吨的节能环保超大型油轮,搭载的是船厂所在集团自主研发的能效管理系统,和市场上相同主尺度的船舶相比,日均油耗同比降低了 3%。而中国船舶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尚在设计阶段的一种新船型,能够装载2.3万个集装箱,届时将占据业内顶尖地位。

愿中国的造船业能够开足马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拿下了世界造船业半数订单,是如何做到的?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在全球持续蔓延,给全球的航运、造船业都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中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当,中国船舶工业率先复苏,今年1到9月份,从造船完工量,到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中国造船业占世界造船三大指标的市场份额纷纷位列第一,这份成绩的取得难能可贵,体现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日益增强,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今年一到九月份,中国船舶行业75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1亿元,比去年一到九月份增长1.1%;利润总额12.5亿元,却只是去年一到九月份的一半。因此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造船业还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升创新创能力和盈利能力。

扩展资料

中国拿下了世界造船业半数订单

今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船成交量同比萎缩了51%,但全球权威航运造船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船舶工业的新接单量保持领先,今年一到九月份,我国造船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8.3%,船厂手中的订单也占到全球份额的48.3%。

10月28日,大连一家造船厂码头,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建造、舾装、试航和调试,一艘载重6.1万吨的散货船在当天交付日本船东。

受疫情防控的影响,日本船东没法到中国参加交付仪式,只能通过网络举行签字、交付仪式。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的“云交付”充满仪式感。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很难和船东见面,企业开创了云推广、云签约、云交付等线上商业新模式,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疫情的冲击。今年3月,他们就拿下疫情以来的首张大单。客户包括欧洲和日本。

云交付仪式后,工作人员举着彩旗,来到码头为这艘载重6.1万吨的散货船送行。这是今年以来,吉燕霞他们给这家日本船东交付的第2艘轮船了。

今年以来,受市场不确定性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全球造船业整体处于低迷状态,最近,丹麦船东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新船手持订单已经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虽然不同船型之间存在差异,但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这三大主要船型手持订单占现有船队比例都处于几十年来的低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拿下全球近半数造船订单

关于《2021年中国造船新订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金海湾船厂最新消息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