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三教九流指的都是什么

2022-07-25 14:07 点击:159 编辑:邮轮网

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含有贬义。

三教,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儒(即儒教) 佛(即佛教) 道(即道教)
九流,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可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但却有不一的说法。

上九流
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佛祖、天、皇上、官、阁老、宰相、进、举、解元
佛祖、仙、皇帝、官、斗官、秤、工、商、庄田
佛祖、仙、皇帝、官、烧锅、当、商、客、庄田

中九流
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
秀才、医、丹青、皮(皮影)、弹唱、金(卜卦算命)、僧、道、棋琴
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画、僧、道、琴棋
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相、僧、道、琴棋

下九流
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娼
高台、吹、马戏、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
打狗、卖油、修脚、剃头、抬食合、裁缝、优、娼、吹手
巫、娼、大神、梆、剃头、吹手、戏子、街、卖糖

“三教”和“九流”的名称,在汉朝时并不含有贬义。自唐
人撰《春秋谷梁序》中,把“九流”“异端”并列后,加之
佛教、道教迷信日盛,后人就用“三教九流”来泛指社会上
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各行各业各式人物,从此含有贬义了。

中国传统儿童游戏方法有哪些

逝去的民俗传统儿童游戏


来源:中华民俗节庆网
现在的少儿真幸福,有电视看,有电子游戏机玩,百货商店琳琅满目的玩具任你挑,儿童乐园那惊险的过山车让你尽情享受。可过去,儿童玩的仅有几种传统游戏,这些游戏虽然简单,但也其乐融融。

  滚铁圈

  这种游戏比较简单,用一根粗铁线(用竹篾也行)扎成圆圈,再用一截铁线弯成半“弓”形状,绑在小竹竿上作“推进器”,铁圈在地上用手滚动后就用它来推动,边跑边推,铁圈在地上不停地滚动。若人多,可以比赛谁滚得稳、快。此游戏除了健身外,还可以培养儿童掌握平衡的能力。

  弹珠子

  珠子是玻璃做的,里面有彩色的西瓜瓣,十分好看。玩法有两种:一是在地上画一幅不规则的“地图”,然后各自选一个“点”放珠子,按先后顺序轮流“攻击”对方,看谁能把“敌人”赶(弹)出“地图”线外,谁就是胜者;一是在地上挖若干个小洞,每人轮流弹珠入洞,谁能全程通过谁就可以把其他珠子“吃”掉。

  跳框

  在地上画个类似“围”字形的框,每人各执一块小瓦片,跳时先把小瓦片放在右侧的第一框,然后用单脚跳踢瓦片,踢时要把瓦片踢在框中,不能出线、压线,所有的框踢完,就完成了第一轮任务,以后就跨框踢,难度逐渐加大。胜者可以在框中划线盖“房子”,谁盖的“房子”多,谁就是胜者。

  走猪姆猪仔

  这是两人对弈的游戏。在地上或桌面上画棋盘,有头有尾,头在上呈“菱形”,尾在下呈“三角形”。“猪姆”一粒,“猪仔”若干粒,先按图的规定摆好“猪仔”,然后“姆”、“仔”展开对攻,“猪姆”可以“吃”掉“猪仔”“猪仔”可以把“猪姆”包围或赶入“绝处”。此种游戏有一定的规则,玩时要动脑筋,颇有趣味。

  踢毽子

  这是过去最普及的一种游戏,至今还在流传,但玩法大不一样。有男女之分。女孩子踢的毽是用羊毛线扎在铜钱上,可单踢也可群踢。最有韵味的是边唱边踢,歌谣我还记得:“一手心、二手背……六马车、七竿子、八似花……”。踢时按歌谣的内容踢出不同的花样,既文雅又有运动量。男孩子踢的毽是用鹅或鸭的翅膀毛做的,底部扎二至三个橡皮瓶塞,落在地上会反弹。这是群体游戏,“兵”分“两国”,以“杠杠促”比出大小,决定谁“攻”谁“守”。“攻”方轮流主踢,“守”方要“分兵”把守前后左右,把“攻”方踢过来的毽子再踢起来,一次踢不起来,允许“救”三次,否则就输了。

祝您游戏愉快
多玩论坛欢迎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书法、规范字和江湖体三者的区别是什么?详细一
上一篇:中国三架马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