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机械结构设计更是机械产品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不同类型的机械结构设计中,通常是确定完成既定功能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和布局。机械结构设计的过程是从内到外、从重要到次要、从局部到总体、从粗略到精细,权衡利弊,反复检查,逐步改进。那么,做好机械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1、理清主次、统筹兼顾。明确待设计结构件的主要任务和限制,将实现其目的的功能分解成几个功能。然后从实现机器主要功能(指机器中对实现能量或物料转换起关键作用的基本功能)的零部件入手,通常先从实现功能的结构表面开始,考虑与其他相关零件的相互位置、联结关系,逐渐同其它表面一起连接成一个零件,再将这个零件与其它零件联结成部件,最终组合成实现主要功能的机器。再确定次要的、补充或支持主要部件的部件,如:密封、润滑及维护保养等。
2、在分析确定结构的同时,粗略估算结构件的主要尺寸并按一定的比例,通过绘制草图,初定零部件的结构。图中应表示出零部件的基本形状,主要尺寸,运动构件的极限位置,空间限制,安装尺寸等。同时结构设计中要充分注意标准件、常用件和通用件的应用,以减少设计与制造的工作量。
3、对初定的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后的结构方案。综合过程是指找出实现功能 目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结构的所有工作。分析过程则是评价、比较并最终确定结构的工作。可通过改变工作面的大小、方位、数量及构件材料、表面特性、连接方式,系统地产生新方案。另外,综合分析的思维特点更多的是以直觉方式进行的,即不是以系统的方式进行的。人的感觉和直觉不是无道理的,多年在生活、生产中积累的经验不自觉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判断能力,这种感觉和直觉在设计中起着较大的作用。
4、机械结构设计的计算与改进。对承载零部件的结构进行载荷分析,必要时计算其承载 强度、刚度、耐磨性等内容。并通过完善结构使结构更加合理地承受载荷、提高承载能力及工作精度。同时考虑零部件装拆、材料、加工工艺的要求,对结构进行改进。在实际的机械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应对设计内容进行想象和模拟,头脑中要从各种角度考虑问题,想象可能发生的问题,这种假象的深度和广度对结构设计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机械结构设计的完善。按技术、经济和社会指标不断完善,寻找所选方案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对照各种要求和限制,反复改进。考虑零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减少零部件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在结构草图中注出标准件和外购件。重视安全与劳保(即劳动条件:操作、观察、调整是否方便省力、发生故障时是否易于排查、噪音等),对结构进行完善。
6、形状的平衡与美观。要考虑直观上看物体是否匀称、美观。外观不均匀时造成材 料或机构的浪费。出现惯性力时会失去平衡,很小的外部干扰力作用就可能失稳,抗应力集中和疲劳的性能也弱。
各行各业的机械设备不管是通用机械设备还是专用机械设备。在结构设计中基本都是考虑以下几个重点:
1,产品的可靠性
设计的可靠性,这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使产品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执行指定功能。通俗的说,让设备工作,它就得工作。不能有时工作,有时不工作。可靠性越高 也正是用户需求。
满足设计的可靠性要从原材料,零部件的选用,制造工艺考虑。
举个例子:某零件受交变应力载荷,需要有较高的抗疲劳强度。工件毛坯可采用锻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提高其综合机械性能。
又如:密封装置:为提高可靠性。可采用组合密封装置。
2,产品的安全性
一个是设备自身运行安全:
设备在工作时,要受到外力作用。有时会发生过载。故,零部件要有足够的强度。设计计算要留有安全系数。电动机要有过载保护。带压力的系统要有安全阀。
另一个是设备要保护人身安全:
这是机械结构设计中重点的重点!如果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人没法操作也不能叫设备了。
如:设备上的旋转零件不能外露应进行防护。设备抛出的加工飞溅物要屏蔽。
采用各种安全装置确保人员不受到伤害。如,红外光电系统。当人手碰触到危险部件,能自动停机。如,冲床。当人手碰触冲头时,设备不能启动。
3,产品的成本控制
产品设计要采用价值工程来评价。在确保良好性能的基础上,要降低成本。这样产品就有竞争力了。
例如:二级减速机成本高。一级减速机成本低。在情况允许下把总传动比重新分配。用一级减速机+链传动来实现可把成本降下来。
4,产品的可操作性,维护性。
要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在短时间内可更换好磨损的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