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对这部中国科幻电

2022-05-24 05:40 点击:54 编辑:邮轮网

自刘慈欣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后,中国科幻电影领域的一潭死水被激起千层浪花,不少短篇、长篇科幻小说改编电影纷纷立项,当时可以说是一套《三体》让中国电影进入科幻元年,但是由于张潘潘的《三体》一波三折,从无限逃档到胎死腹中,一下子又浇灭了国人对科幻的热情,但是笔者去年就关注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拓星者》最终还是开拍了,不过好像只有《流浪地球》最终拿出了一个像样的预告片,相比《三体》连预告片都拿不出手已经是进步了。

如果说魔幻类型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烫手山芋,那么科幻类型则是商业片的禁区,一切源于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事实上国人在历史剧长期的沁润下,完全未来建立一套独立的科幻思维和科幻文化,所以在中国即便突然能出现现象级的科幻电影,也会遭遇不可预见性的票房滑铁卢事件,

即便在早期的欧美,不少大师级别的导演仍遇到过类似问题,其次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不成熟,技术和流程根本不足以支撑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即便外包给海外公司制作科幻镜头,最终风格也会导向西式化的场景。所以纯粹性的科幻片在中国发展起来是举步维艰的,尽管笔者对中国科幻电影十分支持,但是对《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并不会有很高的期望。

01

电影与原著的出入

预告片第一部分透露的信息为:由于气候的恶化,地表已经无法住人,人类必须移居地下城生存。

《流浪地球》原著在逃逸时代以前地表温度和以前变化不大,只是由于刹车时代地球停止了转动,地球分为三个区域,面对太阳的区域只有白天没有黑夜,背对太阳的区域永远是黑夜,相连的中间区域一直是黄昏。原著地下城是可以容纳所有人的,并非电影中展出的要通过抽签才能进入地下城。

此处抽签明显是效仿了1998年《天地大冲撞》这部灾难片的套路,由于小行星要撞击地球,只有少数人透过抽签才可以进入地下城避难,此处为第一个商业化改动。

预告片第二部分透露信息为:大批科学家被赶出地下城冻死,场景为白天。

原著此段的描写场景是黑夜,因为此刻地球已经进入流浪时代,也就是完全脱离了太阳系,地表由于没有太阳的辐射,气温降为可以瞬间冻死人的状态,但是宇航服的保温系统完全可以抗衡地表的低温,五千名科学家最终是被赶出地表,逼迫其卸下宇航服头盔裸露冻死的,并且多数人是站着冻成冰雕的。

第二部分有三处和原著与实际不相符:

第一脱离太阳系的地表将会进入永恒的黑夜,预告片的白天严重和物理规则违背

第二科学家穿着太空服根本不会被冻死,要不然穿宇航服意义何在。

第三科学家临死都是坚守真理的,所以他们最终都是站着被冻成不朽的丰碑的。

预告片透露的第三部分为:行星发动机的启动场景,明显是发射了无数类似火箭的液态燃料推进器

此处场景严重违背实际和原著。改动原著并非会使电影沦为平庸,但是违背实际将会让电影的严谨性大减折扣,最终沦为二流科幻片。

第一预告片的人类欢呼与逃逸时代人类必须躲入地下的事实不相符

当行星发动机启动时,人类早应该躲入地下城了,因为地球将进入逃逸时代,也就是加速为第三宇宙速度而摆脱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束缚,此时地球会进入忽热忽冷状态,脱离太阳系途中的地球气温会骤降成哈气成冰的环境,但是行星发动机所散发的热量炙烤地面,足以气化地表生物。

第二预告片行星发动机与原著所描绘的发动机出入极大。

刘慈欣构造的行星发动机共12000个,有巨大型号和小型号,分别命名为山和峰,发动机工作时会向天空喷射蓝色光柱,蓝色光柱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其中光柱沿地球切线的分量才是实际动力,而发动机的燃料为重元素聚变,是刘慈欣专门为行星发动机设计的一项科技,因为传统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很小,所以产生的原子能显然小于超过100相对原子质量的重元素,重元素可控核聚变是很有可能在未来实现的科技。

电影中明显是发射了大量的火箭镜头强行代替行星发动机,观影体验会消减巨大,因为这些场景是科幻电影的核心特效部分。

02

核心场景未出现

《流浪地球》的核心场景是地球逃逸太阳系那一段,这也是让人最不放心的核心剧情。地球脱离太阳并非是想象中直接飞出太阳系,因为自然的力量是人类难以抗衡的,行星发动机对地球的外力影响也是微弱的,地球只会绕着太阳慢慢增大轨道的半径,期间最少绕太阳10圈以上,才能逐步减少太阳引力束缚,彻底脱离太阳系,其实和人类登录月球的飞行轨道原理类似。

但是预告片从始至终对天体大规模变轨都没有流露出半点信息,不得不让人怀疑这部分核心剧情被改动,从刘慈欣被采访的口吻(迫于无奈的他说:“原作者应该理解下编导,给他们一些创作空间和自由。”)得出,电影应该改动了相当多,但愿编导不会放弃主轴故事二次创造剧情。

笔者从去年已经开始观察这部电影的动向了,最初演员阵容是没有吴京的,后来因为《战狼2》吴京人气大增后,吴京愿意为这部电影贡献关注度,所以剧组为他补拍了一部分镜头,吴京的加入对《流浪地球》的票房来说,确实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但是剧情上肯定会多出一些本来无关紧要的镜头,成为电影的一些赘述。

这段镜头很明显是吴京和俄罗斯人讨论空间站的问题,并且他们待的地方不是空间站就是宇宙飞船,原著中根本没有空间站的剧情,最让人害怕的是编导可能选择了“飞船派”的剧情,也就是电影选择了两种逃亡路线,来扩充剧情,计划A就是如同原著的部分,人类带着地球一起去半人马座比邻星,计划B是人类乘坐飞船逃亡太空的剧情,笔者推测吴京的剧情很可能是这些。

03

飞船派和地球派

原著中大刘为太阳氦闪爆炸提供了两种规避思路,分别是飞船派与地球派:

飞船派:人类来制造一艘世代型飞船,给飞船内部创造一个独立的生物圈,通过生物圈循环的碳痒交换来提供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但是只能带走一部分人,由于时间跨度为2000多年,所以飞船难以维护很好,最终被否决。

地球派:人类直接改造地球,通过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搬运至半人马座恒星轨道,实现规避太阳爆炸的灾难。

我们以传统科幻片的思路肯定优先选择飞船派,这样一来电影就沦为俗套,所以大刘在创作时舍弃了飞船派,选择了浪漫的地球派,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派的难度是很大,因为人类对于宇宙天体的运动是渺小的,人类要撼动天体运动轨迹相当于蚂蚁要把一个大象举起的难度,但是自然科学对人类的帮助是几何被放大人类能力的,所以把地球放逐到其他恒星系,从创意角度已经领先了许多科幻的新鲜度,宏大的世界观也是刘慈欣科幻的魅力所在。

04

特效和制片周期

国产商业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喜欢赚快钱,从《爵迹》到《阿修罗》,从《纯洁心灵》到《爱情公寓》,每部电影的制片周期都是短的可怜,快的3到4个月时间加工一部电影,慢的一年左右的时间出片,按理说我们的电影工业是落后好莱坞的,人家每部电影的周期一般两年左右,我们应该制片周期更长,因为比人家技术落后,所以应该从时间弥补,但是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的制片速度奇快,并且电影产量也高,这就是国产电影行业近年来的浮躁现象,包括开心麻花团队也慢慢陷入了这种怪诞现象。

对于《流浪地球》来说,特效的难点并不是地球脱离太阳系那段,而行星发动机的机械构造,地表环境变化的写实镜头,操作界面显示屏的灰尘细节,粒子特效等等。因为天体运动部分基本是CG合成,建模也没什么难度,只要在运动解算参数填入正确的物理常量(如重力G为9.8m/s²),特效部分基本不会出现太大过错。

好莱坞一般为了追求特效的真实,会购买大量液晶显示屏去做旧,因为只有在真实屏幕上人手操作后,会留下指纹和灰尘痕迹的写实细节,如果纯粹用特效,由于人手和屏幕没有实际交互,所以屏幕是崭新,包括特效制作的地球整体大环境,你会发现预告片中的世界是一尘不染的崭新环境,没办法,制片周期已经决定了不会有什么样的好结局。

上图这个场景不得不让笔者想到了郭帆导演的《同坐的妳》,通过一些细节我们可知这部电影故事背景是2044年左右,但是电影中这个教室场景,简直和2044年的时代相差太多,都有了地球发动机、地下城、基因遗传这些前卫的科技,教室的质感简直是21世纪初的环境,连我们当代标配的多媒体设备都没有,除了出戏体验,但对整体来说基本影响不大。

虽然笔者对这部电影持悲观的态度,但是无论电影最终导向何种结局,笔者还是会观看的,因为国产科幻有了开始,就是进步,总比没人尝试要好。

关注令狐伯光,带你了解影视娱乐大小事!

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如果成功,代表中国语境的科幻电影一个起点,与那些学习模仿美国科幻电影,有着本质区别。

美国科幻电影神作经典确实很多,更早期的70年代不提。

全世界科幻电影排行榜,不管是哪个电影节和杂志,权威的或者野鸡榜单,排名前几位的科幻,一定这些科幻电影。

第一部是1968年,美国大导演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人类1969年登月。

第二部是1982年,美国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银翼杀手》,科幻类型“赛博朋克”电影的标杆。

第三部是1979年,美国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异形》,科幻类型“恐怖科幻”的标杆。

第四部是1977年,美国大导演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系列,科幻类型“太空歌剧”的标杆。

其它有1984年,美国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系列,科幻类型“机器人”的标杆。

美国科幻神作还有很多,比如“时空穿梭”的《回到未来》系列,再到“虚拟现实”的《黑客帝国》系列。

国产科幻电影,古天乐的《明日战记》,张小北的《拓星者》,滕华涛的《上海堡垒》等等。

古天乐的《明日战记》打外星人,机甲和战机设定,与美国科幻电影《明日边缘》,再到《使命召唤11》非常类似。

张小北的《拓星者》,主要设定,与前往外星的美国科幻电影,同样非常相似。预告的追车场面,明显有学习美国动作大片《疯狂的麦克斯4》,这个便是典型。

滕华涛的《上海堡垒》,背景同样是外星人入侵,按照原著小说内容来看,整体呈现很像美国科幻电影《洛杉矶之战》,都是外星人入侵,有着大量巷战内容。

上述三部国产科幻电影,便没能脱离这种借鉴,模仿美国同类科幻电影的方式。偏偏因为才起步,工业和各方面的不成熟。

上面三部国产科幻电影上映,难免拿来与美国同类科幻比较。如果拍得不好,肯定会被接受同类型美国电影的碾压,最后难免受到嘲讽。

《流浪地球》与其它三部国产科幻电影,与美国科幻电影,在主题思想上面,有着最本质的不同。

详细到《流浪地球》主题思想上面,从类型上讲是灾难科幻,与《星际穿越》类似。都是地球和人类,因为某些事情将要灭亡了。

《星际穿越》里,是美国最后利用飞船,让主角团穿越黑洞,为人类寻找新的星际和家园。

《流浪地球》里,当时的科学技术,并不足以支撑人类建造飞船去临近星球,于是将地球改造成飞船,最终飞向了新家园。

同样都是灾难科幻,美国科幻神作经典一大堆,但就没有《流浪地球》的科学脑洞,这就是原著作者大刘刘慈欣的厉害之处。

更多关于《流浪地球》和刘慈欣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讨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疫情期间,有什么好的休闲娱乐方式,谢谢你们
上一篇:三体中的一艘恒星级战舰能和现在整个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