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期日本军舰舰桥设计得那么高?

2022-05-20 15:04 点击:259 编辑:邮轮网

高雄级是被烟囱的烟道给顶上去,才那么高的……高雄级重巡洋舰是二战前日本联合舰队设计建造的一款相当成功的重巡洋舰,首舰高雄号1927年开工建造,1932年服役,以日本京都的高雄山来命名(并非台湾高雄)。该舰舰长192.5米,舰宽19米,标准排水量985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15490吨。主要武器为5座2联装50倍口径203mm舰炮(五十口径三年式二〇糎炮),最高航速35.5节。高雄级重巡洋舰外观最大特色就是其前部高耸的巨大舰桥,从现在的眼光来看非常时髦,颇有现在美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些宙斯盾舰的一体化舰桥。但这可不是本子二战时期就像搞什么C4I信息化指挥中心,也不是一贯爱好的建宾馆饭店。完全是被烟囱的烟道给逼上去的。

为了能够实现能够跑出35节的高航速,高雄级巡洋舰动力配置跟大和级战列舰一样水平,12个舰本式锅炉驱动4台蒸汽轮机。所以高雄级锅炉舱占用的体积非常大,舰桥下面就是锅炉。所以舰桥下面的锅炉通过弯曲的弯道,斜上方通向外面。舰桥内一半左右的空间实际上都被烟道给占据,他的一体化舰桥实际上是与烟囱一体化。高雄级重巡洋舰前甲板剖面图,整个舰桥下面都是楼梯和烟囱,因而指挥塔需要建在上面。高雄级重巡洋舰舰桥各舱室,舰桥下三层基本没有利用。

二战时期时期,日本联合舰队那帮海军马鹿们是出了名的喜欢搞违章建筑,目的是为了方便进行远距离炮击战,所以特别喜欢建造桅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而为火炮提供更高、更稳定的火控观测平台。著名的违章建筑—扶桑级战列舰

二战前夕,随着水面舰艇吨位的增加,特别是新科技的发展,影响到了海军舰艇舰桥的发展,操控舰艇和指挥作战,通常就设置在舰艇上层建筑中。

于是,一战时期水面舰艇上常见的单一的主桅杆,就彻底变成了具备指挥、通讯、观察等综合性能的“宝塔”式舰桥。

至于舰桥设计得很高,与一战时期水面舰艇上的主桅杆上,圈出一个观察台,起观察和瞭望的性质一样,可谓站得高看得远,瞭望兵仅凭望远镜,就能发现远处地平线上出现的目标,此其一。

其二,二战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雷达技术要远远落后于美英海军,因此就将巡洋舰级别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艇的舰桥设计得非常高,将雷达和无线电等设备,尽可能地望高处搬,用来弥补雷达性能的不足。

无线电天线高,就能接受到更强的无线电讯号,同理无线电发报的距离也更远。

其三,当时重型巡洋舰以上级别的水面舰艇,排水量都在万吨级别,为了赋予舰艇30节以上的高航速,日本海军采用了大功率锅炉驱动的蒸汽轮机,由于锅炉的烟道是和舰桥融为一体的,排烟道很高势必导致舰桥位置提高,即舰桥是建在烟囱之上的。

从一战时大型水面舰艇仅是一根柱子桅杆,在上面非常简陋地搭个观测台,有1-2个手持望远镜的瞭望兵;到二战时的大型水面舰艇已普及了舰桥,舰艇航行、通讯、观察、指挥等各部门集中安置在舰桥内。

此时,一体化的“宝塔”式舰桥就逐渐成了主流,有了雷达和无线电,加上登高的瞭望兵,海战时较之一战时的指挥和通讯手段领先了一大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假如一个人登上辽宁舰走遍每个房间或舱室,需
上一篇:美国会不会把退役航母和军舰的舱室用来容纳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