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经历了引进、吸收、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的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具备自主研制各类作战飞机的国家,形成了以成飞和沈飞为核心的歼击机研发体系。本文着重盘点一下中国空军诞生以来我国自主研制的在役歼击机。
歼-20首当其冲
歼-2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隐形重型歼击机,是中国航空工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代表作,目前已装备空军作战单位。歼-20采用了小展弦比升力体边条鸭翼式布局,很好的在超音速巡航和隐身性之间取得平衡,其独特的“鸭翼+边条+前后襟翼+全动尾翼”气动设计和较长的机身长度一同赋予了歼-20更好的灵活性和机动性,飞行速度应当也是最快的。此外,歼-20还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性能指标,较大的机身给歼-20留置了较大内置弹仓空间,同时显著提升了歼-20的机体载油量,使得歼-20的作战半径要大于美国F-22和俄罗斯苏-57,这正是中国空军所需要的;大的作战航程和歼-20搭载的主要空战武器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赋予了歼-20可以打击空中预警机、加油机等特种作战飞机的非对称能力,未来可能换装正处于研制中的射程更远的霹雳-21超远程空空导弹,是我军体系破击战理论的核心装备之一。
“炸弹卡车”歼-16重型多用途歼击机
歼-16是沈飞在歼-11的基础上深度改进自行研发的一款重型双座多用途歼击机,并非外界一直所质疑的仿制于俄制苏-30战机。歼-16在气动外形上与苏-30有明显差异,内部雷达电子系统以及综合航电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何谈仿制之说。歼-16大量使用歼-11系列成熟技术和部分五代机技术,具有看得远、打得准的特点。歼-16使用我国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且雷达口径仅次于歼-20,具有较远的探测距离和多目标处理能力,此外还具有一定的电子战能力;其次歼-16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减轻机体重量同时强化机体结构,拥有空军现役战机中最大的10吨挂载能力,可以使用空军现役所有的空对面武器,具备仅次于轰-6K的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除此之外,歼-16的制空作战能力也很出色,尤其是超视距空战能力,强大的机载雷达搭配最新的霹雳-10和霹雳-15空空导弹组合,使其能在百公里外先敌发现、先敌开火以及先敌毁伤,外界普遍认为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射程在200公里左右。
歼-10中型多用途歼击机
歼-1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中型多用途空优歼击机,也是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歼击机。研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98年首飞成功,2004年试列装部队,2006年公开亮相;采用了鸭翼式三角气动布局,具备良好的跨音速机动能力,机身共有11个外挂点,可携带国产霹雳-8、霹雳-12空空导弹、国产多种精确制导弹药以及多种性质电子吊舱。先后发展出了以制空作战为主的歼-10和歼-10B,以及多用途型号歼-10C,去年珠海航展上最新的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也公开进行了过失速机动飞行表演。歼-10系列歼击机与歼-11系列、歼-16以及歼-20一同构筑了中国空军攻防作战体系,成为中国空军中近距制空作战和对地、对海精确打击的核心装备之一。
歼-15舰载机
歼-15是我国第一种舰载重型歼击机,有关其研制模板争议较大,很多人认为歼-15是仿制了来自乌克兰的T-10K-3舰载验证机技术,实际上歼-15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基于歼-11B研发,研发之初仔细研究过T-10K-3验证机,所以歼-15可以看作是中国自行研制而来,毕竟舰载机相关的起落架、拦阻钩都是我国自主设计的。歼-15基本沿用了歼-11的气动布局,为了适应航母起降要求,进行了增设一对小鸭翼、增大机翼面积以及优化了增升装置面积和偏转角度等针对性改进;此外首次使用了3D打印技术和智能螺栓,将机体结构重量降至28%左右,大大提升了歼-15的挂载能力和作战航程;歼-15机身共有12个武器外挂点,可挂载空空导弹、空舰导弹、火箭弹以及多种航空炸弹,作战半径在1100公里左右,具有同型机较大的滞空时间,综合作战能力远超俄罗斯苏-33舰载机。
歼轰-7
歼轰-7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自行研制的一款中型双座双发歼击轰炸机,也是空军唯一的一种歼击轰炸机。于1977年正式立项,1988年首飞,1998年公开亮相;歼轰-7最大起飞重量接近30吨,最大载弹量6吨左右,作战半径1500公里,最大平飞速度1.8M,经过现代化改装,更换了雷达、电子设备和数字化飞控技术,逐步升级为准三代战机,可以挂载霹雳-5/8空空导弹、鹰击系列空舰导弹、空地系列空地导弹、多型机载电子吊舱以及多种激光制导和非制导航空炸弹以及火箭弹;歼轰-7拥有优异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尤其超低空突防性能出众,唯一的遗憾是对空作战能力较弱,只具备有限的自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