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案及反思1 信息技术教育课教案执教师 陈建忠 年级 五 执教日期课题 收发邮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子邮件中的含义及E-mail地址的组成。.学会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验、演示、自问自答法、模仿学习法,初步掌握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选择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学习研究;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正确的利用、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过程:1.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问:同学们,假如我们的朋友、亲戚在外地不能见面,可我们又很想念他们,有很多话想和他们说,该怎么办? 答:打电话 答:写信 师:对,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打电话太贵,写信又太慢,怎样才能既快又便宜呢。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既快又便宜的交流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想让对方看到什么就看到什么,想要对方听到什么就听到什么。同学们一定在想这可能吗?当然可能,这种方法就是电子邮件。 2.新课教学 (一)电子邮件简介 1)什么是电子邮件 首先让学生通过字面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电子邮件?每名学生都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由教师总结出电子邮件的概念。 2)E-mail地址 师:在因特网上用电子邮箱可以收发邮件。每个电子邮箱都有确定的地址,这就是E-mail地址。 那么,我们在三年级时已学习过这一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下列问题的答案: ①电子邮箱的地址由哪几部分组成? 收件人的帐号(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地址 ②获取电子邮箱的方法是什么? 通过学生回答、交流后教师总结,并演示如何获取电子邮箱。学生通过观察后,自己动手实践,注册电子邮箱(学生E-mail地址由老师统一提供)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 (二)用因特网收发电子邮件 1)教师演示或请已学会发送接收邮件的学生演示。2)学生进行发送接收邮件的操作。邮件可以是图片、文字或其他内容,要求同学之间互发。 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实践操作。然后互相交流,邮件发送接收成功的同学,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邮件发送接收未成功的同学,讲述自己错误的原因。接着要求学生自问自答,可以提出疑问由其他同学回答,帮助解决疑难。最后教师演示、收发电子邮件,学生认真观察,边演示边总结,加强学生理解、记忆力,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 通过让学生的自学实践,观察及交流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总结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实践练习 通过上面的学习,如何接收邮件大家都学会了吗?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 ①电子邮件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②给老师发个电子邮件(老师E-mail地址 板书:gxxx1521@163.com),内容自定,比一比谁的内容好,速度快,谁的内容最有意义,谁的内容最有艺术气息。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但学生能力及掌握知识各有不同,所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其间学生间可互相交流、帮助。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的闪光给予表扬或鼓励。 4)教学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通过让学生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然后对学生给予评价和鼓励。看到大家这节课学的这么好,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开发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就谈谈本节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尝试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知教学过程中,教学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习探索出了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实践练习,教师首先给出题目“和同学之间互发电子邮件”。不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出图文并貌、形声结合的电子邮件。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的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力求让学生在电子邮件中充分发挥出创新、艺术、审美的能力。电子邮件发送成功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提出疑难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疑。这样学生既更好的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表达分析能力。教师则抓住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或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涉及到天文、地理、科技和社会热点现象等各科领域,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在信息技术学习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挑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且锻炼能力。每节课尽可能把相应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告诉学生,以任务驱动。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通过学生与电脑开展人机探险式对话,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信息技术学科的优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前尽可能作好充分准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把所有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自学的要求去实践、体验、探索,然后探索到合适的时候各抒己见,演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收获。三、激发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教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开发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尝试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习探索操作方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实践练习,不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出图文并貌、形声结合的各种作品。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的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发挥出创新、艺术、审美的能力。联系作品完成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提出疑难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疑。这样学生既更好的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表达分析能力。教师则抓住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或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扎扎实实,讲究质量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要准确,要符合学生实际,不可贪多求全,力争一课一得。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每一个任务的设计都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且要按任务的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规划-----任务操作-----结果评价-----任务完成等等步骤有序地执行任务。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布置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并提示怎么来操作或用几种方法来操作,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如何处理等。要确保所有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教师需要进行检查);任务范围不要太广和太复杂并且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作品从技术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关评价。
fed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