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海工程杂志官网(船舶与海工杂志)

2022-12-19 00:30 点击:267 编辑:邮轮网

1. 船舶与海工杂志

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大连造船厂,广州造船厂.

中远集团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

辻产业重机(江苏)有限公司

大宇造船海洋(山东)有限公司

九江海天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阿雷斯登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多正软件开发有限公司(MultiPlus)

JLMARINE&ENGINEERINGPTELTD

南京华泰船业有限公司

heinen&hopmanmarineequipmentshanghaico.,ltd

舟山市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广州番禺鸿迅装饰材料厂(内装工程)

信昌机器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意中海事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宁波金海湾游艇制造有限公司

麦基嘉(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杭州前进联轴器有限公司

韩国株式会社STX北京代表处

荣成市西霞口船业有限公司

伊纳克赛(南通)精致内饰材料有限公司

滕州丰尔达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秦皇岛平航船舶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中船船舶重工(泰兴)有限公司(原名:泰兴市贝斯特船舶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泰山泉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

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FrankMohnChinaLtdShanghaiRepOffice

南通中远船舶钢结构有限公司

宁波东和船舶物资公司

丹麦科罗里斯控制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

深圳江辉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游艇快艇]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报社

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第6354研究所

韩国杰奥船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深圳市捷信诚航贸有限公司

江苏东台市中新实业公司上海办事处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韩通船舶机械设备(通州)有限公司

意克达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长江船舶设计院

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

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协尔达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J&AMarineConsultantLtd.

舟山市定海盘峙船厂

葫芦岛渤船重工船舶修造总公司

大连福凯船舶设计有限公司(中瑞合资)

大连君达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圣华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

江门市安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芜湖造船厂

MSC.Software公司

秦皇岛广进元船舶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市斯莱顿电子有限公司

大连弘安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中海长兴国际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原上海粤海长兴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常德达门船舶有限公司

苏州标图高级坐椅有限公司

上海立丰船厂

秦皇岛新远船舶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美国船级社

广州航海仪器厂

广州市阿盖特科技有限公司

华南船舶机械厂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台州市强力绳缆厂

泛华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上海华诚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德国劳氏船级社上海代表处

华海船用货物通道设备公司

无锡伏尔康科技有限公司

中海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汇和船舶装潢有限公司

东莞市江龙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秦皇岛市环海船舶备件有限公司

江西航海仪器厂

江西朝阳机械厂

大连辽南船厂

ProjectPartnerLtd.

上海博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华南建材(深圳)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武汉公司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

南京中亚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西江造船厂

中国船舶工业物资总公司金属一处

常熟市耀星玻纤绝缘制品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乐清市阀门厂

南通普希通船舶服务有限公司

澄西船舶修造厂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金陵船厂

深圳市好利来贸易有限公司

广州海工液压舵机厂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江洲造船厂

上海海臣工业贸易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物资华东公司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船舶工业管理干部学院

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柴油机》杂志编辑部

常熟市舟鑫船用起重舾装件有限公司

式玛涂料(香港)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

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上船澄西船舶有限公司

挪威船舶咨询公司上海代表处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镇江船用柴油机厂

深圳船舶工业贸易公司

青岛北海船厂游艇分厂

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

正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武昌造船厂

国营海东造船厂

镇江船舶螺旋桨厂

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海星灯具电器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江西船用阀门厂

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

2. 船舶与海洋工程杂志

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说,具备深海探测能力,意义不言而喻。“下五洋捉鳖”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

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火车头”和“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探索深海的努力从未停歇。“蛟龙”号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深海海底,“科学”号首次实现我国深远海探测的“多兵种作战”,“探索一号”使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万米时代……

深海科考和载人深潜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全面提升,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为我国经略海洋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到达深海才能真正了解海洋

海洋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对海洋却知之甚少。

“现在大概只了解了5%的海洋。”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3800米,如果不能到达深海,是没法真正了解海洋的。”

因此,一个能够探测深海的移动平台至关重要。2012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应运而生。

作为国家开展深远海综合科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不是一条普通的船,而是一座“海上移动实验室”。孙松表示,不同于一般的设备研发,“科学”号实现了科考船与考察设备之间的高度契合、船舶操控和海洋探测一体化、船载设备的性能与科学探测目标一致,做到能用、好用、系列配套、综合配套,不单纯强求单项指标的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英国《自然》杂志曾两次跟踪报道“科学”号,称“中国已经完全具备开展深海研究的能力”,“‘科学’号对西太平洋的大规模综合考察是600年前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又一个创举”。

“下一步,我们要自主研发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更多的还要科学思维的转变,发挥中科院得天独厚的综合性优势,与相关研究所进行海洋领域更加密切的合作,共同发展。”孙松说。

正如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日前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启动会上所说:“深海本没有路,我们无须跟踪,我们就是道路。”

从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新

2012年,承载着中国人深蓝梦想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冲击7000米,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的名字。

中国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路。作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不仅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而且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分别研制的控制系统与声学系统,是支撑“蛟龙”号实现深海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精细地形测绘、安全系统控制等功能的关键系统,实现了“蛟龙”号三大国际领先技术优势中的两项。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控制系统在“蛟龙”号2018年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中运行状态良好,将在明年1月具备海试条件。

有了第一步,才能迈出第二步。作为“蛟龙”号的兄弟,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最大的不同是实现95%以上国产化。

“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在‘深海勇士’号中同样发挥了‘最强大脑’的作用,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海斌说。

从7000米到4500米,这不是走回头路,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顾问刘心成告诉《中国科学报》,“深海勇士”号成功实现了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全部国产化,在研制过程中先后突破总体设计与优化、大厚度钛合金载人舱设计制造、大深度浮力材料、低噪声深海推力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降低了运维成本,有力推动深海装备功能化、谱系化建设。

向世界海洋最深处进军

4500米并不是我国自主研制潜器的最终目标。我国已经部署了11000米大深度项目,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由于有了‘深海勇士’号的技术积累,目前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十大核心技术全部攻克,正在进行分机制造、联调试验,预计明年上半年陆续完成各个部件的制造、联调和分项试验,随后将进入总装阶段。”刘心成相信,中国人有望在“第一个一百年”到来之际,到达世界海洋最深处。

事实上,早在3年前,我国深海科考已经进入了万米时代。

2016年,中科院深海所组织中科院深渊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我国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多型设备突破万米深度,获取大量万米深渊生物和环境样品,标志着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万米时代。

当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达到了108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此外,由该所自主研发的“海翼”号7000米级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6329米,打破了此前由美国保持的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刘心成表示,在2016—2018年的3次深渊科考中,我国国产装备46次下到万米深度,获得深海生物、微生物、沉积物、水体等的样品、数据和视频,丰硕的科考成果为深渊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证明中国有能力引领世界深海深渊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

可以预见,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再次创造新的“中国深度”。

3. 船舶工程 杂志

相比较来说SCI比EI要难发表。

1、收录不同:EI刊物与SCI相比,收录的过于繁杂,而SCI要求所做的研究更加规范,系统,完整,创新性更高,因此,作者发表EI论文还是SCI论文,需要提前了解清楚相关制度对两种论文的认可度,以免出现发表后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的情况出现。

2、专业不同:学校培养模式也是不同,SCI偏向于自然科学、生物、医学类的,而EI偏向于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

3、从发表角度来说,审稿周期不同,难度要求也不同。EI期刊审稿时间周期短,SCI期刊审稿周期长。SCI期刊比EI期刊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

4、学术领域不同:SCI主要是学术期刊,是综合性的,任何专业都是可以投稿发表的,而EI主要是针对工程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发表,有学术期刊也有学术会议,相比较来说SCI比EI要难发表。

无论是EI还是SCI,只要文章质量足够好,对作者的学历单位、职务等没有硬性的要求,这一点二者是一一致的,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SCI认可度和权威性要远高于EI,有能力的作者最好还是发表SCI论文,当然,建议归建议,作者最好了解清楚本单位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再做决定哦。

4. 船舶杂志官网

  【刊物名称】《舰船知识》   【英文名称】 NAVAL&MERCHANT SHIPS   【刊物类别】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编辑出版】舰船知识杂志社   【出版日期】每月1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07/U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7148   【邮发代号】2-133   【联合征定代号】LD111007   【刊物版式】16开40页   《舰船知识》杂志创刊于1979年,由徐向前元帅题名。  

5. 船海工程期刊官网

航海学报,船海工程,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工程作业船招工信息(工程船员招聘)
上一篇:工程船出售(工程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