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的新闻(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

2022-12-16 21:27 点击:254 编辑:邮轮网

1. 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

交通强国建设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试点任务要点

一、绿色航运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推进现有集装箱、散货、杂货船舶受电设施升级改造,分步推动挂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实施符合岸电要求的相关改造。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重点推进连云港新东方码头、泉州太平洋码头、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立实施岸电使用制度,鼓励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总结岸电推广经验,提高岸电使用率。打造绿色航运样板工程和绿色航线,积极推进40万吨超大型干散货船航线岸电使用、津冀港口集装箱和干散货船舶岸电使用、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使用,形成绿色航运建设和推广机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三)预期成果。

通过2年时间,完成35艘挂五星旗沿海航行集装箱船舶、16艘散货船舶、16艘杂货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连云港新东方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4套。新建集装箱船舶、散货船舶全部加装船舶受电设施,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艘次年均增加10%以上,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100%使用,年替代燃料量8万吨标准油,年减少二氧化碳25万吨。绿色航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绿色航运机制、绿色航线建设等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相关政策成果、技术标准等。

二、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加强航运数据共享。加强与航运产业链上下游、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对接,推动航运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区块链技术,强化多方数据共享,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衔接。利用跨链存储、去中心化和加密技术,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开展航运区块链相关标准研究,推进航运数据安全制度建设。

2.优化航运服务流程。依托区块链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和不可更改性,改造传统航运服务模式和单证体系,建立多式联运全程“一单制”,优化航运服务流程。

3.拓展航运物流服务。推动航运物流信息透明化与全程共享。优化库存管理,促进供应链降本增效。基于航运物流全程可视化信息数据,提供物流征信服务,创新航运物流信用监管模式。

4.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区块链技术,保证物权凭证的真实性、可承兑性和防伪性,打通供应链金融信息通道,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初步建成,进口提货单、提单等海运单证基本完成电子化,初步实现区块链流转。危险货物全程监测监控、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取得有效进展。

通过3—5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并实现航运领域多场景应用。航运物流实现“无纸化”“零接触”,航运数据安全保障达到新高度。在航运区块链建设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海运全程单证数据、区块链流转流程、技术与接口标准、数据安全等方面形成相关标准规范。

三、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业务流程数字化。以运输产品为中心,标准化、数字化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实现产品运输全过程可视化。建立作业任务自动分配与自动监控工作机制,推进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提升内部协同效率。

2.客户服务数字化。客户交互方式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预警功能和例外管理,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业务操作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

3.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航运业务规则数字化,建立集装箱舱位、设备资源预测分析模型,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依托大数据,加强船舶航速智能优化管理,减少能源浪费。以机器学习为重点,优化与模拟空箱调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搭建智能决策平台,自主研发算法模型,推动智能审批,提升市场及时响应能力。

(三)预期成果。

通过3年时间,基本建成集装箱管理系统,并在外贸核心业务开展应用。作业任务自动分配、自动监控等机制逐渐完善,实现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内部协同效率显著提升。货物运输实现面向客户的全程可视化和例外预警。实现对船舶航速的智能优化管理和对空箱的优化调运配置,能源、资产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建成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市场及时响应能力大幅提高。

四、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搭建航运数据集成平台。推动数据中台建设,加强大型航运企业数据、市场行情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等整合。建设数据集成平台及展示平台,提高航运经营数据等业务的可视化程度。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构建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提供生产运营、投资、财务、安全和人力资源等多维分析和自助服务。加强数据质量、元数据和数据安全统一管理。

2.提升航运数据集成平台能力。完善优化数据中台、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打通数据壁垒、进行功能扩充,满足各业务部门需求。搭建数据实验室平台,实践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开展专项智能应用,提升扩展数据集市,新建投资、财务、采购等业务数据集市。扩展元数据、数据质量等数据管理功能。

3.加强智能航运应用。推动产业集群数据统一纳入数据中台,加强外部数据资源采集,拓展数据中台服务功能。优化数据实验室平台,建立深度学习框架与知识图谱,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与建模。扩建数据自助服务平台,推动集团级数据资产自主应用。优化和扩展“团队智能管理”“智慧舆情”等专项智能应用。优化数据管理功能,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自动化管理。研究构建航运指数体系。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基础建设,初步实现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航运业相关数据积累量达到60TB,建成不少于3个模型算法的算法库。

通过3—5年时间,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系统进一步优化,应用成效显著。建成150个应用服务封装,企业用户数量超过300家,系统用户数量超过2000人。建成不少于6个模型算法的模型算法库,建成航运业行业指数体系。航运数据赋能服务航运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五、智能船舶发展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船岸数据平台开发。建设船岸数据中心。推动智能航运数据可视化监管应用中心建设,开发应用营运能效优化管控、机舱设备健康运维辅助决策、船舶结构安全评估、发电机运行监管等数据应用系统。加强行业数据共享衔接,畅通船岸数据通道,提升海事监管、船舶安全等数据支撑能力。

2.企业智能船舶标准制定。建立智能船舶运营安全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船舶智能化设备系统配套标准。搭建设计船舶智能化系统架构。研究制定集团智能船舶通信协议与接口、数据传输与交换等相关标准。

3.新技术集成应用。依托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雷达及自组网系统,增强大型集装箱船舶态势感知能力,开展感知图像识别及安全保障功能验证。推进远海、近海智能避碰及自主航行测试。加强货物状态监控与优化配载研究应用。

4.智能化方案应用推广。完善新造船项目技术规格书,增加智能船舶符号,增设集成平台、智能机舱、智能航行与智能能效等功能。研究制定营运船舶技改方案,增设智能船舶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机舱等功能模块。强化智能船体结构应力监测能力,加快在大型散货船、矿砂船、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中推广应用。开展全船能效监测与优化控制,优化以机舱综合能效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块。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初见成效,形成企业智能船舶相关标准,完成船岸数据中心建设,智能船舶运营数据共享水平有效增强,数据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3—5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智能船舶营运数据实现深度应用,海事监管、船舶安全、营运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智能化方案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建成不少于100艘标配智能船舶系统的智能化船队。

2. 航运利好新闻

有的,宁波港有分镇海港和北仑港,还有大榭港,这些港口对内贸和外贸船舶运输都有影响

3. 航运界最新新闻

中国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由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父亲、彭荫刚先生的岳父董浩云先生于1940年在上海创办,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在宝岛台湾乃至国际航运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创业初期的肥料贸易,逐步跨入货柜等事业,包括:货柜制造、货柜拖运及货柜集散站。20世纪90年代,更扩充至自有船舶经营、高科技产业及其他事业投资等。近年来,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航运对新船舶的需求也正与日俱增。

2005-2006年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先后为台湾“中国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建造了“中华和平”号和“中华富进”号两艘十七点五万吨的好望角型散货船,受到中航董事长彭荫刚先生的赞誉。

4. 中国航运周刊

中国四大央企分别是华润、中信、招商局、光大。

1、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润或华润集团);

创始于1938年,前身是中共为抗日战争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

1948年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

1952年隶属关系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变为中央贸易部(现为商务部);

1983年,改组成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999年12月,与外经贸部脱钩,列为中央管理;

2003年归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央企业。

主营业务包括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三块领域,旗下共有17家一级利润中心;

在香港拥有6家上市公司:华润燃气(HK1193)、华润啤酒(HK291)、华润电力(HK836)、华润置地(HK1109)、华润水泥(HK1313)、华润医药(HK3320);

2015年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华润集团以115位的优异成绩再次上榜,相比2014年上升28位;

2016年7月20日,《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华润集团名列91位,排名上升24位;

2016年8月,华润集团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

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在7月份发布,华润集团名列86位,排名较2016年提升5位,延续连年上升态势;

2019年7月22日,《财富》杂志全球发布了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华润集团名列第80位,排名较2018年上升6位。

2020年7月20日,国资委公布了2019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华润集团荣获A级企业;

共15次获得年度考核A级2018年1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8企业社会责任排名,位居第一位。

2、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前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集团,英文为CITIC Group),为中央金融企业 ,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241;

2019年7月,发布2019《财富》世界500强:位列137位;

2019年9月,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17位;

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17位;

2019年12月,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

3、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集团或招商局),其前身为“轮船招商局”;

于1872年12月26日创立;

于1873年(癸酉年)1月17日在上海正式开业;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缩影” 。

招商局现为国家驻港大型企业集团、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总部设于中国香港,主要经营活动分布于中国香港、内地、东南亚等地区。

2019年7月,发布2019《财富》世界500强:位列244位;

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34位;

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2019年,招商局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7177亿元,同比增长10.4%;利润总额1625亿元、净利润12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0%和18.0%;

截至2019年底,集团总资产9.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集团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总资产在央企中均排名第一;

2020年10月15日,荣获2020年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集体。

4、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英文名称China Everbright Group,中文简称光大集团)是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

于1983年5月在香港创办;

于1983年8月18日正式开业,光大集团成立之初以经营外贸和实业投资为主,当时注册名为“紫光实业有限公司”;

1984年7月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光大集团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是横跨金融与实业、海内与海外,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投资和环保、文旅、医药等实业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

2016年8月,中国光大集团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68位;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光大集团排名322位;

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42位;

2020年4月,财政部批复同意光大集团向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增发股份,汇金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102.51亿股A股股份转让给光大集团。

5. 世界航运新闻

2021年全世界航运综合城市实力排行榜前十位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雅典,纽约,东京,宁波舟山,广州,青岛,深圳,天津也跻身前二十名。

新加坡连接七年名列榜首,伦敦再回到老二位置,上海为全世界集装箱第一港,排名跃进前三名。

6. 航运最新经济新闻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尽管从去年开始,还是海运市场面临种种挑战,但是整体来说,海运的前景还是不错的。中国出口大国,每年的外贸出口量非常大,作为外贸过程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海运不仅具有运货量大,还具备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

海运市场的前景依旧是不错的,但是也不得不说说当前海运市场面临的各种问题。自从爆发疫情以来,海运市场不仅面临着严重的港口拥堵,而且还要面临由于港口拥堵带来的各种问题,包括船期延误,舱位紧缺,运费上涨等等。

7. 国际航运新闻

航运公司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球物流巨头和集装箱班轮公司预计,包括混乱的市场、缺乏泊位和集装箱短缺等在内的情况,到2021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此外,货代巨头DHL Global Freight Forwarding首席执行官Tim Scharwath也参加了会议。这两位首席执行官的共同之处在于,认同2020年的特点是巨大的不可预测性,比如向客户承诺他们的货物是否能按时到达目的地,都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年即将结束,货主们不得不支付越来越多的运费来装运货物。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7月以来需求逐月急剧增长,例如,将集装箱从香港运到纽约不得不支付5,000美元的情况并不罕见。

到2021年下半年才会稳定下来

这两位高管们一致认为,今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非常特殊的环境导致供需出现了历史性的失衡。他们也认为,集运市场目前暂时还不会稳定下来。

Scharwath说:“至于海运,我认为必须进入2021年下半年,我们才会看到市场再次稳定下来。第一季度肯定仍将受到影响,第二季度也会如此。”

“我们将不得不等待,看看会发生什么,因为一切都很难预测。作为一家大型公司,我们通常会制定3到5年的计划。现在,我们正在制定3个月的计划。”

船舶运力过少和集装箱不足对行业的供应链造成严重后果,除了对客户失信和创纪录的高运价之外,Sea-Intelligence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一半的船舶能准时到达目的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法国航运联盟(2017年航运联盟)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的航运信息平台(大数据时代的航运信息平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