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船北京研究所招聘
中船重工天津研究所是一个集科研和生产为一身的军工科研生产单位。该研究所以舰船导航设备研发和生产配套为主要业务方向,以军品为主业,军民品结合,主要服务于海军舰船装备,兼顾于中船集团民用船舶。其专业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2. 北京中船研究院
中国舰船研究院。
2、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3、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4、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
5、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
6、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7、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等。
发展前景
1、一方面,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兼并重组所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如何啃掉低端产能过剩这根“硬骨头”,实现“重组瘦身”成为船舶行业监管层所面临的挑战。
2、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不断实现自身的优化升级。
713所
1、从1963年开始,本所作为国家指定单位进行铅酸蓄电池的研制。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并形成批量生产,本所化学电源研究中心及电池厂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精良的研究队伍。
2、致力于阀控铅酸蓄电池在内的化学电源及特种电源研究,其研制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92年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际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在科技大会上获奖。
3、1997年、1998年分别通过国标 gb/t9001-1994(iso9001:94)和国军标gjb/z9001-96双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其产品包括2v 、6v、12v三大系列39个品种,本研究中心研制的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铁路、银行、国防等系统并出口海外,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目前,阀控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年生产能力1万kvah。
3. 中船北京研究所招聘信息
211所是研究所。
研究所是指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企事业机构,在中国是一种完全为特殊科研目的和任务而建立的研究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多以企业形式存在。
在学术界,称其为科学试验的研究部门,研究所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和照顾的对象,特别是军工类的研究所,比如航天两大集团,中电集团,航空,中船等重点研究所,一直是很多名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主要介绍
拥有准确的技术文档不仅对于文档管理和项目执行是非常有益处的,而且也能够让项目团队成员从中受益,由于项目团队的良好协同合作、项目的有序性及项目的可延续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技术文档来说明的。
因此为了方便文档管理,使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做到有序,避免重复性的劳动,使知识共享最大化,规范化各项目的技术文档很有必要。
详细设计说明书,着重描述每一模块是怎样实现的,包括实现算法、逻辑流程等。开发进度周报,该周报由项目组人员按周向项目负责人提交的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报告应包括进度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阶段成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及下周的打算等。
测试计划,为做好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需为如何组织测试制订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测试的内容、进度、条件、人员、测试用例的选取原则、测试结果允许的偏差范围等。
4. 中船719研究所招聘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在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中,黄旭华亲自上艇参与试验,成为当时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正是凭着这样的奉献精神,黄旭华和团队于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12月26日,当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顺利下水,黄旭华禁不住热泪长流。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新中国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
1935年曾庆存出生在广东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曾庆存弟兄一边劳动、一边读书,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此后,兄弟俩因成绩优异获得了难得的公费读书名额。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急需气象科学人才。1952年,曾庆存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服从国家需要,被分配学气象专业。
20世纪50年代,即将毕业的曾庆存到中央气象台实习,看到气象预报员们废寝忘食地守候在天气图旁进行分析判断和发布天气预报。但由于缺少精确计算,做天气预报往往只能定性分析判断,凭经验做预报,心里没把握。
1957年底至1961年初,曾庆存被选拔派遣至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在苏联学习期间,他研究提出的“半隐式差分法”,成为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随即被用于实际天气预报业务,沿用至今。
5. 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哈尔滨峰雷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杭州泓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利德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益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济南和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四川祥锋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航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三宝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海宏电力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立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6. 中船集团有哪些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位于大连市南部海滨,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从事船舶噪声振动检验测试、海洋工程测试研究、海洋应用物理研究、海洋环境研究及海上试验的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1]
2018年9月14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7. 中船集团下属研究所
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12月在青岛海西湾船舶产业基地注册成立,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海装院是中船重工直属的第一家海洋装备研究院,也是中船重工在海洋装备领域的重要布局之一。
8. 中船北京研究所招聘官网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青岛分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是“国家一类”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唯一的专业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主要从事微波/毫米波、光电、通信、通用基础等门类测试仪器及测试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四十一所本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分部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合肥等地设有窗口和办事机构。四十一所现有职工1000余人,四十一所在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中占据龙头地位,为包括重点航天工程在内的许多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始建于1959年。2000年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隶属中国北车。2015年,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四方所占地20余万平方米,下辖3个全资子公司,控股参股8个合资公司。经过60年的发展,中车四方所成为中国轨道交通核心系统和关键产品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和重要供应商。重点发展轨道车辆电气、电子、减振、钩缓、制动、智能装备、绿色节能系统、信号系统等核心产业,助力“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3,中船重工第725研究所青岛分部
中船重工七二五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专业从事船舶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科研机构。七二五研究所总部位于河南省洛阳胡思,青岛分部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专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及检测服务。设有“海洋腐蚀与防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船舶材料验证试验中心腐蚀与防护材料检验站”,“中国船舶工业船舶材料腐蚀与防护青岛检测站”。拥有材料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培养点和国家人事部认可的博士后工作站,同时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单位。
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70年来在我国海洋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引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目前仍然是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海洋研究机构之一。建有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品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研究所有在职职工735人,两院院士3人。
5,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化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研究院,于1999年7月转制进入中国石化;现为应急管理部直属事业单位,与安工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安工院现有科研人员600余人,拥有特聘院士2人,建有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和青岛市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拥有国内危险化学品领域唯一一家从事安全研究的“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多个省部级技术平台。
6,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青岛分部
第七一六研究所,创建于1965年5月,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的一个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总部地处江苏省连云港市,在青岛设立分部,现有从业人员22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0余名。七一六所拥有有四个行业测试中心、多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硕士点、联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设有江苏杰瑞科技集团公司,辖十多个控股子公司,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设有控股公司或分支机构。获得过国家级奖20余项,省部级奖24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