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海洋控股集团(挪威海洋研究所)

2022-12-10 00:27 点击:283 编辑:邮轮网

1. 挪威海洋研究所

挪威的支柱产业是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现阶段它是北欧各国中最土豪的)。另外,挪威的海洋工程和渔业也相当发达。

挪威的支柱产业包括冶金,造船,化工和水电等。冶金工业恰恰是挪威的主要工业之一,原因是挪威水力资源丰富,拥有充足的电力,比较适合发展这种高耗能工业。目前挪威是世界主要的镁,铝和铁合金供应国,代表性的企业有海德鲁集团,埃肯工业集团。

2. 挪威海洋研究所排名

第10名 挪威 欧洲 352万吨/每年

地处北欧的挪威,有着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世界级渔场,为鱼类生长和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北极鳕鱼、北大西洋三文鱼、青花鱼……种类繁多的鱼类,使得渔业成为挪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让挪威成为全球海产品出口大国。

第09名 秘鲁 南美洲 392万吨/每年

秘鲁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鳀鱼等800多种鱼类及贝类。在秘鲁的捕鱼活动,主要是是来自海洋渔业资源,主要有用于加工成鱼粉的鳀鱼,还包括鲭鱼,鱿鱼等。

第08名 菲律宾 亚洲 423万吨/每年

菲律宾有七仠多个小岛,四面环海,是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菲律宾鱼类品种达2400多种,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已开发的百海水、淡水渔场面积2080平方公里。

第07名 日本 亚洲 434万吨/每年

日本是海洋鱼类消费大国,本国拥有北海道和日本海两大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盛产700多种鱼类,同时日本的远洋捕捞技术也十分先进。日本水产集团的业务范围横跨全球,海洋捕捞是日本水产重要的业务板块,北美、南美、新西兰等全球多个地区拥有自己的渔业公司及加工厂,同时也以参股或独资方式入驻当地渔业企业。同时还实现了泛养殖技术的高度革新,真正实现了水产资源的全球化。

第06名 俄罗斯 欧洲 495万吨/每年

俄罗斯渔业历史悠久,是全球主要的渔业国家。上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渔业逐渐走向衰落,目前,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渔业经济区,俄罗斯也在积极探索北极等领域。

第05名 美国 北美洲 538万吨/每年

美国是世界上水生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极具特色。然而,在过去的三十年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退化,对生态系统和鱼类群落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为实现渔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美国颁布了多项法令限制过度捕捞。

第04名 越南 亚洲 642万吨/每年

越南的海岸线呈南北走向,在跨越13个纬度、3260km的长度上,随地区的不同,气候、水文、渔业季节变化明显,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众多的岛屿、海峡、海湾为一些水生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繁殖和栖息条件,同时,也为渔船躲避台风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第03名 印度 亚洲 1080万吨/每年

印度有海岸线8118公里,大陆架53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202万平方公里,拥有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世界第三大渔业生产国,此前印度渔业以捕捞为主,近些年来,水产养殖发展也十分迅速。此外,印度内陆渔业年均产量仅次于中国。

第02名 印度尼西亚 亚洲 2320万吨/每年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拥有超过17000个大小岛屿,被称为千岛之国,赤道横贯东西,印尼的经济海域达58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印尼的出口海产品主要是海藻类和金枪鱼,其次是虾类27万吨,螃蟹(包括斑白有纹蟹)。金枪鱼价值效益比较高,很多会出口到日本。

第01名 中国 亚洲 8150万吨/每年

我国水域广阔,水产资源品种繁多,总产量较高。全世界约有3000种鱼类,我国约有24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约占3/5,余为淡水鱼类。中国大多数海、淡水鱼类种类多、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生长快、补充能力大、适应性广,奠定了中国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由于过度捕捞,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出现匮乏,捕鱼船越走越远,也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3. 挪威海洋大学

uit是挪威特罗姆瑟大学

uit位于挪威的特罗姆瑟市,是挪威的一所公立大学,同时也是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北的大学。

uit是挪威七所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时也是挪威北部最大的研究与教育机构。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予了该校在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及社会的研究上一个天然的便利。

挪威特罗姆瑟大学下设有社会科学系、科学系、人文学系、医学系、法学系等5个系以及挪威渔业科学学院。 挪威特罗姆瑟大学开设有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比如人权实践,海洋法律,本土研究,和平与冲突转化,理论语言学,可视化文化研究,创业与企业学,渔业与水产业管理与经济,国际水产管理,医用生物学,远程医疗和电子保健,北极自然资源管理与农业,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质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等。

2016年1月1日,以工程系闻名的挪威纳尔维克大学学院并入挪威特罗姆瑟大学,使得学校所辖校区数达到10个。

4. 挪威海洋研究所怎么样

挪威华侨华人主要集中于奥斯陆等较大的城市。挪威华侨华人人数虽少,但他们比较团结,互助合作,建立众多社团,其中比较重要的有6个:挪威华人联谊会、挪威华人文体协会、挪威华侨互助协会、中挪友好协会、挪威华人基督教协会和挪威华人佛教协会。挪威华人联谊会是挪威全国最大的华人组织。

5. 挪威水研究所

挪威的海外领地有南极领地:布韦岛;海外省: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

布韦岛在1928年成为挪威海外领地,处于南极条约组织《南极条约》冻结的土地范围之外,挪威极地研究所定期对该岛进行考察。

斯瓦尔巴群岛在12世纪由挪威人最早发现,1920年,《斯瓦尔巴条约》签订,将整个群岛的主权划给挪威。

扬马延岛是欧洲大西洋北部的火山岛。面积373平方公里,无常住人口。

6. 德国海洋研究所

研究院所是独立于教育部和高校系统之外、以科研工作为业务核心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

独立研究院所有很多种,其中实力最强、名气最大、分布最广、数量最集中的是直属国务院的中科院、社科院两大科研系统中的各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另一种独立研究院所是直属国家各部委的,主要是为本部委和所属行业提供科研成果,还有一种是直属各省市相关单位的研究机构。

1.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成立于1958年,园区面积27万平方米,定位以应用研究为主,具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研究梯队,现有职工2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3人,博士硕士导师18人,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外留学回国人才23人。

主要优势重点学科领域:天然资源化学增值研究,新型建材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特种精细化工材料,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化学灌浆材料与工程技术,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

我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招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现设有1个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3个硕士点(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是国立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现有在职职工618人,其中正高级人员104人,研究生导师19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

拥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海洋科学一级博士后流动站。   

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之一,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于1929年创建。

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并易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建立华南植物园以及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现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和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物工程专业学位),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研究生426人,其中硕士生252人、博士生174人。

4.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

我所拥有热能工程为中科院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海洋地质三个学术型硕士点,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海洋能、固体废弃能、地热能、先进能源系统、先进燃烧和能源战略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现有硕士导师41名,博士生导师39名。

本所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第一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学位课程学习,主要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年起回广州能源所学习,完成实验及学位论文。 2020年我所拟计划招收硕士生(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40余名。

5.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前身是1987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整建制搬迁部分学科、研究室、学术带头人与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94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使用现名。

广州地化所拥有5个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9个专业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培养点及2个专业工程硕士培养点。2018年在学研究生567人(博士研究生339人,硕士研究生228人)。设有地质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站博士后72人。

6.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生物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研发的科研机构,于2006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

广州生物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药物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共建院系、“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等覆盖本、硕、博层次的教育合作;接收了来自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留学生攻读学位。

7. 美国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8. 挪威海洋工程

如今超长、超大隧道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了。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和日本就已经开始建设海底隧道。

世界上海底隧道最多的国家是挪威。挪威有较长的海岸线及大量的峡湾与岛屿,大多数人生活在海岸四周,因此修建了较多的海底隧道。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已建成约20多座海底隧道,总长约13公里,主要是公路隧道。目前挪威人已经不满足于在海底建设隧道,准备建设世界首个悬浮式海底隧道。

9. 挪威海洋研究所博士

挪威是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发达国家。挪威人均GDP达到79085美元(2009数据),2009年全球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卢森堡。挪威90年代起油气产量超过英国,成为一个新兴的油气生产国。北海 油田生产的油、气,除满足本国自身消费外,还大量出口。在北海主要油田的集中海域,新建了许多新输油管道、石油终点站和油港。深海采油技术发达。   现有可开采原油蕴藏量为42.8亿立方米,天然气4万多亿立方米。其他矿产资源有:煤2-5亿吨,铁0.3亿吨,钛0.18亿吨。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约1870亿度,已开发63%。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渔场。农业面积10463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329平方公里。副食基本可自给,粮食主要靠进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传统工业部门有机械、水电、冶金、化工、造纸、木材加工、鱼产品加工和造船。欧洲最大的铝生产国和出口国,镁的产量居世界第二,硅铁合金产品大部分供出口。70年代兴起的近海石油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为欧洲最大产油国、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主要旅游点有奥斯陆、卑尔根、勒罗斯、北角等地。   挪威的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闻名欧洲。由于分水岭过于接近海岸,因此河川都很短促,瀑布落差较大。挪威境内还有很多冰川和湖泊,由于冰河溶解的水量丰富,十分适合水力发电,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巨大。

10. 挪威海洋局

航运,石油,清洁能源水电,海洋资源。

1航运:挪威是世界第四大航运国家(英国、丹麦、美国、挪威),也是世界第一大航运集群。挪威人口不到世界的0.1%。却令人惊叹地拥有世界13%的商船队、23%的世界游艇数量、19%的天然气运输船只、19%的化学品船队,控制了全球11%的原油运输船和世界近海运输业务的15%市场份额。

2石油:挪威一度是全球第七大石油生产国、第三大石油出口国(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仅次于俄罗斯)。随着挪威战略上有意减少石油开采数量,如今挪威是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

3清洁能源水电:挪威的水电十分发达,可开发的水电资源约1870亿度。挪威境内共有近1000座水电站。由于挪威多高山峡谷,有丰沛的水利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挪威国内96%的电力供应都来自水力发电,还能实现水电出口。挪威96%的能源都来自清洁的水电,水电占整个能源的比重已经超过超过50%。而欧洲的平均值仅为13%。

4海洋资源:挪威由于临大西洋和北冰洋,由此能够获得大海的丰厚馈赠。特别是南北冷暖洋流交汇为其带来丰富的鱼类资源,让挪威成为世界最大海产品出口国。

11. 挪威海洋研究所官网

挪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世界上第二海产品出口国,2/3出口收入都来自海洋。

由于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挪威长年积累了能源和海洋资源领域的大量知识,并开发了多种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先进技术,如:可再生能源水电技术、对本国水域的鱼类、海产品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远集团付总经理(中远集团副总)
上一篇:中船科技与中船集团(中船科技与中船集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