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商务船(国内最大的船)

2022-12-09 22:03 点击:218 编辑:邮轮网

1. 国内最大的船

一、青岛船厂有数十家,比加大的有北船重工、青岛造船厂、灵山船业、海西湾造船修船基地等10多家修造船企业。其中:  1、青岛造船厂建厂近半个世纪,建造过3000吨、5000吨的船舶; 企业始于1949年,是山东省造船骨干企业,驻有总装备部和海军装备部两个军事代表室,是唯一一家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全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类许可证的地方企业和国家军工产品定点生产企业。是一家有着60年历史、40年军工优势的山东省造船骨干企业。  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和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系国营青岛造船厂改制重组而来,公司新厂(扬帆)位于青岛即墨船舶重工业基地,总占地面积1200亩,船坞两座,舾装码头1090米,年钢材加工能力20万吨。  2、青岛北海船厂(北船重工)始建于1898年,注册资金1.36亿元,是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的大型企业,中国100家最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之一,船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船厂辖设修船分厂、造船分厂、游艇分厂、船舶机械分厂。更是历经百年沧桑,在修造船方面技术力量十分雄厚。  3、2004年7月,韩国釜山YANASE造船株式会社一期投资1000万美元的造船项目,成功落户即墨经济开发区。该项目主要生产特种船配件及救生艇、快艇、游艇等小型客船,产品全部出口。  4、灵山船业目前拥有万吨级干船坞一座、万吨级船台一座、3000吨级船台3座,具有建造万吨以下和修理2万吨以下船舶的能力;2004年11月,青岛灵山船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综合商事株式会社签订合资造船项目协议,双方计划总投资1亿美元,扩建舾装码头、建设3.5万吨级船台和9万吨船坞及配套设施。灵山船业的年造船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  5、西湾造修船基地: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2004年开始大规模建设,截至2009年末,陆续建成15万吨、30万吨修船坞和30万吨、50万吨造船坞各一座,形成年造船能力2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建造能力4座,陆续造出符合国际造船新规范、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18万吨散货船,以及国内最大、装备最新的座底式海洋钻井平台,使青岛当仁不让地跻身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列。  6、 山东省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黄海船厂),以造渔船为主,包括拖网渔船、金枪鱼钓船等。  7、青岛鹤顺船业有限公司是由山东省青岛海运公司黄岛船厂2005年7月改制成立的,位于青岛市经济窗口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黄岛轮渡站,南临黄岛发电厂及前湾港,北邻黄岛油库,占地16.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4.5万平方米,是一个具有31年历史的专业化修造船厂家。可承接1.5万吨级以下船舶的码头停修工程,已具备造船能力4万载重吨。  二、效益情况  效益最好的是北船重工,其余依次为扬帆造船厂即原青岛造船厂、海海西湾修造船基地、现代造船。

2. 国内最大的船舶集团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额367亿美元,利润84亿美元,资产642亿美元,市值1110亿美元;

2、 中石化,销售额497亿美元,利润26亿美元,资产482亿美元,市值450亿美元;

3、 中国移动,,销售额192亿美元,利润43亿美元,资产367亿美元,市值642亿美元;

4、 和记黄埔,销售额135亿美元,利润19亿美元,资产792亿美元,市值385亿美元;

5、 中国电信,销售额143亿美元,利润30亿美元,资产359亿美元,市值309亿美元;

6、 中银香港,销售额30亿美元,利润10亿美元,资产982亿美元,市值201亿美元;

7、 中国联通,销售额82亿美元,利润5.11亿美元,资产181亿美元,市值112亿美元;

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额50亿美元,利润14亿美元,资产89亿美元,市值238亿美元;

9、 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额28亿美元,利润8.88亿美元,资产220亿美元,市值224亿美元;

10、平安保险,销售额76亿美元,利润2.8亿美元,资产245亿美元,市值107亿美

3. 国内最大的船闸企业

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始建于1865年。至1949年,共建造各种舰船884艘,并制造了大量机器设备,成功地试制过飞机。有职工1.5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大、小船台6座,干船坞3座。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基础和综合生产能力扎实,能够建造、修理各类舰船和承造成套机械设备。5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代常规潜艇和第一条5000吨货轮,6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全部国内配套的万吨轮东风号,70年代建成远望号为主的六艘大型远洋科学考察船,80年代开始迈入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领域。工厂在造船能力发展的同时,修船和非船产品生产也卓有成效,曾先后制成万吨水压机,承接中国最大的葛洲坝闸门、上海和北京大型天文台回转球顶、宝山钢铁总厂二期工程关键设备等工程。

一、历史沿革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辛亥革命后,江南造船所仍采取商务化经营方针,造船业务逐渐赶上和超过当时造船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耶松船厂在宣统二年至民国6年间共造船82艘,总吨位42700吨;江南造船所在同一时期间共造船208艘,总吨位38846吨,已接近耶松船厂。民国7年江南造船所的造船总吨位增到60373吨,大大超过耶松船厂,居上海造船工业的首位。民国7~10年是江南造船所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为美国建造成4艘排水量万吨级的运输舰,被当时传媒评为“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民国16年后,国民政府海军部管理江南造船所,一度进行局部带军事性扩建。民国19年冬,将海军轮电工作所并入江南造船所;次年1月,又将福州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的制造飞机处并入江南造船所,后建成“江鹤”、“江凤”等水上教练机和侦察机5架。这个时期的海军舰艇修理业务相当频繁,民国17~22年的6年间,共修理海军舰艇271艘次,平均每年45艘次,而民国10~15年的6年间只修理海军舰艇74艘,平均每年12艘次。当时的所长马德骥引进西方的一套管理方法,改变了过去由英人毛根独揽大权的局面。

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上海沦陷,江南造船所为日本陆军侵占,日军把上海兵工厂(原制造局的另一部分)场地划入江南造船所,并强行圈占附近民地,使全所面积增达34.3万平方米,还把南京的3家民营小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并入所内,使江南造船所的场地和设备都有较大扩展。民国27年1月,移交日本海军管理,改名“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场”,同年3月,又由日本海军委托日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接办,改名“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将新侵占的英联船厂所属的和丰船厂与瑞镕船厂划归江南造船所。改名“淑浦船坞”和“杨树浦工场”。日军占领时期,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类船舶100多艘,还造了300多艘攻击型的“自杀艇”,并进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南造船所由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接管。民国35年至1949年5月间,共建造各种船舶34艘,总排水量9557吨,平均每年造船10艘,排水量2734吨。其间,电焊技术开始推广,民国35年成功地建成中国第一艘全电焊结构的排水量634吨的长江上游客轮“民铎”号。江南造船所所属工厂进行了局部扩建,至民国36年底,共新开设了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第二发电厂及汽车修理厂等5个厂,并修理了厂房和增添了一批设备。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对江南造船所大肆破坏,所内的3座船坞闸门上半部及抽水间、内燃机厂、第二发电厂等被炸毁;1~8号仓库全部焚毁;机器厂、外钳厂、车床厂、电气厂等大部分被破坏。全所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开展了“反疏散、反搬运、反破坏”的护厂斗争,减轻了国民党政权破坏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取得斗争胜利,保住了工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命令,接管江南造船所。1953年,江南造船所易名江南造船厂,进入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企业概况

清同治五年(1866年),江南制造局迁址高昌庙镇时,购置民地70余亩,建成厂房并建筑泥船坞一座和沿江码头。至光绪十六年(1891年)时,工厂面积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已发展成拥有13个工厂和1个工程处的近代工业企业。全局拥有大小机床662台,蒸汽动力机361台,总马力4521匹;汽炉31台,总马力6316匹。

光绪三十一年局坞分家,江南船坞的主要固定资产有:全坞地基约60亩;泥船坞1座,长325英尺;机厂1所,共有大小厂屋98间;锅炉厂1所,有大小房屋48间,内有60匹马力总汽炉2座,40匹、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另有剪、钻、刨等机床18台;炮弹厂1所(后改为机器厂),连同打铜厂、翻砂厂等新旧厂屋共100余间,厂内附属机器有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大小车床64台;水雷厂1所,有屋19间,因废置已久,后改为储料栈房;中西式住房14所;另有挖泥船2艘,运泥驳船3艘,小型轮船1艘。按当时价格估计,上述资产共值规银77.3万两。

局坞分家后,原有泥船坞改建为木质干船坞,并拓长加宽,加深坞底木桩,添置水泵等设备。改建后的干船坞,坞身长375英尺,面宽75英尺,底宽60英尺,能适应4000~5000吨船舶进坞修理的需要。民国5年(1916年),江南造船所继续将坞身拓长,使其总长为556英尺,深20英尺,能容纳万吨以上的船舶进坞修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坞之一。

民国7~10年,江南造船所承造4艘万吨级美国运输舰期间,新建大船台4座,每座打桩基地长396英尺,宽36英尺,桩深20英尺,可置500英尺长的万吨船舶;船台两旁新树起重架10座,每座吊重4吨;并陆续购买民地近4万平方米,所址比局坞分家时扩大1倍以上。民国13年,江南造船所开工新建第二座船坞,次年完工。新坞长502英尺,宽61英尺,深23英尺,装备最新式的电动抽水机5台。新坞建成后,即有1艘7700吨美国商船进坞修理,因使用电动机抽水,仅耗时45分钟,为原来抽水时间的1/10左右。不久,老坞也改装为电动机抽水。民国19年后,江南造船所决定开辟第三座船坞,次年动工,分两期工程,第一期先辟长375英尺,宽89.5英尺,深26英尺,于民国23年完工;第二期又将该坞加长、拓宽,至民国25年全部落成。新坞长647英尺,宽100英尺,深26英尺,能容纳2万吨级的船舶进坞修理,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船坞。此外,还扩建了打铜厂,添建了一座海军码头。

民国27年初,日本侵略军侵占江南造船所,将原炼钢厂和上海兵工厂(原江南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旧址,以及从老江边路到新江边路的工人居住区一并强行占为新址,使全所面积扩大到34.3万平方米。还把位于南市的三北、鸿昌、合兴等3家民资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搬到江南造船所。在日本侵占时期,所内生产设施略有扩建。计有;船体加工车间增添300吨水压机、移动式水压肋骨弯曲器;轮机部门添置长轴车床、搪床、滚齿机以及白合金轴瓦浇铸设施,动力设备部门增添200匹空气压缩机2台,新建氧气站1所。

民国35~36年,江南造船所新建成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和第二发电厂等,还修理了原有厂房69座。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撤退时,对江南造船所进行大肆破坏,所内主要生产厂房和3座船坞闸门被炸坏。1949年8月,又遭国民党飞机空袭,所内生产设施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上海解放后,江南造船所职工在国民党飞机频繁轰炸的艰苦环境下,进行边抢修、边生产,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修复3座船坞的闸门。自1953年起,江南造船厂结合老厂技术改造,扩建和新建了造机、修船、造船、电气和锻工等车间。扩建后的船体加工车间,面积由1890平方米扩大到5637平方米,1956年3月完成。5、6号船台的加固接长工程于1955年6月完工,紧接着进行3号船台的改建,该工程于1956年4月完成。新建的修船车间占地面积10230平方米,高16米,跨度24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内设有装配、锅炉、修船、钳工等工区以及钢材库、工具库、辅助材料库、变压器间、透视设备存放室等,并装置4台行车,最大起吊能力30吨;还配有加工能力较大的三星轧车和500吨水压机等生产设施。

1959年9月,遵照一机部九局的指示,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新建露天总段建造区和总段运输设施,改建3、4、5号船台。

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是1956年编制的总体初步设计中的一个主要工程项目,于1960年7月开始施工,1966年建成,车间建筑面积22176平方米,厂房由1个横跨和3个纵跨构成。为适应建造万吨级船舶的需要,江南厂于1959年对2号船台进行扩建。2号船台原长174米,宽22米,扩建时在船台顶端接长53.3米成水平段。1960年4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这里下水。为了试制需要,经六机部同意,于同年7月再次改造,滑道接长17米,下水设计负荷提高到2000吨。1976年,又将2号船台接长的水平段加建成斜坡段,为“远望”号主测量船建造创造了条件。

1977年,3号船坞的改扩建开始施工,经过5年的紧张施工和设备安装,于1982年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扩建后的3号船坞长232.2米,宽40米,深11.6米,可容纳6万吨级船舶在坞内修理和建造,并配备1台150吨门式高架吊车。3号船坞的改扩建完成,标志着江南造船厂已拥有建造巴拿马型船舶的重要设施。1982年起,江南造船厂再次改扩建2号船台,经六机部同意,拆除3号船台,使2号船台的拓宽有了充分的场地。此外,还建立了长6~12米,宽1~3米,厚6~34毫米,重10吨以下的钢板流水线。这条钢板流水线连续上料、矫平、除锈、喷漆、烘干,直至出料。还陆续引进数控切割、光电跟踪切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高效焊接等机械,成为具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企业。

经过老厂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新建和改建,江南造船厂的规模逐渐扩大,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具有设计、建造、修理、改装8万吨以下的各种船舶和舰艇、以及制造压力容器、港口机械、大型钢结构等工业性产品的能力。

上海解放以后,工厂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断作出贡献。1953年建成大型内河客货轮“民众”号,1956年建成中国第一艘潜艇,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艘5000吨沿海货船“和平28”号,1965年建成中国自行设计的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70年代,成功地建造以“远望”号为主的三型6艘航天综合测量船、海洋调查船、远洋打捞救生船等特种工程船队,并成功地配合执行通讯卫星、远程导弹发射试验和南极考察等任务。改革开放后,工厂率先以批量承建出口船舶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先后为罗马尼亚、挪威、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建造了30多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130多万吨,并以优良的建造质量和船舶性能,受到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的好评。批量建造的6.5万吨散装货船,以“中国江南型”成为中国唯一列入伦敦租船市场标价系列的国际船型。为美国拉斯科轮船公司建造的2艘该型船舶,因质量优异,船东改名为“中国光荣”号和“中国自豪”号。1994年12月交付使用的、集中国造船工业和电子工业最高水平于一身的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3”号,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95年还成功建造了大型、先进的水面舰船、集装箱船、LPG液化石油气船、三用工作船、豪华型游艇、多用途船等多类船舶。

据统计:自同治四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的84年中,江南造船所(厂)共建造各种舰船837艘,计30万吨。1949年上海解放至1995年底的46年中,共造船1100艘,计340万吨,是解放前84年造船总吨位的11倍。其中,1980~1995年的16年中,造船137艘,254.3万吨,是1949~1979年造船吨位的3.1倍。解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在修造船的同时,还为国家建造了1.2万吨水压机、宝钢2030轧机中难度大的设备、葛洲坝2号大型钢质船闸、秦皇岛码头第三期工程、上海2条越江隧道的掘进机、上海和北京天文台中国最大的回转球顶、上海市政建设投钢量近1万吨的内环线高架公路、当时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上海市政建设“三联供”U—GAS煤气气化炉,以及承建的1.65万立方米压力容器、上海体育场和上海大剧院的钢结构等重大工程项目,表明了企业在船舶制造和大型钢结构、压力容器等工业性产品上都跨上了国际水平台阶。

1980年以来,共有多种产品先后50次获国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奖,其中“向阳红10”号、“远望”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7万吨货船“世沪”号、1.28万吨集装箱“海皇·绿玉”号、2.4万吨汽车滚装船“沃乐斯夫堡”号、6.4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等获国家金质奖。企业也获得了“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全国技术进步优秀奖”、“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企业优秀管理奖(金马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上海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以及连续13年获得“全国思想工作优秀企业”光荣称号。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江南造船厂被列为国家100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6年改制成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金海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中全任党委书记。

江南造船厂党政主要领导人及任职时间表

机构名称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中共江南造船所临时组织

孟亚人

临时工作委员会召集人

1949.7~1949.10

江南海

总支委员会书记

1949.10~1949.11

孟亚人

临时党委书记

1949.11~1950.4

党委书记

1950.4~1951.6

黄涛

党委书记

1951.6~1956.4

中共江南造船厂委员会

郝少如

代理党委书记

1956.4~1956.12

黄涛

党委书记

1956.12~1957.1

党委第一书记

1957.1~1960.2

陶力

代理党委书记

1960.5~1960.8

张浪

党委书记

1961.2~1962.1

陈华锋

党委书记

1962.5~1966.6

张震春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0.6~1970.9

党委书记

1970.9~1975.4

黄星

党委书记

1975.4~1976.10

胡沛然

党的核心小组主持人

1977.2~1977.3

党委书记

1977.3~1978.8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77.11~1978.8

张绍仪

党委书记

1978.8~1983.1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2.8~1983.7

刘哲

党委代书记(未到任)

1982.8~1983.6

王存琳

党委副书记

1983.6~1984.5

党委书记

1984.5~1987.5

王德宝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5.5~1986.12

滕一龙

党委书记

1988.2~1992.2

谢中全

党委书记

1992.2~

江南造船所

林惠平

副所长主持工作

1949.6~1950.3

代所长

1950.3~1951.4

曾国晟

所长

1951.4~1952.10

黄涛

军代表兼所长

1952.10~1953.12

江南造船厂

郑重

厂长

1953.12~1958.8

陶力

厂长

1958.8~1960.8

张心宜

代厂长

1960.6~1961.2

厂长

1961.2~1968.3

陈华锋

厂革命委员会召集人

1968.5~1970.8

江南造船厂

张震春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0.8~1975.4

黄星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4~1976.10

胡沛然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7.5~1978.8

张绍仪

厂长

1978.8~1980.10

胡传治

厂长

1980.10~1983.4

赵福生

代厂长

1983.7~1983.9

厂长

1983.9~1987.1

孟辉

厂长

1987.1~1993.1

陈金海

厂长

1993.1~

4. 国内最大的船运公司

全球三大航运巨头:

  1、马士基集团

  2、地中海航运有限公司

  3、法国达飞海运集团

1、马士基集团

全球三大航运巨头 马士基集团位列榜首,第三名为达飞海运

  详细介绍:马士基集团成立于1904年,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在全球135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在集装箱运输、物流、码头运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生产,以及与航运和零售行业相关其它活动中,为客户提供了一流的服务。集团旗下的马士基航运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承运输公司,服务网络遍及全球。

2、地中海航运有限公司

全球三大航运巨头 马士基集团位列榜首,第三名为达飞海运

  详细介绍:地中海航运有限公司成立于1970年,为全球三大航运巨头之一,业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最早地中海航运只有几艘普通货船,时至今日,其已拥有240艘集装箱船,其载运能力更是稳居世界前列。

3、法国达飞海运集团

全球三大航运巨头 马士基集团位列榜首,第三名为达飞海运

  详细介绍:法国达飞海运集团是法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集装箱全球承运公司,始建于1978年。达飞集团在全球运营集装箱船舶267艘,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50家分公司和办事机构,其中中国有63家分支机构办事处,航迹遍及全球400多个港口,服务网络横跨五洲四海。

5. 国内最大的船厂

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出资组建,是一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多元投资的现代化大型船舶总装厂。公司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长江口南港河段南岸,现有面积146万平方米,岸线长1569米。

6. 国内最大的船代公司

亚洲最大的油船公司是新加坡海洋油船公司。新加坡海洋油船公司,成立于1978年,是亚洲地区最大的油轮公司,该公司拥有从沿海小驳船到庞大的超大型油轮 (VLCC) 等在内的各种类型油轮船舶。新加坡油轮公司是兴隆集团庞大的商业帝国中最大的油轮船东之一。

7. 国内最大的船舶氮气发生器

1,电化学法制氮。在氢气电解池的阴极(产氢气一侧)通入高压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氢气和氧气形成微观燃料电池,完成氧化还原反应生产水,宏观上表现即为空气中的氧气被除去,剩余氮气。这种方法可以产出最高99.995%的氮气,但有几个明显的缺陷:一需用到高浓度氢氧化钾溶液做电解液,这种强碱溶液与气体直接接触,对气体质量有潜在影响,并有随气路输出的可能性;二单位成本高,比如我公司生产的MNN-300型,标称产氮300ml/min,实际稳定使用150ml/min,

2,膜分离制氮。高压空气通过中空纤维膜组件,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扩散速度差别积累,在膜组件输出端形成高纯度的氮气,最终形成的产品气纯度最高可达99%,气体流量>5000ml/min,并且可以累加使用,不影响产品质量,在不考虑其它限制条件的情况下,气体装置可以无限扩充。这种制氮方法膜分离制氮在工业上有不少的应用,在实验室主要用于对气体纯度要求不特别高的吹扫、保护、对氧气的置换等。

3,PSA变压吸附制氮。利用氮气与其它气体分子在分子筛中的吸附能力差异,形成浓度差异的积累,在分子筛柱末端产出高纯度氮气。同时利用两根分子筛柱,一根吸附的同时引出一部分产品气为另一根解析,实现分子筛在线再生,整体表现即为仪器持续输出高纯氮气。

8. 国内最大的船舶备件供应商

烟台东信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08月29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劳务派遣(有效期限以许可证为准);国内船舶管理,船舶管理咨询服务,船舶配件的销售,国内货运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烟台东信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是2012-08-29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荆山路10号泰晤士新城9-120栋。

烟台东信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劳务派遣(有效期限以许可证为准);国内船舶管理,船舶管理咨询服务,船舶配件的销售,国内货运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8913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699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烟台东信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是有签订劳动合同与五险一金;网上共有54位网友提供了该企业有签订劳动合同以及36位网友 提供了 有五险一金的数据,结论东信国际船舶有限公司比较可信。

9. 国内最大的船有多大

一艘货轮的载重量是5000吨。

5000吨载重量,又称总载重量,是表示船舶所具有载重能力的指标。船舶载重量是满载排水量和空船排水量之差值,用吨位表示。载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载重量=满载排水量—空船排水量对一般船舶来说,载重量与船舶排水量大小有关,排水量越大,载重量越大。载重量包括货物、燃料、储备品、船员和乘客的船舶装载总重量 。载重量对于货运船舶来说是一个重要指标,载重量越大,装载的货物越多,运输能力越大。

10. 国内最大的船舶设备供应商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国企。成立于1999年7月1日。

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是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

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长江科技有限公司于1981年10月0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石安涛,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研发、生产、销售涂装(喷涂)设备、润滑设备、锯切设备、电控陀螺罗经、光纤罗经、光纤陀螺、挠性陀螺、寻北仪、抛丸机、除尘器、调温式防护面具;涂装工程、涂装生产线、成套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生产、销售钢结构制品、金属材料制品;来料加工等业务。

11. 国内最大的船务公司

第一:“海洋之子”张荣发

相比现在排名靠前的首富们,张荣发一直对富豪榜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因为他曾经的梦想能拥有一条自己的船,把自己对海运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施展和发挥。张荣发属于老一辈企业家,出生于1927年的他几经乱世与战事,但那个时候却是机会最多的时候。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张荣发靠着唯一一艘20年的旧船起家,从跑一般人不敢跑且不热门的中东航线逐渐发家。

经过张荣发近40多年的耕耘,长荣海运已经拥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队之一,目前已有150艘集装箱货轮的庞大船队。不管是在美国的旧金山、还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或是南非的开普敦,甚至是中国的上海,都能见到漆有“Evergreen”(长荣海运)的绿色集装箱车在街上飞驰。张荣发也是更是享有“世界船王”的美誉,而张荣发却称自己是“海洋之子”,因为张荣发从小就靠海边长大,天生就靠海吃饭。

在经过超过50年的发展后,张荣发的长荣集团已经与现代接轨,旗下业务不仅仅拥有海运业务,更拥有空运、内陆运输、货柜、酒店、制造等业务为一体的跨国集团。长荣集团目前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航线遍布亚洲、美洲、欧洲、中南美洲、红海及地中海等。

第二:“现代郑和”董浩云

董浩云与船的联系是今天要说的三大船王中接触船最早的,出身于1912年的董浩云在经过几番周折之后,终于向自己的梦想航行。董浩云自幼向往大海,因此与终身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董浩云20岁就在天津航业公司工作,在积累了丰富的航运经验后,回到上海自己创办了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开创了中国、亚洲乃至世界航运史上的多项第一,因而享有“现代郑和”的美誉。

上个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董浩云瞅准世纪通过银行信贷,陆续购置慈航、慈云、天龙、天平、天行等十艘轮船,建立起自己庞大的船队。当时董浩云派出天龙号由上海开往法国,创下完全由中国人独立驾驶跨越大西洋的壮举。在当时中国航运界能够驾驶巨轮漂洋过海的都是外国人,中国航运因为董浩云此举也震动了航运界。

后来,董浩云因为各种原因把公司迁往香港,并成立了“董氏航运集团”。在上个世纪80年代,董浩云的董氏集团就已经拥有各种船只149艘,总吨位达1100万吨,是当时世界“风流船王”奥纳西斯的一倍,董浩云也就顺势成为了当时的世界船王。不过随着董浩云的辞世,董浩云儿女接管了董氏航运集团之后,却无心经营海运,在去年年中,董浩云儿子董建华把上市旗舰东方海外国际以338亿卖给了中远海运以及上海国际港务。自此,董浩云经营了一辈子的航运谢幕,但董浩云依旧是中国的“世界船王”。

第三:“海龙王”包玉刚

与前两位船王一样,包玉刚从小就有一个海上之梦,但是在他在进入不惑之年之前却与自己的梦想背道而驰。13岁的包玉刚追随着自己的梦想进入了吴淞商船专科学校,20岁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却没能从事船舶业。而是去了一加银行当起了一名小职员。后来又进入了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凭着自己的努力以及在银行积累的经验,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成为了上海市银行副经理。30岁之前包玉刚的经历可谓是顺风顺水,但之后却毅然决然的辞去这份工作与父亲包兆龙带着10万的积蓄去了香港闯天下。

去了香港之后包玉刚和父亲做了一些小生意,也赚了点小钱,结果包玉刚却在思考接下来干什么?有天包玉刚想起了小时候的对海的向往,于是提出了海运的主意,虽然自己什么对航运什么都不懂,但决心做这件事之后包玉刚就一定要做到。于是开始四处了解关于船舶和航运的情况,认真研读有关船运和船舶方面的书籍。终于在包玉刚37岁的时候圆了自己的海上之梦。

包玉刚最早的船是一艘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只有8200吨的破船,但包玉刚却像得了个稀世珍宝一样,情人将它整修一番,并取名叫“金安”,并创立了环球公司,而这艘船也成为了包玉刚海上事业的开始。与另外两位船王不同的是,刚开始包玉刚买船却是为了租出去,并在赚到钱之后又继续买船再租出去。就这样包玉刚在船业上仅发展了25年,就成为了世界船王。在1980年,包玉刚的环球达到了巅峰,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达2000万吨。在1974年,曾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在美国拜访了包玉刚,曾风趣的对他说:虽然我搞船队比你早,但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

在“海龙王”包玉刚的海上王国达成了顶峰,稳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易后,包玉刚的环球集团业务开始往陆地发展,并且兼营地产、码头仓储、公共交通等行业,历任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亚洲航业有限公司、世界航运及投资公司、世界海运及陆丰国际公司主席等职。甚至还曾被英国女王、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等授予爵士、勋章、奖章等。而包玉刚的这个“环球海上帝国”财富根本无法估值,因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拥有资产近200亿,却一直坚持不上市目前财产无法预估!不过在包玉刚病逝之后,这个巨大的“海上帝国”也逐渐被包玉刚的四女及女婿瓜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国最大的货柜运输船(中国最大的货柜运输船在哪里)
上一篇:舟山扬帆集团(舟山扬帆集团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