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控台到机舱一般都有什么线

2022-01-07 19:21 点击:172 编辑:邮轮网

我在内河船检工作,所以这里只举内河例。在内河的客船和游船上,驾控台与舵舱之间的所有电缆是从驾驶室下来至二层甲板边走廊的下面悬挂支架上,再至船尾舵舱。在货船,拖船也有经中走廊或边走廊的。也有穿过机舱的。设计和审图上应尽可能不走机舱及中走廊,以免机舱或船舶火灾时危及操舵,边走廊相对安全。

船在制造时就没考虑稳定性吗?为什么这么容易翻?

考虑到了,不然也不可能航行了这么久。但是内河船舶的要求相对于海船来说低很多。虽然客轮的稳性设计要求比货船要高,但是从报道中看到,东方之星的设计抗风等级才八级。所以在没有才去其他辅助措施的情况下,遇到大风就发生了倾覆。

托拍做何解释啊

广东人管谈恋爱叫‘拍拖’,原来过去在珠江,因为木船无力航行,就拍在汽船上,由汽船拖着走;到了浅海滩,汽船无法驶入,就由木船靠岸将人和货物载出来,搬上汽船。一路上互相帮忙,终于并排驶入码头。用“拍拖”来形容恋爱真是入木三分。
‘拍拖’不是外来语来的,它源自粤语方言。大约清朝末期,在广东内河航行的客船都由一艘形体较小的蒸汽火轮船用绳索拖着航行,两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航行方式就是‘拖渡’了。当客船行到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时,河道变窄,小火轮便要靠在客船旁边并列拖着客船航行。粤语中将靠在一起称之为‘拍’,于是便将大小两船相靠并行称为‘拍拖’。后来男女在街上相伴而行,人们便嘲笑他们‘拍拖’。”
拍拖原为珠江口一带航运俗语。珠江口航运发达,通常大船载货并拖小船一艘,主航道大拖小;近岸时,大船吃水深,难以靠岸,此时小船便卸货上岸,来回相依。后以此形象比喻男女恋爱时的互相关心和难舍难分,约定俗成,谓之“拍拖”也!而原意反湮灭,鲜为人知。
恋爱中人又有多少是真正的“拍拖”呢?人生海洋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携与共,永远拍拖!
花尾渡,是二十世纪广东水路客运全盛时期的一种内河运输工具,船体硕大,“楼”高三层。上层为餐楼(一等客舱),中层名公舱(二等客舱),下层及船首均为货舱。花尾渡以其不设动力机舱为特点,由小火轮(俗称“温底”)拖带。装修漂亮的花尾渡行驶于水上,状如天鹅流弋。晚间船身霓虹放亮,远远看去有若灯山。因其容量大、噪音小而深受旅客欢迎。
“拍拖”是花尾渡运行时的一种操作方法。试以广州为例,旧时内河船码头设在长堤一带,河面复杂,船艇很多。而花尾渡与小火轮之间的拖缆长达10丈,迂回靠泊无法操作,因此在出港启行时采取“拍拖”的办法:即两船并拢,中间用粗缆扣牢。两船一长一短,互相依偎,追波逐浪,有如情侣逛街。后来,这一航运用语——“拍拖”便演化成男女之间谈恋爱的代名词。
船离广州拍拖至南石头,便要停船报关。此处河面已变宽,于是便开始“放拖”,小火轮用拖缆拖带着花尾渡,迳行驶向目的港。到码头靠岸后便实行“甩[led]拖”,小火轮自去下锚碇泊,宣告本次航行结束。
随着拍拖一词的演化,“甩拖”也被用于形容情侣分手,这个带俏皮意味而又颇为形象的广州俗语,解放前很长一段时间是相当流行的。拍拖一词本发源于广州,但在香港,到目前仍很时兴,各种报刊关于娱乐圈中人的报道,此词使用频率很高。而今,曾经盛极一时的花尾渡早已无踪可寻,但由花尾渡产笺“拍拖”一词却在香港用得大行其道,这种语言现象是很值得玩味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大连到大威海客船每等舱情况
上一篇:恋爱为什么要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