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船发展历程(中国船的发展史)

2022-12-09 05:33 点击:83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木船发展历程

大明永乐三年,泉州海面旌旗猎猎,万舰齐发,郑和乘坐的宝船在千百艘船只的簇拥下驶往浩瀚的印度洋。

这一年的郑和只有34岁出头的年纪,但已经是大明船队的总指挥,为了确保此次航行的顺利,他要思考的问题显然多过甲板上忙碌的水手。从规模上看,这支舰队拥有各型船只上千艘,配备的人员高达两万余名,如果从体量上看觉得他们是出门找茬打仗的,但历史证明他们确实是为了和平与友好而来。即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带领这样一个“小型国家”漂洋过海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那么郑和舰队又是靠着什么远达非洲的呢?

风!一名优秀的水手可以使用来自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风力,而这种技术正是保证大明船队远渡重洋的基础。在那个尚未出现发动机的时代,风力几乎是海船唯一的动力。当然在有些风平浪静的海域也有使用人力摇桨的,比如罗马帝国在地中海的桨帆船,但中国南海和印度洋的海况条件显然比地中海恶劣得多。而这个时候就体现出郑和水手们的高超素养,接下来我们首先来看顺风的情况。

当船队遇到顺风时自然是皆大欢喜,船员只需要张开大帆,借助风力全力向前就好了。这种情况最为简单,同时也是最理想的一种状况。

而当遭遇侧风的情况时,水手们就必须转动风帆,使帆与船体形成一定的夹角。此时帆会把从侧面刮来的风分解为与船体平行和垂直的两个力,而船体由于吃水的原因会抵消掉与之垂直的那个力,于是剩下的那个与船只前进方向一致的力就成了推动其前进的主要动力。

最后一种情况是逆风,其应对最为复杂,当然也最为取巧。此时无论怎么改变风帆的朝向,都不可能使船平直地向前航行,所以船员需要同时调整船体与风帆,并最终将逆风转变为侧风。一旦调整为侧风之后,境况就与上述第二种情况如出一辙,但船的航向也因此改变了,所以每航行过一段时间之后,舰队必须停下来将船体与风帆朝对称方向调整,这样再次行驶时就相当于沿“之”字行走,这种方法因此也被称为“抢风行船”。

六个世纪以前,浩浩荡荡的明朝舰队正是靠这种办法远涉暹罗、真腊、爪哇、占城、苏门答剌、锡兰,直至东非。

2. 中国船的发展史

六机部沿革及任务:

解放初期——51年成立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52年划归一级部,任务是抢修改装军船支援解放战争(45-50年)和朝鲜战争;打捞沉船、修造民船、建造小炮艇;接管和改造旧中国的修造船厂;集中力量建造苏联转让的舰艇;组建船舶科技机构;着手研制万吨轮等。

1961至1978年,是新中国船舶工业曲折前进的18年。63年正是成立六机部。主要任务调整方针任务,组建国产化协作机制,立足国内配套,调整生产方向以军品为主,造船从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研制出核潜艇、远洋探测船、万吨轮等),贯彻战略部署重点建设三线。文革中遭到创伤。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军转民再次调整生产方针,实行军民结合、军品优先,民用船舶迅猛发展。以五种军船(导弹驱逐舰、核潜艇、常规潜艇、导弹快艇、护卫舰)为重点,研制完成两项重大工程(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远洋测量船队),造船业稳步全面发展。1982年改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以后又分为中国船舶北方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南方重工集团。

3. 木船的由来

船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渺不可考。从古籍记载来看,古人仍是习惯于将这一伟大发明归之于传说中的人物,比如《物原》中说“伏羲始乘桴,轩辕作舟楫”,《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事物纪原》中则说“伯益作舟”,《古本山海经》中说“番禺始作舟”,可谓众说纷纭。其实船并非一两个人的独立发明,而是先民长期摸索改进而成。

4. 中国船的发展历史

一、在核工业和核技术方面,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成功;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它给我们带来了核大国的地位,不再被美等帝国欺负。带来了中国60年和平环境。

二、在航天技术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成功发射了多种性能的人造地球卫星; 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实验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 船成功地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的国家。最近的神十飞船、嫦娥三号以及将要软着陆的“玉兔号”月球车。

这给我们带来了民族自豪感!让世界人民都不敢小瞧中国人。

三、在生命科学方面,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21世纪又研究 发现了SARS病原体。

当今时代,中国的医疗科技水平有了非常大的飞跃!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不断得到了提高。

四、在物理学研究方面,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 器, 在纳米技术材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

我国物理科研水平直线上升。

五、在水利枢纽工程方面,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21世纪初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也基本 建成并开始并网发电。

这将造福于大半个中国用电。

5. 中国最大的木船

中国目前最大的船应是三十万吨级的‘VLCC’(‘VLCC’是超大型油轮“Very Large Crude Carrier”的英文缩写).目前国内己投入使用的‘VLCC’都是三十万吨级的,国产的第一艘‘VLCC’应属大连远洋运输公司使用的我国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远大湖”号(MTCOSGREAT LAKE).(注:国内己有几十艘三十万吨级油轮投入营运).

6. 木船的历史

当时船只主要用途仍是日常的捕猎活动和客货运输。在胡夫时代,尼罗河平原上河流纵横,船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交通工具。迄今发现的许多墓室壁画上面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船。古埃及人还乘船在沼泽地或芦苇荡打猎。

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人开始将纸莎草芦苇做成船,后来船体逐渐变大,还加上了帆。这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风能的记录。芦苇船一般只能使用几个月,虽然寿命短,但由于材料资源丰富、造价低,所以使用的历史很长。

古埃及人努力将船造得更大一些,以提高功效和用途,不过芦苇是草本植物,难堪大任。后来古埃及人利用前期积累的经验造木船,功能大为加强。再后来为防止货物被抢和能够去抢货物,又开始制造战船。古埃及人的海上强势地位直到腓尼基人的兴起才被打破。

7. 中国木船发展脉络

红船精神是嘉兴的红色基因,如何形象化地展示党的光辉形象,摆在了嘉兴市文艺工作者的面前。2001年,建党80周年,嘉兴市委市政府联合中国美协、浙江省美协共同主办了纪念建党80周年“红船颂”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革命圣地南湖之畔亮相。

首届“红船颂”的筹备历时半年,嘉兴美术工作者与嘉兴市文化部门领导先后拜访革命圣地和知名画家,包括刘文西、施大畏、吴山明等数十位名家,为“红船颂”邀请到国内高水准的艺术创作。

嘉兴市美协名誉主席张谷良回忆说,“红船颂”一开始是由时任浙江美协主席肖峰提议的,并得到了中国美协的大力支持,美术创作主要是反映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歌颂在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人的风貌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随后,在建党85周年、 90周年、 95周年时,“红船颂”全国美术作品展连续举办,以中国画、油画、版画、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吸引到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美术名家们纷纷响应并向党的诞辰献礼,形成了全国独有的五年一届红色美术品牌。

四届“红船颂”共推出350件作品,不仅为革命圣地积累了丰厚的艺术成果,也开拓了展览教育途径,为嘉兴乃至全国各地的来访者带来独特的红色文化体验。

“ ‘红船颂’不只是反映战争年代,也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内容,首创、奋斗、奉献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今后的创作肯定要有对当下的社会成就进行反映。 ”张谷良说。“红船精神”的提出,是对“红船颂”这一艺术品牌的极大鼓舞和激励,“红船精神”从革命时代延续至今,映射着这座城市的成就与活力。

8. 中国木船发展历程简介

第一个发明真正的轮船的人是富士顿,美国人,时间是1807年。

之所以说是“真正”,是因为他发明了,并航行实验取得了成功。他的发明也是建立在瓦特发明基础之上的。另外,给你介绍一些其他轮船发明的人物: 在唐代的时候就有了,是一位叫李皋的人发明的一种脚踩轮轴前进的轮船,非常笨重。后来法国的乔弗莱制造了一艘蒸汽轮船,可惜应用没有成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国拆船协会会员企业(中国拆船总公司)
上一篇:中国航运路线(中国海运主要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