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人的梦想(关于造船人的文章)

2022-12-06 03:42 点击:300 编辑:邮轮网

1. 关于造船人的文章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书十四个章节,每一章节内容概括如下:

1、第一次航行

鲁滨逊的父亲原来指望儿子学法律,但是鲁滨逊却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鲁滨逊去赫尔时,他的一位同伴正要坐其父亲的船到伦敦去,他动心了,于是,他跟着去——这是1651年的8月,当时他十九岁。

2、第二次航行。

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

3、第三次航行。

在去非洲的几内亚做生意时,鲁滨逊被一艘土耳其的海盗船俘虏,被卖为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逃到了巴西,在那里独自经营一个甘蔗种植园,当起了庄园主。生活过得很顺遂。

4、第四次航行触碓

巴西几个种植园主哄诱他作一次航行,到非洲去为他们的种植园买些黑奴回来。想不到,他们的船在南美洲北岸一个无名岛上触了礁,所有的水手及乘客全都淹死了,只有他一个人被高高的海浪卷到了岸上,保住了一条命。

5、第一次种大麦和稻子失败

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子的种子时,这些宝贵的存货就浪费了一半,原因是播种得不是时候。

6、挖地窖、造个捣小麦的石臼

鲁滨逊辛辛苦苦花了几个月工夫,挖了几个地窖以备贮存淡水。花了四十二天时间,才把一棵大树砍劈成第一块长木板。他起劲地干了好几个星期,想制造一个捣小麦的石臼,最后却只好挖空了一大块木头。

7、第一次造船失败

鲁滨逊足足花了五个月工夫,砍倒一棵大铁树,又劈又削,让它成了一只很像样的独木舟,以备用来逃离这个小岛,可结果却因为太大怎么也没法子使它下到海里去,而不得不把它丢弃了。

8、鲁滨逊制陶器

出于生活的需要,鲁滨逊开始着手制造陶器。在找到陶土后,他做了无数次试验。最后烧成了三个瓦锅、两个瓦罐,其中有一个罐子正是鲁滨逊最需要的。

9、第一次发现人的脚印

一天,鲁滨逊在沙滩上偶然发现了一个人的光脚印。他惊吓到了极点,像一个被人跟踪追捕的人似地逃回到他的住处。一连三天三夜,他都不敢外出。

10、搭救“星期五”

有一天早晨,鲁滨逊从望远镜里看见三十个野蛮人正在围着篝火跳舞。他们已煮食了一个俘虏,还有两个正准备放到火上去烤。这时鲁滨逊提着两支上了子弹的滑膛枪和那柄大刀往山下朝他们跑了去,打死了两个野人,及时救下了跑出来的一个俘虏。鲁滨逊把他救下的这个人起名为“星期五”,以纪念这野人是在这一天获救的。

11、鲁滨逊与“星期五”造木舟

为了到孤岛对面的大陆,鲁滨逊便想和“星期五”一起造独木舟。由于他思船心切,没有经过太多考虑便开始工作。结果,花去数月时间好不容易用大柏树凿成的木舟却因太大而废弃。

又过了几年,鲁滨逊吸取教训,在沿河的地方又凿了一只更小的独木舟,并且安装了桅杆和帆,又在舟内凿了许多用来放东西的槽。但是因为木舟太小,鲁滨逊未能乘它到对面的大陆,只能在附近使用。

12、救“星期五”的父亲

正当鲁滨逊与“星期五”做好木船,差不多已准备驾船启航时,又有二十一个野蛮人乘着三只独木船,带了三个俘虏到这个岛上来开宴会了。其中一个俘虏是个白人,这可把鲁滨逊气坏了。

他把两支鸟枪、四支滑膛枪、两支手枪都装上双倍弹药,给了“星期五”一把小斧头,还给他喝了好多甘蔗酒,自己带上了大刀,冲下山去,把野人全杀死了,只逃走了四个野蛮人。俘虏中竟然有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

13、离开荒岛

鲁滨逊给了那个白人和“星期五”的父亲枪支和食物,叫他们乘着新造的船去把那艘西班牙船上遇难的水手们带到岛上来。正在等待他们回来时,有一艘英国船因水手闹事而在他的荒岛附近抛了锚。鲁滨逊帮那位船长夺回了船,跟船长一起回到了英国。

他们走时带走了两个也想回英国去的老实的水手,而让闹事闹得最凶的一些水手留在了岛上。后来,那些西班牙人回来了,都在岛上居留了下来。开始时他们双方争吵不和,但定居后,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兴旺的殖民地。 过了几年,鲁滨逊又到那个岛上去过一次。

14、回到英国

鲁滨逊离开那个岛时,已在岛上呆了二十八年两个月二十九天。鲁滨逊总以为他一到英国就会高兴不尽,没想到他在那里却成了一个异乡人。他的父母都已去世,因无法尽孝而感到遗憾。

因为他除了从那艘西班牙船上取来的一千二百个金币之外,还有两万英镑等待着他到一个诚实的朋友那儿去领取,这位朋友是一位葡萄牙船长。在他去干那项倒霉的差事之前,就委托船长经营鲁滨逊在巴西的庄园。

见船长如此诚实,鲁滨逊十分高兴,决定每年付给他一百葡萄牙金币,并在船长死后每年付给他的儿子五十葡萄牙金币,作为他们终生的津贴。

2. 赞美造船工人的文章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关于楸树的故事,每逢佳节,游子异乡看见了桑梓,便会想念故乡,牵挂亲人。梓(楸)树也被老人称作思乡树。本人却未曾见过楸树,对楸树也仰望已久。项城市天天乐种植农场以种植楸树为主,便也有幸对楸树有全面的了解和熟悉。每年的四五月间,暖风吹拂,楸树的树冠高高挺入云端,恰似碧盖翠伞。雨后,那三角状卵形的阔大叶片,尘埃净尽,更显得葱茏明洁,苍翠欲滴。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经过春雨的洗礼,那高耸入云的枝叶间,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开满了粉白、淡紫、粉红素雅的花朵,个头比牵牛花小、喇叭状,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一层层、一团团密密麻麻开满枝头,它们相依相偎、抱团怒放,是那样的清新可爱、楚楚动人,远远就能闻到它特有的花香,令人陶醉。落叶大乔木绽放这么美丽漂亮的花儿,也是绝无仅有。盛开的花朵与苍翠的新叶交相呼应,相映成趣。微风拂动,馨香十里,高树繁花,颇耐观赏,十分养眼。

《埤雅》载:牡丹谓之花王,梓楸为木王。取材为器,其音清和。赞美楸树用途广泛,简直无所不能。可用于模具、造船、乐器、高档家具等。

3. 致敬造船人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对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为核潜艇事业做出贡献的高度评价。

黄旭华,1924年2月出生,祖籍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

1948年的冬天,黄旭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立下誓言:“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直至流光!”1949年,黄旭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58年8月,黄旭华被调往“造船技术研究室”,从事核动力潜艇设计工作,勇担重任。没有人见过核潜艇,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对此,黄旭华想出了“骑驴找马”的办法,攻坚克难,绝不等待。你能想象吗?首艘核潜艇几万个数据的取得,都是通过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来的。在这种“不可想象”的情况下,黄旭华等工作人员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等7项技术。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1988年初,时任总设计师的黄旭华亲自加入南海极限深潜试验,他说:“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极限深潜,我们要唱着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去把试验数据成功拿回来!”他说话的语调不高,但却掷地有声,鼓舞士气。终于,深潜实验成功了,一个划时代的时刻来了,一个核潜艇的新纪录产生了!

为了工作的保密,黄旭华整整30年没有回过广东老家。20世纪70年代,父亲因病去世,黄旭华也没能回家奔丧。1988年,95岁的老母亲,终于等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此时,黄旭华已经64岁,两鬓霜华!30年不见,眼前的儿子,既熟悉又陌生。母子对视,百感交集,竟无语凝噎!在黄旭华心里:对国的忠,就是对家最大的孝!

由于黄旭华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功勋卓著,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荣获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2017年10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面对荣誉,黄老谦虚地说:“中国核潜艇是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直接领导下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了应该做的事。”

2016年11月19日,黄旭华院士携夫人回乡,参观了新寮小学和玉湖中学,并给师生们上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课,还分别向两所学校捐款五万元作为教育基金,鼓励同学们认真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黄旭华院士爱国敬业,殚精竭虑,默默无闻,他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开拓者的典型代表,他是我们实现习近平主席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的新航标、好榜样!黄旭华院士,玉湖的骄傲!黄旭华院士,揭东的自豪!黄旭华院士,揭阳贤德人物的时代楷模!让我们一起学习黄旭华院士高尚的家国情怀,学习他的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砥砺前行,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4. 关于造船人的文章题目

书山有路勤为径,苦海无涯题做舟”造船的人为了推销他们的船於是发明了题海战术。。题海战术的本意是: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有反思地进行大量练习,通过对知识点和题目类型的不断冲刷,达到巩固知识点,提高做题速度

5. 造船人的故事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小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方。他目送着顺水飘荡的小船,心中有了远航的愿望。

郑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

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

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儿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运到湖边,用绳子一只一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

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队,郑和高兴地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

跑过来,一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个个都高兴得拍起手来。郑和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远航吗?”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郑和让伙伴们上了大船,他自己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大声说:“现在起航”。

孩子们一齐划起船来,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条长龙似的在水面上游动。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这一年,郑和才10岁。

6. 造船人的精彩

1973年,玉浦船厂开工,这是大宇造船的前身。1978年正式成立大宇造船,1994年与大宇重工公司合并,成为大宇集团旗下重要子公司。大宇集团在韩国企业界曾堪称奇迹,创始人金宇中仅用了20年就将大宇从一个初创服装店发展成韩国数一数二的大集团。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1997年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这完全改写了亚洲四小龙的进程。此时人们回顾那段历史,大宇集团往往被视为最经典的失败案例。当危机初现,国外银行和投资机构偷偷撤走资金时,大宇集团却依靠韩币贬值带来的优势,继续扩大产出提高出口。

1999年11月,金宇中辞职标志着大宇集团的落没。其子公司亦命运各异,比如韩国第二大车企大宇汽车于2000年破产,后被美国通用收购。而大宇造船也从大宇重工中分离出来,在韩国政府的全力扶持下,韩国产业银行为其注入大量资金,成为其控股股东。大宇造船实际成为了国有企业的子公司。

作为韩国前三大造船企业之一的大宇造船海样,曾不止一次面临被收购的局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不仅是造船业、航运业,世界经济形势连年向好。大宇造船提出了股权出售计划,经过一波三折的招标,韩华集团获得了最终收购权。然而一切都没有金融危机来的迅速,09年订单量的锐减和收购谈判的破裂给大宇造船带来了双重打击。除此之外,浦项制铁,甚至俄罗斯石油公司都曾试图收购大宇造船股份,但由于不同原因都不了了之。

10年之后,因为油船和海工类船舶的需求,韩国造船订单一度得到恢复,但连年航运市场的不景气和14年高端装备市场的低迷使韩国三大造船业再度陷入重大危机。造船业根本上受航运市场的影响。

【后韩进时代】

2016年8月1日,韩国最大航运企业韩进公司申请破产保护。韩进的倒闭重创了韩国航运业,恢复元气遥遥无期。此时的韩国造船业也正经历着最寒冷的冬天。

2017年,航运市场迎来小回春,市场信心陡增,积压多年的资金迅速涌入造船业。加之韩国新政府上台,一心扶现代商船上位,帮其贷款下了20条船的大单。2018年,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剧增带动LNG船舶的需求,韩国造船企业凭其优势又扳回一局。韩国政府顺势推出《韩国振兴航运五年计划》,韩国造船业向好。

大宇造船董事长郑圣立终于有底气坚持他的大宇造船并购计划。如今,现代重工向韩国发展银行接手了大宇造船的股份,似乎一片大好,但现实真的会如愿?笔者认为其危机和挑战仍在。

首先韩国国内航运企业表现不佳。航运业发展直接影响造船业,韩国政府虽然大力支持现代商船,企图重造一个韩进,但现代商船近几年表现无不令其失望。连年亏损来自其公司内部管理的漏洞,显然他还没做好成为一家顶梁企业的准备。如今国际航运形势依然难说乐观,如此扩张船队规模,只会使原本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更加竞争激烈。恶性循环最终会回到造船业。其次现代重工对大宇造船的收购很大可能会受到中国和日本反垄断调查的阻碍,尤其日本早已于去年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质疑韩国政府向韩国商业造船厂提供财政支持。现代重工与大宇造船的组合无疑对中日其他造船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除此,韩国国内的公会组织也是收购过程中一个巨大阻力。合并后的新企业在用工人数上肯定会进一步裁减。政府扶持造船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看重造船业劳动密集型特点,裁员无疑也会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从去年到今年年初,大宇造船工人曾多次举行罢工抗议。

收购之路是好是坏,历史上不同企业给出过不同的答案。但不论国外形势如何,中国造船企业仍然面临产业转型的艰难历程。高附加值船型的自主建造是必然的方向,挑战同时也是机会。全球造船业谁的名字将沉没于历史长河,谁又会激流勇进,还需拭目以待。

7. 赞美造船人

驰骋华夏展宏图,雄心壮志赴东疆。

寒来署往已数载,征尘鏖战视故乡。

万吨巨轮启航程,扬帆五洲梦唱响。

科技领先勇创新,业绩辉煌美名扬

8. 关于造船人的文章有哪些

34岁,他投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发事业。

46岁,他参与设计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下潜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64岁,他亲自登艇参与深潜试验,成为总设计师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世界第一人。也是在64岁,阔别家乡三十载,几乎与家人失联的他荣归故里,此时,父亲和二哥已经去世,高堂老母已93岁高龄。如今93岁的他,仍坚持到研究所工作,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旭华 。一条道,走到“亮”“爸爸这辈子,就是一条道,走到‘亮’。”小女儿黄峻一语中的。出身于医生世家的黄旭华,原本是立志从医的。可是在日机的轰炸声中,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少年黄旭华开始重新思考人生道路:“国家太弱就会任人欺凌、宰割!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造船,将来我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抵御外国的侵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造船建模2.0是(造船三维建模软件)
上一篇:中国不能造船用钢(中国不能造船用钢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