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集团第五研究(中船重工集团首席专家)

2022-12-05 09:48 点击:51 编辑:邮轮网

1. 中船重工集团首席专家

七一一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以船用柴油机和动力装置为主专业,集研发、生产、服务、工程承包和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体。

所部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江路18号,现有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600人。

七一一研究所下设三个事业部和两个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一个柴油机生产制造工厂。2005年,与芬兰瓦锡兰公司合资成立上海瓦锡兰齐耀柴油机有限公司。

七一一研究所科研力量雄厚,历年来共获得各类成果奖365项,其中国家级奖30项,省部级奖225项。本所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3名,形成了柴油机和气体发动机、热气机、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舰船机舱自动化系统、热能动力设备和装置等五个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主导专业。

七一一研究所一贯坚持以科技引领动力,以诚信塑造品牌,以创新铸就成功,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2. 中船重工集团首席专家名单

1、管延安

管延安,男,1977年6月19日出生,汉族,山东潍坊人,初中文化,群众。1995年参加工作(农民工)。

18岁管延安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工余爱好。

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

先后参与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业之一——青岛北海船厂、国内最大集装箱中转港——前湾港等大型工程建设。

先后荣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劳务之星”和“明星员工”称号,因其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2、周东红

周东红,男,1967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周东红从1988年起获1次生产能手、15次先进生产者、3次文明标兵;2次优秀员工;

2007年获宣城市第二届“杰出职工”荣誉;2009年荣获县级劳动模范,2012年荣获省级劳动模范,2015年4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2016年3月,荣获第二届全国质量奖提名奖;2016年4月,荣获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的“最美职工”称号。

三十多年来,周东红不仅自己的技艺越来越精湛,还带出了30多名徒弟。将“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3、胡双钱

胡双钱,男,汉族,生于1960年7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人称为“航空‘手艺人。

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质量金奖等荣誉称号。

胡双钱从小就喜欢飞机。小时候,为了看飞机,他不惜从家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大场机场附近,躲在跑道边的农田里看飞机起落。炎炎夏日,他常常被水沟边的蚊虫叮得满身是包。

胡双钱技校毕业后进入上飞公司。一进门,学钣铆工的他就被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机加车间钳工工段。一些人走掉了,可老实憨厚的胡双钱选择了留下。凭着“只要能造飞机,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一股劲,他开始了自己的钳工生涯。

30年里,无数艰难时刻他都挺过去了,唯独“运十”飞机的命运成了他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心结。

看到国家又重拾大飞机的梦想,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再干30年的豪情——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胸怀大飞机梦的年轻人。

4、宁允展

宁允展,男,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中国南车技能专家。

宁允展出身工匠家庭。在身为工匠的父亲的耳濡目染中,宁允展从小就喜欢手艺。

1991年,19岁的宁允展从铁路技校毕业,进入当时的四方机车车辆厂(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前身),从事车辆钳工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2019年4月,荣获“最美职工”。12月,荣获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颁发“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证书。

5、顾秋亮

顾秋亮,男,江苏无锡人,生于1955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顾秋亮同志从1972年起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工作,在钳工安装及科研试验工作方面已经工作了四十多年,先后参加和主持过数十项机械加工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装调试工作。

2009年至2012年,顾秋亮作为蛟龙号海上试验技术保障骨干,全程参与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四个阶段的海上试验。

参加海上试验时,顾秋亮已是五十多岁,但他克服了严重的晕船反应和海上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等诸多困难,安排好家中生病的妻子,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每年近100天的海试中。

他带领装配保障组不仅完成了蛟龙号的日常维护保养,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压载铁的安装、水下灯光的调整、布放回收接口的设置等;

并将自己的技术和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国家深海基地的技术人员,为海试的顺利进行和蛟龙号投入正规化的业务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3. 中船重工首席专家名单

是央企

中船重工718所(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创立于1966年,总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分部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占地面积约90万平方米,是集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单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主要从事高能化学、三防技术、制氢及氢能源开发、特种气体、精细化工、石油测井、环境工程、气体分析、自动控制、核电消氢、变频节能、空气净化、医用制氧等方面的专业研究设计。

4. 中船重工集团首席专家是谁

2015年12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联合其下属10家成员单位共同出资,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注册成立了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长达5年的建设,占地面积29329㎡(44亩)、建筑面积49401平方米,高度99米,总投资约2.5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2.5亿元。

这是中船重工直属的第一家海洋装备研究院,体现了中船重工在青岛海洋装备领域的重要布局。2019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随着中国船舶集团的横空出世,海装院的名称和功能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原定的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改为“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成为中船集团在青岛的研发中心、办公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

5. 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武船属于中船重工旗下的二级子公司,211本科正式工月薪3000+

国有企抄业武昌船舶重袭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船),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始建于1934年,“一五”期间是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3年元月,更名为武昌造船厂,2009年2月,整体改制为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5月,更名为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军民融合、有限相关多元化发展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企业。

6. 中船重工集团董事

第七届湖北省道德模范名单

(共21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一、助人为乐模范(4人)

马 旭(女) 湖北省军区武汉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

杜诚诚(女) 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蒋家墩社区残疾人协理员

李玉洁(女) 宜都市陆城街道头笔社区居民

袁 辉 恩施州巴东县白沙坪小学支教教师

二、见义勇为模范(6人)

马 列(回族)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团委副书记、天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

邓 涛 生前系咸宁市通山县森林公安局横石派出所工作人员

李道洲生前系空降兵某旅直升机团场站汽车连七班班长

黄 群生前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

温国学湖北顺强运业有限公司出租车驾驶员

蔡 伟(土家族) 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曾都中队战斗一班班长

三、诚实守信模范(3人)

张志阔 仙桃市公安局干河水陆派出所刑侦中队中队长

饶邦炎 赤壁市农委退休干部

葛天才武汉木兰花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四、敬业奉献模范(4人)

王光国(土家族) 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店子坪村书记

张富清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

张 龙(女) 武汉市盲童学校体艺处主任

邹 倩(女) 黄冈市英山县孔家坊乡农村福利院院长兼养老护理员

五、孝老爱亲模范(4人)

齐友桂(女) 潜江市张金镇王东村三组村民

张义波宜昌市秭归县水田坝乡董家冲村党支部书记

易从梅(女) 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北门村村民

赵福兰(女,壮族) 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五组村民

7. 中船重工首席技术专家

中船招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央企业。前身是1963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船舶工业从第三机械工业部分出来成立的第六机械工业部。

8. 中船重工集团首席专家是什么

8人分别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胡双钱

港珠澳大桥钳工 管延安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 孟剑锋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周东红

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 顾秋亮

1、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胡双钱

2、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周东红

3、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港珠澳大桥钳工 管延安

4、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 孟剑锋

5、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

8、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 顾秋亮

9. 中船重工高级专家

408厂不属于中航工业

陕西柴油机厂(408厂)(SXD)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ISC)所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中、高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专业制造厂和柴油发电机组成套厂。是我国“一五”期间投资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属国家机械工业665个骨干企业之一。工厂地处西安郊外,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0公里,工厂铁路专线与陇海线相接。工厂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98亿人民币。现有职工5700余人,其中中级职称400余人,高级职称130多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我心中的中船重工(中船与中船重工)
上一篇: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首页(中船重工集团719研究所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