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船重工716研究所领导名单
10所有钱,你家人硬你就去10所等到他有编。
30所跟10所比钱少点,但是有编比较稳定。
没人或者人不硬的话去30吧!
2. 中船重工704研究所领导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为国内船舶系统央企的研究团体。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本来带有科技事业性质也变成企业化运作。3. 中船重工集团722研究所所长
武汉有这些研究所:
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麓、东湖之滨。研究所前身是1930年1月在南京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经历理数次重组、迁址、改隶后,1950年2月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54年9月由上海迁至武汉。
2、中船重工集团第722研究所:国家认定的重点军工科研院所,是专门从事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研究、制造及通信电子工程开发和设计,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军民结合的高科技工程技术研究所,尤其在船舶通信领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优势,是国内唯一从事舰船综合通信系统和配套设备研制的研究所。
3、武汉市科学学研究所:武汉市科学学研究所是武汉市科技局直属单位,主要职责:专门从事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改革、科技政策法规的研究,主要职责是为政府提供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报告和咨询意见。
4、武汉研究院:武汉研究院是江汉大学基于武汉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研究,为武汉城市建设发展服务而成立的新型智库。
5、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是中国科学院在武汉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能是协助院进行所在地区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在授权范围内代表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开展合作,为所在地区研究所提供服务,承办院交办的有关事务。
4. 中船重工716研究所领导名单及照片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青岛分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是“国家一类”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唯一的专业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主要从事微波/毫米波、光电、通信、通用基础等门类测试仪器及测试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四十一所本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分部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合肥等地设有窗口和办事机构。四十一所现有职工1000余人,四十一所在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中占据龙头地位,为包括重点航天工程在内的许多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始建于1959年。2000年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隶属中国北车。2015年,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四方所占地20余万平方米,下辖3个全资子公司,控股参股8个合资公司。经过60年的发展,中车四方所成为中国轨道交通核心系统和关键产品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和重要供应商。重点发展轨道车辆电气、电子、减振、钩缓、制动、智能装备、绿色节能系统、信号系统等核心产业,助力“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3,中船重工第725研究所青岛分部
中船重工七二五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专业从事船舶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科研机构。七二五研究所总部位于河南省洛阳胡思,青岛分部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专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及检测服务。设有“海洋腐蚀与防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船舶材料验证试验中心腐蚀与防护材料检验站”,“中国船舶工业船舶材料腐蚀与防护青岛检测站”。拥有材料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培养点和国家人事部认可的博士后工作站,同时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单位。
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70年来在我国海洋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引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目前仍然是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海洋研究机构之一。建有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品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研究所有在职职工735人,两院院士3人。
5,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化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研究院,于1999年7月转制进入中国石化;现为应急管理部直属事业单位,与安工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安工院现有科研人员600余人,拥有特聘院士2人,建有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和青岛市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拥有国内危险化学品领域唯一一家从事安全研究的“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多个省部级技术平台。
6,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青岛分部
第七一六研究所,创建于1965年5月,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的一个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总部地处江苏省连云港市,在青岛设立分部,现有从业人员22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0余名。七一六所拥有有四个行业测试中心、多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硕士点、联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设有江苏杰瑞科技集团公司,辖十多个控股子公司,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设有控股公司或分支机构。获得过国家级奖20余项,省部级奖240余项。
5. 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领导简介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在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中,黄旭华亲自上艇参与试验,成为当时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正是凭着这样的奉献精神,黄旭华和团队于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12月26日,当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顺利下水,黄旭华禁不住热泪长流。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新中国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
1935年曾庆存出生在广东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曾庆存弟兄一边劳动、一边读书,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此后,兄弟俩因成绩优异获得了难得的公费读书名额。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急需气象科学人才。1952年,曾庆存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服从国家需要,被分配学气象专业。
20世纪50年代,即将毕业的曾庆存到中央气象台实习,看到气象预报员们废寝忘食地守候在天气图旁进行分析判断和发布天气预报。但由于缺少精确计算,做天气预报往往只能定性分析判断,凭经验做预报,心里没把握。
1957年底至1961年初,曾庆存被选拔派遣至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在苏联学习期间,他研究提出的“半隐式差分法”,成为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随即被用于实际天气预报业务,沿用至今。
6. 中船重工716研究所领导名单公示
第七一六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国家重点科研单位,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主要从事军、民用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系统、仿真测试系统、抗恶劣环境计算机、自动控制器件、嵌入式产品及软件、等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从业人员2200余人。
7. 中船重工725所领导班子名单
是很不错的,军工单位。专业从事舰船材料研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军工事业单位,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8. 中船重工集团725研究所 所长
待遇很好。
1.录用即签订劳动合同,入职一年内(含试用期半年)按固定工资专:本科生3000元/月,硕士属4600元/月,交通补助500元/月(试用期满后700元/月);一年后,根据岗位实行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年度岗位考核称职及以上者,税前综合收入硕士不低于9万元、本科不低于6万元;
2.按国家政策足额办理五险一金;
3.员工上下班交通实行限额报销交通费制度;
4.签订劳动合同后,试用期满实行住房补贴制度;
5.员工可享受免费午餐,每年可享受带薪休假一次;
6.住宿统一安排单身公寓,配备基本生活用品和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