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海海战的船
没有。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一共损失五艘军舰,去掉并非主力军舰的,铁皮木壳军舰超勇号扬威号和广甲号,伤筋动骨的还是损失了致远号和经远号两艘钢铁巡洋舰,对于有8艘远字号钢铁巡洋舰在北洋水师来说,似乎算不上伤筋动骨,但如果看实际情况的话情况恐怕没有这么乐观。
北洋舰队虽然只损失两艘主力军舰,但其他六艘战舰的战斗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来远号由于军舰后部在战斗中因弹药爆炸引起大火,整个军舰后半部分木质建筑几乎一扫而光,剩下空壳,必须要返回造船厂重新修建才能恢复战斗力;北洋水师的核心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在海战中各负伤1000余处,八门让日军望而生畏的305mm主炮也有超过一半的数量在战斗中被日军摧毁或者故障;平远号由于清朝烂到极点的军工发展和后勤保障,即便在战争爆发前,主炮也没有配备上爆破弹,只能发射穿甲弹的平远号虽然曾经在海战中一度一鸣惊人,但也只能打出“高级抛石机”的效果;方伯谦的济远号更是设计缺陷,建造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爆破弹的发展,军舰各主炮位置竟然没有防护弹片的炮盾,而采取露天炮台的设计,结果在两次海战中被爆破弹的弹片引起了巨大杀伤,仅丰岛海战甲板上方的战斗官兵就伤亡殆尽,方伯谦更因为逃跑而被斩首,济远号更成了一艘只能壮声势的军舰。
2. 黄海中的船
你是不是想问是不是有船沉没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邓世昌当时作为大清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舰长)牺牲在黄海海战中 第二北洋水师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沉没 日本联合舰队多舰受创,没有沉默
3. 黄海海战鱼雷艇
定远级铁甲舰是中国清朝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StettinerVulcanAG)制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Ironclad)。 定远级铁甲舰有两艘,分别为定远号及镇远号,二舰于1885年开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而定远则同时为北洋水师旗舰。排水量7,000吨的定远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装甲厚12至14吋,主要武装为四门12吋口径的主炮。 定远、镇远二舰不但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二舰为甲午战争初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内日军海军集中打击的对象,二舰中弹极多,但因其铁甲坚固而只受一般破损,俱未失去战斗力。后来北洋水师退入威海卫以自保,定远被突入港内的日军鱼雷艇击中,被迫搁浅。最后被陆上由日军占领的炮台击中后自沉。而镇远则因触礁受损,最后投降编入日本海军。
4. 黄海海战的船是什么船
北洋沉默5艘战舰,两艘运兵船。
对方重创三艘战舰,报废两艘战舰,沉默一艘补给艇。
5. 黄海海战的船叫什么船
黄海海战地点大东沟。
1894年9月16日,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部分舰艇担任警戒,其余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
1894年9月17日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9时,北洋水师舰队起航“巳时操”。
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因使用劣质煤而冒出大量黑煤烟的北洋水师。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1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
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以吉野号为首,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但北洋舰队初衷是排成紧凑的夹缝雁行阵,而实际则排成松散横阵,类似“人”字形。原因有三种猜测,一种是北洋海军各舰传令兵传递命令发生错误;一种是部分北洋海军将领怯战而缩于阵后;而最接近事实的猜测是,计划位于阵型两翼的战舰(济远号,广甲号,超勇号,扬威号)基本为航速缓慢的老舰,却需要航行最远距离达到两侧。在没来得及完成阵型部署的情况下,战斗已经打响。
鸭绿江口外海,大鹿岛海域,集中了两国几乎全部主力舰艇。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开炮。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一说因战船老朽发炮时震塌飞桥),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无法继续指挥。
从此时起,北洋水师各舰除能随定远进退之外,已经失去了指挥。
13时左右,第一游击队炮击北洋水师右翼超勇、扬威两舰。
13时20分,北洋水师超勇、扬威起火。联合舰队本队航速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成为北洋水师的打击目标。比睿、赤城受重伤。第一游击队左转,回救两舰。本队右转,形成夹击阵势。
14时20分,日舰西京丸中弹起火退出战场。北洋水师超勇沉没,扬威重伤驶离战场搁浅(有记载被济远撞沉于浅海)。
14时30分,北洋水师平远号命中日舰松岛(法制的日本战舰松岛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也被其所伤并引起火灾,暂时退避。15时04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中弹起火。
15时20分,第一游击队集中打击北洋水师突前的致远号。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沉没。济远、广甲在致远沉没
6. 黄海海战的船舰
定远管带:刘步蟾 镇远管带:林泰曾 经远管带:林永升
来远管带:邱宝仁 致远管带:邓世昌 靖远管带:叶祖圭
平远管带:李和 济远管带:方伯谦 超勇管带:黄建勖
扬威管带:林履中 广甲管带:吴敬荣 广丙管带:程壁光
7. 黄海海战百科
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有邓世昌,林永升,黄建勋,林履中等爱国将领,另外还有七百余名官兵为国捐躯。
黄海海战牺牲人物
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广东番禺人。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曾任“琛航”号运船大副、“海东云”号炮舰管带、“镇南”号炮舰管带。1880年调入北洋,1888年起任“致远”舰管带。黄海海战中,他管驾“致远”舰,忠勇无畏,视死如归,在弹药用尽后不惜用舰体撞击日“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福建侯官人,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1877年赴英学习,次年上“马那多”号装甲战列舰实习,成绩优秀。1881年调入北洋,曾任“镇中”号炮舰管带。1888年起任“经远”舰管带。黄海海战中,他指挥“经远”舰奋力抗敌,英勇顽强,不幸中弹牺牲。
黄建勋(1852-1894),字菊人,福建永胜人,马尾船政学堂一期生,曾留学法国、英国。在留英期间曾赴美国上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伯里洛”号巡洋舰实习,后上“伯乐罗芬”号装甲战列舰任见习二副,受到高度评价,获“学习优美”证书。1881年调入北洋,“镇西”舰管带,1887年起任“超勇”舰管带。黄海海战中他管驾“超勇”舰遭遇强敌毫不退缩,拼力血战,不幸为国捐躯。
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福建侯官人,马尾船政学堂三期生。曾留学英国。1881年调入北洋,曾任“威远”舰教练大副和“定远”舰副管驾。1887年起任“扬威”舰管带。黄海海战中他率“扬威”舰英勇奋战,壮烈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