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文献综述
易建强,男,汉族,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导。
人物经历
1981.09-1985.07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1985.12-1986.08 大连外国语学院进修日语
1986.10-1989.03日本九州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9.04-1992.03 日本九州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2.04-1994.10 东京CSD公司研究开发部工作
1994.10-2001.05 京都Mycom公司任智能技术研究室室长
2001.06-2009.05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实验室
2002.03-2007.10 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实验室副主任
2009.06-至今 中科院自动化所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智能控制、飞行控制、智能机器人
学术任职
2001-至今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导
2006-至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2006-至今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导
学术成就
综述
IEEE高级会员,承担了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及企业合作等项目,在模糊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欠驱动系统、智能机器人、滑模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算法。
已主编会议论文集1部,发表专著章节3篇,翻译工具书中的1篇,发表/录用国际期刊论文约40篇,发表/录用国际会议论文约150篇,发表/录用国内期刊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授权实用新型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4项,另受理发明专利15项。
科研成果
[1] 提出了单一输入规则群加权模糊推理模型
[2] 提出了针对一类欠驱动系统的分层递阶滑模控制方法
[3] 提出了移动机械手的协调路径规划与控制方法
[4] 提出了船舶航向与航迹的智能控制方法
[5] 提出了融合多源知识的二型模糊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
[6] 提出了可提高网络利用效率和公平性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7] 开发了桥式吊车的防摆与定位智能控制系统
2. 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论文
航海技术杂志是国家级论文期刊。航海技术由中国航海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正规期刊。
《航海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航海学会主办。办刊宗旨是:传播先进的航海应用技术,提高人员素质,保障船舶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促进航运企业经营效益提高。
办刊的方针是:从航海工作者中来,到航海工作者中去,从航海实践中来,到航海实践中去,把《航海技术》办成海事部门与航运单位之间、航海教育与航运实践之间、航运单位之间以及广大船员之间进行技术与信息交流的平台。
杂志的栏目有:航海与船舶操纵、物流与货运、通信与导航、船舶机电管理与故障分析、环保与防污染、船舶管理、教育培训与法规法则、航海科技动态与信息。
3. 船舶与海洋专业导论论文
海洋机器人就业前景还可以,水下机器人市场正处在初步起步阶段,相信随着政府对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强,资本的关注,必将使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海洋机器人是一门将水动力分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仿真等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于海洋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智能水下机器人、遥控水下机器人、水面无人艇等海中无人平台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例如:海洋机器人操作,水下考古挖掘、水下探险,水下科研等。
4. 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概况
其实也不难学,专业课程要有数学基础,高数要好,因为以后课程会涉及到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船舶结构、船舶强度等,会涉及到高等函数的计算,其他的课程还好,不会涉及到一些计算,还有一些实际操作课程,一些专业实验:船模阻力实验、螺旋桨试验、船模自航试验及结构实验应力分析等。
如果以后毕业不去理论性比较强的地方,如研究所、审图中心之类,力学课程等能合格就行,总体来说除了力学课程,很多计算,其他的课程还有很有意思的
5.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总结
机器人工程专业概论考试考机械制造类专业知识
具体内容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
交通运输类专业有: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管理方向)、自动化(交通信号与控制方向)、物流管理、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方向)、车辆工程(机车车辆方向)、物流工程等。
6.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本文介绍了在近一个世纪中海洋通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20世纪初,无线电报通过点火花式发射机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波向外广播,走出人类历史上无线电通信的第一步。
1898年美国“圣·保罗”号轮船首先装置了上述收、发信机,跨出无线电在海洋通信上应用的第一步再到由于海上航行的船舶越来越多,为了能达成世界统一的规则以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而制订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for the Safety of life of Sea,简称SOLAS)并明确船舶无线电装置的配备和值班制度。讲述了现在常用的一些通信设备,如窄带直接印字电报、中频无线电装置、高频无线电装置、甚高频无线电装置、单边带和海事卫星电话以及卫星移动通信的终端组成、设备配置要求、使用中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根据海上通信的发展趋势提出将GPS和移动通信组合起来构成GPS通信导航系统,提高海上通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7. 船舶方面的论文参考文献
古代的船都是木头造的,不会漏水的原因:
1、木船在制作过程中有打麻这道工序,这道工序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船是否漏水这是关键的一步,卷好的麻丝要“三进三出”,最终和“油石灰”一起打碎在船缝中,最后还要用“灰齿”将每道缝括平。
2、制作中还会用桐树油调和石灰粉,然后用做成的油灰腻子去刮涂木船的接缝处,船就不会漏水了。
3、选择木材的时候要选择天然老龄杉木,一般选择无皮的湖南深山材,这种木材材质好、韧性强,所造之船浮力大、能载重、轻巧灵敏而又坚固耐用,木头本身具有浮力,首先其本身就浮起一些,故木船不会漏水。
8.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文献综述是什么
长期以来,船舶管道因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繁琐的设计及制造过程而成为制约造船行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的造船企业引进了国外的Tribon系统。但该系统只能呈现管道的三维模型,必须将其转化为二维视图才能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图纸中不仅要使管道三维实体造型在二维视图中正确呈现,还要有清晰,准确,完备,符合工程规范的尺寸标注。如何将CAD、CAM等技术行之有效地应用到造船行业的管子生产设计流程中成为当前船舶制造工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首先对国内外船舶制造,船舶管系设计和加工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接着对系统所采用的CAD技术、专家系统、成组技术、智能尺寸标注技术进行概述,然后经过需求分析,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分别对系统的数据流、运行模式、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确定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并且划分了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随后对管子信息数据提取方法进行研究并实现提取功能。根据Tribon系统提取的管道信息,利用专家系统、成组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自动化生成管子二维视图;运用智能尺寸标注技术对待标注图形作包容性检查,进行分组和分层处理,经干涉性判断之后自动化生成尺寸标注。在对用户视图表达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运用ActiveX技术实现了用户视图的合理布局。设计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批量自动打印方案进一步提高整个自动化生成系统的效率。 船舶管系生产施工图自动生成系统已在实际的造船设计生产中得到应用,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设计规范化程度以及缩短设计周期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