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船舶总工程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北大历任校长名字是什么?
北大历任校长名字:孙家鼐、许景澄、张百熙、张亨嘉、李家驹、朱益藩、刘廷琛、柯劭愍、劳乃宣、严复、何燏时、胡仁源、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汤用彤、马寅初、陆平、周培源、张龙翔、丁石孙、吴树青、陈佳洱、许智宏、周其凤、王恩哥、林建华、郝平。
1、严复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2、何燏时
何燏时(1878年-1961年),字燮侯,浙江省诸暨县人,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早年赴日留学,是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历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工商部矿政司司长、北京大学校长。
3、胡仁源
胡仁源(1883-1942)字次珊,号仲毅,浙江吴兴人。毕业于推尔蒙大学,回国后历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京师大学堂教员、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工科学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教育部总长,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等职。
4、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5、蒋梦麟
蒋梦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关于时间管理的小故事_有关时间重要性小故事
做好 时间管理 ,不仅要珍惜时间,还要利用好空间。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管理时间的 故事 ,一起来感悟管理时间之道!
管理时间的故事1
一百多年前,有道数学题难住了全世界的数学家:
“2的67次方减去1,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
这是一个数论的题目,虽然它的知名度远不如“哥德巴赫猜想”,但是,破解它的难度,一点儿也不逊于后者。数学家们做过种种尝试,都无功而退。
出人意料的是,1903年10月,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数学年会上,一个叫科尔的德国数学家,成功地攻克了这道数学难题。
他的论证 方法 很简单:把193、707、721和767、838、257、287,两组数字竖式连乘两次,结果相同,由此证明,2的67次方减去1是合数,而不是人们怀疑的质数。
更令人惊奇的是,科尔并不是专门研究数论的数学家,这只是他的业余 爱好 。
采访时,记者问:“您论证这道题目花了多长时间?”
他说:“3年来的全部星期天。”
无独有偶。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在北京,一位知名作家接受了一个年轻人的采访。他在全国许多知名刊物上,发表了五千多篇颇有影响力的作品。
年轻人问:“你写了这么多作品,花了多少时间?”
他说:“二十多年来的全部星期天。”
数学家的成果和作家的作品,都是额外的收获。
你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就必须付出别人难以付出的东西。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不同最重要的就是取决于业余时间的不同,也就是说,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将让你的未来有很大的不同。
管理时间的故事2
小时候,马卡罗夫总喜欢坐在光影浮动的海边,看一艘艘轮船在湛蓝的海面上来回穿梭,激荡起一道道绚烂美丽的浪花。那些威武壮观的巨轮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多么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成为一名工程师,建造出更多更大的轮船。
他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叫敖德萨的海港。得天独厚的环境,为他实现梦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们常常看见,每逢巨轮出港时,顽皮的小马卡罗夫总是挥舞着稚嫩的双臂,在美丽的海边,奋力不停地向前奔跑,奔跑。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在追赶那蓝色大海里的轮船,那是他梦想的方向。有了梦想,他就有了动力,进入学校以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 文化 知识,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 毕业 。1958年,他如愿进入了前苏联的黑海造船厂。他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拼命地工作,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造船事业上,他总是能超前完成任务。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很快他就当上了组装车间的主任。
他工作的年代正值前苏联与美国争霸最激烈的时期,苏联意欲称霸五大洋,于是就大力发展海军事业。因此,很多重大的造船工作就落到了黑海造船厂的头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航空母舰都将在此建造。
当大家都在为这一喜讯而欢呼时,马卡罗夫的心里却陡然沉重了许多,因为老厂长甘科维奇刚找他谈过话,并将这一高难度的任务交给了他。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要承建大型的航母,船厂就必须对船坞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同时又不能影响船厂现有的工作秩序。这就要求他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时间赛跑,且必须要赢得胜利。
1976年10月,马卡罗夫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总工程师,全面主持船厂工作。过去厂区内面积最大的0号船坞采用的是“分段式装配造船法”,只能在一条船造好离开后,才能建造下一条船,严重制约了生产的效率。几经考察后,马卡罗夫从芬兰科尼公司买回了两座起重能力超强的天车,将船坞内所有的平台打造成了一条流水线。有了这两部超级天车,超大型造船组件就可以通过天车进行传送,从而使大型航母舰艇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大大节省了建造时间,一下子将船坞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3年后,工作能力极为出色的马卡罗夫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厂长,自此,航母建造工作也进入了快车道,黑海造船厂成为了全苏联乃至全欧洲最忙碌的造船基地。他对造船的所有环节都了如指掌,对待工作的要求更是严格至极,绝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为此他辞退了许多工作不力的部门领导和工人,也得罪了一大批人。尤其令人叹服的是,航母的总段与总段间的对接缝线有500多米长,施工难度极大,但马卡罗夫和造船的工匠们考虑极为周全,他们竟然将对接缝净尺寸精确到了0.1毫米,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在建造“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时,航母上有将近3600间舱室,且各个舱室均布满了极为复杂的电缆和设备,如果把每间舱室都检查一遍,需要花费60多个小时的时间。每天早上,马卡罗夫6点开始办公,用半小时处理文件,然后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监督检查重点舱室。8点左右召开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问责追查,并提出整改 措施 。因此,厂里的所有人都把他的视察路线命名为“马卡罗夫大道”,并尊称他为“时间冠军”。那一刻,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敬畏,这条“大道”上流淌着的是一丝不苟的严谨,一种时间高效安排的智慧以及对国家的高度忠诚。
苏联解体后,几经改名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被海军开走了,尚未完工的“瓦良格”号也被遗弃在厂区。心力交瘁的马卡罗夫退休后,搬到了离船厂不远的地方住下来,每天都满怀深情地看着那艘曾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瓦良格”号……
2000年6月14日,是马卡罗夫最为难忘的一天,已经拆卸一空的“瓦良格”号即将远赴遥远的中国。他拖着病重的身体,站在家门前,遥望着“瓦良格”号,一时间禁不住泪流满面。两年以后,马卡罗夫怀着深深的遗憾,寂然地离开了人世。
莎士比亚说:“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都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无疑,马卡罗夫做到了,尽管带有一丝遗憾,但他不愧是一名真正的“时间冠军”。
管理时间的故事3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的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印象。
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做个小测验」,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
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放进玻璃瓶。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所有学生应道:「满了!」。
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 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 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
「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
「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
「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
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
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头呢?与你爱的人共渡时光,你的信仰、 教育 、梦想?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
那么今晨,或许是今晚,你正在阅读这篇短文,可曾试着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今生的「大石头」是什么?然后,请你把它们先放进你人生的瓶子。
宁可因梦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梦想!
下一页更多关于时间管理的小故事
马卡洛夫的人物生平
1934年,马卡罗夫出生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敖德萨港,他从小就被进进出出的船舶所吸引,下决心投身造船事业。1958年,马卡罗夫如愿进入黑海造船厂,担任组装车间副主任。由于工作出色,并总能超前完成任务,被誉为“时间冠军”。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马卡罗夫工作的年代正值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最激烈的冷战时期,苏联领导核心投入大量国力发展“把红旗插遍五大洋”的海军,黑海造船厂每年的军船建造任务排得满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143.5工程”,也就是如今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瓦良格”号航母。
但要承建大型航母,黑海造船厂就必须对船坞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同时又不能影响工厂现有的生产秩序。面对如此高难度的工作,老厂长甘克维奇再次想到了马卡罗夫。
1976年9月,马卡罗夫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总工程师,全权负责造船厂改造与建造方法革新工作。改造的重点是厂区内面积最大的0号船坞,过去所采用的“分段式装配造船法”只能在一条船造好离开后,下一条船的零部件才能送入坞内,然后从头开始建造,严重制约产能提高。
在马卡罗夫极力倡导下,苏联造船工业部特意为黑海造船厂买来芬兰科尼公司生产的两座起重能力达900吨的天车,它们的跨度不但覆盖0号船坞,就连船坞旁新搭建的平台也囊括在内,这座平台面积达1.8万平方米,承载能力与船坞相当(即相当于4万吨的重量)。有了这两部超级天车,附带坞旁平台的0号船坞就能对“1143.5工程”这样的大型舰艇进行模块化组件生产——也就是说超大型造船组件通过天车往来传送,方便实施流水化生产。
当第一艘航母组装完毕下水后,以天车为核心的起吊设备就能像传送带一样把下一艘航母已装配好的大型组件整体吊装到空出来的位置上,节省大量建造时间,显著提高船坞使用效率。
“流水线”造航母
1979年9月,马卡罗夫因其卓越的工作能力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厂长,也正在这个时候,黑海造船厂建造航母的工作也进入快车道,0号船坞成为全苏联乃至全欧洲最忙碌的造船基地。
按照马卡罗夫的设想,崭新的“大型总段造船法”被应用于0号船坞“流水化建造航母”的伟大事业中。1983年2月22日,黑海造船厂在0号船坞为苏联海军第一代大型航空母舰——“1143.5工程”首舰“第比利斯”号(开建不久便更名为“勃列日涅夫”号,后又相继更名为“第比利斯”号和“库兹涅佐夫”号,而当初厂内代码为“105产品”)举行龙骨铺设仪式。
当“第比利斯”号工程稳步推进时,黑海造船厂在0号船坞旁边搭建起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平台,它的承载能力与船坞相当,在这个平台上同时进行“库”号姊妹舰“里加”号(即后来的“瓦良格”号,当时厂内代码为“106产品”)的大型船体总段装配。等到“第比利斯”号于1985年12月结束船坞装配并下水时,“里加”号的24个超大型总段(它们大多长32米,宽38米,高约13米,重约1400吨)已在船坞旁的平台上装配好了,只等两台芬兰造天车和数十台龙门吊协作搬进船坞里面。
这还不算完,“里加”号航母的总段与总段间的对接缝线长达500多米,但马卡罗夫等造船巨匠们考虑极为周全,事先用经纬仪测量数据加工过的对接缝净尺寸精确到0.1毫米,以至把总段依次吊上船坞后,焊工们就能按部就班地将安装对接缝逐一衔接起来!
马卡罗夫对待工作却极其严格,绝不允许有任何疏漏。由于对造船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他绝不允许一些技术不精的领导负责设计工作,就连那些习惯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干部都会被他踢走。在建造“里加”号时,整艘航母上拥有超过3500间舱室,所有舱室都布满各种设备、电缆和其他系统,如果到每间舱室停留1分钟,就需要60小时。
作为厂长,马卡罗夫每天早上6时就来到办公室,用半小时处理文件,然后在机库里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登上“里加”号,对那些必须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在8时左右,大家一起在航母机库里召开十几分钟的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检讨,该谁负责的,谁就会遭到“责骂”。久而久之,厂里的头头脑脑都把追随厂长视察的路线称为“马卡罗夫大道”,在这条“大道”上充满了一丝不苟的严谨,以及对国家任务的忠诚。
无法完工的“瓦良格”
1991年苏联解体,黑海造船厂失去了国家订货的对象,马卡罗夫也失去了事业的重心。三易其名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被俄海军匆忙开走,而还没有完成舾装的“瓦良格”号则瘫痪在厂区外的南布格河口,成为黑海造船厂乃至苏联的“纪念碑”。
1993年,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总司令格罗莫夫在时任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探讨把“瓦良格”号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海军的可能性。乌克兰要求俄方支付全部造价,可是俄方认为只需支付当初苏联政府未付的30%货款,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目睹这一切的马卡罗夫有失礼貌地插话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完工了……”大家问道:“为了让航母完工,工厂需要什么?”马卡洛夫回答道:“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他。”马卡洛夫继续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1995年,已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决定将“瓦良格”号航母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心力交瘁的马卡罗夫宣布退休,迁居到离船厂不远的沃洛什沙洲别墅,以便每天都能看见自己曾倾注无数心血的“瓦良格”号。
“瓦良格”离故乡 老厂长马卡罗夫黯然神伤
2000年6月14日,和“瓦良格”号告别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按照协议,香港创律公司雇佣的荷兰拖船将已拆卸一空的“瓦良格”号拖往遥远的东方。身患重病的马卡罗夫坐在距船厂15公里外的别墅边,遥望“瓦良格”号,泪流满面。两年后(2002年6月2日),马卡罗夫在郁郁中走向生命终点。
2011年,沉睡了20年的“瓦良格”号被另一个国家完成,于2012年以辽宁号的新名字投入现役 ,这个国家能否当得起“伟大”之名并重回世界之巅?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苏联一共有几个建造航空母舰的船坞
据俄罗斯“纽带”新闻网报道,俄罗斯北德文斯克“星火”造船厂总工程师奥列格-弗罗洛夫日前表示,俄罗斯将在北德文斯克建设一座用于建造航母的干船坞。弗罗洛夫指出,根据项目计划,新的船坞的尺寸为420х100х14(米),其将在“星火”造船厂建造,为期七年,总投资将高达97.39亿卢布,其中国家拨款预计为88亿卢布。新的船坞将设立起重量高达1500吨的大型起重机,同时还将建立一套运输系统,可从“北方”机械制造厂和“星火”造船厂船坞运送大型建设部件。据悉,即将建造的船坞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船坞,其将弥补因苏联解体而遗留在乌克兰境内造船厂导致的造船能力损失。新的船坞内将可建造排水量超过10万吨的船只,其中包括航空母舰、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漂浮平台以及大型油轮等。北德文斯克目前集中了俄罗斯军工造船业绝大部分生产能力,这里正在建造和维修俄海军大多数战略和多功能核潜艇,北德文斯克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其位于俄罗斯的内海,距离俄罗斯海军最大的舰队——北方舰队的驻地不远。据悉,俄海军和国防部官员此前曾多次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10年后建造3至4艘航母。今年2月24日,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马索林上将强调,航母对俄罗斯海军至关重要,并宣称未来10年俄罗斯还将再建造1至2艘新航母。 俄罗斯目前在役的航母仅有1990年代替“基辅”级航母服役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1143.5/6型),曾在2004年中进行过大修,由于俄海军经费紧张,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停在军港内。而“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2号舰“瓦-良格”号在1993年建造接近完工时由于缺少资金被迫停工,后被出售给国外民间公司。
胡仁源的介绍
胡仁源(1883-19421)字次珊,,号仲毅,浙江吴兴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此后留学英国学习造船,毕业于推尔蒙大学,回国后历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京师大学堂教员、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工科学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教育部总长2,唐山交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等职。
杨俊生是谁
杨俊生
杨俊生,造船专家和实业家,长期从事船舶设计、建造和教育事业。抗日战争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办了大中华造船机器厂。建国前相继承造了当时吨位最大、航速最高的“大达”号、“民俗”号江轮等大小船舶183艘和大容量气柜及大型钢结构桥梁十余座。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890年9月26日 生于江苏省淮安县(今淮安市)。1896年-1906年 于淮安县板闸镇私塾读书。1911年4月-1912年7月 于日本东京第一高学校预科读书。1916年9月-1920年7月 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船舶工学科求学并毕业,得工学士学位。1920年8月-1924年5月 任日本长崎三菱造船所工程师兼三菱工业学校教师。1924年6月-1926年3月 任上海中日合资东华造船厂工程师。1926年10月-1936年5月 独资开办大中华造船机器厂任厂长。1936年6月-1952年12月 任中华造船机器厂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兼厂长。1946年9月-1948年7月 兼任同济大学造船工程系教授。1948年9月-1952年6月 兼任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教授。1948年10月 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五届监理事会上被选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1951年1月 兼任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技术顾问。1951年12月 当选为上海市造船工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和上海市工商联合会执行委员。1953年1月-1966年8月 任公私合营中华造船厂厂长兼总工程师。1956年 任命为上海造船学院副院长(但没有到任)。1966年8月-1969年9月 受到“文化大革命”冲击。1969年9月-1982年1月26日 在家休养。1982年1月26日 病逝于上海。
关于《船舶总工程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