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老船厂

2022-09-10 13:08 点击:190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1862老船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谁创造了江南制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造船业务,是李鸿章和曾国藩共同创办起来的。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进驻上海以后,为了和兵力众多的太平军抗衡,于是大量从西方购买武器,武装淮军。装备了洋枪、洋炮以后的淮军确实战斗力大为加强。但是由于此时李鸿章还没有可靠稳定的外购途径,因此购买的西式武器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时常买不到。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让李鸿章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考虑自己开办兵工厂仿造西式武器。1863年,在常胜军任职的英国人马格里投入淮军,担任炮队教习一职。为了吸引李鸿章的注意,马格里向李鸿章建议自造弹药,以降低成本,并利用军中工具自己造了一颗炮弹,以证明这一计划的可行性。

马格里的建议正好和李鸿章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李鸿章马上命他招募工匠,开始生产弹药。并命参将韩殿甲和候补知县丁日昌也分别开设兵工厂,模仿马格里生产淮军所需的弹药。

李鸿章攻克苏州以后,马格里的兵工厂随之迁移到苏州,改名为苏州洋炮局,后又搬迁到南京,成为了后来有名的金陵制造局,而此时的李鸿章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制造弹药,有心仿造西式枪炮,于是命留在上海的丁日昌寻访合适的洋人工厂,加以收购,以便扩大生产规模。

1865年,丁日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目标,那就是旗记铁厂。旗记铁厂是美国人科尔所创立,具有修造船只、制造大炮、枪支的能力。因为旗记铁厂开设在虹口租界内,周围居民对于身边有这么一家兵工厂极为不满,科尔为了避免麻烦,有意出售。

就这么最终李鸿章花了4万两白银,将旗记铁厂买下,并将韩殿甲和丁日昌两处兵工厂的人员、设备一起并入,改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由丁日昌进行管理。

而在1865年年底,奉曾国藩之命去欧美采办机器设备的容闳返回国内。曾国藩见李鸿章扩大军工生产需要设备,就将机器都拨给了江南制造局,这么一来江南制造局更是如虎添翼。

到了1866年,李鸿章受命率淮军北上征讨捻军,曾国藩回来继续担任两江总督一职,江南制造局也转归他管辖。为了方便江南制造局的发展,1867年曾国藩将其迁移到了高昌庙,并大肆扩建,扩建以后的江南制造局很快成了国内最大的军工厂之一。

江南制造局早期主要是为淮军生产武器、弹药。而曾国藩一直对于西洋轮船颇有兴趣。早在1863年,他就在安庆内军械所试造过蒸汽轮船,可惜不是很成功。此时随着江南制造局生产能力的增加,已经有余力建造轮船,所以曾国藩在1867年上奏朝廷,申请让江南制造局建造轮船。

旗记铁厂原本的主要业务就是修造船只,因此这一次试造非常成功,1868年年7月27日,中国第一艘蒸汽军舰在制造局下水,曾国藩将其取名为“恬吉”号(后改名“惠吉”号)。此后江南制造局又陆续建造了“操江”、“测海”、“海安”、“驭远”、“金瓯”、“保民”等舰,成为国内仅次于福州船政局的第二大近代造船厂。

因此江南制造局可以说是李鸿章和曾国藩两人联手打造。可惜的是1885年以后,因为经费有限,江南制造局为了保证军火的生产,所以停止了造船,只保留了修理船只的业务,可以说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上海船厂1880年的征地块在哪里

上海船厂的前身是英商英联船厂和招商局机器造船厂。1952年8月15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征用英联船厂,改名“军管英联船厂”。1954年1月1日,军管英联船厂主厂(今浦西分厂)并入上海船舶修造厂。1982年6月,由交通部划归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1985年3月,改名为上海船厂。

英联船厂是由祥生船厂、耶松船厂、瑞镕船厂、万隆铁工厂、和丰船坞、董家渡船坞等厂坞经过多次兼并和合并而成的。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商尼柯逊、包义德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开设祥生船厂,建厂初期制造军火,后来修造船舶,曾为清政府建造过2艘浮江炮艇及其他船舶。19世纪70年代,祥生船厂兼并了虹口的新船坞及浦东炼铁机器厂,并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耶松船厂是英商伟南于同治四年所建,位于虹口外虹桥,其规模比祥生船厂大,曾兼并过几家小厂,光绪十八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光绪二十六年又收购浦东陶家宅的和丰船坞和发昌机器厂。光绪二十七年祥生、耶松两厂合并,组成耶松船厂公司。两厂合并后实力大增,拥有6个大船坞,资本猛增至557万两白银。光绪三十一年,公司整顿财务,重新注册,改名耶松有限公司。

江南造船厂的历史

江南造船厂的历史:

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于1865年购买了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器。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至城南高昌庙现址,并建立了翻译馆。

翻译馆不仅造就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工程专家,而且成为全面介绍、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对中国早期工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时,江南造船厂进入了第一个兴旺发展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

到19世纪90年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机器工厂。

扩展资料:

“百年江南的荣誉簿上又添了个全国第一!”新年伊始,记者来到江南造船长兴基地,每个江南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之情。就在不久前,他们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正式签订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合同,我国新一代极地科考船即将开工。

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说起江南的荣耀历史,每个江南人都如数家珍,新中国成立后,江南人“自强不息,打造一流”,攻克了许许多多技术工艺难关,填补了我国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空白。

江南人不会忘记,建造我国首艘万吨远洋船“东风”号时,厂区内最大的起重设备是40吨高架吊车,连最起码的直流电焊机都没有,全厂成立了500多个科研小组,靠着技术革新和吃苦奉献圆了几代造船人的梦。

江南人不会忘记,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建成我国首个万吨水压机,迅速使新中国的工业水平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江南人更不会忘记,他们先后攻克耐压壳体、机电设备、通风排气等一个个难题,顺利完成11次出海试航,终于使新中国第一艘潜艇于1957年成功入列服役。

一个半世纪创造百余个全国第一,得益于“江南精神”的代代传承。在总装车间,记者见到了一位特殊的技师,正在带领工人攻关一个重要课题,他就是今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工匠”的总装部高级技师陈志农,江南造船第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陈志农从事船舶轮机的安装及设备、系统的调试维修工作长达38年,通过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先后获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正是众多像陈志农这样的江南人,传承弘扬“爱国奉献,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在世界造船和航运界里造就了一块金字招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江南造船厂:一部中国军舰的百年发展史

8.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在1868年制造了中国的第一艘机器兵船______。

8.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在1868年制造了中国的第一艘机器兵船"惠吉"号。

从1868年到1884年,徐寿主持了10余艘兵轮的设计建造,从明轮到暗轮,从木壳到铁甲,从600吨位到2800吨位,为中国人自己建造轮船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1868年建成的中国第一艘木质机动兵轮“恬吉”号(后改名“惠吉”号)试航时,轰动了上海。船长185尺,宽27.2尺,马力392匹,载重600吨。船身木质,锅炉自造,主机用外国的旧机器改装。因为它改变了中国兵船唯靠进口、不能自造的历史,当时的封疆大吏曾国藩亲自登船试行,称赞“坚致灵便”,并为其命名为“恬吉”号,寓意“四海波恬,公务安吉”。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什么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就是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厂为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旗下的船舶修造企业,是建造修理各种船舶、加工大型钢结构的专业性企业,也是建造各类工程船舶的专业性船厂。

上海江南造船厂创建于1865年,历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独立建制。140多年来,江南造船饱经历史沧桑,经久不衰,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不仅有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更有中国第一艘潜艇,还有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

滨江45公里怎么玩?

劳动报记者李蓓徐巍部分图片东岸集团供图

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

今天贯通开放。

黄浦江两岸地区

在打造成世界级的

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道路上

继续前行。

快跟着小编一探究竟!

徐汇8.9公里

绘出滨江最美好的图画

今年10月,徐汇段云锦路跑道公园迎来了百余位徐汇居民感受了一把凉爽秋风。上观新闻

沿线文化载体——

龙美术馆(西岸馆)

余德耀美术馆

西岸艺术中心

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油罐艺术公园(在建)

上海梦中心(在建)

沿线公共景观——

谷地花溪

滑板广场

格楼

云展厅

adidasRunbase西岸

攀岩墙

沿江跑道

塔吊

海事塔

龙华港人行桥

黄浦8.3公里

世博园56盏火焰灯重新点亮

今年6月28日晚,56盏世博火焰灯重新点亮,标志着8.3公里黄浦滨江岸线全面贯通。看看新闻

随着世博火焰灯重新点亮,黄浦滨江世博段也同时向公众开放。上海黄浦微信号

景观线路:通过风貌保护道路串联历史记忆,将形成4条文化探访路线,包括——

外滩线,串联外滩源、陈毅广场、外滩建筑群;

豫园线,串联豫园、城隍庙、代表性里弄;

南外滩线,串联老码头、滨江五库、董家渡公园、黄金荣仓库;

世博线,串联工业记忆江南造船厂及其周边区域

虹口2.5公里

欣赏两岸风景的“明信片”

虹口滨江地区在2017年6月30日贯通,7月1日对外开放。上观新闻

沿线公共景观——

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

建投书局

上港邮轮城等

杨浦3.4公里

“工业锈带”一步一景

图说:今年6月底,杨浦大桥以西滨江2.8公里全线基本贯通。看看新闻

曾经全国第一的上海鱼市场,旧时的黑白影像印刻于规整的透水混凝土步道之上。上观新闻

国庆首日向市民开放了西段岸线。在这段岸线上,市民既可饱览浦江美景,也可以欣赏一些古老的工业遗存。上观新闻

沿线公共景观——

杨树浦水厂

公共空间示范段

渔人码头

杨浦大桥等

浦东新区22公里

变身美丽公园

今年5月,浦东滨江重点岸线提前贯通,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等三条滨江“亲民道”免费对外开放。上观新闻

2017年10月18日,建设者启用了700吨浮吊,对耀龙路上的川杨河慢行园桥成功实施了三跨吊装,这标志着浦东滨江园桥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新闻晨报

沿线文化载体——

浦东美术馆

煤仓艺术长廊

船坞文化展示馆

沿线公共景观——

杨浦大桥下历史建筑

民生码头

上海船厂等保护性开发项目

浦东公园改造

新民洋绿地等

上海人从今天起又多了一处好去处。

滨江全线长达45公里,

散步、慢跑、骑行、拍照、游玩

走哪条线?

看什么景?

快跟着小编来看一看!

地标:上海船厂绿地

上海船厂始建于1862年,前身为招商局造船厂和英联船厂——这里曾经承载过上海100多年的工业文明,见证过我国造船事业从修船发展到造船、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全过程。

现在,船厂绿地沿江岸线总长近1.5公里,占地面积超12万平方米,

东起东方路,南至陆家嘴金融城二期开发地块,西至浦东南路,北临黄浦江

——而今这里是陆家嘴金融城二期所在地,上海城市核心区的水上门户。

绿地周边现在还保留着具有历史价值的老船厂厂房,保留下来的锻机车间已被赋予了时代新的角色,将变身国际音乐文化中心。

地标:新华绿地

经过改造后的新华绿地如今以全新面貌亮相,岸线全长约1.6公里,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

东接民生码头工业遗存更新区域,西连上海船厂绿地。

民生文化广场位于民生工业遗存更新区域西入口。这个空间平时是休闲活动广场,供市民游览观江运动健身;节庆时这里将变成一个狂欢的舞台——

东面的民生文化城

西面的新华绿地欢呼台

上方的东岸连接桥将是最好的观众席

这里公共绿地的植树以曲折丰盛的树木为主体,形态有如洛神起舞,故称“舞林”。骑行道、跑步道及漫步道彼此迂回,此处很适合市民手机自拍晒朋友圈。

地标:民生码头

民生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南岸,东起洋泾港,西至民生路,岸约长约740米,旧称英商蓝烟囱码头。

民生码头的工业遗存中最为经典便是八万吨筒仓,由柳宜春大师整体操刀进行,其高挑的空间和充满历史尘埃气味的神圣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对工业的崇拜。

筒仓改造方案曾经面临相当艰难的挑战。据介绍,八万吨筒仓因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被列为文物建筑三类。

地标:陆家嘴南北滨江绿地

北起浦东南路、南至东昌路,岸线长度约2.5公里,依托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这里——

是欣赏浦西苏州河口、外白渡桥、外滩百年建筑和陆家嘴多个地标的景观平台

是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项目中最为闪耀的区段

也是未来陆家嘴“全球最佳滨水城市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舒适的滨江漫步骑行跑步体验,在陆家嘴滨江漫步的市民会发现有两栋小巧精致的建筑掩映在绿树花丛中。

这是“望江驿”,外形设计成连续坡顶状,内部除了公厕,还有母婴室、直饮水、自动售卖机、Wifi充电、共享雨伞、信息查询和医疗急救服务。

地标:世博滨江

世博栈桥总长为84.5m,为三跨连续梁,桥梁型式简洁、飘逸、轻盈,主桥范围跨越西藏南路隧道,穿越地铁8号线处则为地面道路。

一路散步到桥中间段,则是一片清幽的小翠林,林外汽笛声声、车轮匆匆,江风扑面。

15座云桥串起一江“城市阳台”

中科院院士郑时龄教授谈东岸滨江看点

看点1

220公顷滨水公共空间

东岸的贯通坚持“城市生活与滨江空间交织互动”的理念,以绿廊、高桩平台为主要的开放空间载体,22公里连续的慢行系统镶嵌不同特色的——

看点2

22公里连续慢行系统

“漫步道、跑步道和骑行道”三道并行,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

漫步道高5米左右、宽度4米以上,打造开阔的观景平台,成为黄浦江边的城市阳台,方便人们饱览江景;

跑步道就是隐蔽的防汛墙,标高7米,宽3米,两侧满目香樟;

骑行道标高9米,宽4米,两侧布满银杏,待深秋时节落叶遍地时最美。

看点3

15座云桥相连

22公里沿线,由于自然河道、轮渡站码头的存在而形成了多个断(堵)点,云桥的架设使中断的步道重新畅通起来。每座云桥都有个名字,譬如其昌栈渡口的云桥,就取名谐音“钱仓桥”。

看点4

22个服务圈

打造1公里公共服务圈,沿线22公里设置22个公共服务圈。主要实现六项功能——

休闲餐饮点

便民服务点

社区文化场所

环卫设施

信息服务

体育健身设施等

确保500米有1个公共厕所,1000米有1个直饮水点,其余设施因地制宜统筹配置。安全防护、无障碍设施、AED急救、应急保障等措施也将同步跟进。

看点5

工业遗存

一条黄浦江连接着上海的历史文脉,沿线的诸多工业遗存则是一个绵长的城市故事。

此次改造,就是要留存下这些城市记忆。此外,大歌剧院和浦东美术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已在沿江布局,浦东美术馆已开工建设。

滨江岸线的全线贯通只是第一步

今后在黄浦江边腾出的空间里

还将打造更多

文创、演艺、体育、健身、商旅、娱乐项目

这一个个项目如同闪亮的珍珠

在黄浦江两岸串成美丽的“项链”

正逐步使之成为世界级的滨水岸线

劳动报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劳动报新媒体编辑:马思华

快带上相机,和亲朋好友一起去玩吧!你和滨江有什么故事?欢迎留言~再给这么赞的上海点个大拇指吧!

关于《1862老船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大洋船厂地址
上一篇:大连船厂工程师肖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