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土地2/3面积是沙漠,是自然水资源稀缺的国家。以色列绞尽脑汁收集地面水,包括非法占领“中东小水塔”戈兰高地,钻取沙漠下的地下水,实施北水南调,推广节水工业、节水农业和节约用水生活方式,普遍采用治污、循环用水技术等。这些工作虽然已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被许多缺水国家学习借鉴。但以色列仍不能根本解决淡水的充足供应。
出路就在于开源;从海水和其它盐碱水中获得淡化,这不是秘密。以色列建有5座海水淡化工厂,采用反渗透技术淡化海水,年产淡水7.5亿吨,(以色列人均每年得到83吨生活用水补充),有力缓解了以色列的用水荒。
以色列淡水价格不到5元钱,源于利用科技进步和对成本精细控制双管齐下见成效。以色列拥有世界海水淡化顶级专家队伍,采用了最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自行研制了世界最精良高效的海水淡化设施设备,实行了工厂运转自动化、智能化最优管理(雇佣员工非常少)。为保障各淡水厂稳定运转,还为其配套了专用发电厂(多余电量可外卖)。
以色列利用科技进步和科学最优管理,极大降低了海水淡化成本。加上规模化生产,将生产成本摊得更薄。
以色列没有公布它的海水淡化成本,外界分析估计成本是每吨0.5-0.55美元,而出售价格为每吨0.6美元,也就是大约4.0元人民币。
以色列不愧为世界“微型超级大国”,它有能力把必须做的事情做得最好。海水淡化涉及以色列国家安全和保障国民生活生产用水需要。犹太人当然高度重视并发挥其聪明才智把工作做到了极致。
海水淡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淡化成本过高是发展的主要障碍。有以色列为消除这一障碍的引领示范,将推动海水淡化市场迅猛发展造福于人类。
2019年新华网文章《以色列多管齐下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中提到:阿什凯隆生产的淡水出售给政府的价格约为0.6美元/立方米。以色列海水淡化工厂的生产成本基本保持在0.5-0.55美元/立方米的水平区间,电力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一半左右。
看来以色列的水确实只有甚至不到5人民币/立方米,能卖这么便宜主要是海水淡化技术先进,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污水回收利用率高,部分地区可以接近100%。
大部分人心目中的以色列十分干旱,是建立在沙漠中的国家,其实并非如此。
▲以色列北部较为湿润,少数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000-1200毫米,和我国南方相当。看看戈兰高地的降水量,就知道以色列为何要死守它,戈兰高地就是以色列的水塔。以色列中部降水量可以达到400毫米,与我国黄土高原相当。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沙漠降水量较少,但也不太恶劣。
内盖夫沙漠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分为5个生态区。北内盖夫是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为300毫米,土壤非常肥沃;西内盖夫年降水量为250毫米,有轻度和部分沙质的土壤;中内盖夫年降水量为200毫米,遍布不透水的黄土;内盖夫山脉海拔370米至520米,年降水量为100毫米,土壤贫瘠且盐分较高;阿拉巴河谷非常干旱,年降水量仅为50毫米,土壤贫瘠几乎无法耕作,是以色列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区域。
以前总有人问“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可不可以使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发展农业?”对比一下降水量就知道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和以色列最恶劣的阿拉巴河谷差不多,实在让人头疼。
▲我们把以色列的降水量和隔壁的约旦比一下,是不是突然觉得以色列的气候还算不错。
▲这是以色列的人口密度图,北部湿润地区人口密集,南部干旱地区人口稀少。
以色列的农业长期以来在网上也被过度神话了,甚至有人说以色列粮食可以自给。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以色列的农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8%;耕地面积只有383500公顷(383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不到我国的一半;2018年谷物产量21万吨,以色列人口就算900万,人均谷物占有量只有23公斤,我国人均超过450公斤,即使把饲料粮除开,人均也超过260公斤。
2019年以色列粮食自给率只有5%,进口谷物340万吨,进口总额9亿美元,其中小麦就有3.6亿美元。2019年以色列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60.7亿美元,出口总额20亿美元。2019年以色列出口了鲜花4130万美元,全球排名20位,我国出口了1.2亿美元的鲜花,排名世界第7。
总的还说,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和节水农业技术比较先进,但受制于国土面积,农业规模不大,粮食无法自给。但考虑到以色列恶劣的周边局势,取得这样的经济成绩已经非常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