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港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区域性枢纽港。包括新老两个港区,有泊位11个。老港区坐落在威海市中心东侧,拥有7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1个,主要承担客运和滚装运输业务;新港区位于威海湾南岸,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拥有4个泊位,其中万吨以上级泊位3个,主要承担散杂件货和集装箱运输业务,最大可停靠3万吨级以上船舶,拥有岸边集装箱装卸桥,港口设备最大起重能力为45吨,疏港铁路直达码头前沿。 生产经营 2006年,威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416万吨,比上年增长39%;两个港区共完成集装箱25万标准箱,增长46%;完成散杂货236万吨,增长11.3%;完成客运吞吐量92万人次,增长35%;完成滚装吞吐量5.3万辆次,增长46%。其他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一是集装箱业务增长迅速。合资公司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强化管理,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大揽货力度,拓展业务范围,集装箱业务快速增长。全年青威公司完成19万标准箱,增长69%。老港集装箱完成6.18万标准箱,增长6.88%。二是客滚业务呈现高速发展态势。通过实行远程联网售票,覆盖全市的代理服务网点近20家,彻底改变了原来不能隔日提前售票和异地售票的历史,在老业务巩固性经营与新市场拓展性经营有机结合上,取得了新成效。客运业务完成国际国内旅客进出港92万人次,增长35%;滚装业务完成车辆进出港5.3万辆次,增长46%。三是散杂货业务稳中有升。采取“散杂货攻守并举”的经营策略,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服务,巩固老货源,争取新货种。散杂货业务完成吞吐量236万吨,增长11.3%。四是商贸业务展现生机。老港韩国服装城经营收入大幅增长,彻底扭亏。 企业管理 2006年是威海港确定的“细节管理年”。威海港注重细节,严细制度,管理文化逐步形成。一是“一体控制、层级核算、分类考核、细节管理”经营管理模式初见成效。二是“三个卡片”成为推进管理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行“督办卡”、“管理卡”、“学习卡”。“督办卡”主要解决总经理办公会、专题协调会等议定事项的督办落实;“管理卡”适用于班组长以上干部,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管理问题,收集管理建议;“学习卡”则倡导全员学习的风气,成为建设学习型港口的一个载体。在山东省第二届服务名牌评比中,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威海港”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名牌。 港口建设 为进一步壮大港口规模,加快港口发展速度,威海港加大了港口建设发展力度。一是加快三、四期工程建设。三、四期工程设计吞吐能力434万吨,是已有吞吐能力的2倍,总投资超过了威海港资产规模总量的50%。全年完成工程投资2.5亿元,完成了1个7万吨、1个5万吨码头的主体工程建设,三期工程基本完工,四期工程完成了立项的所有前期工作。二是完成了威海港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本着“扬长避短,错位竞争”的原则,重新修订了威海港发展规划。规划将威海港划分成5个功能分区,包括客滚运输中心区、小型集装箱码头区、散货码头区、大型集装箱码头区、大型油品区、散货深水码头区等功能区域,将港口后方的临港园区规划成临港工业园区和临港物流园区。三是编制了威海港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从港口建设、业务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对港口五年乃至十年的综合协调发展作出规划,确定了威海港重点发展集装箱、油品、火车轮渡、客滚运输和远期的国际邮轮游艇等业务,预期到201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100万标准箱,港口管理跨入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的总目标。四是客运码头搬迁前期工作陆续展开。威海港完成了客运码头海域征用40公顷,扩展了建设空间。评估累计完成130公顷,一期围堰已完成,累计吹填土石方40万立方米,完成了国际客滚运输中心的规划,确定了新的国际客滚运输中心的规划定点,通过了规划方案;同时完成了客滚码头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累计完成投资7100多万元。五是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向港口现代化迈进。为提高港口的科技水平和综合效率,威海港注重加快港口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步伐,投资上千万元建设的滚装车大型安检仪配套设施、威海港客运滚装远程售票系统、威海港集团办公自动化系统、外轮理货公司业务处理及EDI系统等已发挥作用。 安全生产 2006年,港口安全生产工作注重抓源头管理、抓过程控制、抓应急救援,取得了明显实效。一是抓源头管理。源头管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二是抓过程控制。为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力度,对重点部位、场所进行不定时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三是抓应急救援。为了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2006年定为“预案演练年”,先后组织了2次保安演练、1次溢油/清污演练、2次消防演练、1次大型设备防风演练。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