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感染一例确诊病例
河南感染一例确诊病例
尊敬的读者们,大家好!近日,河南省发生了一起确诊病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担忧。作为我们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我想借此机会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
病例背景
这起确诊病例出现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城市,该患者是一名45岁的男性。根据卫生部门的调查,该患者于上周出现发热、咳嗽和乏力等症状,并且有过湖北旅行史。随后,他在确诊并隔离治疗几天后,健康状况有所好转。
病例的出现引起了当地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他们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追踪其密切接触者等。
病毒传播途径
据当前的疫情数据来看,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即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排出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如果其他人吸入这些带有病毒的飞沫,就有可能感染上这种病毒。
此外,接触感染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指通过接触感染源,如患者的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导致病毒进入人体。
病例管理和防控措施
针对这起确诊病例,河南省卫生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以阻断病毒传播链,保护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全。
首先,他们立即将患者隔离,并进行了全面的治疗。同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并进行了相关检测和观察。
其次,卫生部门加强了对社区和公共场所的排查工作,对可能存在传染风险的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洁。
另外,公众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媒体和宣传渠道,向广大民众普及相关防护知识,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良好通风等。
最后,加强了疫情监测和报告,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公众和相关部门,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公众防护建议
对于公众来说,预防和防控疾病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强自我防护,遵循专家和卫生部门的指导意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其次,佩戴口罩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手段。特别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佩戴口罩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但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罩,并正确佩戴使用。
此外,避免前往疫情较严重的地区,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参加大型聚集性活动。
总之,疫情防控是一个全社会的责任。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希望大家保持冷静,相信科学,共同抗击疫情!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对疫情防控有更多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及时关注卫生部门发布的最新消息。
希望大家保持冷静,相信科学,共同抗击疫情!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对疫情防控有更多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及时关注卫生部门发布的最新消息。二、河南本土新增一例确诊病例轨迹查询
河南本土新增一例确诊病例轨迹查询
近期,河南省出现了一例本土新增的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当地卫生部门紧急展开疫情溯源工作,以便尽早控制疫情的蔓延。以下是对该确诊病例轨迹的详细查询。
病例信息
据了解,该名患者为一名男性,年龄30岁。他最近居住在河南省郑州市,曾与其他确诊病例有过接触史。该患者于症状出现后立即就医,并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目前,他已经被隔离治疗,病情稳定。
轨迹追踪
以下是对该名确诊病例的轨迹追踪,以便尽早通报可能与其有过接触的人群,加强疫情管控:
- 日期:4月1日
- 地点:郑州市CBD购物中心
- 时间:10:00-11:30
- 活动:该患者在该购物中心内逗留了较长时间,可能与其他顾客有过接触。
- 日期:4月2日
- 地点:郑州市华山医院
- 时间:8:30-10:00
- 活动:该患者在该医院就诊,与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有过接触。
- 日期:4月3日
- 地点:郑州市西亚斯博物馆
- 时间:13:00-15:30
- 活动:该患者在博物馆内游览,可能与其他游客有过接触。
以上轨迹是该确诊病例在症状出现前的一些重要行动地点和时间段,如果您在相同时间和地点有过接触,请注意您的健康状况,及时就医并配合相关的防控工作。
如何防护及预防
面对此次新增病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疫情的传播。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眼、鼻、口等黏膜部位。
- 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场所,特别是封闭空间。
- 与他人保持距离:遵守社交距离的规定,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他人。
- 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 关注个人身体状况: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
总之,对于这一例新增病例的轨迹查询,我们应该认真关注并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同时,衷心希望该患者能早日康复,疫情能够尽快得到控制。
我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三、河南本土新增一例确诊病例轨迹郑州
近日,河南本土新增一例确诊病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郑州市首次出现本土传播的病例,给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病例轨迹
据相关部门通报,患者是一位在郑州工作的外地人员,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史。根据调查,目前已经对其接触人员进行了追踪和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已全部进行核酸检测,一些有风险的场所也已经进行了消毒。针对这一情况,在郑州市各区县已经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郑州市防控措施
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疫情,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防控措施。首先,全面加强人员排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同时,对病例所涉及的场所进行封控和消毒,密切关注人员流动情况,加强对重点场所的检测和防控。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提醒市民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性活动,减少外出。
针对这一疫情,郑州市卫生健康部门也迅速响应,成立了专门的应急小组,负责疫情的调查和处置工作。同时,医院提前部署,做好相关医疗资源的调配和储备,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全国疫情形势
近期,全国疫情形势相对稳定,但郑州市出现本土传播病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郑州市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较高,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警惕,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
同时,我们也要向郑州市学习,借鉴他们快速、果断的应对措施。只有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在这个特殊时期,人人都是防控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希望
面对疫情的挑战,我们要保持信心、冷静应对。疫情没有人种、地域之分,只有团结和合作才能战胜它。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此次疫情是对我们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各级政府和卫生健康部门能力和应对能力的一次检验。希望我们能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疫情衍变的预判和应对,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请注意,以上仅为人工智能根据提供的关键词生成的样本内容,与实际内容无关。四、河南本土新增一例确诊病例轨迹公布
河南本土新增一例确诊病例轨迹公布
河南省近日通报了一例本土新增的新冠病例,引起了广泛关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迅速行动,公布了该病例的轨迹信息,以便公众了解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这名确诊病例是一名中年男性,是一名工作于河南某物流公司的员工。他的确诊结果是在进行定期核酸检测时被发现的。经过溯源调查,卫生健康委员会追踪到了该病例的活动轨迹。
活动轨迹详情
根据公布的信息,该病例在确诊前一周内的活动轨迹如下:
- 7月1日:参加公司例行体温检测,结果正常。
- 7月3日:参与公司内部培训,共有30人参加。
- 7月4日:前往一个超市购物,停留时间约1小时。
- 7月5日:在家中休息,未外出。
- 7月6日:再次参加公司例行体温检测,结果正常。
- 7月7日:前往医院就诊,进行定期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防控措施
对于该病例的活动轨迹,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遏制疫情的扩散。首先,对所有参与过公司培训和例行体温检测的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确保及早发现其他潜在感染者。其次,对该超市进行了全面消毒,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和隔离观察。此外,卫生健康委员会还呼吁所有过去一周内接触过该病例的人员主动接受核酸检测,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除了这些针对具体活动轨迹的防控措施,卫生健康委员会还强调了公众的防控责任。他们提醒人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并做好个人卫生和呼吸道卫生。同时,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活动史。
总结
这起本土新增的确诊病例在河南省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迅速行动并公布了详细的活动轨迹信息,以便公众了解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他们也强调了公众的防控责任,希望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遏制疫情的蔓延,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五、河南本土新增一例确诊病例轨迹图
河南本土新增一例确诊病例轨迹图
近日,河南省新增一例本土确诊病例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我们整理了该病例的确诊轨迹图,帮助大家了解病例的活动范围以及相关防控措施。
1. 病例信息:
该病例为男性,年龄40岁,居住在河南省一中心城市。他最近前往湖北省,并在返回后出现了疑似病症。经过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目前,该病例已经被送往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相关密切接触者也已采取隔离措施。
2. 轨迹图: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我们整理了该病例的活动轨迹图如下:
3. 活动范围:
根据轨迹图可以看出,该病例近期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一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他在湖北省期间曾前往不同地方,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商场、餐馆等。因此,这些地方成为潜在的风险点。
4. 防控措施:
针对该病例的新增,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加强排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并隔离观察,对相关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 加强消杀:对病例出现过的地方进行全面消杀,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 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达防控信息,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 加强医疗:指定医院加强收治和治疗力度,确保病例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5. 公众防控知识:
在面对这样的新增病例时,公众也应该增强防控意识,采取以下措施:
-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 戴口罩:在封闭的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的场合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 保持距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 避免聚集:减少参加聚会和集会的频率,避免人员密集的场所。
- 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不随意外出。
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承担起自己的防控责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尽早遏制疫情的蔓延,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南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This blog post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a new local confirmed COVID-19 case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It includes details about the case, the trajectory map, the activity range,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dditionally,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awareness and personal hygiene practices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The post concludes by highlighting that collective effort and responsibility are crucial in combating the pandemic.六、宁夏银川市确诊一例输入性鼠疫病例,目前的防疫情况如何?鼠疫要怎么防控?
没听过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疑惑:鼠疫是什么?
才 1个病例,怎么就这么多人关注?
它真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可怕得多。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等类别。
甲类是后果严重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依次递减。
而鼠疫和霍乱并排在甲级类别里。
我们熟悉的艾滋病、出血热、狂犬病、疟疾……属于乙类,还在其之下。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 30%-100%。
谁也想不到,它曾经在人类历史上造成巨大的死亡惨剧。
14世纪欧洲鼠疫,导致那片大陆约一半的人死亡,甚至改变了当时欧洲的历史。
它和我国也仿佛有很深的“孽缘”。
1644~1899年,中国共有 144万人患鼠疫病,死亡 137万人。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又陆续有发生。在 1900年~1949年达到顶峰,发病 115万人,死亡 102万人。
这些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被可怕疾病带走的生命。
所以,我们真的应该庆幸。不知道、不了解鼠疫,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因为现在,我们国家的鼠疫防控做得很好。
中国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局的统计显示:
近十年来,从 2009年截至 2019年 6月,中国共有 26例鼠疫发病,死亡 11人,其中除 2018年、2015年、2013年未有鼠疫发病外,2017年、2016年、2012年、2011年均有 1例发病,2009年发病 12例,死亡 3例。
鼠疫再可怕,我们现在也有不必惊慌的底气。
鼠疫是怎么传播的?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
那传染源、传染途径是怎么样的呢?
1、传染源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宁夏银川确诊病例为腺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 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染上了鼠疫,会有什么症状?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 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 8-9天。
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
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鼠疫预防治疗
出门旅游,别碰野生的旱獭!!
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这里我要重点提醒大家,外出旅游,千万不要和野生鼠类有亲密接触。
记住,跳蚤也是传播环节之一!!!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 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
(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去过疫区、和鼠疫病人接触过怎么办?
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 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尽早预防用药。可服用磺胺制剂,成人首次 2g,其后 4-6h服 1g,一般连服 5日。
原文来自【39健康网】公众号,想了解更多健康医学常识,快来关注我~北京确诊2例肺鼠疫病:这5个知识点,你必须了解!
我是 @39健康网(公众号同名),一个有趣而有深度的健康科普平台,欢迎持续关注我。
七、印度最新的政府分析显示,印度每发现一例新冠病例,可能漏掉约90例。说明了什么?
说明印度的统计数字不大准,目前印度统计超过1000万新冠病例,如果乘以90,嗯,9亿,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点太大了?由此可以推出三点结论:
1.印度检测水平不大行;
2.发现1个漏90个的言论纯属娱乐;
3.现在确诊的1000万数字也未必准。
现有的1000万病例,一级一级报上来准不准不晓得,求和用没用错公式不晓得,所谓确诊的人吧,受检测水平限制,也未必在治疗前就得了新冠...无解之迷局。
希望印度好吧。
八、继中国台湾,香港之后,内地重庆发现首例猴痘确诊病例你怎么看?
怎么看?外来输入呗!只要外来输入控制不好,啥病毒都会被输入进来的!
九、百事食品公司发现确诊病例,买过的乐事薯片还能吃么?其它百事食品呢?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官网信息,目前没有任何可靠证据表明食物能传播新冠。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官方意见都认为,新冠病毒不太可能通过食物传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冠病毒的特点:不耐热,56℃持续30分钟或者60℃持续10分钟就可使新型冠状病毒丧失活性。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需要和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传染,它在餐具、餐盒等干燥物体表面虽然可以存活,但是传染性极低。SARS期间有研究者模拟包含高浓度病毒的飞沫掉到干燥的纸上,发现5分钟以内纸张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以薯片的生产环境来说,高温度、机械化的罐装,薯片不太可能有新冠病毒。
即使确诊员工有机会接触,病毒也只可能落在外包装;但是在一系列运输等流程走完病毒在食品包装上存活几率和时间都很低,薯片的外包装都是十分干燥的。
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十、欧洲多国发现猴痘确诊及疑似病例,或存在多条传播链,这是一种什么疾病?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猴痘是一种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直接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
1970 年中非的扎伊尔和西非首先发现了猴天花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1981~1997 年扎伊尔多次暴发猴痘,71 例患病,6 例死亡。此后非洲地区不时有发病报告。2003 年 6 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布紧急疫情报告,截止 6 月中旬已有 4 个州发现疑似和确诊猴痘病例 81 例。2016 年以来,报告猴痘确诊病例的国家有中非共和国 19 例、刚果民主共和国每年报告超过 1000 例、利比里亚 2 例,尼日利亚大于 80 例,刚果共和国 88 例,塞拉利昂 1 例。
本病的病因是猴天花病毒感染。被感染猴天花病毒的动物咬伤、直接接触被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皮疹,是感染猴痘的危险因素。
按病情进展,本病分为 4 期,即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发热、全身不适、疲乏、头痛、肌痛、背痛,有时伴有咽喉疼痛,是猴痘感染早期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猴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猴痘的常见症状包括:
- 发热:伴畏寒、寒战。
- 全身不适、疲乏。
- 疼痛:可有头痛、肌痛、背痛,有时有咽喉疼痛。
- 皮疹:发热后 1~3 天出疹。皮疹的形态均一,呈离心性分布,四肢多见,可见于手心脚心。皮疹的形态可从斑疹发展至丘疹、变白亮透明,出现水疱、疱液混浊,形成脓疱、脐样坏死样溃疡,结痂脱落。
- 淋巴结肿大:特征性的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点,常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猴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 败血症;
- 肺部感染;
- 呼吸窘迫综合征;
- 脑炎;
- 眼部炎症。
猴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猴天花病毒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猴痘?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猴痘:
- 野外工作者;
- 宠物商店人员;
- 宠物爱好者;
- 动物饲养设施的工作人员。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猴痘:
- 被感染动物咬伤;
- 直接接触被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皮疹。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发热;
- 全身不适、疲乏;
- 疼痛:头痛、肌痛、背痛,有时有咽喉疼痛;
- 皮疹;
- 淋巴结肿大。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 持续高热(大于 39℃);
- 呼吸困难;
- 胸闷、憋气;
- 皮肤化脓;
- 皮肤淤血;
- 神志改变;
- 休克:可有烦躁、皮肤湿冷或发花、意识减弱或昏迷、尿量减少等表现;
- 视力下降或完全丧失。
建议就诊科室
-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猴痘?
当医生怀疑是猴痘时,可通过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聚合酶联式反应(PCR)技术、电镜或培养等辅助检查确诊疾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 血常规: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明确血象,大致判断发热原因,进而拟定初步的治疗方案。
- 生化检查:了解患者肝功、肾功、心肌酶及电解质等情况,有助于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其他系统的损害。
- PCR 技术:从猴痘患者皮损标本中检测出猴痘基因组 DNA 片段可为临床快速提供实验室诊断的依据,进而确定初步的治疗方案。
- 电镜或培养:从皮损标本中分离出猴天花病毒进行培养,可明确疾病诊断。
- 荧光抗体法:从感染者血清中检出猴天花病毒抗体明确疾病诊断。
- 放射免疫法:从感染者血清中检出猴天花病毒抗体明确诊断。
目前尚无推荐的特效疗法,给予对症处理。处理原则是隔离患者,防止皮肤病损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
- 退热药:当患者存在高热且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酌情应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吲哚美辛。
- 抗病毒药物:可改善病毒血症引起的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常用药物如奥司他韦。
- 补液及营养治疗:可改善循环状态、增强机体提抗力,常用药物有葡萄糖或氯化钠溶液、维生素 B、维生素 C 等药物。
- 碘伏:如果存在皮损可用碘伏消毒,防止皮损继发感染。
其他治疗
物理降温:发热时,可使用冰袋、温水擦浴等降温。
疾病发展和转归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 2~6 周内自行痊愈。
若不及时医治,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虚脱、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本病的病死率估计为 1%~10%,其致命性低于天花(天花的病死率为 30%)。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 避免抓挠皮疹,如有皮损需注意皮损部位卫生并及时用碘伏等物品消毒。
- 本病病程略长(大部分患者需 2~6 周痊愈),需合理饮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 注意体温变化,如有体温异常(>37℃),需及时告知医生。
-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 对进口动物实施检疫,对宠物加强卫生防疫管理。
- 尽量给宠物喂熟食,减少或避免宠物于野外捕食。
- 不要和宠物接吻、长期共眠。
- 不要滥食野生或者不知名的动物。
- 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去该段时间内猴痘发病率高的地区。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 使用天花疫苗预防人类猴痘,大约具有 85% 的有效率。接触或有可能接触患有猴痘的人或动物都要接种天花疫苗。但由于天花疫苗接种具有的潜在风险,故不应盲目扩大接种范围。
参考文献
[1]. 龚震宇, 龚训良. 1970-2017年西非和中非的新发猴痘疫情概况. 疾病监测, 2018, 33(6): 531-532.[2]. 张政, 岳志红. 猴痘病毒研究进展. 中国检验医学杂志, 2003, 26(8): 511-513.[3]. 张睿, 陈国强, 张敬友, 等. 猴痘研究进展. 中国动物检疫, 2011, 18(9): 71-73.[4]. Reynolds MG, Doty JB, McCollum AM, et al. Monkeypox re-emergence in Africa: a call to expand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One Health.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9, 17(2): 129-139.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