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船舶与工程
船舶专业是个很辛苦的专业,虽然好找工作,但是你要知道为什么好找工作~~~ 至于海洋大学的此专业属于一般般的吧,毕竟不是哈工程、大连理工、武汉理工这些业内顶级学校
2. 海洋船舶工程专业出来干什么
首先,不可以当船员(当然,看你是哪个学校的了,当船员得有证书,而且新公约要求十分严格)。
就业方向,主要是造船厂,因为你学的钢结构较深,去相关行业,如造钢结构桥的企业也是可以的 。薪水看你在哪个地方工作,就业做什么。PS:你是哪个学校的,我们是校友吗?3. 海洋船舶与工程就业方向
先给你推荐个学校,去武汉理工,然后告诉你,就业非常好,大三基本都被单位预订光了,就业都在船厂,考了海员证的可以出海,有去海事局的,中国远洋的老总是武汉理工这专业毕业的。
也可以去中交航务局一类的去修建码头,工资……这个要分单位分情况了。你要是去709所,就是一个研制潜艇的单位,那待遇和你去一个小船厂的能比么?4. 海洋船舶与工程专业排名
这个专业很好,在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名单。北部湾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入选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B类)。
2022年在“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排名”中,北部湾大学获评中国三星级应用型专业,迈进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荣登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排名榜首。
5. 海洋船舶与工程专业考公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对色弱没有要求哦。色盲不能填报的专业为: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6. 海洋船舶与工程就业前景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毕业生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2、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三周)、船厂实习(三周)、上舰实习(二周)等,一般总共安排8周。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
3、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履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
4、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
5、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 海洋船舶与工程浙江
两个专业就业前景都很好。
海洋工程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沿江、沿河和沿海城市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建设集团、规划院、设计院、水利局、港务局和科研院所等。
海洋技术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海洋技术装备、海洋信息系统如海洋观测装备、潜水器、海洋资源勘测装备、水下声/光/电/磁探测系统、海洋大数据系统等设计和研发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如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的所属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及其下属机构等。
8. 海洋船舶与工程分数线
按校方的说法是三海一核,传统优势院系是1、3、4、5、15系,对应的专业分别是船舶、轮机工程、自动化、水声工程,核工程。
其中船舶、轮机、水声都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哈工程的船舶学科评估是A+,和上交并列。也就是说这三个专业都很强。
自动化作为热门主流学科,这次的学科评估是A-,可能是211非985里面最强的了。
核工程学科评估B+,并列第三,作为核工程领域的四大高校(清哈两交)之一,无论是办学历史还是现在的实力都还是挺不错的,在业内的影响力不比在船舶行业差。哈工程的核学科已经培养了宣益民、李建刚两位院士,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校友当选。
上面是从专业实力的角度来说。从就业待遇上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从毕业生收入来看,4系、6系、8系最好,也就是自动化、计算机、通信专业。一方面是行业差距,另一方面是哈工程的上述弱电类专业实力也很不错,计算机和通信的学科评估都是B+,整个弱电大类的学科评估成绩,大概只弱于北邮、西电这两所行业211,比起其他分数高一截的211来,也丝毫不虚。
夸奖完毕,说一下个人对学校各院系发展的看法。
船舶学院作为一系,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哈工程最强的院系。可是从目前的一些硬指标,包括从发展势头来看,一系未必是最强的院系了。虽然学院宣传各人才指标,什么优青一人、青年长江学者一人、什么万人计划领军人物一人之类,可是知情人士都清楚,其实这都是一个人。张阿漫老师一个人贡献了大部分的人才称号,一系目前也就段文洋、张阿漫、李晔等屈指可数的几位老师算是有国字号的人才称号,其他老师都没有。对于一个龙头院系来说,这个高层次人才数量显然是不够的。
此外,学术上近亲繁殖严重,多数老师学术能力不足以让人信服。学院管理水平也不让人满意,学院网页稀烂,很少更新信息,和三四五系的学院网站比,差太远了。学校的教师个人主页实行那么久了,一系的老师们有三分之二都不去维护个人主页,个人简介、研究方向、研究成果都不公开,真的忙到没时间打理吗?还是成果羞于展示?三四五系的院系的老师们个人主页信息都维护的很好。徐玉如院士去世后,一系的国字号重点实验室便甚少像样的产出,光有经费没有成果,总不是长久之计。
虽然这次学科评估a+,不少一系的师生很骄傲。但很大程度上是三系和五系的功劳,要认清这一点。单论船舶设计制造的学科实力,哈工程是远逊于上海交大的,之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能和上交并列a+,是因为在师资水平和科研成果上,轮机和水声对船舶学科评估的贡献很大。要知道大连理工、上交是没有水声、轮机专业的,而哈工程的水声、轮机都有上百的老师人数。
二系的专业太多太杂,学院没有足够的实力兼顾,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哈工程的航空航天专业底子很好,培养了不少人才,沦落到现在的地步,连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都没有,太遗憾了。这是所有211大学的痛,经费有限,不能兼顾所有学科,不用多久,就拉开了和985大学的差距。目前来看学院的重点是发展力学学科,工大来的吴副校长是力学长江学者,给二系带来了一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下次学科评估能否更进一步呢?作为一个重点是研究船海的学校,离不开力学的支持,一个强大的力学学科是必要的。如果能够获得B+,那将会是一个合格的成绩。这次学科评估力学是B级,中规中矩,还不足以支撑学校船海学科的发展。
由于前校长的缘故,三系的实力进步迅速。无论是科研奖励,还是获得国字号荣誉称号的老师数量,都已经超越了一系。比如说李玩幽、杨铁军、靳国永、杜敬涛为代表的一批老师们。其他八零后新生代的师资水平平均水准也强于一系,这和三系一直坚持引进外校毕业的老师是有关系的。如果轮机工程的研究成果不算到船舶专业,而是打包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那么下一次学科评估哈工程的动力学科甚至有可能冲击A-。有难度,不过不是没有希望。
四系作为第一大学院,学科实力强,就业去向好,是一系三系的孩子们羡慕的对象。自动化这种热门学科能够a-,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下次评估,能够保持就很满意了。四系新院长青年才俊,很想有一番作为,从工大过来的姚校长也是搞自动控制的长江学者,四系的发展值得期待。哈工程就应该发展自动化这种本身底子好,又能吸引考生的学科,而不是傻傻的宣传三海一核,把人都吓跑了。放着211中最好的自动化专业不去宣传,而是去宣传船、核这种超级大冷门,分数线哪里能高的了。
如果说三系已经超越了一系,那五系就是自始至终的龙头院系了。一直以来,哈工程的水声学科实力都是最强,不管是和校内其他专业比,还是跟其他学校比。两位院士坐镇,长江学者、创新人才一应俱全,师资实力在哈工程算是最豪华的了。学生读研率八成,远高于其他院系。如果哈工程没有船舶轮机,只依靠水声专业的实力去参加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学科评估,我想也会是A+。水声学院院长也非常年轻,观察下来,学院的发展势头和四系一样,都很不错。
从学校的官网上看到新增招生专业的公示,五系打算开设海洋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这是打算把海洋信息学科领域做大的节奏。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拟开设的专业属于电子信息一级学科,而不是和水声工程一样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这才是正确的划分,其实水声工程也更近似于通信,而不是船舶。就业去向也更趋向于通信专业。去华为中兴的很多。
发展海洋信息学科,也就是发展信息学科了,对于考生的吸引力会大不少。热门学科能够吸引人,整个学校才有吸引力。
从就业上来讲,六系是哈工程最好的专业,其他也没必要评价了。
七系传统工科,中规中矩,目前并不是学校发展的重点。在现有的资源下,如果能够在水下机械这一细分领域做到国内顶级,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八系信通和六系一样,实力不错,B+,就业又好。如果水声工程打包到通信学科的评估,那么哈工程的通信有冲击A-的希望。
虽然全国经管都很热,但哈工程的经管确实不是校内重点。
十系材料在哪个学校都是刷论文的利器,每个学校都少不了它。
理学院已经分家了,分成了物理光电学院和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的光学工程是发展的重点,实力还可以。数学学科已经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如果物理专业如果能够获得博士点,那就圆满了。一所工科大学离不开数理基础学科的支持,哈工程至今没有培养出杰青,和重工程轻学术不无关系。数学、物理学科对其他工科专业的支撑作用是巨大的。
十五系是三海一核中的那个“核”,实力和受重视程度没得说。虽然和1、3、4、5系比在规模上要小不少。
能称为一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包括培养了众多优秀校友。学院本身的师资力量还有待加强,有规模,也要有精度,不能只依靠人海战术。
如今学校重点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动力、海洋信息、核工程这四个学科群,如果在下次学科评估中船舶继续A+,自动化继续A-,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通工程能够从B+进步到A-,那就可以说达成目标了。如果力学、机械、光学等支撑学科有一两个进步,那就更完美了。我想,这也是校方努力的目标。
哈工程的青岛校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如今终于开建,烟台研究生院也进展迅速,这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哈尔滨这个城市目前不止限制了哈工大,更限制了需要海的哈工程。如果能够在青岛有新的校区,那么哈工程就不会是现在这个分数线了。
2019.8.16补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布,哈工程杰青一个,优青光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80出头,排名一百多位。这个结果真是让我震惊到了,沦落的比想象中还要快。校领导们该警醒了。加快异地校区的建设,熬过阵痛期,还有重振的可能。死守哈尔滨,未来会越来越差。
9. 海洋船舶与工程就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船舶公司、船厂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