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海洋科考船(世界最大海洋科考船)

2022-12-16 06:42 点击:169 编辑:邮轮网

1. 世界最大海洋科考船

规模面积12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造船基地将在上海“浮出水面,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位于长兴岛南岸,岸线长达8公里,水深12米至16米,十分适合建设大型造船基地。整个工程按照抵御200年一遇高潮位加12级风组合防汛标准设计建设,明年年底围堤完成后造船基地将全面开工建设。

2. 中国海洋大学拥有的科考船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教职工36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84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9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9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8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4项、人文社科奖励77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6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211项,授权发明专利164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2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3. 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

11月21日9时,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下称“中山大学”号)入泊珠海高栏港烽火海洋码头。 “中山大学”号顺利入泊母港,意味着目前我国排水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可以正式投入使用,执行科考任务。

“中山大学”号总长114.3米,型宽19.4米,排水量6880吨,续航能力15000海里,定员100人,拥有约720平米室内实验室和610平米甲板作业面积,是目前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4. 世界上最先进的科考船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

它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交付使用后将填补我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船只特点:

一是符合国际最新规范。是全球第一艘符合国际最新规则的极地科考船。

二是安全性高,通过结构设计,具有很强的防寒能力,也很环保。

三是破冰能力强,能在1.5米厚度冰、0.2米厚度雪的海况下,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

四是智能化,拥有智能机舱,便于飞机在甲板上起降;能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船体全寿命监测。

5. 全球最大科考船

中国石化燃料油公司生产的是轻质船用燃料油。为东方红3号科考船供油,首单供应605吨轻质船用燃料油,助力其完成海洋科考任务。东方红3号科考船是国内顶尖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全球最大的静音船,曾多次完成在东海、黄海、南海及西北太平洋海域的科考任务。今年1月,中国石化燃料油公司正式成为东方红3号科考船独家全年供油服务商。近年来,燃料油公司先后为雪龙号、雪龙2号、沈括号和向阳红06等科考船提供优质供油服务。

6. 我国目前最大的极地科考船是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

7.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船

“海洋六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现代化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船舶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全回转舵桨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并配置多种先进调查设备,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高。船全长105.66米,宽17.35米,吃水5.5米,总吨4335,满载排水量4650吨,经济航速12节,最大航速16节,自持力60天,续航力15000海里,定员65人。

8. 最大的海洋科考船

蓝鲸的祖先是陆地上的哺乳动物。经过基因检测,它的基因与河马等陆地生物的基因最接近。

在进化过程中,一些生物爬上陆地,一些生物则重返大海,例如鲸的祖先。回到海洋中,为了适应低温的海水,鲸的祖先向更大的体型进化。

体型变大了,需要的食物也变多了。这就需要鲸有着高效的捕食能力。

如今的鲸鱼大概可以分为两种:须鲸和齿鲸。须鲸的体型要更大,它们的口腔里没有牙齿,而是密密麻麻的“须”。鲸须的成分,跟我们的须鲸靠着鲸须,吞吐海水就能过滤其中的食物。它们一口吞进大量海水,用鲸须将食物留在嘴里,海水则被过滤出去。这项高效且独特的捕食技能,让须鲸的体型越来越大。

蓝鲸就属于须鲸,别看它个子大,但食道很窄,不但吃不了人,连吞块面包都能噎到。

我们都知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蓝鲸作为最大的动物,吃的食物却小得可怜。

蓝鲸的主食是南极磷虾,它们比人的小拇指还小,也不算真正的虾,更像个虾的远房亲戚。它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会发光,有助于模糊身形,避开捕食者。它们集群活动,数量庞大,是上层食物链最为中意的蛋白质来源。

不过,蓝鲸虽然巨大,却十分苗条。它有着流线型的完美体型,每小时能游20海里,算海里游速比较快的动物了。它的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的颜色要更浅一些。

很多鲸类由于体型庞大,行动缓慢,周身长满了鲸虱,一眼看过去简直让人密恐发作。蓝鲸游得快,鲸虱就很少侵扰它。

你可能会好奇,蓝鲸会不会长得更大?

很遗憾,不太可能。蓝鲸采用的捕食方法叫做突进捕食法,直冲进磷虾群,张开大嘴吐纳海水和食物。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的能量,随着捕食者体型的增长而增加。据估计,使用这种捕食法的生物,最大能长到33米,和蓝鲸现如今的体型差不多。

从远古时期遗留的恐龙化石来看,蓝鲸极有可能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很多化石因为不太完整,估算出的重量准确度并不高。目前数据比较准确的,最大的鱼龙也不过长度20米,体重50吨左右,跟蓝鲸一比简直不够看。

一般来说,雌性蓝鲸的体型比雄性蓝鲸要大一些。人们发现的最大蓝鲸有33.5米长,240吨,但由于不是正式科考得到的数据,不能全信。

9. 大型科考船

我国最大捕鱼

“深蓝”号渔业捕捞加工船是我国自主建造的最大最先进的远洋渔业捕捞加工船,是一艘满载排水量接近9000吨的大船,年捕获量可达5万吨。

该船总长约120米,型宽21.60米,设计吃水7.3米,设计航速15节,可满足ICE-A冰区(冰厚度0.8米)及-25℃低温环境的营运要求。该船主要用于南大洋渔业捕捞,兼顾海洋科考功能。

10. 我国最大的海洋科考船

长江白鲟属于匙吻鲟科鱼类,最早出现于白垩纪(距今一亿多年),现今存活的匙吻鲟科鱼类仅有两属的两种,分别分布于亚洲的长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生活在我国长江的白鲟又称作中华匙吻鲟,曾为我国特有鱼种,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我国古代又称长江白鲟为“鲔”,民间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千斤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就是长江白鲟,说明白鲟的个头要比中华鲟更大,有渔民称这种鱼的体长可达7米以上,这种鱼游泳速度很快,而且很凶猛,长江中的大多数鱼类都会被它作为食物,站在长江水下食物链的顶端,因此又被称为“江中猛虎”、“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巨鱼”,位列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长江白鲟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宜宾到长江口这一段的长江干支流中,但以前曾经也在钱塘江和黄河下游有发现,说明这种鱼类也可以在沿海的浅海中生存,通常在春季沿着河流顺流而上产卵,小鱼通常都在淡水中成长,并顺流而下到海洋中生存。

长江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体重在500公斤以上,被认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如长剑或象鼻,长度可占身体总长度的1/3,又俗称为中国剑鱼,象鱼,体呈长梭形,上下颌均具尖细的齿,体表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

最后一条长江白鲟出现于2003年,当时为我国的野生动物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将它放生并跟踪它的活动。但由于随后考察船触礁,导致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从此之后至今的16年来,科考学家和渔民们等再也没有发现过长江白鲟,即便科考学家曾经苦苦搜寻,但再也没有发现这种“长江巨鱼”的影子,因此野生动物学家认为早在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可能就已灭绝。

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就很难再出现在地球上了,长江白鲟的灭绝是长江流域生态物种的又一大损失,也是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后我国生态系统中又一重要物种消失的坏消息,说明环境和物种的保护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船海洋动力部件有限公司是国企吗(中船海洋动力集团)
上一篇:2017青岛海洋博览会(青岛海洋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