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湾造船公司图片
1、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004年,公司的完工总量位居中国各船厂之首。2005年,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造船总量突破200万载重吨的船厂。2006年造船完工总量又达到了历史性的311.5万载重吨,接近于2000年的全国造船总量,不仅是我国率先超越300万载重吨大关的船厂,而且,还是我国唯一一家年造船总量和手持订单双双进入世界十强行列的造船企业,在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史上又矗立起了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
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大型船舶出口基地和国家重点保军企业。建国以来先后建造各类船舶 2700 余艘,其中舰船 43 个型号 818 艘,被誉为“海军舰艇的摇篮”。八十年代初,在国内船厂中率先打入国际船舶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亚 16 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三十多个第一。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船舶总装企业和大型船舶出口基地企业,在国内最先开发建造了 30 万吨超大型油轮和 FPSO 等海洋工程产品,在国际造船界和航运界享有盛名,连续多年在国内船厂中排名第一,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造船业“猛追日、韩的旗舰”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船厂”,在 2004 年国外权威杂志对世界大型船厂最新排名中,跻身第七位。大连船舶重工是中国最早建造 10 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船厂,建国以来,先后为国内外船东建造各种类船舶 2700 艘,从五十年代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七十年代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八十年代中国第一艘出口船,直到九十年代中国第一艘 VLCC ,大连船舶重工不仅是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 60 多个“第一”,更给快速发展的中国造船业带来了无数荣耀。 依靠现代化基础设施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作为保证,大连船舶重先后开发和设计建造了代表中国造船能力的 30 万吨超大型油轮( VLCC )、代表中国造船技术水平的 4668TEU 集装箱船和代表中国造船管理水平的 23 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 FPS0 )等标志性产品,以及 2.8 万吨多用途集装箱“梦幻型”系列船、 4.4 万吨成品油轮“中国大连型”系列船、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 RO — RO12300 吨现代化滚装船等。目前,大连船舶重工 30 万吨超大型油轮 (VLCC) 、 11 万吨成品油轮已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批量化生产,这为降低成本,缩短船舶建造期创造了条件。所服务的船东分布在丹麦、挪威、伊朗、比利时、希腊、美国、德国、智利、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在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国内用户的船队重,也越来越多地拥有了新船重工建造的船舶
3、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1995年12月29日,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动工兴建,她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两大公司最大的合作项目。10年来,南通中远川崎产品链完成了大灵便型散货轮——第五代集装箱船——30万吨超大油轮——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10000TEU集装箱船的五大跨越;10年来,南通中远川崎的主要造船指标连破国内纪录,造船工期不断缩短,经济效益连年增长;10年来,南通中远川崎锻造了一支成熟的研发设计队伍,成就了一个精干务实的管理团队;10年来,南通中远川崎屹立在风云际会的造船市场,无论是接单选择还是成本控制,不管是安全生产还是质量保障,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10年来,所有南通中远川崎的造船人,奋发图强,在建造世界一流船舶的同时,矢志不渝地建设世界一流船厂。南通中远川崎作为国内第一家大型造船合资企业,经过这10年的运作,已形成鲜明的自身特色,并与国内外同行不断交流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南通中远川崎的崛起,犹如在中国造船界树起了一根标杆,立起了一面镜子,其示范效应和对比效应,无疑是中国造船久远的福音。截止2005年12月,公司共交付各类船舶35艘,其中大灵便型散货轮28艘,5400TEU集装箱船2艘,30万吨VLCC 3艘,5000PCC汽车滚装船2艘,船东遍布欧亚两洲,海外船东订船占70%。促进和推动了民族造船工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在国际造船界的声誉。南通中远川崎以超常规的速度实现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就,更确立了最具竞争力的造船厂的地位,其追求“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激发企业活力”的企业文化在业内独树一帜,为国内外船舶专家所称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南通中远川崎的生产现场,充分肯定了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企业规划和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业内组织了专家分多个批次考察南通中远川崎,探讨“南通中远川崎现象”,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可以说,南通中远川崎的成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30年造船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其成长的历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为此所有南通中远川崎的造船人都心存感激,立志为中国造船工业的更上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
4、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五大造船中心之一。公司是既造军用船舶、民用船舶,又造大马力船用柴油机和大型钢结构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上海东部的黄浦江两岸,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码头岸线2800米;拥有360X92米大型干船坞1座,600吨龙门吊2台,12万吨级浮船坞、12万吨级和7万吨级船台各1座,2万吨级以下船台3座。公司具有70多年的造船历史和丰富的造船经验,为国内外船东建造过各类大中型集装箱船、LNG船、LPG船、化学品船、滚装船、浮式储油轮、成品油轮、原油轮、散货轮、客船、特种工作船、军舰和军辅船等共计3000多艘。船品除满足国内用户需要外,还远销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船东的好评。公司目前已具备年造船生产能力200万吨
5、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年代,江南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代潜艇;60年代,建造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70年代,为配合我国发射火箭和人造卫星,建造以“远望”号和“向阳红10”号为主的测量、调查、打捞救生船等远洋综合科研研究船队;80年代以来,江南造船厂的船舶产品频频走向国际市场,先后为德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挪威、比利时、瑞士、丹麦、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建造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船、成品油\化学品船、自卸式散货船、汽车运输船、三用工作船和液化气船等十多种类型的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在全冷式液化气船、LNG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储备。2003年7月24日,中船集团公司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就上海地区船厂布局调整的有关问题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其中明确提出,上海市近期在长兴岛安排8公里岸线,用于中船集团公司系统内黄浦江沿岸船厂调整搬迁。长兴岛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有3.7公里的岸线,占地面积约560万平方米,在这里将规划、开发、建设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军民结合、水上水下并进、产品范围包括钢结构等在内的我国第一造船大厂。这里将拥有4个大型船坞,其中最大的船坞长580米、宽120米,具有450万吨年造船能力。
2. 造船有限公司
中致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很好,地址为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秣周东路11号9号楼806室,经营范围包括:海员外派业务;国内船舶管理业务;国际班轮运输;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船员、引航员培训;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国际船舶代理;国内船舶代理;船舶租赁;船舶港口服务;内河船员事务代理代办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广告设计、代理;广告发布。
3. 台湾 造船
中视是中国电视台的简称。
台湾发展比较早,而且有些是在大陆已经发展, 后来又移到台湾,所以很多中国的称呼都被台湾抢先注册使用了 像在中国你就看不到一家 中国电视台 另外还有中华航空但是英文是china airline 还有中国钢铁、中国石油、中国造船4. 台湾造船业世界领先
全球生产钢铁的国家只有两个——中国和“外国”。2018年全球钢铁的产量约为18亿吨,其中中国钢铁产量9.3亿吨,占比超过一半。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基建狂魔”,和规模巨大的钢铁产业有莫大的关系。还有,我的造船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机械制造业等飞速发展,钢铁产业贡献巨大。
我国出现了很多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其中很多家进入了世界500强榜单,比如宝武钢铁、河钢集团、沙钢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中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有钢铁产业,其中河北和江苏产量最高,均超过了1亿吨。全球只有3个国家钢铁产量超过亿吨——中国、日本和印度。其中后两者均是1亿吨多点。
以下是2018年全球钢铁产量排名前50的企业。在50强中,中国上榜的数量就达到28家,占了半壁江山。其中产量前30家钢企当中中国就有16家,同样超过了一半。
遥想1978年,我国钢铁总产量只有3178万吨,占当年世界钢铁总产量的4.42%。这个产量还不如我国当今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江苏沙钢集团)的产量。(轴承需要优质钢材制造)
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还不是非常强,产品附加值还不高,高端钢材产量并不太大。因此,我国还只是钢铁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2018年全年,我国进口了1000多万吨钢材,大部分是国内产量不高的高端钢材。日本、美国、韩国、卢森堡等国家在钢铁产业技术上还是要强于我国的。
5. 台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当然不是很像,重复的产业是电子业和半导体,但韩国在汽车造船比台湾强很多。
。。6. 台湾造船公司图片高清
如中国“泰安口轮”半潜船,装货平台就像一个足球场,装卸大型浮货物时可以下潜19米,装载平台没入水深9米,泰安口轮总长156米,型宽32.2米,型深10米,载重量18000吨。
世界最大的半潜船排名:
“Dockwise Vanguard”号半潜重型运输船
首艘“Type0”型半潜重型运输船
“Dockwise Vanguard”号由现代重工负责建造,为新一代敞尾式半潜船,包括设计费用在内,总价值约2.4亿美元。该船的设计建造专门针对20种运输任务,载重能力超过10万吨,可一次性运送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钻井平台,甚至是整艘中型 FPSO,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该船未交付时就接到了首个运输合同,2021年年末交付后即用于“St.Malo”号自升式平台从韩国运输至美国墨西哥湾的任务。
该船由2个调距桨驱动,主推进系统包括2台瓦锡兰6L38型发动机和2台瓦锡兰12V38型发动机。船上设2台可收缩推进器,带动力定位装置。
“Blue Marlin”号半潜运输船
该船由中国台湾的中国造船公司在高雄建造,2000年交付。2021年,该船在韩国现代重工经过3个月改装,将船身加长7.8 m,加宽21m。在“Dockwise
Vanguard”号未面世前,该船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半潜船,在其运输的各种货物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在2000年10月运送遭恐怖袭击而损毁的美国海军“柯尔”号驱逐舰,从也门亚丁港运至美国本土进行维修。
“Osprey”号和“Hawk”号主机功率13553kW,安装有2000kW的船首推进器和1000kW的船尾推进器,拥有68个压载舱,泵送能力大于等于16000m3,该船的驾驶桥楼位于船首,当运输高大货物时,确保了桥楼的可视性。
“Finesse”号和“Forte”号半潜船公
该两艘船为姐妹船,为单甲板型,后部设两个独立的、可移动的浮力箱,前部为首楼和居住甲板室。主甲板上方前部设有一个4层高的居住甲板室和驾驶室以及2个烟囱。该船为双桨,柴电动力半潜船,带球鼻首,倾斜首柱和方尾。船上所有系统均拥有完全冗余。该船动力装置包括4台中速 HFO柴油发动机,每台与1台6.6
kV的交流发电机相连。每个定距螺旋桨通过1台变频器由1台电动机直接驱动。船上设19间单人舱和15间双人舱,共可载员49人。
该船可载无浮力货物20000t,最大长度可达60m;可载有浮力货物30000t,最大长度可达90m。在完全下潜吃水状况下可缓慢操纵。该船的压载能力允许其在4小时内从设计吃水变为下潜26m。此外,船上还带压载水处理系统。
7. 台湾造船技术
台湾的航空工业曾经能组装F-5E/F战斗机(美式第二代战斗机),甚至在美国帮助下研制IDF战斗机(入门级的第三代战斗机),现在已经退步了。台湾没有航天工业。台湾的军舰制造曾经辉煌过,90年代能在美国的技术支持下仿制改进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美国70年代研制的4000吨级导弹护卫舰,台湾称为成功级导弹巡防舰),后来也退步了,21世纪研制的比较著名的舰艇有磐石号综合补给舰(按民船标准建造的2万吨级综合补给舰)、沱江级“迅海舰”(双体构型的500吨级大型导弹艇,有一定的雷达隐身处理,火力强大,航速较快,电子设备落后,适航性也不太好)。
8. 台湾的造船业
游艇的发展史,中国要先于西方,但和火药一样,得到长足发展的仍是在西方。
中国
早在中国唐代,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人发明了靠人力踩动木制桨轮,古称为“车船”、“车轮轲”。
1872年游艇(英文表述:NauticExpo,pleasure craft,yacht,refreshment boat)成为租借地的摆设,后来台湾地区引进游艇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解放初期——51年成立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52年划归一级部,任务是抢修改装军船支援解放战争(45-50年)和朝鲜战争;打捞沉船、修造民船、建造小炮艇;接管和改造旧中国的修造船厂;集中力量建造苏联转让的舰艇;组建船舶科技机构;着手研制万吨轮等。
1961至1978年,是新中国船舶工业曲折前进的18年。63年正是成立六机部。主要任务调整方针任务,组建国产化协作机制,立足国内配套,调整生产方向以军品为主,造船从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研制出核潜艇、远洋探测船、万吨轮等),贯彻战略部署重点建设三线。文革中遭到创伤。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军转民再次调整生产方针,实行军民结合、军品优先,民用船舶迅猛发展。以五种军船(导弹驱逐舰、核潜艇、常规潜艇、导弹快艇、护卫舰)为重点,研制完成两项重大工程(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远洋测量船队),造船业稳步全面发展。1982年改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以后又分为中国船舶北方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南方重工集团。
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令世人瞩目,随着生活品位的不断攀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位、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游艇运动渐为国人所认识。作为一种典型的舶来品,这种新式潮流不仅引起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关注。也为许多城市发展新型服务性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游艇俱乐部在经营,但由于受到消费条件、自然条件和有关法律、法规滞后的制约,国内投资机构对这类新鲜事物所知甚少。有关游艇俱乐部如何成立并对之进行经营管理,仍属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
西方
1660年,英国查尔斯二世继承王位时,英国有了世界上第一艘做工精细,具游艇意义的皇家狩猎渔船。贵族和富豪竞相以改帆船来夸耀。
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人把蒸汽机和螺旋桨安装在游艇上。
20世纪初期由于玻璃钢这种材质在游艇建造技术上的发展和生产成本的下降,玻璃钢游艇开始进入市场,所有现代工业的新式动力机器都用在了游艇上,甚至利用风力的古老帆船也要配备小功率的马达和自动导航的驾驶仪器。
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三产业中衍生出游艇俱乐部,在解决游艇的停泊难题后,游艇产业得到了更为蓬勃的发展。
现在西方国家几乎把所有的最先进的科技产品装备到游艇上。建造游艇的材料几乎能用到的都用上了,游艇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私人飞机的高档行走游玩工具。在今天的欧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亚,游艇已经是人们周末度假、休闲娱乐的一种工具。
依国际标准游艇的规格是以英尺计算的,从尺寸大小上分为三种:36英尺以下为小型游艇、36-60英尺为中型游艇、60英尺以上为大型豪华游艇。有小型艇(6米以下)、小型游艇(6~10.5米之间)、中型游艇(10.5~18米之间)、大型游艇(18米以上)。大型豪华游艇在尺度上分35~40米、41~44米、45~49米、50~54米和55~60米五个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