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造船史(新中国第一个造船厂)

2022-12-06 09:21 点击:290 编辑:邮轮网

1. 新中国第一个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的历史:

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于1865年购买了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器。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至城南高昌庙现址,并建立了翻译馆。

翻译馆不仅造就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工程专家,而且成为全面介绍、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对中国早期工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时,江南造船厂进入了第一个兴旺发展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

到19世纪90年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机器工厂。

2. 新中国造船厂地址

1、外高桥造船厂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长江口南港河段南岸。

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出资组建,中船集团公司控股,注册资本14.40亿人民币。

是中国目前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船舶总装厂。

2、新时代造船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江苏靖江市江阴长江大桥下游10公里处,具备建造30万吨以下各类船舶的自然条件。

公司占地总面积162万平方米,长江岸线3200余米。

1996年至今,公司已先后为丹麦、巴哈马、英国、德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造了入ABS、LR、RNIA、NK、GL、DNV、BV等船级。

3、江南造船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前身是1865年清朝创造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和国家重点军工企业。承载着壮大中国海军、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

3. 中国第一家造船厂哪年

百年造船厂有如下几家,1上海江南造船厂,建厂在清末期洋务运动李鸿章主建的当时较现代的造船厂,广州黄埔造船厂,建厂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由英国人柯拜与当地地方官僚资本共同建立了黄埔造船厂,主要是生产中小型船舶,到目前还有一个柯拜船坞遗址,福建马尾造船厂,也是清末洋务运动时建立的现代船厂,主要是是为福建海军服务。

4. 中国最早的造船厂

中国最早的军事工厂是咸丰十一年(1861)冬两江总督曾国藩在安徽省城兴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同治元年(1862)江苏巡抚李鸿章在上海建上海洋炮局,随后又建立两个炮局,分别由英国人马格里和安徽人韩殿甲主持。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将后建的两个炮局迁往苏州,故皆称苏州炮局。这一时期的军事工厂主要是生产洋枪、洋炮和弹药,以供湘、淮军镇压太平军之用,同时也开始小轮船的试制工作。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奉命以钦差大臣率湘、淮军北上剿捻,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由苏州移驻江宁,遂将由马格里主持的苏州炮局迁至江宁,建立金陵机器局,并同曾国藩合力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

金陵机器局和江南制造局主要是为湘、淮军赶造军火,以供屠杀捻军之用。同治五年(1866)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建立福州船政局,专门制造轮船。同治六年(1867)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亦奏准在江南制造局内建立船厂。同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建立天津机器局。从此,风气大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从中原到边疆,到处都有军事工厂出现,甚至连京师重地也建起了机器局。到90年代初,全国军事工厂已达24个。

5. 共和国第一造船厂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实施联合重组。今天上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

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

未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海军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引领我国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海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6. 中国第一代造船厂

1967年7月18日,建设远洋综合测量船队的“718工程”确立。1975年,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在长江之畔一片滩涂上开始了近3年的艰苦兴建。同时,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也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

1977年8月31日,远望一号航天远洋测量船正式下水,次年服役。

远望一号船要负责远程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再入段测量,以及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跟踪、遥测和遥控,并作为长江下游的活动测控站。

远望一号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世界上第4个能够自主建造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结束了中国在陆地以外不能进行航天测量的历史,实现了中国航天测量网从陆地到海洋的历史性跨越。

2010年10月,远望一号船退役。30多年间,它先后44次远征大洋,安全航行2600多天、44万海里,完成57次重大科研试验任务,享有“海上科学城”的美誉。

7. 中国第一家造船厂

扬子江船业创立于1956年,并于2007年在新加坡上市,筹集资金55亿元,成为第一家到海外挂牌的中国民营造船企业。目前,扬子江船业旗下有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和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3家造船企业,分布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境内的靖江和泰兴市沿江,年造船能力达600万载重吨,是中国最大民营船厂之一。

8. 新中国第一个造船厂在哪里

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轮下水

1958年11月27日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下水了。交通部将这艘远洋货轮命名为“跃进号”。

这一艘由苏联设计的万吨巨轮的庞大船体,是在这年年国庆节前夕正式铺上船台开工建造的,到11月27日建成下水只用了五十八天时间。这样的速度是很快的。据已知的材料:已有一百多年造船历史的英国,目前建造万吨级货轮的船台周期是六个月;目前造船速度居世界最前列的日本,建造万吨级货轮平均最短的船台周期也需要三个月。

这艘远洋货轮是用最新的技术装备起来的。它全长一百六十九点九公尺,载货量达一万三千四百吨,排水量为二万二千一百吨,能在封冻的区域破冰航行。船上装备全套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航速极快,它从上海港出发,可以中途不靠岸补充燃料直接驶抵世界各主要港口。

9. 中国近代第一家专业造船厂那年

1月12日

大英帝国航空学会成立

1月29日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罗曼·罗兰诞辰

1月30日

中国“四不象”传到欧洲

4月14日

美国著名的残障教育家安·沙利文出生

6月25日

左宗棠奏设立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

7月3日

柯尼希格雷茨战役爆发

7月14日

清政府批准在福建省开办造船厂

7月20日

德国著名数学家黎曼逝世

7月26日

普鲁士和奥地利缔结停战协定,普奥战争结束

8月8日

中国金石学家罗振玉出生

8月19日

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

8月23日

普鲁士和奥地利正式签署《布拉格和约》

9月3日

第一国际的日内瓦会议召开

9月25日

遗传学家摩尔根诞辰

10月6日

清政府批准筹设天津机器局

10月6日

“无线电广播之父”雷金纳德·费森登出生

11月12日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生

12月23日

马尾造船厂建立

10. 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不是。

清仁宗1796年~1820年

清宣宗1820年~1850年

清文宗1850年~1861年

清穆宗1861年~1875年

清德宗1875年~1908年

所以其经历了5位皇帝,其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围剿太平天国,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 。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并助胡雪岩拿到了象征着慈禧太后近臣的黄马褂。

所以其影响力在清穆宗1861年~1875年时期达到巅峰,皇帝应该是清穆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船西江造船(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
上一篇: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地址(江南造船集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