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世界十大造船国(全球十大造船国)

2022-12-06 08:18 点击:201 编辑:邮轮网

1. 全球十大造船国

航海强国是希腊。因为希腊的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它是一个沿海的国家,要知道沿海国家都是很需要船只的,加上希腊自古以来就是一座航海强国,航运业历史非常悠久,在航运业这一块领域,希腊做的是相当强大的,所以控制的商业船队占了世界上商业船只的25%左右。

大家都知道,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面积都不算很大,不少国家的面积也就和我们一个省份差不多大小,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生活水平都是很强的,制造业也是很发达的,希腊更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国家,但是希腊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船东国,控制世界上不少的商业船只,这个就在于希腊的地理位置和航海历史占有了先天优势。

希腊是一个半岛国家 可以说周围几乎都是海域,发展船只作为交通运输工具也是必须要的,在古代,希腊就是一座航海强国,希腊人有着一种敢于冒险开拓和探索的精神所在,所以自古航运贸易也是相当的发达,希腊也是世界上最早造船与商业航行的国家了,在古代,他们的造船技术已经达到了全球登峰造极的程度。

如今的希腊,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造船强国,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希腊有着极具特色的本土建筑物和历史底蕴,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前来希腊游览参观,这里也是很多著名欧洲神话故事的发祥地之一。

2. 世界最大的造船国家

尼古拉·齐克尔"号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远洋拖船,可在恶劣海况下执行远洋搜救、拖曳等任务。上世纪80年代末期,苏联海军准备建造R-5757型远洋拖船。然而受到国内造船技术水平的制约,最终只能将订单交给芬兰。"尼古拉·齐克尔"号正是两艘R-5757型之一。该舰于1989年正式服役,全长100米,舰宽20米,满载排水量为7500余吨,执行拖曳任务时最大输出功率高达10000马力。

3. 全球十大造船国家排名

世界前五位的造船集团。这五家造船集团分别为现代重工(244.23亿美元);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199.01亿美元);中国船舶工业集团(150.72亿美元);三星重工(104.69亿美元);日本今治船厂(98.94亿美元)。

4. 造船业世界第一的国家

 自然资源:由于日本为岛国,资源极度贫乏,是世界上进口资源,对外依赖程度最大的国家。

  分布特点:临海分布。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带”主要有京滨(东京---横滨),名古屋(名古屋为中心),阪神(大阪--神户),濑户内(广岛为最大中心)和北九州五大工业中心。

  其工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

  1、工业发展

  日本工业在二战中受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先后从美国等工业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确立了本国的技术体系,工业迅速发展。

  2、日本工业和石油危机

  正当日本工业顺利发展时,1973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上升,对以进口原料进行生产的日本工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积极开发省燃料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终于度过了石油危机的难关。

  3、制造业的海外生产

  日本工业产品性能优良,在海外市场十分畅销。进入80年代,随着日本工业产品大量销往国外,日本的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和各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为减少贸易顺差,日本企业开始进军欧美市场,在当地成立公司,当地采购、当地生产。1985年以后,日元急剧升值,日本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相对下降,出口厂家纷纷将工厂迁往人工费低廉的亚洲各国,降低生产成本,日本制造业的海外生产大幅增加。但是,随着工厂逐步向海外转移,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即所谓的“产业空洞化”。

  4、发达的工业

  目前,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之一。日本的重工业包括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制窑业、纸和纸浆及其他工业。1997年机械工业占工业总生产的44.7%,金属占12.4%,食品占10.9%,化学占10.3%,纺织占2.8%,其他占18.9%。

  日本的重工业

  --------------------------------------------------------------------------------

  一、金属工业

  金属工业的中心为钢铁,是建筑、汽车、船舶、电气机械不可缺少的材料。1997年日本粗钢消费量8,600万吨,人均685公斤。1998年日本粗钢生产量9,355万吨,继中国、美国之后列世界第3位,在特种钢等高附加值钢铁产品方面,日本的技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80年代以后由于日元升值,日本钢铁原料进口增加。1998年日本进口铁矿石12,078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占52.7%,巴西占21.3%,印度占13.2%,南非占3.8%;进口原料煤6,063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占50.4%,加拿大占24.5%,美国占7.2%,印度尼西亚占5.9%。

  截止1999年7月,日本主要钢铁企业有新日本制铁、日本钢管、川崎制铁、住友金属工业、日新制铁、神户制钢所、北海制铁等。

  除钢铁外,日本还使用大量铜、锌等金属进行工业生产。

  二、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是日本工业的中心。1997年日本有13.5万家机械工厂,从业人员398万。日本机械技术水平高,汽车等运输机械、电视等电器电子机械、照相机和手表等精密仪器、计算机等一般机械闻名于世。近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性能优良的高科技产品和有利于环保的产品不断增加。

  日本的机械产品大量出口,1998年日本机械出口总额372,678亿日元,进口111,953亿日元。

  1、汽车

  1970年起日本汽车产业取代了钢铁产业,成为日本的第一大产业,对日本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首次超过了1,000万辆。1990年达到1,349万辆,创历史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1996年,日本汽车制造领域就业人员达78万人,汽车生产额达41万亿日元,占整个机械生产的29%。1998年日本汽车生产1,005万辆,占世界汽车生产量的19.3%。在1998年日本汽车对外出口中,对美汽车出口比例为29.0%、德国为7.0%、澳大利亚为6.8%、英国为4.2%。由于日本汽车对外出口增长,贸易顺差扩大,各国纷纷要求日本减少汽车出口,日本在海外生产汽车增加。1998年日本在海外生产汽车586.7万辆,其中在中国生产50.2万辆。截至1999年3月,日本的汽车工厂主要分布在爱知、静冈、神奈川、北海道、群马。

  为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防止大气污染,日本正在加紧研制电动汽车,但电动汽车完全普及尚很遥远。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力、内燃两用汽车,在市内行驶用电动,在郊区行驶用内燃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削减一半,氮氧化合物排放可减少到1/10,这种两用汽车从1997年末开始销售,目前已普及10,000辆以上。

  2、造船业

  战后,日本造船业迅速发展,1956年至今日本造船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70年代日本造船业曾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产量下降,90年代得以恢复。日本造船技术发达,能够生产各种规格和要求的船舶。1998年日本新接造船订单1,098.0万吨,比上年下降438万吨,占世界造船量的41.6%。

  3、机床

  机床显示着一个国家的加工技术水平和工业发达程度。日本的机床大部分采用数控装置(nc),技术优良。1998年日本机床生产额90.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0万美元,但仍超过德国和美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出口额60.7亿美元。

  4、家用电器

  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在日本的家庭中十分普及。日本的家用电器质量好,在海外很受欢迎。特别是电视和摄像机等的72%对外出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日本不断开发新家电产品。

  5、半导体

  半导体技术在机械和家电产品等所有领域几乎均被广泛运用。日本半导体技术发达,特别是集成电路(ic)的研究和开发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日本ic的特点是小、轻、优质。其开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ic)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而且大量用于超小型计算机、计算器、游戏机等日常用品。1998年日本半导体生产额43,507亿日元。

  6、计算机

  日本的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所、大学、公司、银行等各个领域,其用途包括信息分析和管理、事务处理、通信等方方面面。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日本的计算机逐渐小型化,性能进一步提高,家用笔记本电脑十分普及,日本的家庭电脑普及率极高。1998年日本计算机生产量990万台,其中个人电脑964万台,占97.4%;计算机生产额31,295亿日元,其中个人电脑生产额20,934亿日元,占66.9%。日本的计算机大量出口,主要出口对象为美国、德国、荷兰、新加坡等,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台湾、新加坡等。1998年日本计算机出口总额35,030亿日元,其中对华出口808亿日元,占2.3%;进口总额20,753亿日元,其中自华进口1,370亿日元,占6.6%。

  7、产业机器人

  产业机器人是尖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组合。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发达,是世界上使用产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大小工厂均有使用。日本生产的产业机器人主要用于焊接、涂装、加工、组装、检查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1998年末,日本使用的产业机器人达41.2万台。1998年日本生产的产业机器人6.1万台,金额4,654亿日元。

  三、化学工业

  日本化学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进口石油、天然气等原料进行生产。日本生产的化工产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肥料、硫酸、药品、涂料、化妆品、胶卷等。化学工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要求高,因此科研在化学工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在化学工业的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化学工业的进步对汽车、信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7年日本化学工业的就业人员达42万人,生产额达34万亿日元,其规模超过了钢铁业。

  石油化学工业是日本化学工业的重点,化学工业生产的一半是由石油化学工业创造的。日本的石化产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日本的石化工业实行集约化生产,对石油等原料进行多次提炼、综合利用、进行一条龙生产。截至1998年末,日本的石化联合企业主要有:日本石油化学、三菱化学、出光石油化学、三井化学、旭化成工业、住友化学工业、丸善石油化学、东燃化学等。最近随着国际石化产业竞争的加剧,为加强竞争力,日本石化工业不断进行合并和合作,日本石油和三菱石油已合并成新的日石三菱公司。

  1998年世界塑料产量为14,431万吨,日本占9.6%。

  硫酸主要用来制造肥料,1997年日本生产硫酸683万吨。

  1996年化肥年度(当年7月至次年6月)日本的氮肥生产量为88万吨,磷肥28万吨,钾肥807万吨。

  日本的轻工业

  --------------------------------------------------------------------------------

  一、纺织工业

  纺织产业是战后日本的主要产业,对日本经济的振兴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日本工业中心向重化学工业转移,加之海外纺织产品价格低廉,日本的纺织产品销售不振,纺织工业的地位下降。在1997年工业产品生产中,纺织产品的比重仅为2.8%,纺织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2.0%。

  1998年日本的线产量118.4万吨,其中棉线、毛线等天然纤维产量22.2万吨,占18.8%,化学纤维产量96.1万吨,占81.2%。

  1998年日本织物产量323,200万立方米。

  1998年日本棉花进口33.5万吨,主要进口地为美国、澳大利亚。

  二、食品工业

  1997年日本食品产业就业人员128万,生产额35.4万亿日元。在1997年食品生产额中,面包、糕点等占12.1%,水产食品占11.6%,香烟占7.0%,啤酒占6.8%,乳制品占6.5%,汽水类饮料占6.4%,肉制品占5.7%,调料占5.2%,其他占38.7%。

  最近,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含热量和盐份少的健康食品盛行。

  三、窑业

  日本的窑业主要生产水泥、玻璃、陶瓷等。日本的水泥和玻璃主要由大型企业进行生产。1998年日本水泥产量8,133万吨,出口761万吨,截至99年4月1日,日本的水泥企业有19家,工厂44个,主要集中在关东和九州一带。1998年日本平板玻璃产量2,603万箱,出口55万箱,玻璃制品产量293万箱。1998年日本陶瓷销售额4,330亿日元,生产者主要为中小企业,其中爱知和岐阜2县的生产占50%以上。

  四、造纸和纸浆业

  日本纸张消费仅次于美国。1998年日本纸生产量2,989万吨,其中纸张占60%,板纸占40%;纸浆生产1,092万吨,其中99%用于造纸。1998年纸浆原料消费量3,612万立方米,其中木屑占96.6%,原木占3.4%。用于造纸的原料2,976万吨,其中废纸占54.5%,纸浆占45.4%。最近,由于复印机和电脑普及,纸张消费增加。为保护森林,节省能源,日本大力推行纸张再利用,废纸的回收率和废纸占造纸原料的比率均超过了50%。

  五、其他轻工业

  除上述工业外,轻工业还包括木材和木制品工业、家具制造业、出版印刷业、皮革产品制造业和玩具工业等。其中,出版印刷业的生产额已超过了制窑业和纸及纸浆业的生产额。

  日本的工业地带和工厂

  --------------------------------------------------------------------------------

  一、工业地带

  日本有京滨、中京、阪神三大工业地带。以前日本的大工业地带还包括北九州工业地带,称为四大工业地带,但是目前上述三大工业地带已远远超过了北九州工业地带的规模。

  京滨工业地带机械工业发达,出版、印刷业繁荣,川崎和横滨有很多石油精炼所。

  中京工业地带主要以机械工业为主,特别是汽车工业发达。陶瓷等制窑业也主要集中在该地带。

  阪神工业地带金属工业发达,纺织工业比率较高。

  1997年日本工业生产额3,265,157亿日元,其中三大工业地带的生产额达1,275,961亿日元。在1997年全国工业生产中,京滨工业地带的生产占14.0%,中京占13.9%,阪神占11.3%。

  日本的工业在战后迅速崛起,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地带,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工厂过密、大气污染、工厂用地和工业用水不足、交通堵塞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新工厂开始向工业地带周边、大工业地带的间隙以及内陆地区转移,形成了一些新工业地带。

  除三大工业地带和北九州工业地带以外,日本还有其他一些工业区,主要包括关东内陆工业区、京叶工业区、鹿岛临海工业区、东海工业区、北陆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等。

  二、大工厂和中小工厂

  1997年日本共有工厂61.3万家,其中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大工厂仅占0.6%,剩下的99.4%均为中小工厂。日本的制造业主要靠中小企业支撑。

  日本工厂的分布特色是在大工厂的周围,成立了很多中小工厂,主要向大工厂提供零部件,形成了许多工业区。

  日本的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较高,能够生产出优质零部件和产品,其中还有许多中小企业独立进行技术开发。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小,生产量少,加之许多中小企业靠接受大工厂的订货进行生产,受大工厂经营情况的影响较大,经营不够稳定,如果大工厂景气下滑,就会要求中小工厂降低产品价格,加之海外产品价格便宜,日本的许多大企业纷纷购买国外产品,一些大企业将工厂转移到人工费较低的亚洲国家,直接进行零部件生产,日本中小企业的处境变得艰难。近年日本经济持续不振,中小企业破产增多。

  日本的电力、核能和工业用水

  --------------------------------------------------------------------------------

  战后,日本的发电主要以水力发电为主。60年代随着中东石油开发,日本火力发电大幅增长。70年代发生2次石油危机,日本开始研制核能发电,日本核能发电大幅增长。日本同时还在研究利用地热、燃料电池、太阳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但是由于费用高、发电量小,进展不大。

  1998年日本发电量1.05万亿千瓦,其中水力发电占9.8%,火力发电占58.1%,核能发电占31.8%。

  1998年12月末,日本共有原子炉52座,发电设备容量4,508万千瓦,核能发电顺利发展。日本核能技术在世界上评价较好,但是茨城县东海村发生的核原料泄漏事件使人们对核能发电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水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特别是冷却水占工业用水的77%左右。化学、钢铁、纸和纸浆业用水消耗巨大。日本的工业用水61%为回收再利用水,目的是为了节省水资源。近年由于气候时有异常,夏季雨水不足,工业用水下降,解决夏季用水不足问题已成为一大课题。

5. 全球十大造船国家

美国号称是世界顶级造船大国,曾经,美国能够生产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航母、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和两栖攻击舰。现在,却由于产业空心化,导致民船订单早已经被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造船厂承接。就连国之重器必须国内建造,也由于产业空心化导致熟练技术工人缺乏、设备更新缓慢、造船新技术应用乏力等导致麻烦不断、问题重重、毛病不断,同时造价还大幅攀升。

6. 世界十大造船强国

一、依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共完成建造4艘,是世界上舰体最长、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达到33节)、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战列舰,4艘同型舰仍保存。由于依阿华级的继承舰——蒙大拿级的取消建造,使得这一级战列舰成为美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依阿华”号战列舰9门主炮右舷顺次射击,据称可导致这艘排水量45000吨的庞然大物侧移10米。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由于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冶金技术,成功地将身管结构从MK2型的7层减少到2层,身管重量也降低了22吨,减至108吨。MK7型主炮内身管长度20.2米,有96条膛线,每25倍口径距离旋转一圈。副炮采用10座MK12型38倍口径127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平两用炮,炮塔布置在舰体中部两舷。

二、“大和”号战列舰

“大和”级战列舰就吨位来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过的最大的战列舰。火炮上而言,“大和”号在战列舰发展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她装备的九门460毫米口径主炮——是迄今为止战列舰所装备过的最大口径的舰炮。

除此之外,“大和”号还装备了从155毫米到127毫米的几十门副炮与防空炮,此外25毫米到13毫米的机关枪多达数百门,密密麻麻地布置在舰体各处。因此,单纯论舰炮火力而言,“大和”号是人类历史上建造过的最强大的超级战舰。

就装甲防护而言,“大和”号也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其要害处装甲厚达410毫米,炮塔的厚度更是达到了650毫米,能够在20公里左右抵御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主流舰炮的火力。

三、俾斯麦级战列舰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舰,超越了英国皇家海军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成为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战舰。希特勒称它为“德国海军的骄傲”,就连敌人丘吉尔也不得不赞叹“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只”。

它以普鲁士铁血宰相命名,凝聚德国最先进的工业和科技智慧结晶,其武备之强令同时代战舰望尘莫及,只用6分钟就消灭了被称为英国海上国力象征的胡德号战列舰,震惊了整个世界。

四、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可担任舰队(特混编队)级旗舰,虽然由于排水量受条约限制及试用了一些未经全面测试的革新性新技术,而并不是十分成功,但仍被公认是攻防平衡的优秀的条约型战列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争中多用做为航空母舰编队护航和对岸火力支援使用,被编入航空母舰编队,利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网为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提供空中保护与支援两栖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的战役,莱特湾海战,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的战役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作战。

五、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是20世纪30至40年代美国建造的第一种快速战列舰。该级舰标准排水量35000吨,满载排水量44800吨,主炮为3座三联装45倍口径406毫米主炮,舰桥前部2座,后部1座。主炮可发射重型穿甲弹。副炮为10座双联装38倍口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高炮最初采用28毫米和12.7毫米机枪,但在建成后随即换成盟军制式的20毫米及40毫米机关炮。

作为美国快速战列舰的开端,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与美国海军的实践结晶,是末代战列舰中最有技术含量的战列舰之一,从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一级战列舰是绝对有实力被称为一流的末代战列舰。

该级战列舰2艘舰,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上作战,并取得不俗战绩,展示了强大的火力打击性能,是美国海军的优秀战列舰之一。

六、黎塞留级战列舰

黎塞留级战列舰是20世纪30年代法国建造的该国海军史上最大、最后一级战列舰。该级舰标准排水量38500吨,满载排水量47548吨,前甲板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后甲板布置9门152毫米高平两用火炮,舰体两舷有12门100毫米高射炮,拥有密集的攻击火力。该级舰由6台增压锅炉蒸汽机驱动,总功率为15.7万匹马力,战舰航速达到32节。

黎塞留级战列舰作为法国本土主力舰队核心的,其作战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与意大利主力舰或者英国地中海分舰队决战,同时能进行护航、破交和对陆火力支援、压制任务。基于此,黎塞留级在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具有高航速,但续航力不作过高要求;具有足以对付意大利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具有较强的水平装甲带,还有较强的对空防护能力。

黎塞留号战列舰的航迹遍布世界三大洋,是法国海军参战范围最广、航程最远的战列舰,也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列舰,代表了法国战列舰建造的最高水平。

七、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英国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该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为适应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而设计的,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总体而言,“乔治五世”但体现了临战时期的务实原则:争取时间、力求实用。尽管饱受主炮研发进度拖沓的折磨,但该级战列舰仍然是第一批服役的条约型战列舰。纵观将近5年的服役历程,“乔治五世”级几乎参加了皇家海军1940年末以来的历次重大行动,尽管使用中曾多有故障,也付出了战沉的代价,但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八、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建造的一型战列舰。该级舰又称为利托里奥级战列舰,该级舰满载排水量45000吨,采用适航性较好的长艏楼、球鼻艏、巡洋舰艉构型,装备三座三联装381毫米口径主炮(前二后一)、四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和十二座90毫米单管高炮。装甲为带延伸结构的的盒型装甲舱和普列赛防鱼雷系统,装甲防御和水下防御体系完全独立,在设计上前卫且符合意大利海军特点和需求,是充分体现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作战意图的主力舰。

九、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建造的一型战列舰,该级战列舰不再采用以往英国战列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并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纳尔逊级舰安装3座三联装16英寸主炮和12门6英寸副炮,装备两台总功率45000马力的蒸汽轮机,但因舰体过重而航速只有23节。

纳尔逊级战列舰一反过去英国战列舰不太重视防护性能的弱点,第一次将舰船防护放在了设计要求的首位,甚至为了防护(火力已经由条约限定)不惜极大地牺牲航速。纳尔逊级是条约型战列舰的开山之作,也是现代化战列舰的先驱,代表了战列舰新时代的开始,尽管性能不佳,但是纳尔逊级代表了更为先进的设计思想,它在世界战列舰史上的地位仍然是不容低估的。

十、长门级战列舰

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一级战列舰。该级舰满载排水量39000吨,装备8门410毫米主炮(另有注为16英寸、即406毫米)、18门140毫米副炮和8门127毫米高射炮,军舰航速高达26.5节,是当时战列舰中火力猛、航速快、作战效能高的战列舰。

7. 全球十大造船国家有哪些

1. 克虏伯造船厂

现在德国最大的船厂是:

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集团,除了制造远洋商船,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常规潜艇制造商。Aker集团的MTW和Warnemuende船厂主要制造远洋商船、大型游轮J.J.Sietas 船厂主要制造集装箱船、滚装船、化学品船和特种船等。Meyer船厂主要船型是集装箱船、大型游轮、液化气船和内河船等。

2. 美国 造船厂

美国军用造船厂,主要有通用动力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这两家公司承担海军80%以上的舰艇建造任务,职工总人数占美国造船业总人数约为90%。

两家公司下属六大军用造船厂,分别是: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电船公司、英格尔斯公司、巴斯钢铁公司、阿冯达尔船厂、国家钢铁造船厂。

3. 美军造船厂

  航母飞行甲板用钢一般要求屈服强度在850 MPa以上的特种钢材。美国的HY-100,HY-80这两个型号的钢,是制造航母或者造核潜艇最佳钢材。  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纽波特纽斯船厂生产。  诺斯罗普.格鲁曼在全球防务商排行第三位,也是最大的雷达与军舰制造商。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在全世界100多个地区拥有工厂或办事机构和125400名职工,年收入为307亿美元。 诺斯罗普.格鲁曼下设8个业务部:电子系统,集成系统,使命系统,造船系统,纽斯波特船厂,信息技术部,空间技术部,技术服务部。

4. 苏比克造船厂

首先是种植业,东南亚是世界主要的大米产区和出口基地,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都是主要的大米出口国。其中泰国是优质大米-泰国香米的产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之一。泰国香米享有世界声誉,从种子到产地,生长条件等,泰国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东南亚地区农业比较发达,因此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集团,其中最著名要属泰国卜蜂集团(国内叫正大集团),和新加坡丰益国际(国内叫益海嘉里)集团和印尼金光集团。丰益国际是世界五大粮商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食用油精炼企业,旗下拥有金龙鱼,香满园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2019年丰益国际营收达到426亿美元,位居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8. 世界十大造船

1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于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以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名字命名的俾斯麦级战列舰首舰。该舰于1936年7月开工,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德国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俾斯麦号战列舰,舰长241.55米,舰宽36米,最大吃水9.99米,标准排水量41,637吨,满载排水量50,300吨,最高航速30.12节,最大续航力8,500海里。舰上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12门105毫米副炮和36门机关炮,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战列舰之一。

2、依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排水量最大的一级战列舰。本级舰共完成建造4艘,是世界上舰体最长、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达到33节)、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战列舰,4艘同型舰仍保存至今。由于依阿华级的继承舰——蒙大拿级的取消建造,使得这一级战列舰成为美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1945年9月2日,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上的三号舰密苏里号的主甲板上举行,本级舰因而闻名于世。

3、大和号战列舰

大和号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曾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特攻作战精神的炮灰。大和号的沉没,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彻底终结。在沉没超过半世纪后,该舰仍然作为不少电影及动画的题材,继续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

4、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级是美国海军建造的第一种快速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5000吨,满载排水量44800吨,符合伦敦条约对战列舰的规定。北卡罗来纳级是美国1937年始建的一级战列舰,是二战前用于替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战列舰的第一级战列舰,该级舰一共两艘,分别为BB-55“北卡罗来纳”号和BB-56“华盛顿”号。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都在1947年退役,华盛顿号在1961年拆卸,而北卡罗来纳号则被当地一些知名人士花费33万美元购置,停泊在北卡罗来纳州维尔明顿费尔角河的一个永性泊地供后人参观。

5、黎塞留级战列舰

黎塞留级战列舰,是法国海军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亦为法国海军史上最强大、也是最后一级战列舰。在本级舰命运多舛的建造和服役生涯中,见证了法国的被入侵和解放。本级舰诞生自1934年6月25日法国海军最高会议关于法国海军新形势下的造舰计划,以抗衡新时期法国海军最大的威胁——意大利海军维内托级战列舰,新舰以PN-196为设计代号,以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为设计基础,1935年10月22日开始建造,1939年1月17日命名为黎塞留号,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法国投降,1940年6月黎赛留号在维希法国海军服役。

6、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战列舰,简称为维内托级。维内托号为预算拨付首舰,利托里奥号为实际服役首舰,是意大利皇家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建造的主力战列舰。本级舰满载排水量45000吨,采用适航性较高的长艏楼、球鼻艏、巡洋舰艉构型,装备三座三联装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口径主炮(前二后一)、四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和十二座90毫米单管高炮。装甲为带延伸结构的的盒型装甲舱和普列赛防鱼雷系统,装甲防御和水下防御体系完全独立,在设计上前卫且符合意大利海军特点需求。

7、厌战号战列舰

厌战号战列舰也译作“战仇”号、“厌倦”号,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主要装备8门15英寸口径主炮、12门152毫米口径副炮等。厌战号战列舰于1912年10月31日开工,1915年3月完工。厌战号战列舰服役期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现代化改装。经历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厌战号多次受到创伤而最终安然无恙,成为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传奇战舰。

8、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1939年始建的一级战列舰,该级舰建造计划于1938年5月批准,共建成四艘,于1942年间陆续服役。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争中多用做为航空母舰编队护航和对岸火力支援使用,南达科他级被编入航空母舰编队,利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网为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提供空中保护与支援两栖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的战役,莱特湾海战,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的战役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作战。

9、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为适应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而设计的,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同级舰5艘:乔治五世国王号(King George V)、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约克公爵号(Duke of York)、安森号(Anson)、豪号(Howe)。1941年5月27日,“乔治五世”号取得了服役期间最大的战果——她与“BIG SEVEN”的传奇角色“罗德尼”号战列舰一道,击沉了德国海军最强大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10、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1916年9月1日在约翰·布朗造船公司动工,1918年8月22日下水,1920年5月15日服役。胡德号是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唯一完工的一艘,服役时标准排水量达41785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其拥有四门双联装381毫米主炮和31节的航速,被视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次作为展示英国国威的礼仪舰巡游世界各国,最为著名的1923年11月27日至1924年9月28日的“帝国巡游”。

11、华盛顿号战列舰

华盛顿号战列舰属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是北卡罗来纳级的二号舰。于1938年6月14日在费城海军港开工建造,1941年5月15日开始服役。排水量达38000吨,最高航速每小时28海里。装有9门406毫米主炮,20门127毫米副炮,特别是该舰装有先进的雷达,夜战能力很强。在瓜岛海战中,该舰在夜间利用先进的雷达系统瞄准敌舰,一举击沉日本战列舰“雾岛”号,名声大噪。

12、密苏里号战列舰

密苏里号战列舰,通常指美国海军于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第三艘以密苏里州为名的军舰。是美国最后一艘建造完成,也是最后一艘退役的战列舰。曾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1945年9月2日,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密苏里号因此而闻名于世。1999年,密苏里号战舰作为博物馆舰,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福特岛旁,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

13、长门级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的计划。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长门级战列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当时战列舰所搭载最大口径的410毫米口径主炮,4座双联装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前后对称各布置两座,采用背负式布局。

14、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HMS Nelson)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纳尔逊(1758-1805)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夭折。纳尔逊级战列舰不再采用以往英国战列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水线装甲最厚的战舰,并且强化了水平防护装甲,增加水密隔舱等间接防御设施。全长 216.5米,舰宽32.3米。

15、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建造的一型战列舰。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用8门406毫米主炮取代了田纳西级战列舰上的12门356毫米的主炮,其余各方面均与田纳西级战列舰相同。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中包括首舰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和西弗吉尼亚号,建成后的三艘该级舰均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服役。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时,科罗拉多号正在西海岸的圣迭戈维修从而逃过一劫。

9. 世界造船国排名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造船业最新统计数字,中国2005年承接的船舶订单有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克拉克森国际交通运输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交通研究机构。它此次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韩国、欧盟、中国和日本排在世界造船业的前四位。 韩国造船厂在2005年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1450万修正吨,欧盟为850万修正吨,日本为620万修正吨。

  主管中国造船行业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广钦曾介绍,中国已经连续10年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

10. 造船最好的国家

作为世界造船业最后一颗“皇冠上的明珠”,大型邮轮被誉为船舶工业建造水平最高的船型,目前,全球仅德国、意大利、法国、芬兰和日本等国家完成建造并成功交付。实现国产大型邮轮的设计建造,是中国几代造船人孜孜以求的蔚蓝梦想。今天,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工点火,正式掀开了摘取最后一颗“明珠”的蔚蓝征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国的造船龙头企业(中国的造船龙头企业排名)
上一篇:全世界造船能力排行(造船全球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