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克里米亚船厂
主要是造船企业克里米亚经济的支柱行业是军工产业、旅游业和农业。①军工产业。
克里米亚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有众多的深水良港,曾是前苏联的军工造船基地。在克里米亚的刻苏、费奥多西亚、塞瓦斯托波尔等地均建有大型造船厂,在辛菲罗波尔设有无线电厂。据统计,克里米亚几乎有一半居民从事军工造船行业。
这一行业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生产,近70%配套产品来自俄联邦和前苏联其他共和国.苏联解体以后,军工生产萎缩,这些企业陷入困境,加之一体化生产的经济体制被打破,新的经济关系没能及时建立,这对克里米亚经济是致命性的打击。
2. 克里米亚海军
60年
二战胜利后,苏联将克里米亚降格为州。1954年2月19日,苏联为了庆祝俄罗斯和乌克兰结盟300周年,将克里米亚划分给了乌克兰。从这天起,克里米亚成为了乌克兰的领土。
加入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留在了乌克兰的版图内。直到2014年,乌克兰爆发内乱,克里米亚趁此机会进行了公投,结果以97%的赞成率决定独立,并且加入俄罗斯。
那么,克里米亚为什么要加入俄罗斯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从人口上来说,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占到了67.9%,而乌克兰族仅有15.7%,剩下的主要是鞑靼人、白俄罗斯族、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在乌克兰族内部,也有很多亲俄罗斯的。
第二,近20年来,乌克兰的局势一直十分混乱,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而俄罗斯则相对稳定一些。对于大多数的克里米亚人来说,他们早已厌倦了基辅那帮政客和寡头集团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希望能够过上稳定的生活。
第三,乌克兰统治克里米亚的时间只有60年。当然,俄罗斯的统治时间也只有200年。
严格意义上来说,克里米亚并不是哪个国家的固有领土。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看到,这个半岛的政权一直在不断的更迭。所以,克里米亚只属于强者;谁在这里拥有更强大的实力,谁就拥有克里米亚。
3. 黑海造船厂在克里米亚吗
尼古拉耶夫
尼古拉耶夫是乌克兰南部港市,尼古拉耶夫州首府。在南布格河口与因古尔河的汇合处,距黑海74公里,4万吨以上海轮可达。
1788年设船厂,次年建市,1862年辟为商港。有铁路通克里沃罗格,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半岛。乌克兰重要造船中心,拥有三个大型船厂,其中包括全国最大的尼古拉耶夫纳辛科船厂和氧化铝厂。
“瓦良格”号是前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二号舰,该舰由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建造。瓦良格号是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前身。
4.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在克里米亚吗
克里米亚于2014年通过公投的形式加入俄罗斯,面积2.55万平方公里,人口191万左右,以俄罗斯族为主,占60%,乌克兰族,鞑靼族,希腊族等,首府辛非罗波尔。克里米亚地处黑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疗养胜地。克里米亚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食品加工业,尤其以鱼类加工出名,在塞瓦斯托波尔造船厂,修船厂比较多。
5. 克罗地亚造船工业
港口排名如下,
里耶卡,位于亚得里亚海克瓦内尔湾畔,是克罗地亚第三大城市和主要的海港城市,造船和航运中心。是克罗地亚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普拉,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是克罗地亚西部重要港市,在伊斯特拉半岛西南,临亚得里亚海。属地中海式气候,年均气温14℃,1月平均气温5℃,8月平均气温26℃,年均降水量约900毫米。
6. 克里米亚工业
历史上,克里米亚半岛是鞑靼人的天下。自打鞑靼人摆脱金帐汗国后,就在克里米亚半岛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鞑靼人便成为了克里米亚半岛的主人。之后,奥斯曼帝国利用克里米亚汗国王位继承人之争,夺占了克里米亚汗国。
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执政期间,俄土爆发了第五次战争,沙俄完胜,1768年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凯纳尔基条约》,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实际上沙俄成了克里米亚汗国的保护国。1783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公然宣布兼并克里米亚半岛,从这开始半岛纳入沙俄帝国。
打此以后,俄罗斯人一直控制着克里米亚半岛,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沙俄和苏联都玩起了他们的拿手好戏,就是人口置换,没间断地向克里米亚半岛移民,进行文化蚕食,如此克里米亚半岛上原住居民鞑靼人的主体地位被逐渐取代,俄罗斯族成为了半岛的主体民族。
对此,鞑靼人虽然进行了坚决反抗,但都遭到了俄罗斯人疯狂打压,悲催的鞑靼人只能在欺辱中等待反击的时机,直到二战爆发后,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鞑靼人觉得摆脱俄罗斯人欺压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鞑靼人欢迎纳粹德国的到来,并与他们合作报复了俄罗斯人。
但是,鞑靼人的运气并不好,随着德军的溃败和二战的结束,斯大林开始整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鞑靼人,一方面指控他们的叛国行径,撤销了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另一方面把他们统统流放到了荒凉的西伯利亚,这两手让他们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也基本肃清了鞑靼人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势力。
如此,鞑靼人经受了50多年的摧残,直到苏联解体后,流放到西伯利亚的鞑靼人才允许陆续返回克里米亚半岛,但这时鞑靼人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影响力几乎荡然无存。克里米亚半岛的主体民族已经是俄罗斯移民,俄罗斯族自然成为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主人。
就在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被撤销,数以百万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鞑靼人返回家园之后,为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在赫鲁晓夫主导下,1954年2月通过了“鉴于克里米亚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经济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经济和文化关系密切”的决议,也就是把克里米亚划归给乌克兰。
既然如此,俄罗斯此后就不能再干涉克里米亚半岛事务了。
但苏联解体后,在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的情况下,乌克兰也强烈要求独立,虽然俄罗斯再三挽留,但乌克兰去意已决,加上当时俄罗斯国内十分混乱,只好让乌克兰带着克里米亚独立出去。到了1992年,俄罗斯单方废除了1954年2月的决议,宣称克里米亚半岛是俄罗斯的领土,面对出尔反尔的俄罗斯,乌克兰除了谴责也就是谴责了。
从这以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两国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并逐步走向对立。俄罗斯的举动,也促使克里米亚半岛上占据人口绝对优势的俄罗斯族人更想离开乌克兰而回归俄罗斯。
半岛上的俄罗斯人回归倾向,与俄罗斯的举动有关,同时也与乌克兰独立后,强行推广乌克兰语为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主体国语有关,因为这样使半岛上的绝大多数不懂乌克兰语俄罗斯人,在升学、晋升、就职等方面都严重受到限制。
半岛上的俄罗斯人切身感受到了乌克兰政府的民族歧视政策,这就客观地导致半岛上的俄罗斯人更加想回归俄罗斯,甚至打出“回归俄罗斯,抵制乌克兰化”的旗帜,而流放返回家园的鞑靼人却不想重归俄罗斯,他们忘不了俄罗斯人当年对他们蹂躏与摧残。
这样克里米亚半岛局势变得复杂起来,经济不景气,失业率、犯罪率飙升,政治上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状态。面对如此恶化糟糕的形势,乌克兰政府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民族矛盾更为纷繁复杂,崩溃经济形势仍在继续。
于是,俄军在2014年2月28日开进克里米亚,并于当年围绕克里米亚是否加入俄罗斯进行了公投,结果以96.6%对2.51%的悬殊比例毫无悬念地并入了俄罗斯,当然,也就实现了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吞并。
这种公投虽然在国际法上没有什么法律效力,而且时至今日,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没有承认这样的公投结果,但是克里米亚半岛实际上却牢牢地控制在俄罗斯手中!
7. 克里米亚造船厂可以制造航母吗
克里米亚大桥是俄罗斯建造的。
克里米亚大桥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跨刻赤海峡,连接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半岛。
有了克里米亚跨海大桥,亚速海成为俄罗斯“内湖”,被称为俄罗斯的“世纪工程”。该桥于2016年2月开建,2018年5月16日开始通行,全长19公里,是俄罗斯乃至欧洲最长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