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1: 460501 船舶工程技术
2: 460502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
3: 460503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
4 :460504 船舶智能焊接技术
5 :460505 船舶舾装工程技术
6: 460506 船舶涂装工程技术
7 :460507 船舶通信装备技术
8: 460508 游艇设计与制造
9 :460509 邮轮内装技术
10 :460510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
2.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现状
好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属于工学大类下海洋工程类的二级学科,本科学制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船舶建造和院校海运行业的重要支撑学科,主要学习船舶的构造、航行原理、安全性设计及建造等内容。在学习中又分为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两个方向,船舶工程主要是船舶制造和船舶舾装,海洋工程主要是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的工程。
3.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专业
首先,想告诉你的是,这两个专业都属于工科,就业前景都比较可观。尤其是机械,基本上是个企业都要,因此是个学校基本上也都有这个专业。
至于区别,机械的应用面相当之广,可涉及到各种行业各个区域;而船舶的话,相对来说就比较窄了。只能去相应的关于船舶的企业,如造船厂,设计院,因此,学船舶的话,基本上以后就得在沿海生活工作了。
值得提醒的是,机械是传统专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虽然每年也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是针对机械类的。船舶由于在中国是新兴专业,一方面,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不是太多,另一方面,需求量也相对较少。开设船舶的学校有,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哈工大等。
至于工资,船舶的毕业生工资相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说,非常之高。但前提是,需要进相关的设计院,或好点的造船厂。一般的学校出来的船舶毕业生,可能就不一样了。
建议,针对具体学校具体分析吧。
4.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的智能物联制造系统
广州丰荣发展有限公司挺好的。
经营范围: 国际商贸发展,餐饮连锁店,建材建筑,房地产,中介推广,畜牧业,饲料,矿产水泥船舶航运码头,轨道交通设备及运行,机械买卖,家族办公室及文秘,农作物经销,瓷器古董鉴定,医疗器械,银行保险证券投资顾问,汽车配件维修,软件硬件设计,互联物联网络网站经营,电子商务,武术体育搏击运动等相关行业类别。
5.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成就
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说,具备深海探测能力,意义不言而喻。“下五洋捉鳖”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
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火车头”和“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探索深海的努力从未停歇。“蛟龙”号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深海海底,“科学”号首次实现我国深远海探测的“多兵种作战”,“探索一号”使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万米时代……
深海科考和载人深潜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全面提升,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为我国经略海洋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到达深海才能真正了解海洋
海洋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对海洋却知之甚少。
“现在大概只了解了5%的海洋。”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3800米,如果不能到达深海,是没法真正了解海洋的。”
因此,一个能够探测深海的移动平台至关重要。2012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应运而生。
作为国家开展深远海综合科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不是一条普通的船,而是一座“海上移动实验室”。孙松表示,不同于一般的设备研发,“科学”号实现了科考船与考察设备之间的高度契合、船舶操控和海洋探测一体化、船载设备的性能与科学探测目标一致,做到能用、好用、系列配套、综合配套,不单纯强求单项指标的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英国《自然》杂志曾两次跟踪报道“科学”号,称“中国已经完全具备开展深海研究的能力”,“‘科学’号对西太平洋的大规模综合考察是600年前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又一个创举”。
“下一步,我们要自主研发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更多的还要科学思维的转变,发挥中科院得天独厚的综合性优势,与相关研究所进行海洋领域更加密切的合作,共同发展。”孙松说。
正如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日前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启动会上所说:“深海本没有路,我们无须跟踪,我们就是道路。”
从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新
2012年,承载着中国人深蓝梦想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冲击7000米,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的名字。
中国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路。作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不仅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而且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分别研制的控制系统与声学系统,是支撑“蛟龙”号实现深海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精细地形测绘、安全系统控制等功能的关键系统,实现了“蛟龙”号三大国际领先技术优势中的两项。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控制系统在“蛟龙”号2018年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中运行状态良好,将在明年1月具备海试条件。
有了第一步,才能迈出第二步。作为“蛟龙”号的兄弟,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最大的不同是实现95%以上国产化。
“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在‘深海勇士’号中同样发挥了‘最强大脑’的作用,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海斌说。
从7000米到4500米,这不是走回头路,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顾问刘心成告诉《中国科学报》,“深海勇士”号成功实现了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全部国产化,在研制过程中先后突破总体设计与优化、大厚度钛合金载人舱设计制造、大深度浮力材料、低噪声深海推力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降低了运维成本,有力推动深海装备功能化、谱系化建设。
向世界海洋最深处进军
4500米并不是我国自主研制潜器的最终目标。我国已经部署了11000米大深度项目,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由于有了‘深海勇士’号的技术积累,目前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十大核心技术全部攻克,正在进行分机制造、联调试验,预计明年上半年陆续完成各个部件的制造、联调和分项试验,随后将进入总装阶段。”刘心成相信,中国人有望在“第一个一百年”到来之际,到达世界海洋最深处。
事实上,早在3年前,我国深海科考已经进入了万米时代。
2016年,中科院深海所组织中科院深渊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我国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多型设备突破万米深度,获取大量万米深渊生物和环境样品,标志着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万米时代。
当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达到了108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此外,由该所自主研发的“海翼”号7000米级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6329米,打破了此前由美国保持的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刘心成表示,在2016—2018年的3次深渊科考中,我国国产装备46次下到万米深度,获得深海生物、微生物、沉积物、水体等的样品、数据和视频,丰硕的科考成果为深渊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证明中国有能力引领世界深海深渊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
可以预见,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再次创造新的“中国深度”。
6.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需求旺盛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用十年的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7.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2020年重组案例
1 建筑室内设计
2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3 船舶工程技术
4 船舶舾装工程技术
5 船舶涂装工程技术
6 游艇设计与制造
7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
8 船舶检验
9 制冷与空调技术
10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
11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船舶管系)
1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3 轮机工程技术
14 电气自动化技术
15 智能控制技术
16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
17 船舶通信装备技术
18 应用电子技术
19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0 机械设计与制造
21 数控技术
22 模具设计与制造
23 机电设备技术
24 机电一体化技术
25 工业机器人技术
26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27 智能焊接技术
28 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无损检测技术)
29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30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1 软件技术
32 大数据技术
33 现代通信技术
34 云计算技术应用
35 空中乘务
37 电子商务
38 旅游管理
39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40 学前教育(师范类)
41 小学教育(师范类)
42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43 轮机工程技术(海军水兵方向) 直招士官
44 轮机工程技术(武警海警方向) 直招士官
45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海军水兵方向) 直招士官
46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武警水兵方向)
8.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股票
高技术制造业股票有一下几个:
1、中航重机(600765):公司2020年的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24.91%。公司是中国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具有近40年技术经验的高压柱塞液压泵/马达科研、制造基地,大股东为贵州金江航空液压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2、汉钟精机(002158):2020年净利润3.63亿,同比增长47.47%。树根互联运用“根云”平台的物联网连接和大数据计算能力,实现对海量设备的快速接入、数据抓取和应用能力;汉钟精机则发挥流体机电产业的智能制造专业优势,两者将共同开展互联网创新,探索设备物联,设备运行监控,售后服务管理,经销商管理等智能化服务。
3、北斗星通(002151):2020年报显示,北斗星通实现净利润1.47亿元。
4、中航光电(002179):2020年净利润14.39亿,同比增长34.36%。公司通过了C919大型客机供应商设计制造初始能力审核,准予纳入“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批准的供应商清册”,正式成为国产大型客机配套研制单位之一,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连接产品配套供应商。
5、中集集团(000039):公司2020年的净利润53.5亿元,同比增长246.88%。集团持续致力于业务的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布局,现有主营业务覆盖集装箱制造、道路车辆业务、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物流服务、重型卡车、空港装备、金融、地产及其他新兴产业,生产基地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澳洲,业务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
9.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行业代码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1989,股票简称:中国重工。是一家国防与装备-船舶与海洋装备-船舶制造企业,营业区域包括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设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等五大类业务板块。
10.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上市公司
中国船舶是国内民用造船行业龙头公司。
一.中国船舶
1.中国船舶是我国最主要的军民用船舶研发、设计和制造总体单位之一,设计和制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2.公司为国内最大造船企业,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完工总量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各船厂之首,跻身世界造船三强,已形成完整的大型船舶系列。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在军船方面,CSSC研制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海军所有主战舰艇和军辅船装备。CSSC重点建设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和中船龙穴造船基地。造船能力将由现在的400万吨提高到1400万吨,产品涵盖液化天然气(LNG)船、豪华游船等船舶。
二. 中船防务
1.中船防务是全球领先的灵便型液货船制造商
2.中船防务是最大的军辅船生产商基础上,提升了军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实力,实现军船、民船、海工等业务的整体优化。
3.公司拥有广船国际、黄埔文冲和广船扬州三家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涉及资产经营,投资管理,舰船、舰船配套产品、海洋工程及装备、交通装备、环保装备、机械电子设备和金属结构及其构件的设计、研制、生产、修理、改装、租赁、销售,以及进出口业务等。
11.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人才缺口将达26.6万
浙江海洋大学的就业率总体有百分之90以上,在舟山宁波杭州都有多家企业合作,毕业招聘满意度也比较高,整体的就业率可以到学校官网上查看,院系专业的就业率也可以到学校官网上查看,每个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学生个人的能力关系很大具体情况也要看个人发展,就业情况是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