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及措施
船舶在高速航行的时候,兴波阻力是主导阻力。
兴波阻力指的是在水中行驶的时候,水中兴起波浪形成的对船舶的阻力。兴波阻力的大小和船体形状以及速度有关,船体比较窄,呈流线型并且船体表面比较光滑,兴波阻力就小;船速越快,兴波阻力就越大。
2. 谈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及措施有哪些
河流航运条件的分析 河流航运是作为交通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三峡水库的建成,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宽,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川江的航运条件。河流航运价值受航运条件影响。 评价航运条件:
①气候:降水影响水量,决定河道的宽度、河流水位;气温影响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
②地形:落差大小,有无礁石,决定水流是否平稳,主要出于对航行安全的考虑;
③通航里程的长短; 总之,江阔水深,水流平稳,通航里程长是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 注意有的河流航运条件好,如亚马逊河,但航运价值并不高,主要原因是该河流域内是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鲜有人居住。因此河流航运是否发达,航运价值是否高,还要受其流域或沿岸人口、城市、经济的影响(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 例如: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又如: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3. 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性
海上一排红灯一闪一闪的有一下意思,一个是航灯标志,在港口的航道内设置的,分为左面是红灯,右面是绿灯,船舶必须在航道内航行。
二是海上的风电场,上面都有红灯一直闪,提醒过往船舶注意避让。
三是海上养殖场或者是渔网标志,也是有红灯一直在闪。
4. 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的措施
一、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
二、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保持瞭望,注意观察,并采用安全航速航行。
三、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小心驾驶,注意避让。
四、 船舶进出内河港口,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
五、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向引航机构申请引航
5. 影响海上航运安全的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船员的误操作、责任心不强或人员素质不高等造成的事故。IMO 在ISM 规则中指出,海上事故的发生约有80%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因此,研究人为因素,客观分析航运中人员操作行为的风险并...
船舶因素 船舶因素包括船舶本身和船舶管理两方面。船舶质量、船舶适航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当然,船舶自身因素还包括机舱各种消防和 ...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天气、海况、水域等。也包括船舶自身环境。影响海运安全的气象海况条件...
6. 船舶航行安全注意哪些
答:第一:船舶航行遇到他船时要判断局面,判断局面需要保持正规瞭望。
第二,采用一切手段瞭望的目的是,判断是否有碰撞危险。
1、近距离驶近他船。
2、驶近一首大型船。
3、驶近大型的拖带船队。
第三:判断如果有碰撞危险后,需要及时的采取足够他船察觉的避碰行动。
第四:采取行动要考虑当时的环境,不至于引起另外的紧迫局面,或导致本船与周围的障碍物等等发生危险。
第五:核查避碰行动的有效性,直到驶过让清为止。
第六:特别提示,在能见度不良时采取的避让行动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的两个行动:
(1)除对被追越船外,对正横前的船舶采取向左转向;
(2)对正横或正横后的船舶采取朝着它转向。
7. 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首要做法
(1) 视距的降低:由于气象条件的影响,如雾、雨雪和夜间引起的视距降低,目测距离的受限,给船舶的操纵带来了困难。当视距小于2海里的时,对船舶的航行安全更甚,导致船舶事故的几率加大。由在近岸船舶海事中尤其在视距受限制条件下或夜间出现的机会很多,多佛尔海峡在未引入分道通航制以前80视距%事故是发生在视距小于2海里的情况下。
(2) 气象恶劣给船舶带来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热带飓风、台风,中纬气旋和寒潮带来的强风巨浪均给船舶海上航行造成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3) 海上礁石、浅滩及水中障碍物给船舶带来影响:明显的,如近些年来在我国青岛中沙的搁浅多次事故,事故的经过虽有些不同但事故的性质却非常相似,除主观因素外,在这些地区的航路条件中仍有不完善的因素。近年来在南海硇州(多为触礁事故的地区)加强了航标后,事故大为减小。
(4) 航路的自然条件和交通密度的影响:
主要指狭窄航道和交通密集水域而言,其航道、密度、宽度、深度、危险物的分布、航路标志的设置、船舶活动的密度和频度、船舶遭遇态势、(对遇、交叉和追越)和几率等因素,均增加了船舶导航的难度,船舶碰撞事故与这些因素均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5) 海上灯塔、航路标志的故障、海上航行资料的失效,主要是由于海上灯塔、浮标、岸标……等助航设施的故障。如电源中断及遭破坏等,均可引起船舶误航几率的增大。外部因素使船舶导航的失效,使船舶在海上航行中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8. 船舶安全航行的首要因素
一、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悬挂国旗,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我们国家尊严的象征,但部分船员及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对此认识不足,维护国家尊严的意识不强,致使出现船舶不悬挂和不按规定悬挂国旗及悬挂的国旗破损、污损、褪色或不合规格等现象。不仅中国籍民用船舶应按规定悬挂国旗,进入我国内河通航水域的外国籍船舶也应按规定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船舶悬挂国旗应当在早晨升起,傍晚降下,但遇有恶劣天气时,可以不升挂国旗。船舶悬挂的国旗应当整洁,不得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并应在规定的船舶部位悬挂,且不得倒挂。 船舶在内河航行应按要求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即在船首两舷和船尾标明船名;船尾船名下方标明船籍港;船名、船籍港下方标明汉语拼音;船舶中部两舷标明载重线。另外,还应当在船首和船尾两舷标明吃水标尺。受船型或者尺寸限制不能在规定的位置标明标志的船舶,应当在船上显著位置标明船名和船籍港。船舶未按规定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的,海事管理机构不得为其办理船舶登记。未经登记的船舶,不得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航行。 二、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保持瞭望,注意观察,并采用安全航速航行。 船舶的安全航行及会让,取决于正确的避让行为,正确的避让行动来源于及时正确的判断,而及时正确的判断则要求船舶保持瞭望,注意观察,并采用安全航速航行。保持瞭望是船舶安全航行和会让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程序。瞭望应是全面的和尽可能的,包括视觉瞭望、听觉瞭望,以及尽可能采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有效手段,如使用望远镜、探照灯、甚至高频电话、雷达、测深仪等;保持瞭望即意味着瞭望必须连续、不间断地进行。 随着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通航密度增加,船舶类型及船舶尺度多样化等多种原因,使得内河船舶交通越来越复杂,为了航行安全,船舶必须以安全航速航行。 在一般情况下,往往由于船舶航速过高导致碰撞和浪损事故。但是航速过慢,船舶失去舵效或舵效迟缓,甚至失控而无法采取有效的避让行动,同样也会造成事故。 那么船舶以什么样的速度航行才是安全航速呢?安全航速应当根据能见度的好坏、周围船舶数量、船舶操纵性能、风、浪和水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等因素来确定。 另外,在限制航速的区域和汛期高水位期间,船舶应当按照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的航速航行。 三、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小心驾驶,注意避让。 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认真瞭望,谨慎驾驶,发现来船后,应当仔细观察其动态,正确判断与来船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当对两船是否存在碰撞危险有怀疑时,应当认为存在这种危险,继而正确判断与相遇船舶的避让关系,明确本船在避让中的义务。当发现来船的动态不明,相互之间的会让声号不统一,或者遇有存在碰撞危险的紧迫情况时,均应当立即减速、停车或者倒车;防止发生碰撞。也就是说,只要对来船动态不明、声号不同意或者遇有急迫情况这三种情况中的某一种情况出现,就应当采取减速、停车或者倒车的避让行动,而不是同时出现这三种情况时,才采取减速、停车或者倒车的避让措施。至于具体的措施是减速,还是停车或者倒车,则要视当时的航道、水流、周围环境、双方接近的速度以及本船性能等情况确定。在情况需要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停则停,该倒则倒,不能犹豫观望、迟疑不决,以致延误时机,且所采取防止碰撞的行动应是明确和有效的,并应及早进行。 船舶避让时,各方避让意图经声号或通过甚高频无线电话等方式统一后,应按统一后的避让意图采取相应的避让行动。如果一方临近时擅自改变避让行动,会使对方措手不及而发生事故。 四、 船舶进出内河港口,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手续。 五、下列船舶在内河航行,应当向引航机构申请引航: (一)外国籍船舶; (二)1000总吨以上的海上机动船舶,但船长驾驶同一类型的海上机动船舶在同一内河通航水域航行与上一航次间隔2个月以内的除外; (三)通航条件受限制的船舶; (四)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应当申请引航的客船、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 六、船舶进出港口、通过交通管制区、通航密集区或者航行条件受限制的区域,应当遵守海事管理机构发布的有关通航规定。 任何船舶不得擅自进入或者穿越海事管理机构公布的禁航区。 七、 从事货物或者旅客运输的船舶,应当符合船舶强度、稳性、吃水、消防和救生等安全技术要求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载货或者载客条件。 任何船舶不得超载运输货物或者旅客。 八、船舶在内河通航水域载运或者拖带超重、超长、超高、超宽、半潜的物体,必须在装船或者拖带前24小时报海事管理机构核定拟航行的航路、时间,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船舶载运或者拖带安全。船舶需要护航的,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护航。
9. 谈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及措施论文
水桥,其实应该叫渡槽桥,最有名的应该就是题目中的马格德堡水桥,另外还有威悉河新渡槽桥、淠河总干渠渡槽。
对于通航的渡槽桥,与水系相通,所以一艘船排开的水(假设船不沉底,排开的水与船重量相同)是不会引起水位的变化的,即是桥上的水减少了一艘船的重量,因此有回答说:取隔离体,然后多了船的重量所以桥承受重力变大,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但是否能得出结论说,桥承受的重力不变呢?不能。因为以上结论只能在船静止的时候有效,与题目中“桥上【行驶】船和不行驶船这两种情况下,桥承受的重量是否相等”的【行驶】这个词不对应。所以需要另外考虑船行驶的情况。
对于威悉河新渡槽桥的设计,其竖向荷载考虑是:建筑地基变形按2cm计,温差(包括未灌水槽和灌水槽)作为其他荷载考虑。对于标准状态,4m的水位规定为恒载,0.5m的水位规定为不利于通航的活载[1]。淠河总干渠渡槽设计中,竖向荷载考虑:根据渡槽水位和流量计算,单槽水恒载集度为1632kN/m,双槽水恒载集度为816kN/m。考虑到渡槽的水深随着渠道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存在施工成桥及检修时无水状态,也存在校核洪水位下超大集度荷载状态,受水荷载变化影响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变化较大[2]。这里可以看出,对于行船产生的荷载,设计中基本上是不考虑的。
那实际船行驶过程中对水底压力是否有影响,是有的:航行船舶在水底引起的压力变化是船舶自身的物理场特性,可为水中兵器探测和利用[3]。航行船舶在浅水水底会引起有规律的压力变化,其量值大小与船舶尺度、航速、水深及横距等因素密切相关[4]。
什么影响呢?找了一些论文,水平有限,看不懂,需要船舶专业的来解释了,给个图看下水底压力在特定情况下的分布[5]:
结论:
行驶中的船对水底压力有影响;
渡槽桥上行驶船和不行驶船这两种情况下,桥承受的重力【不一定相等】,具体是大于还是小于还是等于,需要船舶专业的来进一步解释。
PS:好像做了些无用功,只是部分否定了别人的回答,没有得出准确结论。
[1]陈炳坤.克罗地亚马斯伦尼察新桥与德国中部运河上的威悉河新渡槽桥.国外桥梁,1998(3):7-9.
[2]李涛.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渡槽设计方案.江淮水利科技,2017(1):19-20.
[3]张志宏,顾建农,郑学龄,等.有限水深船舶水压场的实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2,17(6):720-728.
[4]张志宏,顾建农,郑学龄,龚沈光.航行船舶在浅水水底引起的压力变化.中国造船,2002,43(2):9-14.
[5]张志宏,缪涛,顾建农,刘巨斌.规则波中航行船舶引起的表面波形及水底压力.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91-96.
10. 船舶安全航行的三大要点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国餐桌礼仪习俗禁忌:
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
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
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用筷禁忌:
吃饭用筷有八忌:一忌舔筷;二忌迷筷,拿不定主意,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乱游寻;三忌移筷,刚吃过一个菜接着又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配饭,四忌粘筷,用粘了饭的筷子去夹菜;
五忌插筷,把筷子插在饭莱上;六忌跨菜,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菜;七忌掏莱,用筷子在菜中间扒弄着 吃;八忌剔筷,用筷子剔牙。这些禁忌大都是与卫生、谦让、礼貌有关。
中国餐桌礼仪个人习惯禁忌:
打嗝:在席间打嗝是非常不礼貌的,若真是无法控制,则可以喝水,屏息方式使症状减轻,若仍无效,则最好去洗手间打个够,等废气消了之后再返回坐位。
打喷嚏:若只是暂时性之喷嚏当然可以以餐巾掩口方式,将污染减至最低。若是喷嚏不断则最好离席至它处处理,若真的无法处理则不妨先行离席,没有任何人会介意的。
补妆:国人女性同胞有不少均不知此项礼仪,补妆应该在洗手间或是人较少之处为之。公开场合补妆就好比是在梳头发,穿衣服等一般是不妥的。
吸烟:几乎所有的餐厅均以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为了避免其它人吸二手烟,瘾君子最好尽力克制烟瘾,如果真的烟瘾太大则可利用正餐用完,在场人士已开始用甜点、咖啡时再离席前往室外吞云吐雾,如此既不算失礼亦不会妨害别人健康。
剔牙:剔牙也要注意,相当恶心,真的要吐也请以餐巾纸掩口,吐在纸巾上。牙签用完放在盘中即可,千万不要口中咬着一根牙签与人交谈,状似流氓无赖状,非常难看。有些人甚至用完餐后,口中仍叨着牙签到处走动,那更是离谱的举止了。
刀叉掉落:进餐时若刀叉不小心掉落地面,此时只需要告之服务人员换一干净的即可,不自行清理掉到的刀叉,更不可以用餐巾擦拭过再继续使用。
中国餐桌礼仪用餐形象禁忌:
用餐的时候,不要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
可以劝别人多吃一些,或是建议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作主,主动为别人夹菜、添饭。这样做不仅不卫生,而且还会让对方勉为其难。
取菜的时候,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近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夹起来又放回去,会显得缺乏教养。
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取用适量。不要好吃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吃到没有。距离自己较远的菜,可以请人帮助,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用餐时要由尊者或尊者先动碗筷。在用餐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加食物,如有长辈,要尽可能主动给长辈添饭。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要道谢。
吃饭要端起碗,应该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是非常不雅观的。
进餐时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不能在夹起饭菜时,伸长脖子,张开大嘴,伸着舌头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进口,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婪的印象。
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不能直接吐到桌面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
如果宴会没有结束,但自己已用好餐,不要随意离席,要等主人和主宾餐毕先起身离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离席。
如果需要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住“ 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礼仪规则。
中国餐桌礼仪点餐禁忌:
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这些饮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条:
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猪肉,并且不喝酒。国内的佛教徒少吃荤腥食品,它不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气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观音的佛教徒在饮食中尤其禁吃牛肉,这点要招待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同胞时尤要注意。
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脏病、脑血管、脉硬化、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的人,不适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鱼,胃肠炎、胃溃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也不合适吃甲鱼,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要少喝鸡汤等。
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要兼顾。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欢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国家的人通常不吃宠物、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部和脚爪。另外,宴请外宾时,尽量少点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会将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来,这也需要顾及到。 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用餐,不准喝烈性酒。再如,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有可能使对方犯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