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圈上的船舶标示(船用救生圈上的船名)

2022-11-26 20:54 点击:79 编辑:邮轮网

1. 船用救生圈上的船名

船用救生圈要求标明船名和船籍港,外贸船舶还要分别用中英文标注。

2. 救生圈船名字体大小

救生圈是救助人员落水时使用的最简便救生浮具,由闭孔泡沫塑料或软木制成环型,再包上帆布或塑料,漆成红色,四周有救生把手索,并写明船名及船籍港。救生圈漆成红色的原因很多人都能想到,那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红色是一种非常鲜艳醒目的颜色,对营救遇险人员有一定的作用。

这还与红色的波长有关,红色能见度高,明亮刺眼,可以强列地刺激我们的视神经。人的眼睛很容易注意到红色,且不会和其他颜色混淆。所以,许多危险的场合,红色就是警戒色。使用这样的救生圈,万一出了事故,较容易被人发现,从而尽早得到救援。

3. 船用救生圈上要写什么

水运交通事故是指船舶、浮动设施在海洋、沿海水域和内河通航水域发生的交通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浪损、火灾、爆炸、风灾、自沉以及其他引起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事故。

如何应急■ 船舶遇险时,要保持冷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

■ 船上有救生衣、救生圈的,要迅速拿上穿好,没有救生衣可用其他漂浮物体作为救生用具,要尽可能向水面抛投漂浮物,如大块泡沫、空木箱、船舱木板、木凳等。

■ 当船上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手巾或湿棉织品捂住口鼻,向起火的上风位置逃避烟火,在上风(即迎风)一侧下水逃生。

■ 如船只正在下沉,千万不要在倾倒的一侧下水,以防被船体压入水下难以逃生;如果船体尾部先下沉,应逃到船头处下水。

■ 跳水逃生前不要慌张,要观察船只及周围情况,要避开水上漂流硬物。

■ 穿救生衣跳水,要双臂交叠在胸前,压住救生衣,跳时要深吸一口气,用手捂住口鼻,眼望前方,双腿并拢伸直,脚先下水。不要向下望,防止身体向前扑进水里受伤。

■ 落水后往下沉时,要保持镇静,紧闭嘴唇,咬紧牙齿憋住气,不要在水中拼命挣扎,应仰起头,使身体倾斜,保持这种姿态,就可以慢慢浮出水面。

■ 浮上水面后,不要将手举出水面,要放在水面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上,以便呼吸空气。如有可能,应脱掉鞋子和身上的重物,寻找漂浮物并牢牢抓住。

■ 不要离出事船只太远,要通过各种方式(呼喊或摇动色彩鲜艳物等)向岸上发出求救信号,并自行有规律地划水,慢慢向岸边游动,可

尝试游上岸;如水流很急,应顺着水流游向下游岸边;如河流弯曲,应游向内湾水浅、流速较慢处上岸或等待救援。

■ 木质船舶翻船后,一般不会下沉,人被抛入水中后,应立即抓住船舶并设法爬到翻扣的船底上,等待救助。其他非木质船翻了会下沉,但有时船翻后,因船舱中有大量空气而漂浮在水面上,这时不要将船翻正过来,要尽量使其保持平衡,避免空气跑掉,并设法抓住翻扣的船只,以等待救援。

■ 穿救生衣要注意保持体温,最好的姿势是双脚并拢屈到胸前,两肘紧贴身旁,交叉放在救生衣上,使头部露出水面。

特别提示■ 在海上,船舶遇到危险不能自救时,船长在宣布弃船前,会发出求救无线电信号,国家海上搜救中心收到求救信号后,会指派其他船舶及救助船立即前往搜救。

■ 如船舶失火并且海面上有油火,跳水前,尽量不穿化纤衣物和救生衣,可将救生衣和笨重衣服、鞋包扎好用一小绳系在腰上,在上风处跳水,入水后向上风方向潜游,若须换气,应用手将水面火拨开,头露出水面转向下风换气,在下潜向上风游出油火区。

■ 在海面救生艇、救生筏上等待救援时,如感到口渴,千万不能喝海水,否则体内盐分增加,致使肾脏负担过重,功能丧失。

4. 船用救生圈上的船名叫什么

有的人一生都在探险,他们把发现地球上每一个未知的角落作为自己的责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甚至没有人知道他死在什么地方。两极探险家鲁阿尔·阿蒙森就是这样的一个探险家。

1928年6月18日,有着辉煌探险经历的阿蒙森为了营救自己的伙伴——意大利探险家昂伯托·诺尔比,不幸在巴伦支海上空失事,葬身在北极的冰海之中。几个月后,人们在挪威西北部发现了阿蒙森乘坐的水上飞机的残骸,而阿蒙森却再也找不到了。他把他的灵魂和肉体都贡献给了北极——这块地球上最神秘的土地之一。

他的老朋友南森这样写道:“他(阿蒙森)在那静寂的冰层下找到了没有墓标的坟墓。他的名字无疑将像北极光那样长远地闪耀。他像夜空中突然出现的一颗明星来到我们中间,然后又突然星逝光消,只留下我们,茫然若失地对着那空虚的地方凝望。”

1872年7月16日,鲁阿尔出生在奥斯陆湾入口的一个小岛上。他的父亲延斯·阿蒙森是个船主兼造船厂主,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他常给小阿蒙森讲自己的海上经历,不过父亲却反对阿蒙森长大后去当一名水手。

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将造船厂和所有的船只卖掉。母亲殷切地对他说:“你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可他却对码头上的小伙伴们说:“我将来一定要当一名水手。”

当时,北极探险家南森首次独步穿越了格陵兰岛,引起了挪威全国的轰动。阿蒙森在参加了南森凯旋的集会之后,当众宣布:“我要到北极去。”他知道去北极探险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强健的身体,为此他除了经常踢足球外,还进行滑雪锻炼。只要天一下雪,他就坚持每天滑雪20公里。

21岁时,鲁阿尔·阿蒙森终于如愿以偿,在“马格达林那号”捕兽船上当了一名水手。“马格达林那号”活动区域是斯匹茨卑尔根岛海域。在捕兽船上做水手是个令人厌恶的职业,他的工作就是手持大棒把海兽打死,然后再剥皮,把肉腌好,放进舱里。一阵残忍的屠杀过后,还得把船上的血污冲洗干净。尽管如此,阿蒙森还是很高兴,因为毕竟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他可以生活在大海上了。

当时,海上探险是热门话题。阿蒙森通过熟人,找到了准备出海探险的人们,提出想同他们一起去探险的强烈愿望。可是,不管他怎样央求,谁也不肯带他去探险。

后来,阿蒙森听到全城都在谈论着一位名叫热尔拉什的比利时人要买“帕特丽雅号”船,准备环绕南极探险的消息。阿蒙森的心不由得“怦怦”跳了起来,这可是个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在此之前,英国人詹姆斯·罗斯曾率领探险队乘“埃里伯斯号”和“特罗尔号”两艘船,于1841年1月1日在东经170°的海域进入南极圈。在这次探险中,罗斯发现了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活火山,火焰在蓝色的天空中熊熊燃烧。罗斯把它命名为“埃里伯斯”火山,又把它旁边的死火山命名为“特罗尔”火山。

接着,罗斯又沿着未封冻的水域继续向南航行,直到抵达一片冰川之前。这片冰川在水面上垂直而立,足有60米高,绵延向两侧伸展开去,一眼望不到头。在罗斯之前还从未有人到过这里,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冰川叫罗斯冰障,而冰川前的那片大海叫“罗斯海”。

热尔拉什向阿蒙森介绍说:“我们要比罗斯往南走得更远。可是去南极并不那么简单,你只当过水手,而我需要的是专家和领航员。如果你能取得海军中尉或者领航员证书的话,我就带你去探险。”

“我一定能得到证书。”阿蒙森坚决地说。

一场跟时间的竞赛开始了。热尔拉什买下了“帕特丽雅号”三桅帆船,将它改名为“别列热卡号”。而阿蒙森则如饥似渴地学着球面三角学、初等天文学、海洋计算法等课程。一年过后,他终于获得了海军中尉的证书。这时,“别列热卡号”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

“所需的款项还没有筹齐,”巴龙·热尔拉什说,“不过事情进展还比较顺利,我已着手挑选船员了。如果你愿意,就给我当助理领航员。我们准备明春起航。”

1897年8月16日,一切准备就绪的“别列热卡号”扬帆起航,开赴南极探险。船长热尔拉什曾当过炮兵军官,大副列库恩特也当过海员,阿蒙森在船上排在第三,其他水手几乎都是挪威人。

经过半年的航行,“别列热卡号”航行到了合恩角附近。这片海域险恶异常,终年风急浪高。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飓风在数千公里的开阔海面上横行无阻,由西向东疯狂地肆虐。“别列热卡号”一进入合恩角海域,就遇到了强烈的飓风。

“有人落水!”风暴中一个船员大声喊道。一个救生圈被抛进了海中,落水的船员抓住救生圈,然而不一会儿,海面上只能看见一个小黑点,不久便消失了。

“不要改变航向!”热尔拉什大声地命令道。是的,航船此刻决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保住全船人的性命,热尔拉什只能牺牲那个不幸的海员了。过了好久,汹涌的海面才平息下来,“别列热卡号”绕过南设得兰群岛,来到与合恩角水域全然不同的海面。这里到处都是巨大而陡峭的冰山,深蓝色的冰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五彩缤纷,漂亮极了。有时,一连几天海上都笼罩着浓浓的大雾,船只不得不小心地避开冰山,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前航行。

航行期间,阿蒙森不仅担负着绘制海岸线地图的工作,而且还得按时参加值班。“别列热卡号”沿着南极半岛南下,来到了亚历山大一世岛。热尔拉什转舵向西航行,试图到达西经130°的地方。此时,“别列热卡号”已经航行到南纬70°~71°之间。到了1898年2月底,船只在冰山组成的迷宫里徘徊不前,冰山逐渐围拢过来,船员们觉得仿佛掉进了深深的井底,眼巴巴地看着井口就要在头顶上闭合。

3月初,“别列热卡号”完全被封冻在冰海之中,船员们只好就地过冬。这是人类首次在南极过冬。船员们都清楚,只要浮冰把船挤坏,他们就会陷入绝境,休想生还。

刚一入冬,阿蒙森就和船医一起猎捕海豹。他们杀死海豹,割下肉,储存在用冰搭成的仓库里。热尔拉什尝了尝海豹肉,认定不能吃,便下令禁止水手们食用。这使大家疑惑不解,因为两个世纪来,所有的极地探险家一致认为,为了预防坏血病,必须食用鲜肉。

过冬期间,船员们着手观测气象,测量船只的位置和冰山移动的速度。他们不愁吃的,因为船上的食品储备足够用两年的了。但是,随着漫长的极夜降临,他们才发现船上缺乏足够的照明设备,只好节省用油。无事可做的水手们从头到脚裹紧了毛皮衣服,在船上踱来踱去。热尔拉什忧心忡忡地说:“今后的日子危机四伏,前途莫测。”

6月是南极最寒冷的日子。度过了几个月极地寒夜的船员们心境越来越坏,疾病也开始蔓延起来,一位军官病死了。不久,一名水手又由于产生“步行回国”的幻觉,夜间径自从甲板上跳下船而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坏血病折磨着许多人,热尔拉什和大副也相继病倒。

后来热尔拉什终于同意让大家吃海豹肉,坏血病得到了控制。7月下旬的一天,地平线上露出了一道曙光。虽然这光亮旋即消失,但它预示着漫长的极夜就快要过去了。

第二天,太阳懒洋洋地升高了些,在天边悬挂的时间也渐渐延长了。看见太阳,船员们高兴得热泪盈眶,期待着“别列热卡号”能够早日冲破浮冰的包围,回到故国家乡。

谁知,几个月又过去了,冰面丝毫没有移动的迹象,船仍被死死地困在冰层之中。人们又陷入了惶恐、忧郁、不安的情绪里,有的船员甚至得了狂暴病。

1899年,“别列热卡号”终于回到了奥斯陆,船员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1899年夏天,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郊区的一个小花园里,有两个人坐在安乐椅上悠闲地交谈着。一位是弗里特约夫·南森,另一位便是鲁阿尔·阿蒙森。南森虽年仅38岁,却已享誉世界,是个大名鼎鼎的北极探险家。

此刻,阿蒙森正在向南森请教。他对南森说,目前他不准备再去南极探险,打算专心致力于研究北磁极的位移,并试图打通把大西洋和太平洋联接起来的西北通道。

当南森得知阿蒙森对北磁极一无所知的时候,便热情地给汉堡天文台台长、地质学教授奈迈叶尔写了一封信,诚恳地向他推荐这位年轻人。

靠南森的帮助,阿蒙森租了一间简陋的旧房子住了下来。在以后的半年里,奈迈叶尔教授给他讲授了所有与北磁极有关的知识。随后,阿蒙森又在天文台实习了一段时间。

1900年夏天,阿蒙森在挪威北部特朗瑟港码头上踱来踱去。这里停泊着许多渔船和捕兽船,他想从这些船中挑选去北极的船只。在林立的船桅之间,阿蒙森终于看中了一条小船。这条旧船长22米,是条单桅船,桅杆不高,有船舷斜桅,还有三条小舢舨。

这条船的船身呈圆形,正是阿蒙森所需要的。因为船要在北极的浮冰群中平稳而敏捷地航行,一旦受到冰的挤压,船就会自动跃上冰面,这只有圆形船才能做到。

阿蒙森花6万法郎买下这条船,把它命名为“约阿号”。去北极探险可不同一般,船舱里必须装满食品,阿蒙森一下子准备了够吃5年的食品。他共挑选了6名船员,戈特弗里德·汉森是领航员、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兼摄影师;安东·伦德是大副;海纳·汉森是二副;皮捷尔·里斯特韦特是机械师和气象学家;古斯塔夫·居伊·威尔克是磁学专家;阿道夫·亨利克·林兹特列姆是厨师。

阿蒙森向队员们解释了他的计划,特别强调指出:“今后的一切工作都由我们7个人共同承担,我们将分成两个组值班,风平浪静时3小时换一班,其他时间自由活动。”这个英明的决定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阿蒙森的威信也因此而倍增。接着,阿蒙森着手修理和装备“约阿号”,装上了一台9.6千瓦(13马力)的发动机,这是当时最先进的内燃发动机,性能十分好。此外,阿蒙森还购置了备用帆、索具、航海仪器、枪支弹药和燃料,还有6条爱斯基摩狗。

1903年6月17日,“约阿号”起航了。站在舱旁的阿蒙森挥着手臂,向岸上送别的人们告别。9月20日,船在威廉王子岛的一个小港抛了锚。

阿蒙森决定留在这个小港过冬,并以船名把这儿命名为约阿港。他吸取了在南极过冬的经验,决定在岸上建房过冬。

他们先搭起狗圈,又盖起住房、燃料库和储存鲜肉的冰库。一切安排就绪后,他们便开始工作了。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两个冬天。阿蒙森查明,北磁极是以椭圆形的方式在时刻移动,自1831年以来,它已向东北方移动了50公里。

1905年6月1日,阿蒙森下令收起陆上营地,准备上船。他们真走运,因为这年夏季北极的气候格外宜人,冰河融化了。他们在完成北磁极的考察任务后,于1905年8月13日乘“约阿号”继续航行,开始了第二项考察任务——寻找西北通道。

船只在广袤的白色世界中异常缓慢地移动着,除了发动机的声音和偶尔的一两声狗叫外,周围一片沉寂。在这以前,还从未有人到过这满是浮冰的极地海区。“约阿号”断断续续走了四昼夜,船只两侧的海岸线才延伸开去,消失在朦胧之中,前面是开阔的大洋。此时他们已来到维多利亚岛的西南方。

后人为了纪念阿蒙森的功绩,便把这片冰海叫做阿蒙森湾。

随后“约阿号”沿着海岸线一直航行到马更些河口。9月2日,狂风突起,“约阿号”被迫到波恩特金海湾避风。在这里,他们意外地看到了浮冰。这年的冰结得特别早,秋季伊始,就已冰锁海面了。阿蒙森明白他们已经来不及穿越白令海峡,便果断地决定在此地过冬。

这是他们第三次在北极过冬。“约阿号”在美国捕鲸船“博南察号”旁抛了锚。“博南察号”已被风暴吹坏,陷入困境。这里还有几艘捕鲸船。阿蒙森带领队员在岸上建起住房和观象台。冬天到了,其他船上的人们经常聚集在他们的屋里,爱斯基摩人也时常应邀前来做客。人们围坐在桌旁,聊着天,烤着火,喝着香喷喷的茶,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有一次,“博南察号”船长莫克无意中说,美国人在育空堡架设了电台,可以把电报发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距育空堡才500公里远呀!”阿蒙森听到后大喜过望,他决定去育空堡,把他们探险的成果告诉祖国。

10月底,阿蒙森同莫克船长和两名爱斯基摩人上路了。莫克乘一只雪橇,那位爱斯基摩人和他的妻子乘另一只,阿蒙森则穿着滑雪板在前面引路。从马更些河口到育空堡要穿越500公里的不毛之地以及思齐科特山、落基山和马更些山。他们几个人冒着严寒,在能见度极低的浓雾中艰难地跋涉。

好不容易他们才到达育空堡。当时,育空堡只是由几间小木屋组成的一个简陋的村子,根本没有电台,离这里400公里远的埃格贝特堡才有电台。阿蒙森决定到那里去。

莫克船长说什么也不想再走了,他独自一人返回。阿蒙森和两个爱斯基摩人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12月3日抵达了埃格贝特堡。在那儿,阿蒙森给挪威拍了加急电报,汇报了他们的考察成果。然后休息了三个月。

2月3日,阿蒙森告别了埃格贝特堡,于3月底到了波恩特金岛。回来后阿蒙森才知道磁学专家古斯塔夫·威尔克患胸膜炎卧床不起,当时还没有抗生素,尽管大家精心照料,威尔克的病情还是日渐沉重,于4月4日离开了人世。

夏天来到了,“约阿号”又扬帆起航,向白令海峡进发。在这段航行期间,他们险些葬身冰海。那是在1906年8月11日,天空黑得像锅底,地平线上出现了许多股龙卷风。不到四个小时,“约阿号”上的主桅斜桁和部分帆篷都被狂风吹坏了,桅杆在轧轧作响。船像发了疯似地在波峰浪谷间上下滚动。直到飓风过后,他们才发现船舵被吹掉了,桅杆也裂成两半。

8月30日,“约阿号”摇摇晃晃地进入白令海峡。至此,阿蒙森终于完成了寻找西北通道的任务,借助北冰洋把大西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了。

历尽艰辛的“约阿号”到达圣弗兰西斯科港(旧金山)。他们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停泊在港内外的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音此起彼伏,纷纷向“约阿号”致敬,数百面彩旗在蔚蓝色的水面上迎风飘扬,场面十分动人。全城各界纷纷举行庆祝会,“约阿号”成了圣弗兰西斯科城的骄傲。

阿蒙森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南极极点的挪威人。他从1911年10月19日从基地出发,到1912年1月25日返回基地,只用了99天时间完成举世闻名的南极之行。这固然是他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所致,但是他的成功还在于出色的组织才能和严肃的工作态度。他的计划是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他事先估计了可能出现的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并作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因此才能如此出色地完成他的创举。在探险历程中,狗只剩下了11条,人员严重冻伤,有的患了雪盲症,个个都已精疲力竭。然而他们心里都洋溢着快乐,因为正是他们首次踏上南极点,笼罩南极亿万年的静寂第一次被他们的欢呼和笑声打破。他们是胜利的探险者,阿蒙森更是当之无愧的探险英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蒙森指挥着“莫德号”航船沿着欧亚大陆进行沿海考察。1926年,他又率领探险队乘“挪威号”飞艇首次飞越北极,在北极上空投下了挪威、美国和意大利三国的国旗。他们在72小时内飞越了3391英里的距离,首创了从欧洲飞越北极到达北美的纪录。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重大探险。他第一个到达南极,又第一个飞越北极,在人类探险史上留下了神奇的一笔。

虽然阿蒙森葬身在没人知道的北极海域,但他辉煌的探险成绩和不屈的探险精神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5. 船用救生圈图片

阆中市水上漂流艇安全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水上漂流旅游的管理和进一步规范水上交运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水上漂流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运安全管理条例》、《国家旅游局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水上交运安全管理条例》和《四川省水上漂流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市境内的江、河、湖、风景区等水域从事漂流活动的漂流艇筏(橡皮艇、木筏、竹筏等)、现场安全保障人员(以下简称“安全员”)和漂流艇筏操作人员(以下简称“漂流工”),以及漂流艇筏的所有人和经营人及从事漂流活动的其他相关人员(以下简称“管理员”)。

从事探险、体育竞赛等非经营性质的水上漂流活动不适用本办法,但影响水上交运安全的,应事先经交运主管部门核准。

漂流船艇(筏)不得在水源保护区域、应急水源区域、备用水源区域以及通航水域内或者航务海事管理机构核定的水域外从事营业性活动。

前款所称“水上漂流”是指以橡皮艇、木筏、竹筏为载体,靠水流动力和人力,在有一定的落差和流速的水域进行的载运行为。

第三条市交运部门是水上漂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交运部门设置的海事机构具体负责对漂流航道安全查勘、评估以及人员(管理员、安全员和漂流工)理论、技能培训和水上漂流艇筏的认证。

市安监部门负责对水上交运安全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市旅游部门负责对水上漂流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和漂流艇筏登记管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水上漂流进行属地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章企业申报与管理

第四条从事水上漂流企业应具备下列主要条件:

(一)具有与其漂流相适应的漂流艇筏;

(二)漂流航道内有与其漂流相适应的安全及服务设施;

(三)有经营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且配备有与其漂流相适应的合格的管理员、安全员或漂流工人数;

(四)有与其漂流业务相适应的固定资产和自有流动资金;

(五)对每个漂流人员购买足额的人身意外保险。

第五条水上漂流企业应当向市旅游部门提供以下资料:

(一)具有法律效律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证明;

(二)与生产厂家草拟的漂流艇筏购买合同;

(三)修建漂流起止点码头的设计图纸和资金证明;

(四)漂流管理员工作职责;

(五)漂流安全员工作职责;

(六)漂流工工作职责;

(七)水上漂流安全应急预案;

(八)漂流航道气象、水文资料。

市旅游部门收到漂流企业资料后,应当组织安监、发改、交运、水务、环保等部门对企业资料进行查验,资料齐全后,上报市人民政府立项。

第六条漂流企业应对水上漂流安全负责:

(一)严格遵守行业管理和水上交运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加强对漂流艇筏的安全技术管理,使之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三)配足合格的安全员、漂流工,对其实施日常的安全教育;

(四)根据气象、水文等情况,制定漂流安全保障措施;

(五)接受安监、交运和旅游等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

(六)漂流企业必须对安全员、漂流工、漂流人员购买不低于人民币60万元的人身意外保险。

第七条漂流企业停业、歇业、转让,需提前30日书面报告旅游部门。

船舶新增、报废、抵押、转让,需提前30日向地方海事机构提出申请。

第三章漂流航道、漂流艇筏和漂流工

第八条漂流航道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漂流航道宽度一般不小于橡皮筏宽度的2倍;

(二)漂流航道曲率半径不得小于橡皮筏长度的4倍;

(三)单个陡坎落差最大不能超过0.6米,且不能连续;

(四)纵比降不得超过15米/千米;

(五)漂流起止点应当远离暗河入口和大坝,其间距离不得小于1000米。

第九条漂流艇筏必须具有船检部门颁发的船用产品合格证书。漂流企业应持该产品合格证向当地海事机构申请初次认证,营运后必须每年进行一次认证。

第十条漂流艇筏必须按核定乘员进行装载,并配备救生、防护等安全设备。船体上必须标示由海事机构认可的名称标志和编号及核载人数。

第十一条漂流艇筏应当按海事机构要求配备足以保障漂流安全的漂流工。

核定乘员6人以下的漂流艇筏,必须配备1名漂流工。

核定乘员6人及以上的漂流艇筏,必须配备2名漂流工。

第十二条安全员、漂流工的年龄应当在18周岁以上45周以下,且健康状况符合船员体检标准。

第十三条管理员、安全员和漂流工须经交运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漂流工还应持《非机动船舶船员职务适任证书》,方能上岗。

以上人员每年必须经过交运、旅游和安监部门组织的不少于10天的安全、法规知识和服务规范培训。

第四章安全保障

第十四条水上漂流行为必须在项目审批核准的水域范围内进行。

漂流企业应配备防污设备,漂流行为不得污染水域。

禁漂水位线由漂流企业根据漂流航道情况划定,并报地方海事机构备案,由企业在漂流始发码头设置禁漂水位线。

第十五条漂流企业应在急弯、紊流、较大跌水等地段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救生点。

各救生点应配备带绳的救生圈、对讲机和医用急救包,保证安全救援行之有效。

第十六条漂流企业应在上下码头游客接待处设置保障游客安全的辅助设施,配备足够的安全员和救助工具。

第十七条漂流企业应在漂流始发点设立“游客须知”、“告示牌”和“安全员、漂流工”公示栏。

在漂流前由安全员向游客讲解漂流安全知识,介绍漂流艇筏上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方法,督促游客必须穿好救生衣等安全防护设备。

第十八条漂流企业应采取必要的通信保障措施,以保证通信联络畅通有效。

第十九条漂流工在漂流中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瞭望,谨慎操作,在危险地段禁止追越。

第二十条严禁超载漂流和捆绑联体漂流,严禁向水域抛弃废弃物,禁止在漂流水域从事影响漂流安全的其它活动。

第二十一条在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能见度不良,超过禁漂水位线等不能保证漂流安全的情况下禁止漂流。

第二十二条漂流企业对漂流河段的环境安全要做到勤观察、勤巡航,在确保漂流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允许开漂。

第二十三条当漂流艇筏发生水上事故或遇险时,漂流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自救。同时,及时报告海事、旅游和安监部门。

第二十四条旅游、海事和安监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分别按各自的权限和职责范围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统计、上报。

第二十五条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交运、旅游、安监、水务、环保等部门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市交运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若上级有新规定,从其规定。

6. 船用救生圈上的船名要拼音吗

取得《适任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已经取得船员服务簿;

2、符合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的内河船舶船员适任岗位健康标准;

3、经过与所申请《适任证书》类别、职务资格相对应的内河船舶船员适任培训;

4、通过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科目的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

5、具备本规则附件规定的内河船舶船员有效水上服务资历,并且任职表现和安全记录良好

注意:船舶在内河航行应按要求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即在船首两舷和船尾标明船名;船尾船名下方标明船籍港;船名、船籍港下方标明汉语拼音;船舶中部两舷标明载重线。

另外,还应当在船首和船尾两舷标明吃水标尺。受船型或者尺寸限制不能在规定的位置标明标志的船舶,应当在船上显著位置标明船名和船籍港。船舶未按规定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的,海事管理机构不得为其办理船舶登记。

7. 船上救生圈编号的规则

船舶的两舷栏杆上都装有救生圈,当发现有人落水时,可以迅速的将救生圈抛入到海里,使落水者获救。救生圈有带绳索和不带绳索的两种,救生圈上面除了标注船名外,还标有船籍港、救生圈编号。远洋航线船舶的救生圈还标有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

8. 船舶救生衣船名标识

,可能根据船舶IMO编号、呼号以及船名中的任何一个可以在www.equasis.org查询到船舶的资料。 但是要注意: 这个网站只收录国际航线的具有IMO编号的船舶,国内航线的要在交通部

   船舶识别号,是指用于永久识别船舶的唯一编码。船舶识别号由英文字母CN和11位阿拉伯数字组成。CN代表中国,11位阿拉伯数字的前四位表示船舶安放龙骨的年份,第5至10位是随机编号,第11位是校验码。

主要管理要求:

1、每一艘船舶只能申请并使用一个船舶识别号,船舶识别号一经取得不再改变。

2、申请船舶识别号时,申请人应当提交船舶识别号申请表、身份证明、合同、船舶技术资料。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和提交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新建船舶的识别号应当永久性标记在机器处所主推进动力装置尾轴附近的船体内侧。没有主推进动力装置的,标记在船舶检验机构指定的位置。船舶标识电子标签应当随船携带,并粘贴在船舶驾驶台或者其他显著位置。

4、船舶检验机构负责对船舶识别号在船体上标记的情况进行检验,并将标记位置、方式、字符等情况记录在船舶检验报告中。

5、未按规定申请取得船舶识别号、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船舶识别号、未将船舶识别号在船体上永久标记或者粘贴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处一定的罚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大连船舶重工五险一金(大连船舶重工年终奖)
上一篇:威海连江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威海船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