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
中船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不是国企。
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16日,是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控股,包括中船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九家国际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同参股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6800万元人民币。
公司具有集团级企业集团,顶层研发设计优势,拥有世界先进的船舶总体、性能、结构开发、设计软件,生产设计系统软件,技术力量雄厚,具备大型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化学品船、多用途船等多种船型以及海洋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等研究、开发、设计能力。
公司主要从事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开发与设计,报价设计、合同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2. 中国船舶工业工程研究院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
武汉708船舶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
3. 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官网
按校方的说法是三海一核,传统优势院系是1、3、4、5、15系,对应的专业分别是船舶、轮机工程、自动化、水声工程,核工程。
其中船舶、轮机、水声都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哈工程的船舶学科评估是A+,和上交并列。也就是说这三个专业都很强。
自动化作为热门主流学科,这次的学科评估是A-,可能是211非985里面最强的了。
核工程学科评估B+,并列第三,作为核工程领域的四大高校(清哈两交)之一,无论是办学历史还是现在的实力都还是挺不错的,在业内的影响力不比在船舶行业差。哈工程的核学科已经培养了宣益民、李建刚两位院士,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校友当选。
上面是从专业实力的角度来说。从就业待遇上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从毕业生收入来看,4系、6系、8系最好,也就是自动化、计算机、通信专业。一方面是行业差距,另一方面是哈工程的上述弱电类专业实力也很不错,计算机和通信的学科评估都是B+,整个弱电大类的学科评估成绩,大概只弱于北邮、西电这两所行业211,比起其他分数高一截的211来,也丝毫不虚。
夸奖完毕,说一下个人对学校各院系发展的看法。
船舶学院作为一系,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哈工程最强的院系。可是从目前的一些硬指标,包括从发展势头来看,一系未必是最强的院系了。虽然学院宣传各人才指标,什么优青一人、青年长江学者一人、什么万人计划领军人物一人之类,可是知情人士都清楚,其实这都是一个人。张阿漫老师一个人贡献了大部分的人才称号,一系目前也就段文洋、张阿漫、李晔等屈指可数的几位老师算是有国字号的人才称号,其他老师都没有。对于一个龙头院系来说,这个高层次人才数量显然是不够的。
此外,学术上近亲繁殖严重,多数老师学术能力不足以让人信服。学院管理水平也不让人满意,学院网页稀烂,很少更新信息,和三四五系的学院网站比,差太远了。学校的教师个人主页实行那么久了,一系的老师们有三分之二都不去维护个人主页,个人简介、研究方向、研究成果都不公开,真的忙到没时间打理吗?还是成果羞于展示?三四五系的院系的老师们个人主页信息都维护的很好。徐玉如院士去世后,一系的国字号重点实验室便甚少像样的产出,光有经费没有成果,总不是长久之计。
虽然这次学科评估a+,不少一系的师生很骄傲。但很大程度上是三系和五系的功劳,要认清这一点。单论船舶设计制造的学科实力,哈工程是远逊于上海交大的,之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能和上交并列a+,是因为在师资水平和科研成果上,轮机和水声对船舶学科评估的贡献很大。要知道大连理工、上交是没有水声、轮机专业的,而哈工程的水声、轮机都有上百的老师人数。
二系的专业太多太杂,学院没有足够的实力兼顾,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哈工程的航空航天专业底子很好,培养了不少人才,沦落到现在的地步,连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都没有,太遗憾了。这是所有211大学的痛,经费有限,不能兼顾所有学科,不用多久,就拉开了和985大学的差距。目前来看学院的重点是发展力学学科,工大来的吴副校长是力学长江学者,给二系带来了一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下次学科评估能否更进一步呢?作为一个重点是研究船海的学校,离不开力学的支持,一个强大的力学学科是必要的。如果能够获得B+,那将会是一个合格的成绩。这次学科评估力学是B级,中规中矩,还不足以支撑学校船海学科的发展。
由于前校长的缘故,三系的实力进步迅速。无论是科研奖励,还是获得国字号荣誉称号的老师数量,都已经超越了一系。比如说李玩幽、杨铁军、靳国永、杜敬涛为代表的一批老师们。其他八零后新生代的师资水平平均水准也强于一系,这和三系一直坚持引进外校毕业的老师是有关系的。如果轮机工程的研究成果不算到船舶专业,而是打包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那么下一次学科评估哈工程的动力学科甚至有可能冲击A-。有难度,不过不是没有希望。
四系作为第一大学院,学科实力强,就业去向好,是一系三系的孩子们羡慕的对象。自动化这种热门学科能够a-,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下次评估,能够保持就很满意了。四系新院长青年才俊,很想有一番作为,从工大过来的姚校长也是搞自动控制的长江学者,四系的发展值得期待。哈工程就应该发展自动化这种本身底子好,又能吸引考生的学科,而不是傻傻的宣传三海一核,把人都吓跑了。放着211中最好的自动化专业不去宣传,而是去宣传船、核这种超级大冷门,分数线哪里能高的了。
如果说三系已经超越了一系,那五系就是自始至终的龙头院系了。一直以来,哈工程的水声学科实力都是最强,不管是和校内其他专业比,还是跟其他学校比。两位院士坐镇,长江学者、创新人才一应俱全,师资实力在哈工程算是最豪华的了。学生读研率八成,远高于其他院系。如果哈工程没有船舶轮机,只依靠水声专业的实力去参加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学科评估,我想也会是A+。水声学院院长也非常年轻,观察下来,学院的发展势头和四系一样,都很不错。
从学校的官网上看到新增招生专业的公示,五系打算开设海洋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这是打算把海洋信息学科领域做大的节奏。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拟开设的专业属于电子信息一级学科,而不是和水声工程一样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这才是正确的划分,其实水声工程也更近似于通信,而不是船舶。就业去向也更趋向于通信专业。去华为中兴的很多。
发展海洋信息学科,也就是发展信息学科了,对于考生的吸引力会大不少。热门学科能够吸引人,整个学校才有吸引力。
从就业上来讲,六系是哈工程最好的专业,其他也没必要评价了。
七系传统工科,中规中矩,目前并不是学校发展的重点。在现有的资源下,如果能够在水下机械这一细分领域做到国内顶级,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八系信通和六系一样,实力不错,B+,就业又好。如果水声工程打包到通信学科的评估,那么哈工程的通信有冲击A-的希望。
虽然全国经管都很热,但哈工程的经管确实不是校内重点。
十系材料在哪个学校都是刷论文的利器,每个学校都少不了它。
理学院已经分家了,分成了物理光电学院和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的光学工程是发展的重点,实力还可以。数学学科已经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如果物理专业如果能够获得博士点,那就圆满了。一所工科大学离不开数理基础学科的支持,哈工程至今没有培养出杰青,和重工程轻学术不无关系。数学、物理学科对其他工科专业的支撑作用是巨大的。
十五系是三海一核中的那个“核”,实力和受重视程度没得说。虽然和1、3、4、5系比在规模上要小不少。
能称为一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包括培养了众多优秀校友。学院本身的师资力量还有待加强,有规模,也要有精度,不能只依靠人海战术。
如今学校重点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动力、海洋信息、核工程这四个学科群,如果在下次学科评估中船舶继续A+,自动化继续A-,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通工程能够从B+进步到A-,那就可以说达成目标了。如果力学、机械、光学等支撑学科有一两个进步,那就更完美了。我想,这也是校方努力的目标。
哈工程的青岛校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如今终于开建,烟台研究生院也进展迅速,这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哈尔滨这个城市目前不止限制了哈工大,更限制了需要海的哈工程。如果能够在青岛有新的校区,那么哈工程就不会是现在这个分数线了。
2019.8.16补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布,哈工程杰青一个,优青光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80出头,排名一百多位。这个结果真是让我震惊到了,沦落的比想象中还要快。校领导们该警醒了。加快异地校区的建设,熬过阵痛期,还有重振的可能。死守哈尔滨,未来会越来越差。
4. 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2022年社招
首先:七院的确招博士生。
其次:待遇也很不错,但具体数字就不是太清楚,但楼主仔细想想,现在中国重点发展船舶,造军舰造航母。。。。国家的投入可想而知。第三:据说708要好点。5. 中船重工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
不是电子厂,它是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我国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摇篮”。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市设有分部。
本中心由多学科﹑多专业的优秀人才组成,博士、硕士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0%以上,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0余人,全国级劳模15人,国家级专家组成员50余人,多人获评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本中心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建有电磁兼容性、声隐身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舰船电磁兼容技术、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以及5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连续多年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本中心构筑了国内一流的舰船人才高地,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动态激励的职业发展通道,丰富的培训与教育机会,高品位文化与学术氛围,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热忱欢迎有志投身舰船研究事业的青年人才到我中心建功立业,谱写你人生的辉煌。
6. 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院
专业是工科专业,我就是这个专业毕业的。感觉在众多专业专业中还算可以。何况哈工的船舶专业在整个船舶界都是顶尖的,很好就业,毕业的第一年(本科)大多都是3000左右,高于平均工资水平,两三年后一般4000到6000。当然混的好的会更多10000+的也有,要是你两三年后拿不到4000+说明你在这个行业不会混。刚毕业可能会到做现场,要有吃苦的准备。当然也看个人机遇。
7. 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招聘
靠谱。
河北浩海船舶管理公司成立于2016年09月02日,注册地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永济路16号45幢501室,法定代表人为邢爱杰。经营范围包括国际、国内船舶管理;货运代理;海洋工程咨询;海员招聘代理服务;海员信息咨询;劳务派遣;船舶代理;海洋工程建筑;装卸搬倒服务;船舶舾装工程;船舶、船舶机械设备、港口机械设备租赁;航道工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海洋船舶施工;石油钻井平台技术服务;船舶技术咨询服务;船舶制造、修理;柴油发电机组维修;港口设施设备的维修;船舶机械设备零配件制造。
8. 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是国企。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项目是由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兴建,于2009年08月2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于亚。经营范围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研究、试验;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制造、销售和修理海洋工程装备及海上石油钻采设备、平台、模块、辅助船、分段及大型钢结构产品;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会展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软件开发、销售;货物或技术进出口等。
9. 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怎么样
不是的。
就业面非常广。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到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检验等部门从事海洋结构物的研究、设计、制造、检验、贸易工作,也可从事海洋油气开发以及航运管理、海上保险等,也可以到海洋开发、航务工程、船舶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相近专业部门工作。
10. 中国船舶海洋装备研究所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是船舶标准化五专业归口管理单位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8/SC4秘书处和主席单位,多年来,代表我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有关活动,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
该单位实行公费培养制度,学生在学期间提供助学金及免费食宿(一日三餐费用全免),学习优秀者提供相应奖学金。学生毕业后,可优先考虑录用本单位工作。
感觉还不错,福利很好,在本单位工作的话就业也解决了。如果调剂到一个普通的院校感觉还是研究所的好,能学到更多项目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可以考虑调剂。
11. 中国船舶集团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715研究所不是大专。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五研究所隶属于十大军工集团之一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10月,地处浙江杭州,正厅级全民事业单位。七一五所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国家级海洋信息装备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水声电子设备和海洋装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强的从事声纳装备研制生产的国防军工骨干研究所,代表我国海洋声学信息装备技术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