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设计阶段划分(船舶设计阶段划分依据)

2022-11-23 04:00 点击:247 编辑:邮轮网

1. 船舶设计阶段划分依据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二级学科。

两者是隶属关系,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包含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建造工艺等二级学科。按照目前的专业设置,本科招生只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第三年(即大三)时要选择方向,即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建造工艺等二级学科中选择一个。本人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在读学生,即将大三了,今年9月前后就要选择专业方向。

2. 船舶建造阶段划分

  船舶在小角度倾斜过程中,倾斜前、后的浮力作用线的交点,与倾斜前的浮心位置的线段长,称为纵稳性半径。  船舶的初稳性(正常航行和静态时的稳定度)是由船舶的重心、浮心(船体排开的水的重心),漂心(水线面积中心)、水面上面积、船体形状以及减摇装置(比如舭龙骨)决定的.对于一个确定的船型(就是我们要做的模型),那么唯一可做就是就是降低重心了.虽然在实船上重心不是越低越好,但对于模型来讲,重心低造成的船舶横摇周期小的问题是不被考虑的,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的将有重量的设备(电池、电机)尽量低置,就可以增加稳性了  船舶的稳定性  船舶的稳定性是指船舶在有限的作用下不会倾覆,倾侧力消失后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  船舶在航行中受到侧面风浪作用倾侧.假设船体向右倾斜,如果船上的货物不移动,重心位置就不会有变化.但由于左面一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右边同样大小的体积浸入水中,因此浮心向右移动.如果重心比较低,或者船身比较宽,浮心向右移动相对比较大,浮力作用线就会移到重力作用线的右侧.这时候,浮力的力矩会使船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如果重心比较高,或者船体比较窄,浮力向右移动相对较小,浮力作用线在重力作用线的左侧.这时候,浮力的力矩会继续使船体倾侧.这两种情况,前一种是稳定的,后一种是不稳定的.  如果重心在浮力的下面,船体倾侧后,浮力的力矩一定会使船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因此,重心低于浮力的船舶一定是稳定的.为了使船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要设法增加船体的宽度,并且尽可能降低船舶的重心位置.  浮力的作用线同船体的中心线相交于M点,M点叫稳心.当稳心高于重心的时候,船舶是稳定的;当稳心低于重心的时候,船舶是不稳定的.稳心到重心的距离叫做稳心高度.稳心高低越大,船体的稳定性越好.一半船舶在倾侧10°~15°的情况下,稳心高度大约从零点几米到几米.舰船模型的稳心高度可以按比例缩短.

3. 船舶设计属于什么设计

船舶生产设计,也叫详细设计.

设计院的图纸,目的主要是为了送审.直接拿过来制造是不行的.

送审设计考虑的方向是符合规范与法规.

生产设计考虑的是加工方法.要根据船厂的加工能力,比如说船厂拥有的设备如吊车车床等,用船厂的现有工具,来实现设计院设计的功能.

比如说布置,设计院不考虑除主要设备以后的设备布置,但生产设计必须把设备的位置用三维坐标定下来;电力系统图是由送审设计出了,但是电缆多长走向设计院不出(设计院只出主干电缆走向),这是生产设计考虑的了.再比如,电缆穿舱件的大小数量位置电缆该经过哪些穿舱件设备的基座等,都是属于生产设计的范畴.

生产设计,也就是详细设计,是对送审设计的细化.而且,细化后经船厂车间等可能再经过一次细化.一般来说,生产设计可以称之为一级工艺,车间细化可以称之为二级工艺.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匿.

4. 船舶设计四个阶段

1、舟筏时代

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中国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桨,据鉴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说明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2、帆船时代

据记载,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国使用帆船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15世纪末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的船队都是由帆船组成的。

在帆船发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区、北欧西欧地区和中国都曾作出重大贡献。19世纪中叶美国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则是帆船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不同地区的帆船,在结构、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3、蒸汽机船时代

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许多人都试图将蒸汽机用于船上。1807年,美国人R.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两舷的明轮,在哈德逊河上航行成功。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4、柴油机船时代

柴油机船问世后,发展很快,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空前兴旺,中东等地石油的大量开发,促使运输船舶迅速发展。

5. 船舶设计分为哪几个阶段

设计阶段是各个专业的重量重心叠加计算来的。重量直接相加,重心每一项重心分别乘以其到坐标原点(习惯设为BL,CL,FR0交点)横向纵向垂向的距离得到三个力矩,再将三个方向上各个项分别相加除以总重量得到三个方向的重心。

一般分为船体结构、外舾装、内舾装、轮机设备、轮机管路、电气设备这些专业分别统计。然后再汇总。

船体结构重量根据经验公式为0.15-0.2lbd,主船体和上建分别单独计算。根据船型功能不同选取系数也不同,这只是设置之初用来粗略估计的,设计后期要根据结构图计算

6. 船舶设计阶段划分依据有哪些

船舶速度

船舶速度是指单位时问内船舶相对于海底所航行的距离。它影响船舶运输周期和船舶营运成本以及航运竞争能力,是运输船舶的重要技术性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船舶速度

拼音

chuanbosudu

术语类别

航海术语

基本介绍

分类

1.额定船速

在额定功率和额定转速、水深足够时,船舶所能达到的静水中航速称为额定船速,也称交船船速,它是船舶的最高船速。

2.海上船速

为保证主机的安全,必须留有适当的主机功率储备,因而实际海上航行时主机是按海上常用输出功率运转的,通常为额定功率的90%,相应的主机转速为额定转速的96%~97%。这时的船速称为海上船速。海上船速分为满载和空载(压载)船速,随着主机的磨损和船体的老旧,船速将会降低。

3.港内船速

港内航行,船舶需要频繁变速,为保护主机和及时变速,在港内航行主机功率将被调低,船速也降低。一般港内主机最高转速为海上常用转速的70%~80%。

4.平均航速

船舶航速是船舶在受风、流、浪等的影响下的航行速度。航速是船舶实际营运中的速度。因为各航段航速不一样,所以通常取平均航速,如航次平均航速、单程平均航速等,它反映出船舶在营运过程中的实际周转速度,是制订航次计划的一个重要数据,通常平均航速又分为满载平均航速和空载平均航速。

5.经济航速

在海上航行中,以节约燃料消耗和提高营运效益为目的,根据航线条件、运输合同等特点,调整主机功率,其对应的航速称经济航速,它一般低于海上船速。

7. 船舶设计阶段划分依据是

通常建造一艘船需要两年时间,所以新船很容易造多,到交付时,船舶运力超过了货运需求,市场开始下行,航运周期如此循环重复。

即使船东、投资者和货主知道上涨之后必定下跌,下跌之后必定上涨,但如果他们不知道周期何时转变,就也没什么用。投资过早与投资错误的结果没什么差别,尤其是再考虑上机会成本的时候。

8. 船舶设计阶段划分依据是什么

船舶完成一次航运任务的周期。是指船舶装货或载客时开始,至抵达最终目的港卸货或下客完毕。

9. 船舶设计分为

中国古代为作战目的制造或改装的武装船舶。

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大型的是主力战船,称为“舰”或“楼船”,有2层、3层、4层,甚至4层以上甲板的。中型的是用于攻战追击的战船,如“蒙冲”、“先登”等。小型的是用于哨探巡逻的快船,如“游艇”、“赤马舟”等。为适应作战时能抢上风和追歼敌船的需要,大多数战船是专为作战而设计制造的,以保证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操纵性能和较高的速度。也有一些战船是采用渔船或商船的船型加以改进后制造的,或临时用渔船或商船加以改装,使其能符合作战的需要。战船乘人多少以“米重”为标准计算,每人以重2石为准。

10. 船舶设计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经过船体中部平板龙骨上缘,并与载重水平面相平行的平面称为基平面,用H面表示。在船舶设计阶段以及船体建造完工后,确定船体形状与位置的尺寸基准采用的是三基面体系。三基面体系是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它们在造船名词术语中又称主坐标平面,分别为基平面、中线面、中站面。

11. 船舶初步设计是指

1.可以参考同类型船舶,如果吨位差距不大,按吨位比乘以一个系数就可以了。比如已知7万吨散货船的刚才重量,要估8万吨散货船的刚才重量乘个8/7就可以了,在没有足够的资料下,这种方法相对比较接近真实值。可在初步的报价使用 2.. tribon am等软件建模后,可以查得到。 3,。船舶设计手册里面有个粗估公式,已知船的主尺度,估出钢材重量。这只能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做粗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船舶计划员的岗位职责(船舶岗位设置)
上一篇:船舶消防知识(船舶常用的消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