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工业用海
用途:1、 船舶工业制造;车箱车体制造;码头、港口等近海周边建筑。
2、 室外木结构建筑、木结构房屋、别墅墙体及楼板、室外园艺家具。
3、室外露天舞台、大型展览装饰工程、各类建筑及装饰工程。
4、 高档家具制作、木地板基材、木地板垫层。
2. 中国船舶海工企业获得的
中国重工主要业务涵盖军工军贸、船舶制造及修理改装、舰船装备、海洋经济产业、能源交 通装备及科技产业等五大业务板块,为全产业链的舰船研发制造上市公司。作为海军装备的主要 供应商,公司军品业务领域主要包括:航空母舰、核动力潜艇(分包)、常规动力潜艇、大中小 型水面战斗舰艇、大型两栖攻击舰、军辅船等。
中国重工所属板块:2025规划 HS300_ 北京板块 船舶制造 风能 海工装备 航母概念 沪港通 沪股通 军工 融资融券 上证180_ 上证50_ 一带一路 证金持股 。
3. 海洋船舶工业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中国船舶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业务都有包含。公司产品线可以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的造船业务,多年来造船总量、造机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因而,作为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在船舶行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内船舶制造绝对权威。
简单将中国船舶的公司情况和各位小伙伴们说了之后,我们来观察一下中国船舶公司有什么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品牌和业务规模优势
公近年来,中国船舶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深远,在竞争方面,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领域展现出极大地优势,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声誉,而且竞争力方面也是不弱的。在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行业将更进一步拓展和整合产品业务范围,基本已经将船舶以及海工产品的类型覆盖了,强化了上市平台的定位,进一步推动船海产业做强做优。
亮点二:深入调整产品结构,造船,海工,动力,三箭齐发打造全球造船龙头
公司主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以达到市场的需求,在巩固集装箱船、油轮、气体船等主力船型承接力度的基础上,对小型船市场提高关注度,将抢夺订单当作是企业最急迫的任务。因此,中国船舶贴近市场,开发改进主流船型,加快实施豪华邮轮项目,打破海工装备自主设计瓶颈,将动力机电业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转型。除这些以外,其旗下还有自己研发的船只项目,例如:大吨位的散货船、运输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等,进军大型邮轮建造市场。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疫情减缓后,,经济开始复苏、复工和复产,并在其带动下,大宗商品走牛,旺盛的需求带动了船舶运输的发展。中国船舶作为我国民船龙头企业,将逐步带领我国民船回暖,并促进造船业供给侧改革;不难预想中国船舶未来还是很有前途的,将最先享受到行业发展所拥有的红利。总体来讲,中国船舶作为我国船舶制造业的老大,有机会在行业改革换代之际,乘改革春风,让企业跨越式发展。
4. 船舶海工产业
主要途径:加大科技投入,培训优秀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产业体系。
首先是大力发展品质制造。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提高奖补标准,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活动,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其次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抓好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船舶海工等重点产业,要突出抓好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等重点产业。
第三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重点发展融合互联网因子、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项目。
四是大力发展绿色制造。重点培育建设一批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集成项目、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坚实生态文明底线,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 船舶海工企业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按照党中央决策、经国务院批准,于2019年10月14日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06家,资产总额8733.8亿元,员工34.7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6. 船舶海工行业产品有哪些
海工船是为离岸作业工程提供服务的一系列船舶的统称。
人类的海上作业工程活动主要以海上油气开发和能源利用为主,所以这里所说的海工船通常是指围绕海上油气开发而建造的船舶。
常见的海洋工程船主要有:海上浮吊船,半潜船,运输驳船,三维物探船,海底铺管船,油气勘探船,ROV潜水支持母船,钻井支持驳船,自航钻井船,海上居住船支持船,三用工作船,平台供应船,海上建造船,海底井口干预船等等。
7. 海工船是什么类型的船舶
1973年,玉浦船厂开工,这是大宇造船的前身。1978年正式成立大宇造船,1994年与大宇重工公司合并,成为大宇集团旗下重要子公司。大宇集团在韩国企业界曾堪称奇迹,创始人金宇中仅用了20年就将大宇从一个初创服装店发展成韩国数一数二的大集团。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1997年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这完全改写了亚洲四小龙的进程。此时人们回顾那段历史,大宇集团往往被视为最经典的失败案例。当危机初现,国外银行和投资机构偷偷撤走资金时,大宇集团却依靠韩币贬值带来的优势,继续扩大产出提高出口。
1999年11月,金宇中辞职标志着大宇集团的落没。其子公司亦命运各异,比如韩国第二大车企大宇汽车于2000年破产,后被美国通用收购。而大宇造船也从大宇重工中分离出来,在韩国政府的全力扶持下,韩国产业银行为其注入大量资金,成为其控股股东。大宇造船实际成为了国有企业的子公司。
作为韩国前三大造船企业之一的大宇造船海样,曾不止一次面临被收购的局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不仅是造船业、航运业,世界经济形势连年向好。大宇造船提出了股权出售计划,经过一波三折的招标,韩华集团获得了最终收购权。然而一切都没有金融危机来的迅速,09年订单量的锐减和收购谈判的破裂给大宇造船带来了双重打击。除此之外,浦项制铁,甚至俄罗斯石油公司都曾试图收购大宇造船股份,但由于不同原因都不了了之。
10年之后,因为油船和海工类船舶的需求,韩国造船订单一度得到恢复,但连年航运市场的不景气和14年高端装备市场的低迷使韩国三大造船业再度陷入重大危机。造船业根本上受航运市场的影响。
【后韩进时代】
2016年8月1日,韩国最大航运企业韩进公司申请破产保护。韩进的倒闭重创了韩国航运业,恢复元气遥遥无期。此时的韩国造船业也正经历着最寒冷的冬天。
2017年,航运市场迎来小回春,市场信心陡增,积压多年的资金迅速涌入造船业。加之韩国新政府上台,一心扶现代商船上位,帮其贷款下了20条船的大单。2018年,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剧增带动LNG船舶的需求,韩国造船企业凭其优势又扳回一局。韩国政府顺势推出《韩国振兴航运五年计划》,韩国造船业向好。
大宇造船董事长郑圣立终于有底气坚持他的大宇造船并购计划。如今,现代重工向韩国发展银行接手了大宇造船的股份,似乎一片大好,但现实真的会如愿?笔者认为其危机和挑战仍在。
首先韩国国内航运企业表现不佳。航运业发展直接影响造船业,韩国政府虽然大力支持现代商船,企图重造一个韩进,但现代商船近几年表现无不令其失望。连年亏损来自其公司内部管理的漏洞,显然他还没做好成为一家顶梁企业的准备。如今国际航运形势依然难说乐观,如此扩张船队规模,只会使原本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更加竞争激烈。恶性循环最终会回到造船业。其次现代重工对大宇造船的收购很大可能会受到中国和日本反垄断调查的阻碍,尤其日本早已于去年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质疑韩国政府向韩国商业造船厂提供财政支持。现代重工与大宇造船的组合无疑对中日其他造船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除此,韩国国内的公会组织也是收购过程中一个巨大阻力。合并后的新企业在用工人数上肯定会进一步裁减。政府扶持造船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看重造船业劳动密集型特点,裁员无疑也会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从去年到今年年初,大宇造船工人曾多次举行罢工抗议。
收购之路是好是坏,历史上不同企业给出过不同的答案。但不论国外形势如何,中国造船企业仍然面临产业转型的艰难历程。高附加值船型的自主建造是必然的方向,挑战同时也是机会。全球造船业谁的名字将沉没于历史长河,谁又会激流勇进,还需拭目以待。
8. 近海供应船
是指最重要的物料运载系统之一,主要为海上平台供应钻井所需要的粉状物料,国内通常称作输灰系统。该系统是使用气固两相流的技术,实现粉状物料在岸上基站、海洋工程船与海上平台间进行长距离、密闭的高效输送作业。
这种气固两相流系统所呈现的状态即通常说的流态化,气固两相流态化理论是粉状物料气力输送技术的基础。
9. 船舶工业方面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工资以及福利都是比较好的,特别是福利方面,不过也是按不同工作岗位以及级别有所区分
10. 近海工程船
工程船具体多长时间靠岸,主要取决于船上的主食、淡水供应情况。小一点的工程船一两个月、大一点的三四个月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在工程船上工作过三年,我的船满载排水量1200吨,淡水200吨,船员20人。我们在上海宝山港施工4个月,只靠过一次码头,加了水,其余时间都在海上。
11. 船舶工业技术
船舶工程杂志简介
《船舶工程》Ship Engineering(双月刊)1978年创刊,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刊,国家技术类核心期刊。在推动造船工业技术进步、促进船舶科研事业的发展、沟通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报道学会动态和提供产品经济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已成为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中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工程技术类刊物。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3、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4、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